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小学數学教学的要求逐渐提高:学生在获得丰富的数学知识、构建完善的数学知识体系的同时,要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首先分析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意义,然后分析了解决问题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最后重点分析了对学生进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策略,希望为相关专业人士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数学教学;学生;解决问题;策略
在整个小学教学体系中,数学学科具有较强的逻辑性,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小学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要了解采取怎样的方式培养小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帮助小学生构建严密、完善的数学思维体系,从而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水平.以下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意义进行简单分析与探讨.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意义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数学学科与人们的生活存在密切的联系,如人民币、克与千克等在人们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数学学习的目标是学以致用,而不是单纯在考试中获得高分,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充分融入生活中的问题是客观的教学需求.最终,教师应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在未来的数学学习中主动探索和思考问题,形成缜密的思维习惯.
(二)有利于丰富数学教学的内涵
在传统教学体系中,应试教育的影响相当深远,导致小学数学教学评价仍然是围绕学生的成绩开展的.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应用相当广泛,使新型的教学模式难以顺利开展,这对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模式构建产生影响.随着现代教育体制的深化,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摒弃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弊端,采用现代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构建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保障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从而丰富数学教学内涵,让数学教学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一)问题分析
相关调查研究显示,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着以下问题.
首先,在引导学生提出及发现问题的过程中,一些教师忽视了对问题情境的创设,未采取有效的引导方式来提出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主动抛出问题,学生被动地解决问题,导致学生无法提高自主发现问题及提出问题的能力,也难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更谈不上用数学知识进行解决.
其次,一些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时有较强的目的性,忽视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本质.具体的表现为: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重视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及解答能力,但是忽视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及对问题进行分析的能力.这就导致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存在固化且刻板的思维,仅知道问题的具体解决方式,忽视了问题产生的本质及怎样从多个角度解决问题.这不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最后,一些教师仅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忽视了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反思及评价.这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数学教学模式的有效开展及教学手段的创新,导致小学数学教学效率低下,学生无法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难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更加新颖的思维.学生无法及时对解决问题的方式和问题的具体内容进行反思,难以了解自身存在的问题,无法对自身的数学知识体系进行完善,这进一步导致数学教学效果不佳.
(二)原因分析
出现上述几点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第一,教师的教学理念落后,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忽视对问题情境的创设,即使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了问题情境,也不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而是直接给学生答案;第二,在课堂教学的提问环节中,一些教师提问的方式不当,难以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的热情;第三,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之中,一些教师将大部分课堂教学时间用于问题的讲解,而忽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这就难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第四,一些教师在设置问题情境时主要采用单一的方式,而忽视创设多样化的问题情境,未有效展开迁移训练与变式训练等.
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之中,要想实现对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培养,教师要重视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围绕教学内容设置相关问题,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与探究,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实现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与此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勤于思考、勤于动脑,大胆提出疑问,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
(二)强化对学生发现问题与转换问题能力的培养
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教学目标,其中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重要前提,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点对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数学知识所涉及的数量关系复杂,许多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存在畏惧心理,常常遇到了难题就选择退缩,这对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是不利的.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将一个复杂的问题简化为若干个小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数学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三)加强对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
同一道数学题目往往不止有一种解题方式,为了实现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数学解题方式,以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与探究.通过采用多种解题方式,学生的解题能力得到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比如,在学习“派车”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出示如下题目:春天来了, 班级要组织学生出游,学生总共有25名,教师安排了两种车进行接送,其中,面包车每辆限乘8人,小轿车每辆限乘3人,要如何派车?这个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经过热烈的讨论与思考,学生得出了多种多样的答案.对于学生的每一种回答,教师都应当给予充分的肯定,以增强学生思考的积极性,然后对学生的作答进行总结与讨论.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这种教学方式对点燃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意义重大,能促进学生灵活解题能力的提高. (四)加强对学生歸纳总结与运用能力的培养
教师除了要向学生传授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重视对学生归纳总结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解题思路,实现对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为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打下坚实基础;第二,强化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生活是数学知识的重要来源,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过程之中,教师要重视书本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重视对教学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应用数学思维解决生活中难题.
