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立春》由被誉为“中国第一摄影师”的第五代导演顾长卫执导,是一部借怀才不遇的小城市里的艺术追梦人执著追求艺术梦想而讴歌韧性常备的追求精神的慰藉片,也是一部写因艺术梦想而引发的一系列暗斗故事的现实片。
巧妙的拍摄技巧的开头犹如精巧的文章开篇,是主导整部电影的方向。本片开头被导演安排为空降镜头,其中在拍摄上空的镜头时穿插叙述性旁白以带给受众身临其境的妙感,而拍摄的镜头缓缓地自上而下地降下来时落到骑自行车的人群,逐渐“骑”出主演之一的周瑜(吴国华饰)停在王彩玲(蒋雯丽饰)的得意之曲《慕春》的演唱的广播下,为下片周瑜追王彩玲的倾慕行为的镜头做铺垫,喻示不久出现的镜头为追求爱情的情节。
在周瑜路过广播架而聆听王彩玲的悠扬的歌声的镜头与即将放出的周瑜追求王彩玲的镜头之间插了周瑜的发小黄四宝(李光洁饰)为圆中国美术学院的艺术深造的梦想而同母亲意见不合引发的对峙镜头——黄四宝对周瑜的回答为“我妈就是个泼妇。我在画自己的人体时,她就闯进来了。”的一语隐喻艺术与生活在不协调时的共存之艰险。同时,本片拍摄了黄四宝两度考中国美院的赶火车的镜头——第一次为周瑜送黄四宝,而第二次为王彩玲陪同黄四宝。这两个镜头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次表现身为黄四宝发小的周瑜对黄四宝的友情寄托,而第二次表现暗恋黄四宝的音乐教师王彩玲对黄四宝的浓烈的爱情。
本片与众不同之处在于视听语言的精巧安排。如片中拍摄到黄四宝看到别人因打工谋生而远离小城市时感叹的:“我只要看见有人离开这个城市,甭管去哪儿,都很高兴。”表现出一位艺术追梦人的黄四宝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感伤。又如王彩玲教周瑜唱歌时,王彩玲的唱词儿为“……为何对我这样残酷无情”也表现出艺术追梦人对怀才不遇的感叹,还表现这类人对命运不公的无声控诉、对社会不平的微不足道的反抗。
诸如此类的视听语言在本片出现的频率很高——不仅上述两例,还有更多。当黄四宝在两度未考上美院后,他选择外出打工——为抗争不公的命运而竭力挣脱“小城市”的束缚。周瑜发现后,他拿着黄四宝为艺术而画王彩玲后身的美术作品,对王彩玲说:“黄四宝走了。去深圳了。他把一个东西留在我这儿。”此句表达周瑜尽朋友之谊而做出朋友之事,也表现一个所谓“正常”的小城市的人对高尚的艺术追求的追梦者放弃梦想而去大城市打工的真面目——仅为逃离贫苦而披上“追梦”的外衣的虚伪的又一谎言之悲——因私欲而不分青红皂白的“是非模糊”的小城市的人掩饰真实的特征。接着,在周瑜误以为黄四宝为其情敌、周瑜见黄四宝出城打拼后,周瑜借黄四宝的艺术作品而违心地诈骗黄母的财物,从而献佛于倾慕良久的暗恋对象王彩玲,并强势地提出“跟我过”。王彩玲决然地拒绝道:“我宁吃鲜桃一口,也不吃烂杏一筐。”与下片的王彩玲在KTV喝闷酒解愁而对服务生说的谎话——“我从北京来,是中央歌剧院的首席女高音……”王彩玲此类的虚伪谎言,表现出天生丑貌的王彩玲对艺术的自私态度同片中的黄四宝、周瑜一样,都是为一己之私而借艺术之名以改变命运,却屡遭不如人意的挫败,实为追梦者和小城市的人在玷污艺术的高尚性和纯洁性,且其艺术认知和思想境界依然没有摆脱俗套,依旧浅薄。
