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留守儿童是我国目前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有父亲母亲,却不能享受父爱母爱;他们有完整的家庭,却不能享受完美的家庭生活。关注留守儿童,是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之一。研究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城乡一体化;教育公平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进城务工人员不断增多,一些夫妻同时外出务工,把孩子留在家乡,出现了大量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未满16周岁并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是父母的其他亲戚、朋友生活在一起的未成年人。
根据全国妇联提供2011年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18岁以下农村留守儿童达5800多万。而由西北大学、社科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的2012年西部蓝皮书《中国西部发展报告2012》称,西部地区约9000万18岁以下儿童中,有留守儿童约1883万、流动儿童2000多万。留守儿童占西部儿童总量的21%,比例高出全国平均比例3个百分点,占全国留守儿童总量的32%。而根据2013年教育部的最新统计数据,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达2200万人。
留守儿童是我国目前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加强留守儿童工作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党的十八大进一步强调,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在城乡异化建设进程中,研究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1 典型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状况调查现状分析
课题组选择典型对象,主要对河南省A县进行实地调查走访。在调研的某村庄,发现该村有1000多人口,其中有将近150个适龄儿童,他们的父亲或双亲都外出打工,无一例外,并且父母近年来外出打工基本没有回流趋势。由此可见,中国留守儿童有一大部分并不在教育部公布数据行列,他们的受教育状况更是令人担忧。
1.1 心理关爱缺失,是农村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问题
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健全的心里是非常重要的,直接影响到个体一生的人生轨迹。由于大量的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留给孩子的都是一个不完美的家,只管吃喝,却缺少家庭的温馨。在调查中发现,外出打工的父母虽然联系比较频繁,几乎是每周一次,但是在他们联系中往往只询问孩子的基本情况,仅有5%的父母会关心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相反,儿童约有99%的希望得到父母的关爱,约有75%的农村留守儿童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特别是五岁以下的儿童留守在农村,可能会产生安全问题、监护不力的问题、营养问题,但最典型的还是亲情缺失的问题,亲情缺失所产生的心理问题会对孩子造成一生的伤害。因为缺乏父母的关注和相应的家庭教育,他们的内心变得敏感而脆弱。
1.2 失学现象严重,是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权受损的主要表现
在很多农村地方,由于城乡一体化建设,撤并学校非常严重,进一步增加了边远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的上学难。留守儿童失学状况严重,升学率不高。调研发现,农村小学阶段受教育情况普遍好于初中阶段,部分地区入学率基本上能达到98%,而毕业率却只能达到75%左右。初中阶段是少年儿童青春期的重要时段,也是农村留守儿童失学严重的主要阶段。
1.3 教育质量低下,是农村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的最大值阻碍
在课题组调查的受访对象中,教师学历普遍较低。由于农村地区的生活条件和教学设施本身存在的客观情况,对教师的基本待遇有时也不能保障,很多农村的中小学校很难留住高水平的教师。课题组调研中发现,小学老师学历是专科的占40%,而有些老教师是高中学历,约占60%之多。师资配备存在不足,教师自身水平和能力欠缺,很难给孩子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平台。而长期以往,农村教育水平一直徘徊在较低层次。
2 城乡一体化视野下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状况问题的对策探讨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与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事关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农民家庭幸福和农村儿童的健康成长,是农村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关心留守儿童教育权问题,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作为一项社会工程,必须构建起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使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协调配合。
2.1 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法制建设,是保证留守儿童受教育权的制度保证
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必须构建系统化的留守儿童法律保障机制,切实落实国家和政府的各项政策,形成严格的政府督导机制和监督问责机制。从儿童受教育权入手,保证留守儿童的受教育权,是培养内我国劳动力资源的社会整体工作,不是为了某一地区或者某一企业。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也是我国今后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各地政府应设立专职的教育督导机构对九年义务义务教育进行严格检查,确保农村留守儿童和随迁子女都能平等地享受到受教育权。此外,改革我国现行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放宽户籍限制、降低入学标准,使随迁子女获得平等的受教育机会,也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重要渠道。