例如,在学习加减法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出如下教学情境:三位爷爷在钓鱼,其中,50岁的爷爷钓了5条鱼,70岁的爷爷钓了7条鱼,而60岁的爷爷钓的鱼数量是上面两位爷爷的总和,60岁的爷爷总共钓了多少条鱼?很多学生未深入思考就回答是“6条”,之所以出现这种问题,主要是因为这道题目的题干非常复杂,极容易对学生造成干扰.这个时候,教师要帮助学生简化题目,第一位爷爷钓了五条鱼,第二位爷爷钓了七条鱼,第三位爷爷钓的鱼数量是前面两位爷爷的总和.经过简化,学生能更好地理解题目意思,从而准确计算出答案.
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不重视对学生问题意识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往往寻求他人的帮助,不进行积极主动的思考,这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提升是非常不利的.在素质教育深入开展的背景下,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的全面提升.
(五)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想实现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开展合作学习活动,指导学生进行合作与交流,共同努力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之中,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合作意识得到培养,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例如,在讲授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准备若干个形状不同的三角形,而后在课堂教学之中引导学生通过对折、拼接及剪等方式将三角形转变成为已学过的图形,让学生认真的思考原三角形和转化图形间的联系,并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活动.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很快探究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深化了对知识内容的理解与记忆.
四、结 语
随着现代教育体系的进一步发展及完善,数学教学的模式已经体现出了新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强化对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深化学生对数学解题技巧的掌握,让学生形成独特的、严谨的思维体系,丰富学生的认知,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数学思维,在未来的学习及日常生活中,都能够及时发现数学问题,并及时、合理地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冷金红.浅议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实现教学创新[J].中国校外教育,2018(7):109.
[2]周显伦.浅议小学应用题教学中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7(9):47-49.
[3]刘庆国.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3):121-123.
[4]陈春芳.浅议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运用的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3):17-18,21.
【关键词】数学教学;学生;解决问题;策略
在整个小学教学体系中,数学学科具有较强的逻辑性,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小学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要了解采取怎样的方式培养小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帮助小学生构建严密、完善的数学思维体系,从而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水平.以下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意义进行简单分析与探讨.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意义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数学学科与人们的生活存在密切的联系,如人民币、克与千克等在人们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数学学习的目标是学以致用,而不是单纯在考试中获得高分,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充分融入生活中的问题是客观的教学需求.最终,教师应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在未来的数学学习中主动探索和思考问题,形成缜密的思维习惯.
(二)有利于丰富数学教学的内涵
在传统教学体系中,应试教育的影响相当深远,导致小学数学教学评价仍然是围绕学生的成绩开展的.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应用相当广泛,使新型的教学模式难以顺利开展,这对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模式构建产生影响.随着现代教育体制的深化,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摒弃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弊端,采用现代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构建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保障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从而丰富数学教学内涵,让数学教学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一)问题分析
相关调查研究显示,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着以下问题.
首先,在引导学生提出及发现问题的过程中,一些教师忽视了对问题情境的创设,未采取有效的引导方式来提出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主动抛出问题,学生被动地解决问题,导致学生无法提高自主发现问题及提出问题的能力,也难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更谈不上用数学知识进行解决.
其次,一些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时有较强的目的性,忽视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本质.具体的表现为: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重视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及解答能力,但是忽视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及对问题进行分析的能力.这就导致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存在固化且刻板的思维,仅知道问题的具体解决方式,忽视了问题产生的本质及怎样从多个角度解决问题.这不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最后,一些教师仅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忽视了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反思及评价.这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数学教学模式的有效开展及教学手段的创新,导致小学数学教学效率低下,学生无法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难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更加新颖的思维.学生无法及时对解决问题的方式和问题的具体内容进行反思,难以了解自身存在的问题,无法对自身的数学知识体系进行完善,这进一步导致数学教学效果不佳.
