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树人,让青春之花自由盛放

来源 :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astphot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州外国语学校(以下简称“广州外校”)始办于1963年,是以储备、培养外交人才为目标的全国首批七所外国语学校之一,曾因历史原因两度停办。2010年,广州外校重新打开校门拥抱四海之才,成为广州市唯一的市属公办外语特色完全中学,以多元、开放的国际化办学格局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培养符合时代需要的精英人才。
  李子越在广州外校度过了六年的中学时光,2019年以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大学。用他的话说,“广州外校放得下一张安静的书桌”。地处广州郊区南沙的校园,少了车水马龙的喧嚣,让学生們可以静下心来投入学习;多元的课程、特色的教学、丰富的活动,寄宿生活不仅没有让学生“与世隔绝”,反而让他们与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变得更加独立、自律。
  十年间,广州外校中考成绩名列全市前茅,高考跃居全省前列,许多像李子越一般的优秀学子迈进清华、北大、人大、哈佛、牛津、伯克利等世界知名学府。学校以“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幸福”为本,打造高质量、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形成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成为广州教育的“新名片”。
  文化引领,打造雅育新高度
  2013年,刘红梅接下重任,带着为党、为国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殷切期许,让广州外校再次站在时代的潮头。以环境浸润人,用文化涵养人,打造“博学、雅正、融和”的校园文化成为学校建设的重要环节。中西并包的“博雅文化”贯穿于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德育实践等各个环节,为学生成长提供“传承融合、自由开放”的土壤。
  广州外校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力争让每一个“中国灵魂”都拥有“世界眼光”。校门两侧的楹联“博学致知揽中外,雅正端品通古今”正是学校的育人目标。进入校园,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留美幼童图》屏风,屏风所描绘的詹天佑、蔡绍基等人的爱国事迹,时刻提醒学生要牢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使命,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在广州外校,中西方文化每时每刻都会碰撞出精彩的火花。传统的成人礼、毕业冠冕礼,让师生感受民族文化的传承、教育的庄严和成长的喜悦;中外文化艺术节、科技节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天下大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世界学者杯比赛、USAD美国学术十项全能竞赛,站在国际舞台上的广州外校学子发出中国青少年的最强音。此外,学校基于全球化、国际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国语大承,外语大通”为核心,积极探索国际化办学新思路。2012年,广州外校通过《异域文化之旅课程》普通高中特色课程项目,成为广州市首批(普通高中)特色学校、全国高中国际双语教育实验学校。
  将国际交流与教育实践结合,将民族底蕴与世界文化有机融合,体现出广州外校“中西兼容、文理兼优、博雅兼修”的办学方针。“融合是世界发展的趋势,作为新时代的学生,既要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树立民族自信,又要学习世界多元文化,培养海纳百川的胸怀,这也是‘博雅和美’文化思想的体现。”刘红梅说。
  在刘红梅心里,每个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个性和独一无二的发展路径,因此,学校德育也要实效性与多样性并重并举,通过多样化的实践和体验活动赋能学生成长,让学生真正实现自主发展。广州外校用德育为学生铺就成长底色,坚持以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个性,打造出一套彰显博雅特色的德育工作体系。
  立足“雅正德育”,学校积极打造校园文化精品,“德心融合”的雅育班会课为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艺术节、科技节等主题活动为学生个性发展、特长发展搭建展示平台;赴广州劳动技校“学农”、黄山鲁森林国家公园远足等活动连接了“自然”与“自我”。此外,学校还鼓励学生进行社团建设,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空间。
  德育寓于实践,体验促进成长。社会化教育实践活动为学生走向社会搭起一座桥。“直上青云”是广州外校长期进行的志愿帮扶活动,每逢假期,学校都会组织师生远赴云南巍山县山区青云小学支教,体验当地农民的艰苦生活,并为他们带去前沿的知识和理念。回校后,学生把对欠发达地区人民的共情转化为服务社会的责任意识,学习变得更加认真。刘红梅表示,世界的变化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学生只有感知到自己与社会的连接,才能更好地回报社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博雅校园培养出的学生具有博雅气质,这种气质体现在合作的能力、包容的胸怀,也体现在独立的精神和辩证的思维等。”努力让每一朵花都能自由绽放,刘红梅和她的同事们愿做静待花开的教育者。
  灵动教学,让教育回归本真
  虽然身居管理岗位,但刘红梅从未脱离教学谈教育。听课、评课、教研会议,在不断的探索实践中,她带领广州外校教师打造出一套基于博雅文化的灵动课程体系,进行了“打造灵动课堂,培育灵气学生,成就灵性教师”的创新尝试。
  “两主一效”的灵动课堂是广州外校一大特色,即打造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模式,充分激发师生思维、行为和心灵的交流互动,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刘红梅带领各学科组构建并实行“两主一效”灵动教学评价方式,对教师教学、学生参与等维度进行多元评价,提升了评价效果。