2.2 加强农村地区基础教育设施建设,是保证留守儿童受教育权的物质保证
基础设施硬件平台的建设,是保证农村基础教育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留守儿童教育质量得以实现的基本物质保证。2013年1月教育部等5部门印发了《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教育工作的意见》,对在新形势下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不仅涉及到农村校舍等基本教学设施硬件建设,也包括农村教师的引进等软件建设。加强农村地区基础教育设施建设,是保证留守儿童受教育权的物质保证。农村地方应建立帮扶基地,引进师资力量。现在大学里面纷纷出现支教现象,并且重点大学大学生往往利用寒暑假到贫困地区进行支教活动。当地政府及学校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条件,创造良好的环境,并与多所大学建立帮扶基地,吸引当代优秀大学生到当地从事中小学的教育工作。
2.3 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是保证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精神保证
留守儿童关爱和教育问题不只是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问题,内容要丰富得多,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不只是文化课知识的哺育,更重要的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慰藉,还要教会其生存和生活的技能,教会其守法且不被伤害。给予适当的关爱。在父母外出打工时,父母应该经常和留守儿童进行电话或视频联系,进行适当的心灵沟通,帮助其走出心理阴影,使孩子成长成为一个健康活泼的孩子。另外,在回家时,应该多陪伴孩子,多与其进行交流,并把自己对其的关爱告诉他们,使他们了解自己,在他们需要帮助时能先想到自己的父母,为他们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
参考文献
1 调查称“留守儿童”占西部儿童总数二成[EB/OL]. http://news.dayoo.com/china/201207/21/53868_25131451.htm,2012-07-22
2 教育部等5部门下发意见,改善留守儿童教育条件[EB/OL]. http://www.farmer.com.cn/xwpd/jjsn/201301/t20130110_796216.htm,2013-01-10
3 罗建生,吴晓蓉.构建留守儿童“三位一体”教育网络[N].中国人口报,2009(3)
4 衣晓峰,陈英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不容漠视[N].黑龙江经济报,2010(3)
5 刘玉春,邓美娇.对农村隔代教育的忧思[J].成人教育,2005(3)
6 段成荣,周福林.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人口研究,2005(1)
(责任编辑 王昕)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城乡一体化;教育公平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进城务工人员不断增多,一些夫妻同时外出务工,把孩子留在家乡,出现了大量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未满16周岁并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是父母的其他亲戚、朋友生活在一起的未成年人。
根据全国妇联提供2011年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18岁以下农村留守儿童达5800多万。而由西北大学、社科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的2012年西部蓝皮书《中国西部发展报告2012》称,西部地区约9000万18岁以下儿童中,有留守儿童约1883万、流动儿童2000多万。留守儿童占西部儿童总量的21%,比例高出全国平均比例3个百分点,占全国留守儿童总量的32%。而根据2013年教育部的最新统计数据,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达2200万人。
留守儿童是我国目前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加强留守儿童工作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党的十八大进一步强调,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在城乡异化建设进程中,研究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1 典型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状况调查现状分析
课题组选择典型对象,主要对河南省A县进行实地调查走访。在调研的某村庄,发现该村有1000多人口,其中有将近150个适龄儿童,他们的父亲或双亲都外出打工,无一例外,并且父母近年来外出打工基本没有回流趋势。由此可见,中国留守儿童有一大部分并不在教育部公布数据行列,他们的受教育状况更是令人担忧。
1.1 心理关爱缺失,是农村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问题
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健全的心里是非常重要的,直接影响到个体一生的人生轨迹。由于大量的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留给孩子的都是一个不完美的家,只管吃喝,却缺少家庭的温馨。在调查中发现,外出打工的父母虽然联系比较频繁,几乎是每周一次,但是在他们联系中往往只询问孩子的基本情况,仅有5%的父母会关心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相反,儿童约有99%的希望得到父母的关爱,约有75%的农村留守儿童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特别是五岁以下的儿童留守在农村,可能会产生安全问题、监护不力的问题、营养问题,但最典型的还是亲情缺失的问题,亲情缺失所产生的心理问题会对孩子造成一生的伤害。因为缺乏父母的关注和相应的家庭教育,他们的内心变得敏感而脆弱。
