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壮族音乐是壮族人民文化的组成部分,笔者在调查中发现,除了一些较为年长的人还在唱山歌,当今幼儿园及年轻人中,对壮族音乐了解甚少,文章中通过中职学前教育声乐课融入壮族音乐元素的必要性、方式等方面,探寻可实施的教学措施。
关键词:壮族民歌;中职学前教育;传承
一、 绪论 广西壮族民歌
广西素有“歌海”之称,壮族作为广西人数最多的民族,民歌特别发达,在壮族地区有句民间俗语“饭养身,歌养心”,可见唱歌对于壮族儿女的重要性。每一年的 “三月三”,是壮族人民传统的 “歌圩节”,在这一天,各村各寨的青年男女身着盛装,汇集到野外坡地或者河边对歌,他们一唱一答,从白天唱到晚上,从夜晚唱到天明,歌声不绝。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壮族传统民歌以口头创作、代代相传的方式流存于民间,在流传的过程中不断被筛选、改造,流传至今的传统民歌是壮族人民智慧与情感的结晶,是壮族音乐文化的精华。
二、 民族音乐与学前教育专业融合的必要性
1、幼儿园民族音乐教育的现状
音乐对于幼儿具有特殊的教育功能,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随着流行音乐的发展,其影响力已波及幼儿园。柯达伊认为,民族文化是民族精神最完美的表现,教育的目标就是是它们尽快地为全民所占有。所以儿童音乐的教材必须是真正的民间音乐、童谣和优秀作曲家根据民族音调创作的作品。放眼当下的音乐教育体系中,包含着一部分民族民间音乐的内容,儿童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不仅了解和掌握民族音乐文化的特点,同时对儿童爱国主义情怀的培养、审美事业的拓展都有着几位重要的作用。但是从整体看,无论是数量个还是质量,民族音乐在现在的音乐教育中都难以尽如人意。传统音乐在生活中传唱的越来越少。
2、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重要意义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是为社会输送幼儿园教师的主要途径,中职学校注重实用技能的培养,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专业化的人才。声乐课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专业技能课之一,在笔者了解中发现,在中职学前教育中包含本民族元素的教学内容少之又少。民族音乐文化是壯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壮族文明的艺术精品,在中职学前教育声乐课中深入渗透壮族音乐文化,引导学生积极学习民族音乐文化,可以实现民族音乐文化的继承发扬, 为年轻一代民族情感的培养、民族精神的弘扬、民族文化的传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3、民族音乐在幼儿园的传承困难的原因。
在进行校学前教育学生和已经在幼儿园工作教师的问卷调查中发现,90%以上的受访人群都希望壮族音乐能够传承下去,70%以上的人群表示对壮族音乐感兴趣,但是只有极少数人对壮族音乐略有了解。追溯到幼儿园教师走上岗位前的学校训练,在传统的音乐教育模式下,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技能训练主要是钢琴、声乐、西方五线谱的试唱练耳、乐理等教学,而专门从事民族音乐教育的教师也是寥寥无几,即使有民族音乐方向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也是以西方乐器或艺术歌曲为主,对于民族音乐,尤其是壮族音乐都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在这样的背景下,幼儿教师对民族音乐储备较少,在幼儿园教学中自然无法实施和传承。
三、壮族民歌与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融合的办法
1、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树立正确的理念。
学校是文化传承的主要阵地,中职学校学前教育的学生多为农村出来的孩子,很多学生在中小学均未受过良好的音乐教育,有些学校甚至没有开设音乐课。学生音乐基础薄弱,这也让教师在学生中职阶段的教学造成阻碍。而教师综合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中职学校教师必须提高自身对民族音乐的认知程度,重视民族音乐在学前教育专业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才能将民族音乐在教学中发挥出来。所以教师应积极创新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手段,积极参加相关专业培训等,拓宽自己的眼界,增加知识储备,深入幼儿园与幼儿园教师交流,了解幼教特点,明确学生将来的岗位需求,从而更好地对自己的教学内容进行提炼和改进,实现课堂效果的提高。
2、精选教学内容
在音乐史上,以浪漫主义时期音乐家为例,各国的音乐家都从自己本民族的传统音乐中寻找获取灵感,从而创造出一大批伟大的作品,在国内,很多作曲家意识到广西民歌所蕴含的丰富底蕴,吸取精华并加以应用,创作出很多优秀的音乐作品。在课堂中,笔者尝试在艺术歌曲学习中融入了一些具有浓郁壮族特点的优秀新民歌,让学生除了在歌曲中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外,还能了解到广西很多优美动听的民族歌曲,不仅是一种学习过程,也是音乐的扩散和普及。