  灵动课堂的顶层设计是培养学科核心素养。“人才培养不只聚焦考试得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要准确把握学科核心素养,例如语言表达、辩证思维、逻辑思考等,再通过灵动教学传导给学生,真正体现‘以生为本’的发展观。”这是刘红梅对每位教师的要求。
  在初一《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数学课上,王艳艳老师以年级举行的春游活动为背景,设计了“家委定车”的问题,以生活问题切入,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他们你一言我一语,表达着自己的看法。接着,教师把数据和问题罗列出来,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自主归纳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步骤。最后,从学校实情出发,设计了一道以“食堂就餐”为背景的问题,留给学生解答。学生对这样的灵动课堂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好像数学不再是一门课程,而是变成了一项生活技能,让我们全程都能参与其中。”从生活引入题材,上升为数学知识,使学生的感悟由浅入深,水到渠成。   为创建“全国一流外国语学校”,广州外校在追求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也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在“中西兼容、文理兼优、博雅兼修”理念指导下,建立起“一体两翼”博雅课程体系,即在夯实基础必修课程的同时,开设特色必修课程和自主选修课程,以知识的融会贯通打破学科阻隔,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全方位提升学生素养。包含文化艺术、体育、科学等不同领域的80多门学科特色课程、多语种课程、兴趣课程和其他技能型課程,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搭建起“大舞台”。
  在极具特色的外交课上,曾经在外交部门工作过的潘老师用自己的经历,带给学生们不一样的感受。“中国南海外交战略”“台海关系”“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内涵”……以真实的外交主题设定的辩论、演讲、分析等活动,融汇了地理、外语、政治、历史等多门学科知识,让学生真正学以致用、学用相长。
  考入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谭奕说:“是母校让我找到了真正的自己。”高中三年,他从一开始的迷茫焦虑、没有清晰的未来规划,到后来的目标明确、笃志行远,成长的背后是学校为他提供的“无限可能”。美式辩论、滑铁卢数学竞赛、学生会、USAD竞赛……他不断摸索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在导师的帮助下,最终确定了自己的发展方向。
  广州外校在大力建设英语课程的同时,发挥外语优势,打造外语特色,开设日语、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五门第二外语供各年级学生选修,不少高中毕业生凭借小语种优势提高自己的竞争力,成功申请法国诺登商学院、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日本京都大学、早稻田大学等国际知名学府。
  特色发展,筑梦未来谱新篇
  高中毕业,参加高考还是出国留学?刘红梅认为,选择没有好坏优劣之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规划和喜好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每个学生都能在学校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之路。”刘红梅说。广州外校学校始终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全面发展、特长发展、个性发展”的育人思路,秉承“规范、扎实、创新、突破”的办学理念,努力打造一所高标准、高质量、国际化的现代化学校。基于此,广州外校积极探索国际合作办学,已建设成为美国大学直通车(U-pass)项目学校、德国歌德学院Pasch项目学校,并与美国、澳大利亚、日本、德国等国的知名中学、大学达成教育合作项目,针对英、美和其他国家升学引入A-Level课程、AP课程和IB课程,结合生涯教育为学生的未来发展赋能。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想要培养灵气学生,首先要培养灵性教师。在“科研兴校”理念的指导下,刘红梅带头制定《广州外国语学校第三个五年发展规划暨校长任期目标》,并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用智慧启迪智慧,以人格塑造人格。立足本校发展特色和现状,她积极推行教师和学生的评价方式改革,通过增加评价维度和评价主体,让师生形成对人、对己的立体化认知。
  教师的爱好和特长也时常会在校本课程中“大显神通”,数学教师开设羽毛球课,体育教师兼任帆船、皮划艇课的教练,地理教师成立3D打印俱乐部……教师的发展路径体现出学校对“博雅”的追求。在教师专业成长上,刘红梅组织教师学习先进理念,通过内培外引、经验交流,进行课程研发和教学研究。“教师专业成长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她积极为全校教师寻求发展机会、开拓发展路径,鼓励教师发散思维,达到教育的“博雅和美,美美与共”。
  在管理中,刘红梅推行精细化管理模式,倡导对师生进行人性化关怀。作为寄宿制学校,校园管理细节往往需要更多思虑。各年级的晚自习都要由教师轮班值守,每个班级都有教师耐心解答学生问题的身影。在远离父母的校园里,教师们充当起“爸爸”“妈妈”的角色。刘红梅要求每位教师每月至少与自己所教的学生进行一次谈心,辅导一次课业,关心学生成长的每一步。考入北大的李彦熙是学校复办后的第一批学生。回想起自己在广州外校的生活,她最难忘的就是高三心态不稳时,老师陪她聊天、“轧马路”的情景。作为学校的“大家长”,刘红梅积极为全校师生提供“后勤保障”,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遇到困难时她都会竭尽全力帮助大家解决问题。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出重要指示,提出要建成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广州外校肩负起为粤港澳大湾区提供优质教育资源的重任,在二期工程建成后将正式招收外籍及港澳台学生。