不过,倘以黄四宝、周瑜、王彩玲仅因艺术境界不高而屡遭挫败,那么真正为艺术献身的芭蕾舞爱好家胡金泉(焦刚饰)的失败人生(特指艺术人生)则诠释着艺术与现实的格格不入,而这一现象的根源为培养奴性的应试教育过于开发拓展创造面的素质教育,而生活在小城市的人自然地只对熟悉的浅薄的虚华的“常识”所接受,排斥陌生的发展性强的艺术。如片中演到胡金泉在芭蕾舞和王彩玲在唱外国歌曲而遭街头的大爷大妈的“傻笑”或无聊,似有对牛弹琴之意,只能隐回接送的公交车上,表现底层文艺工作者的艰辛和艺术梦想的无情破灭。紧接着的街边的居民楼内的一窗口中探出老头儿的脑袋,传出窗户里的一句激动地话语:“诶。下雪了。”一个拟声词“诶”表现出代表小城市的人的老头儿对常看到的雪花都能激动,却不被难得一见的艺术所吸引,窥探当代中国教育之居心,反讽艺术与生活脱轨的现状,而“下雪了”半句话将影片中为艺术而执着奋斗的少数的人渲染了他们的经历的浓郁的悲剧色彩。
从而,我们不难看出,生活与艺术的差距是本片所变现的重中之重,其主演的胡金泉、王彩玲等主人翁的塑造的作用也多出于此。片中的王彩玲请胡金泉吃火锅的镜头,就以胡金泉的“我是很多人心坎儿的一个悬案”的自叹语言出现,表现在世俗的生活面前,高尚的艺术显得那么“不解风情”和黯然失色。而随后演到的“胡金泉向王彩玲提出假结婚”的镜头、“胡金泉在群艺馆教俗化的广场舞时骗学舞的一女性小宋到男厕前被强拉进男厕并试图强奸”的镜头,则鲜明而深刻地表露一个长期被世俗污蔑和打击的艺术追梦者为证明“清白”而不得已而为的反常式的表现。与王彩玲同黄四宝谈莫斯科的《三姊妹》的“……一个人懂六国语言就像是个累赘”等镜头中的视听语言,似有不谋而合的相同的表露内蕴。
而最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以心理蒙太奇的艺术手法用在即将结束的该片镜头——王彩玲在歌剧舞台上演唱“献身艺术,献身于爱情……”的虚幻情景,突出艺术梦想的追求者的不懈的努力的精神,表达为艺术而献出一切的伟大情感。
艺术源自生活,更高于生活。只要文化差异的现象一直持续不止,艺术与一般生活的落差就会随之存在,而高于生活的艺术更同生活难以适应。
|作者系中央电视台通讯员,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会员
巧妙的拍摄技巧的开头犹如精巧的文章开篇,是主导整部电影的方向。本片开头被导演安排为空降镜头,其中在拍摄上空的镜头时穿插叙述性旁白以带给受众身临其境的妙感,而拍摄的镜头缓缓地自上而下地降下来时落到骑自行车的人群,逐渐“骑”出主演之一的周瑜(吴国华饰)停在王彩玲(蒋雯丽饰)的得意之曲《慕春》的演唱的广播下,为下片周瑜追王彩玲的倾慕行为的镜头做铺垫,喻示不久出现的镜头为追求爱情的情节。
在周瑜路过广播架而聆听王彩玲的悠扬的歌声的镜头与即将放出的周瑜追求王彩玲的镜头之间插了周瑜的发小黄四宝(李光洁饰)为圆中国美术学院的艺术深造的梦想而同母亲意见不合引发的对峙镜头——黄四宝对周瑜的回答为“我妈就是个泼妇。我在画自己的人体时,她就闯进来了。”的一语隐喻艺术与生活在不协调时的共存之艰险。同时,本片拍摄了黄四宝两度考中国美院的赶火车的镜头——第一次为周瑜送黄四宝,而第二次为王彩玲陪同黄四宝。这两个镜头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次表现身为黄四宝发小的周瑜对黄四宝的友情寄托,而第二次表现暗恋黄四宝的音乐教师王彩玲对黄四宝的浓烈的爱情。
本片与众不同之处在于视听语言的精巧安排。如片中拍摄到黄四宝看到别人因打工谋生而远离小城市时感叹的:“我只要看见有人离开这个城市,甭管去哪儿,都很高兴。”表现出一位艺术追梦人的黄四宝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感伤。又如王彩玲教周瑜唱歌时,王彩玲的唱词儿为“……为何对我这样残酷无情”也表现出艺术追梦人对怀才不遇的感叹,还表现这类人对命运不公的无声控诉、对社会不平的微不足道的反抗。