童谣是人民智慧的结晶,蕴含着民族生活的态度,及伦理价值观,其内容贴节能生活和自然,是儿童认识社会的第一扇大门。学前教育学生,演唱艺术歌曲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最终还是为进入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做准备,所以在声乐课堂上,除了提高音乐演唱技巧外,更要注重提高学生的音乐展现能力的培养。在选择音乐作品中,除了艺术歌曲,更多的应当将儿歌作为重点的教学内容,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做好准备。壮族民间流传了很多童谣,经由现代作曲家从新整合后变成了优秀的儿童歌曲,比如被誉为“壮族文化名片”“文艺精品”壮族民歌《水母鸡》就是由壮族童谣改编而成。现代信息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需要教师不断的去挖掘,甄选,找出适合学生及幼儿演唱的作品。
3、利用新型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确定了教学内容,怎么教才能让民族音乐更深刻的融入到我们的教学中去?为了节约教师资源,在中职学前教育声乐课往往是采用大班化的教学模式进行,传统的声乐课教学模式是:教师带领开声练习——学唱歌——教师指导声音及作品处理——下课。这种模式让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新课程改革强调了“主体”的重要性,承认、重视主体在实践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而在中职学前教育声乐课也应遵循这一原则。为此,笔者与学校课题组共同开发了一套课程内容独特(脚本)、教师创设活动(情境)、学生体验提炼(演员)联动互促、以“热身提趣、探究促学、拓展提炼”三段式进阶的“教育戏剧”培育的有效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都把“壮民族文化元素融入课程的理念”贯穿在整个教育活动中。
四、结语
民族音乐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在当前的中职音乐教育活动中,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属于十分重要的内容。 2015年,习总书记提出要“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壮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经过千百年的多次迁徙和演化,积淀形成了大量特色浓郁、品位极高的自然与人文资源,希望中职音乐教师在充分把握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学校教学之间关系的基础上,积极选择有效方式及策略,在实际教学中融入壮族音乐文化,从而更好的实现壮族音乐文化的传承。
参考文献
[1]李欢欢,覃晶晶.中职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学校音乐教育[J].北方音乐,2017,37(04):199.
[2]蔡大琴. 民族地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8.
[3]臧靓文.中职音乐教学如何弘扬民族音乐文化[J].好家长,2019(50):237.
[4]徐娜. 中职学前教育声乐教学现状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7.
关键词:壮族民歌;中职学前教育;传承
一、 绪论 广西壮族民歌
广西素有“歌海”之称,壮族作为广西人数最多的民族,民歌特别发达,在壮族地区有句民间俗语“饭养身,歌养心”,可见唱歌对于壮族儿女的重要性。每一年的 “三月三”,是壮族人民传统的 “歌圩节”,在这一天,各村各寨的青年男女身着盛装,汇集到野外坡地或者河边对歌,他们一唱一答,从白天唱到晚上,从夜晚唱到天明,歌声不绝。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壮族传统民歌以口头创作、代代相传的方式流存于民间,在流传的过程中不断被筛选、改造,流传至今的传统民歌是壮族人民智慧与情感的结晶,是壮族音乐文化的精华。
二、 民族音乐与学前教育专业融合的必要性
1、幼儿园民族音乐教育的现状
音乐对于幼儿具有特殊的教育功能,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随着流行音乐的发展,其影响力已波及幼儿园。柯达伊认为,民族文化是民族精神最完美的表现,教育的目标就是是它们尽快地为全民所占有。所以儿童音乐的教材必须是真正的民间音乐、童谣和优秀作曲家根据民族音调创作的作品。放眼当下的音乐教育体系中,包含着一部分民族民间音乐的内容,儿童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不仅了解和掌握民族音乐文化的特点,同时对儿童爱国主义情怀的培养、审美事业的拓展都有着几位重要的作用。但是从整体看,无论是数量个还是质量,民族音乐在现在的音乐教育中都难以尽如人意。传统音乐在生活中传唱的越来越少。
2、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重要意义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是为社会输送幼儿园教师的主要途径,中职学校注重实用技能的培养,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专业化的人才。声乐课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专业技能课之一,在笔者了解中发现,在中职学前教育中包含本民族元素的教学内容少之又少。民族音乐文化是壯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壮族文明的艺术精品,在中职学前教育声乐课中深入渗透壮族音乐文化,引导学生积极学习民族音乐文化,可以实现民族音乐文化的继承发扬, 为年轻一代民族情感的培养、民族精神的弘扬、民族文化的传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3、民族音乐在幼儿园的传承困难的原因。