  南海之滨,珠江之畔,刘红梅带领广州外校人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平台,呼应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她说:“黄金时代,不在我们背后,乃在我们面前;不在过去,乃在将来。”广州外校肩负培养外语外交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的使命,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交上一份闪亮的答卷,历经十年磨砺,继续在发展的路上奋勇向前。
其他文献
在班级中,总是有几个格格不入的孩子。他们要么调皮捣蛋,破坏性极强,要么学习特别困难,无从下手。对他们的教育“要小心得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一样,需要班主任的特殊“关照”,特别的爱就得献给特别的他们……  如何使他们有自信、有底气地与人交往,每天开开心心地背着书包到校学习,能拿着优秀的成绩在父母面前展示?我谈谈自己在班主任管理中总结的一套方法。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每当进
期刊
“大信不约,好校长何止十百,大爱无疆,好老师何止百千,大成不反,好学生何止千万,大道不违,好学校就在此间”……时任广州市教育局局长的屈哨兵挥毫而就《广州教育赋》,字里行间浸透着他对教育的拳拳之心。举目四望,广州大学无疑是斯城斯地的“好学校”。广州大学以城市命名,最早办学历史可追溯到上世纪20年代,但新世纪由广州市五所高校合并组建的广州大学刚过“弱冠”,承继广州的城市精神,又充满青春的蓬勃朝气。  
期刊
阅读和习作是语文教学的一体两面。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紧紧抓住教材范例,渗透习作的指导训练。三年级习作的要求:写清楚。笔者结合三年级统编教材对学生习作谈一下浅见。  观察——写清楚之源头  观察力是学生应具备的核心能力之一。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设置了以“观察”为主题的习作单元。以课文为例习得不同的观察方法。例如,教学《搭船的鸟》借助课后问题“读课文,想想作者对哪些事物做了细致观察,说说你是从哪里看出来
期刊
学校因文化而驰名,因文化而恒久。近年来,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遥观中心小学(以下简称“遥小”)在“和雅”理念的引领下,初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体系。如今,“和雅文化”已逐渐成为引领师生成长和学校发展的精神动力。为进一步提升办学质量,根据国家、省、市、区“十四五”规划纲要,在上一轮主动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学校特制定了2020年~2023年主动发展总目标——打造“和而不同,雅而有致,适合师生生命成长的新
期刊
浙江省义乌市新丝路学校以“生长教育”为核心,以“生长共同体”为理论支撑,以“生长课堂”為研究主阵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学校改“平面培养模式”为“立体培养模式”,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寻找一条符合学校自身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成长的路径,实施“三ming”教师专业发展工程。  “三ming”即“明、鸣、名”。明:明白、明了。指刚从事教师工作、教龄三年内的青年教师,在自身努力与名师指导下,迅速适应
期刊
在深圳市光明区玉律社区,有一所花园般的学校,校园内小径蜿蜒、流水潺潺,矗立着简约而不失格调的教学楼、别墅式的美术馆,步行其间恍如逛展——这就是被誉为“深圳最美学校”的玉律学校。谁能想到,7年前,这所生长在城中村的学校,无论是校园环境还是教育教学成绩,都居于区域内落后位次。是什么让玉律学校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实现蜕变、焕发生机?答案是“美育”。  当一个人能够“感知韵律、认知规律、领悟节律”的时候,他将
期刊
“教师一肩挑着中华民族的复兴,另一肩挑着千家万户的幸福和每一个孩子的前程。”这是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以下简称“三十五中”)校长朱建民经常对教师们说的一句话,也是他时常提醒自己的一句话。20年的校长生涯中,他坚守教育者的使命与责任,紧抓教育的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勇于创新、敢于决断,在探索实践中成就了一所又一所独具吸引力的学校。  跳出教育看教育,跳出教育发展教育  1978年,朱建民从首都师范大学毕
期刊
个头不高,声音不大,向后梳的发型很有气质,握手时特有力道,淡淡的微笑伴着诙谐的言语,让人感到同他交流是种享受——这是记者对韩相河的第一印象。上班时,韩相河穿的是正装,一下班他便换上休闲装、运动服,丝毫没有“名校长”的派头,反倒有种当年的“三八式”干部的风范。走进山东省实验中学,从外观上感受不到想象中的那种震撼,记者脑海里不禁跳出“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字句。  韩相河,自大学毕
期刊
目前,家校合作共育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家长、教师和學校对家校合作共育认识不到位,参与度不高;家庭和学校的功能定位存在偏差,教育责任边界不清;家校合作的内容和形式单调、缺乏实效性,主要停留在传统的家长会、家长志愿者等单项活动上,多以集体性活动主导,家庭和个体需求常被忽视,等等。面对复杂的教育环境,我们的教育要如何达到立德树人的最佳状态和最优效果?家庭和学校作为学生成长的两个重要场所,如何产生最大的教育
期刊
在美丽的嘉陵江畔,坐落着一所园林式学校——重庆市朝阳中学。雨后清晨,记者走在清幽的校园中。举目四望,云雾弥漫山峦间,尽显奇幻之美。作为学校的领导者兼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教书匠”,校长王小涛笑言:“外在美是形式,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内在美才更重要。”一路走来,王小涛始终遵循本心,他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精诚合作、开拓创新”的精神,努力成就重庆市普通高中“低进高出”的办学典范。在他的引领下,朝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