1.2 失学现象严重,是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权受损的主要表现
在很多农村地方,由于城乡一体化建设,撤并学校非常严重,进一步增加了边远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的上学难。留守儿童失学状况严重,升学率不高。调研发现,农村小学阶段受教育情况普遍好于初中阶段,部分地区入学率基本上能达到98%,而毕业率却只能达到75%左右。初中阶段是少年儿童青春期的重要时段,也是农村留守儿童失学严重的主要阶段。
1.3 教育质量低下,是农村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的最大值阻碍
在课题组调查的受访对象中,教师学历普遍较低。由于农村地区的生活条件和教学设施本身存在的客观情况,对教师的基本待遇有时也不能保障,很多农村的中小学校很难留住高水平的教师。课题组调研中发现,小学老师学历是专科的占40%,而有些老教师是高中学历,约占60%之多。师资配备存在不足,教师自身水平和能力欠缺,很难给孩子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平台。而长期以往,农村教育水平一直徘徊在较低层次。
2 城乡一体化视野下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状况问题的对策探讨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与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事关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农民家庭幸福和农村儿童的健康成长,是农村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关心留守儿童教育权问题,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作为一项社会工程,必须构建起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使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协调配合。
2.1 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法制建设,是保证留守儿童受教育权的制度保证
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必须构建系统化的留守儿童法律保障机制,切实落实国家和政府的各项政策,形成严格的政府督导机制和监督问责机制。从儿童受教育权入手,保证留守儿童的受教育权,是培养内我国劳动力资源的社会整体工作,不是为了某一地区或者某一企业。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也是我国今后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各地政府应设立专职的教育督导机构对九年义务义务教育进行严格检查,确保农村留守儿童和随迁子女都能平等地享受到受教育权。此外,改革我国现行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放宽户籍限制、降低入学标准,使随迁子女获得平等的受教育机会,也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重要渠道。
2.2 加强农村地区基础教育设施建设,是保证留守儿童受教育权的物质保证
基础设施硬件平台的建设,是保证农村基础教育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留守儿童教育质量得以实现的基本物质保证。2013年1月教育部等5部门印发了《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教育工作的意见》,对在新形势下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不仅涉及到农村校舍等基本教学设施硬件建设,也包括农村教师的引进等软件建设。加强农村地区基础教育设施建设,是保证留守儿童受教育权的物质保证。农村地方应建立帮扶基地,引进师资力量。现在大学里面纷纷出现支教现象,并且重点大学大学生往往利用寒暑假到贫困地区进行支教活动。当地政府及学校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条件,创造良好的环境,并与多所大学建立帮扶基地,吸引当代优秀大学生到当地从事中小学的教育工作。
2.3 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是保证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精神保证
留守儿童关爱和教育问题不只是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问题,内容要丰富得多,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不只是文化课知识的哺育,更重要的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慰藉,还要教会其生存和生活的技能,教会其守法且不被伤害。给予适当的关爱。在父母外出打工时,父母应该经常和留守儿童进行电话或视频联系,进行适当的心灵沟通,帮助其走出心理阴影,使孩子成长成为一个健康活泼的孩子。另外,在回家时,应该多陪伴孩子,多与其进行交流,并把自己对其的关爱告诉他们,使他们了解自己,在他们需要帮助时能先想到自己的父母,为他们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
参考文献
1 调查称“留守儿童”占西部儿童总数二成[EB/OL]. http://news.dayoo.com/china/201207/21/53868_25131451.htm,2012-07-22
2 教育部等5部门下发意见,改善留守儿童教育条件[EB/OL]. http://www.farmer.com.cn/xwpd/jjsn/201301/t20130110_796216.htm,2013-01-10
3 罗建生,吴晓蓉.构建留守儿童“三位一体”教育网络[N].中国人口报,2009(3)
4 衣晓峰,陈英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不容漠视[N].黑龙江经济报,2010(3)
5 刘玉春,邓美娇.对农村隔代教育的忧思[J].成人教育,2005(3)
6 段成荣,周福林.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人口研究,2005(1)
(责任编辑 王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