诸如此类的视听语言在本片出现的频率很高——不仅上述两例,还有更多。当黄四宝在两度未考上美院后,他选择外出打工——为抗争不公的命运而竭力挣脱“小城市”的束缚。周瑜发现后,他拿着黄四宝为艺术而画王彩玲后身的美术作品,对王彩玲说:“黄四宝走了。去深圳了。他把一个东西留在我这儿。”此句表达周瑜尽朋友之谊而做出朋友之事,也表现一个所谓“正常”的小城市的人对高尚的艺术追求的追梦者放弃梦想而去大城市打工的真面目——仅为逃离贫苦而披上“追梦”的外衣的虚伪的又一谎言之悲——因私欲而不分青红皂白的“是非模糊”的小城市的人掩饰真实的特征。接着,在周瑜误以为黄四宝为其情敌、周瑜见黄四宝出城打拼后,周瑜借黄四宝的艺术作品而违心地诈骗黄母的财物,从而献佛于倾慕良久的暗恋对象王彩玲,并强势地提出“跟我过”。王彩玲决然地拒绝道:“我宁吃鲜桃一口,也不吃烂杏一筐。”与下片的王彩玲在KTV喝闷酒解愁而对服务生说的谎话——“我从北京来,是中央歌剧院的首席女高音……”王彩玲此类的虚伪谎言,表现出天生丑貌的王彩玲对艺术的自私态度同片中的黄四宝、周瑜一样,都是为一己之私而借艺术之名以改变命运,却屡遭不如人意的挫败,实为追梦者和小城市的人在玷污艺术的高尚性和纯洁性,且其艺术认知和思想境界依然没有摆脱俗套,依旧浅薄。
不过,倘以黄四宝、周瑜、王彩玲仅因艺术境界不高而屡遭挫败,那么真正为艺术献身的芭蕾舞爱好家胡金泉(焦刚饰)的失败人生(特指艺术人生)则诠释着艺术与现实的格格不入,而这一现象的根源为培养奴性的应试教育过于开发拓展创造面的素质教育,而生活在小城市的人自然地只对熟悉的浅薄的虚华的“常识”所接受,排斥陌生的发展性强的艺术。如片中演到胡金泉在芭蕾舞和王彩玲在唱外国歌曲而遭街头的大爷大妈的“傻笑”或无聊,似有对牛弹琴之意,只能隐回接送的公交车上,表现底层文艺工作者的艰辛和艺术梦想的无情破灭。紧接着的街边的居民楼内的一窗口中探出老头儿的脑袋,传出窗户里的一句激动地话语:“诶。下雪了。”一个拟声词“诶”表现出代表小城市的人的老头儿对常看到的雪花都能激动,却不被难得一见的艺术所吸引,窥探当代中国教育之居心,反讽艺术与生活脱轨的现状,而“下雪了”半句话将影片中为艺术而执着奋斗的少数的人渲染了他们的经历的浓郁的悲剧色彩。
从而,我们不难看出,生活与艺术的差距是本片所变现的重中之重,其主演的胡金泉、王彩玲等主人翁的塑造的作用也多出于此。片中的王彩玲请胡金泉吃火锅的镜头,就以胡金泉的“我是很多人心坎儿的一个悬案”的自叹语言出现,表现在世俗的生活面前,高尚的艺术显得那么“不解风情”和黯然失色。而随后演到的“胡金泉向王彩玲提出假结婚”的镜头、“胡金泉在群艺馆教俗化的广场舞时骗学舞的一女性小宋到男厕前被强拉进男厕并试图强奸”的镜头,则鲜明而深刻地表露一个长期被世俗污蔑和打击的艺术追梦者为证明“清白”而不得已而为的反常式的表现。与王彩玲同黄四宝谈莫斯科的《三姊妹》的“……一个人懂六国语言就像是个累赘”等镜头中的视听语言,似有不谋而合的相同的表露内蕴。
而最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以心理蒙太奇的艺术手法用在即将结束的该片镜头——王彩玲在歌剧舞台上演唱“献身艺术,献身于爱情……”的虚幻情景,突出艺术梦想的追求者的不懈的努力的精神,表达为艺术而献出一切的伟大情感。
艺术源自生活,更高于生活。只要文化差异的现象一直持续不止,艺术与一般生活的落差就会随之存在,而高于生活的艺术更同生活难以适应。
|作者系中央电视台通讯员,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