在进行校学前教育学生和已经在幼儿园工作教师的问卷调查中发现,90%以上的受访人群都希望壮族音乐能够传承下去,70%以上的人群表示对壮族音乐感兴趣,但是只有极少数人对壮族音乐略有了解。追溯到幼儿园教师走上岗位前的学校训练,在传统的音乐教育模式下,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技能训练主要是钢琴、声乐、西方五线谱的试唱练耳、乐理等教学,而专门从事民族音乐教育的教师也是寥寥无几,即使有民族音乐方向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也是以西方乐器或艺术歌曲为主,对于民族音乐,尤其是壮族音乐都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在这样的背景下,幼儿教师对民族音乐储备较少,在幼儿园教学中自然无法实施和传承。
三、壮族民歌与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融合的办法
1、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树立正确的理念。
学校是文化传承的主要阵地,中职学校学前教育的学生多为农村出来的孩子,很多学生在中小学均未受过良好的音乐教育,有些学校甚至没有开设音乐课。学生音乐基础薄弱,这也让教师在学生中职阶段的教学造成阻碍。而教师综合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中职学校教师必须提高自身对民族音乐的认知程度,重视民族音乐在学前教育专业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才能将民族音乐在教学中发挥出来。所以教师应积极创新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手段,积极参加相关专业培训等,拓宽自己的眼界,增加知识储备,深入幼儿园与幼儿园教师交流,了解幼教特点,明确学生将来的岗位需求,从而更好地对自己的教学内容进行提炼和改进,实现课堂效果的提高。
2、精选教学内容
在音乐史上,以浪漫主义时期音乐家为例,各国的音乐家都从自己本民族的传统音乐中寻找获取灵感,从而创造出一大批伟大的作品,在国内,很多作曲家意识到广西民歌所蕴含的丰富底蕴,吸取精华并加以应用,创作出很多优秀的音乐作品。在课堂中,笔者尝试在艺术歌曲学习中融入了一些具有浓郁壮族特点的优秀新民歌,让学生除了在歌曲中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外,还能了解到广西很多优美动听的民族歌曲,不仅是一种学习过程,也是音乐的扩散和普及。
童谣是人民智慧的结晶,蕴含着民族生活的态度,及伦理价值观,其内容贴节能生活和自然,是儿童认识社会的第一扇大门。学前教育学生,演唱艺术歌曲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最终还是为进入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做准备,所以在声乐课堂上,除了提高音乐演唱技巧外,更要注重提高学生的音乐展现能力的培养。在选择音乐作品中,除了艺术歌曲,更多的应当将儿歌作为重点的教学内容,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做好准备。壮族民间流传了很多童谣,经由现代作曲家从新整合后变成了优秀的儿童歌曲,比如被誉为“壮族文化名片”“文艺精品”壮族民歌《水母鸡》就是由壮族童谣改编而成。现代信息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需要教师不断的去挖掘,甄选,找出适合学生及幼儿演唱的作品。
3、利用新型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确定了教学内容,怎么教才能让民族音乐更深刻的融入到我们的教学中去?为了节约教师资源,在中职学前教育声乐课往往是采用大班化的教学模式进行,传统的声乐课教学模式是:教师带领开声练习——学唱歌——教师指导声音及作品处理——下课。这种模式让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新课程改革强调了“主体”的重要性,承认、重视主体在实践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而在中职学前教育声乐课也应遵循这一原则。为此,笔者与学校课题组共同开发了一套课程内容独特(脚本)、教师创设活动(情境)、学生体验提炼(演员)联动互促、以“热身提趣、探究促学、拓展提炼”三段式进阶的“教育戏剧”培育的有效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都把“壮民族文化元素融入课程的理念”贯穿在整个教育活动中。
四、结语
民族音乐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在当前的中职音乐教育活动中,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属于十分重要的内容。 2015年,习总书记提出要“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壮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经过千百年的多次迁徙和演化,积淀形成了大量特色浓郁、品位极高的自然与人文资源,希望中职音乐教师在充分把握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学校教学之间关系的基础上,积极选择有效方式及策略,在实际教学中融入壮族音乐文化,从而更好的实现壮族音乐文化的传承。
参考文献
[1]李欢欢,覃晶晶.中职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学校音乐教育[J].北方音乐,2017,37(04):199.
[2]蔡大琴. 民族地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8.
[3]臧靓文.中职音乐教学如何弘扬民族音乐文化[J].好家长,2019(50):237.
[4]徐娜. 中职学前教育声乐教学现状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