(二)原因分析
出现上述几点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第一,教师的教学理念落后,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忽视对问题情境的创设,即使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了问题情境,也不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而是直接给学生答案;第二,在课堂教学的提问环节中,一些教师提问的方式不当,难以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的热情;第三,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之中,一些教师将大部分课堂教学时间用于问题的讲解,而忽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这就难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第四,一些教师在设置问题情境时主要采用单一的方式,而忽视创设多样化的问题情境,未有效展开迁移训练与变式训练等.
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之中,要想实现对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培养,教师要重视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围绕教学内容设置相关问题,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与探究,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实现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与此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勤于思考、勤于动脑,大胆提出疑问,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
(二)强化对学生发现问题与转换问题能力的培养
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教学目标,其中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重要前提,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点对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数学知识所涉及的数量关系复杂,许多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存在畏惧心理,常常遇到了难题就选择退缩,这对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是不利的.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将一个复杂的问题简化为若干个小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数学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三)加强对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
同一道数学题目往往不止有一种解题方式,为了实现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数学解题方式,以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与探究.通过采用多种解题方式,学生的解题能力得到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比如,在学习“派车”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出示如下题目:春天来了, 班级要组织学生出游,学生总共有25名,教师安排了两种车进行接送,其中,面包车每辆限乘8人,小轿车每辆限乘3人,要如何派车?这个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经过热烈的讨论与思考,学生得出了多种多样的答案.对于学生的每一种回答,教师都应当给予充分的肯定,以增强学生思考的积极性,然后对学生的作答进行总结与讨论.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这种教学方式对点燃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意义重大,能促进学生灵活解题能力的提高. (四)加强对学生歸纳总结与运用能力的培养
教师除了要向学生传授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重视对学生归纳总结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解题思路,实现对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为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打下坚实基础;第二,强化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生活是数学知识的重要来源,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过程之中,教师要重视书本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重视对教学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应用数学思维解决生活中难题.
例如,在学习加减法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出如下教学情境:三位爷爷在钓鱼,其中,50岁的爷爷钓了5条鱼,70岁的爷爷钓了7条鱼,而60岁的爷爷钓的鱼数量是上面两位爷爷的总和,60岁的爷爷总共钓了多少条鱼?很多学生未深入思考就回答是“6条”,之所以出现这种问题,主要是因为这道题目的题干非常复杂,极容易对学生造成干扰.这个时候,教师要帮助学生简化题目,第一位爷爷钓了五条鱼,第二位爷爷钓了七条鱼,第三位爷爷钓的鱼数量是前面两位爷爷的总和.经过简化,学生能更好地理解题目意思,从而准确计算出答案.
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不重视对学生问题意识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往往寻求他人的帮助,不进行积极主动的思考,这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提升是非常不利的.在素质教育深入开展的背景下,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的全面提升.
(五)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想实现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开展合作学习活动,指导学生进行合作与交流,共同努力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之中,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合作意识得到培养,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例如,在讲授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准备若干个形状不同的三角形,而后在课堂教学之中引导学生通过对折、拼接及剪等方式将三角形转变成为已学过的图形,让学生认真的思考原三角形和转化图形间的联系,并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活动.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很快探究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深化了对知识内容的理解与记忆.
四、结 语
随着现代教育体系的进一步发展及完善,数学教学的模式已经体现出了新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强化对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深化学生对数学解题技巧的掌握,让学生形成独特的、严谨的思维体系,丰富学生的认知,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数学思维,在未来的学习及日常生活中,都能够及时发现数学问题,并及时、合理地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冷金红.浅议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实现教学创新[J].中国校外教育,2018(7):109.
[2]周显伦.浅议小学应用题教学中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7(9):47-49.
[3]刘庆国.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3):121-123.
[4]陈春芳.浅议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运用的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3):17-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