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跨文化视角看中国电影标题的翻译

来源 :锦绣·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10610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提出的语境文化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来研究文化的差异,被广泛运用于跨文化研究领域。近年来,许多中国电影在国内受到了高度好评,但在美国市场并不受欢迎。笔者认为,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中国电影标题翻译的不恰当。本文从跨文化的角度,基于语境文化理论,探讨了中美文化差异及其对中国电影标题翻译及理解的影响。
  关键词:中国电影标题;翻译;跨文化;文化差异
  一、引言
  电影是集声音、图像以及故事发展为一体的文化产品,是一个民族文化接触世界不同文化的重要载体。现如今,世界全球化正在加速发展。作为一种文化代表,电影能否占据全球市场,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国内外观众的好评至关重要。电影标题是电影的点睛之笔,通过它,观众可以预测电影的内容,从而根据个人喜好选择是否观看。因此,电影标题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然而,中国电影进入国际市场的过程却不那么顺利。霍尔的语境文化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来解释为什么中国电影在美国不那么受欢迎,同时也让我们意识到根据不同语境文化来翻译电影标题的重要性,从而更快更好推动中国电影在未来进入国际电影主流市场。
  二、语境文化理论(Context-Culture Theory)
  1.高语境文化与低语境文化
  语境文化理论是研究跨文化交流最基本的理论之一,为跨文化交流的学习提供了基本的理论基础和重要的研究方法。这一理由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在他的跨文化研究著作《超越文化》中提出。霍尔依据意义来自语境程度的不同将文化归类为高低语境两种文化。他认为:“A high-context (HC) communication or message is one in which most of the information is already in the person, while very little is in the coded, explicitly transmitted part of the message. A low-context (LC) communication is just the opposite; i.e., the mass of the information is vested in the explicit code.”据此,日本、中国、韩国等属于高语境文化,而美国、斯堪的纳维亚和德国等国家则属于低语境文化。
  2.不同语境文化的交际特点
  在高语境文化中,人們的生活经验、信息网络基本相同。历史和传统习俗等因素决定了高语境文化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很大变化。语言的意义并不一定包含在文字中,而是往往会更多地存在于周围的环境和语境。因此,高语境文化中的人们通常以一种更委婉和间接的方式来交流沟通。
  而在低语境文化中,人们就不那么同质了。通常,文字会包含大部分意义,语境或环境中存在的意义很少。[2]因此,低语境文化中的人们通常不适应模糊的信息,他们期望文字信息能更详细、直接和明确。
  三、中国电影标题的翻译现状
  中国电影在海外票房表现不佳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是片名翻译的失败。当下中国电影标题翻译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点:忽视语言差异和忽视文化差异。
  1.忽视语言差异
  汉语和英语隶属不同的语系,其语言结构和表达方式的组合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异。连淑能指出,中英文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繁复与简短”“静态与动态”等方面。英语电影片名可长可短,句子如You Can’t Take It with You(1938),单词如Chef(2014)这样的片名都很常见。相反,中国电影标题常用四字短语或成语,如前文提到的两部电影分别被译为《浮生若梦》和《落魄大厨》。此外,英文电影标题多为名词词组,而中文电影标题则更多使用动词短语。例如The Bridges of Madison County(1995)和《送你一朵小红花》(2020)。
  然而,在标题翻译的过程中,总有人无视这些语言习惯的差异而采取直译的方法,这大大降低了原标题的意蕴。例如,《烈火金刚》(1991)被翻译为“Steel Meets Fire”,这样的翻译不仅是标题失去了原有的意味,而且也让观众更难预测这部电影的内容。
  2.忽视文化差异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中国文化是高语境文化,电影注重人物塑造的艺术感和人文性。因此,大多数中国本土的电影标题都充满了诗意和文艺性,如《霸王别姬》(1993)、《城南旧事》(1983)和《少年的你》(2019)。相比之下,西方文化大部分是低语境文化,因此其非常重视精确表达和科学逻辑,所以在其电影的标题中会出现更概括性和理性的词语,如The Pursuit of Happiness(2006)和A Beautiful Mind(2002)。
  同时,在不同的文化和历史条件下,同一文化意象可能具有完全不同的文化内涵。以“龙”为例,在中国文化中,龙象征神圣和崇高,可以给人们带来好运。因此中国的电影标题中国的龙往往代表英雄气概,如《卧虎藏龙》。然而,在英语文化中,“dragon”通常是可怕的怪物,象征着恶和恐怖。因此,如果我们简单把“卧虎藏龙”翻译成“Crouching Tiger and Hidden Dragon”,我相信许多外国观众会误解电影的内容,从而影响它在当地的流行状况。
  综上,如果中国电影的英文翻译不注重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就不能满足潜在观众的心理期望,更不能实现跨文化交流的目的。
  四、语境文化理论与中国电影标题的翻译
  霍尔德语境文化理论为我们理解中英电影标题的差异提供了相当的理论解释。中国文化是高语境文化,高度依赖于语境,并且通常包含隐含的信息。因此,中国的电影名称通常更抽象和具有文学性,观众需要在一定程度上理解文化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电影名称的意义。就像前文列出的中国电影一样,如果我们直接按照原中文电影标题翻译成英文,翻译自然不能反映中文原文的意境美,海外观众也无法一眼理解标题的意义。而美国文化是低语境文化,其低语境文化的特征决定了其电影名称的客观性和明确性。也就是说,人们期待通过这些明确的语言文字了解电影的主要信息和主要思想,因此片名更加直接和明确。
  因此,基于中美两国之间的文化差异,中国电影要想更好地占据国际市场,实现跨文化交流的功能,首先要做的就是改善中国电影标题的翻译。
  五、结语
  总之,结合霍尔语境文化理论,我们知道,将中国电影标题翻译得更具体、明确、简化,更符合英语观众的语言习惯,才会更容易被他们接受。因此,翻译人员应正确处理不同语境文化之间的关系,更好地翻译中国电影标题,才能推动中国电影更快进入国际市场,充分发挥电影的跨文化沟通功能。
  参考文献
  [1]E.T. Hall. Beyond Culture [M]. New York: Doubleday, 1976.
  [2]严明.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教程[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3]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
  [4]王冰霜.从跨文化交际角度谈电影片名的翻译[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02):36-38.
  [5]张晓.李安电影中的文化解析——高低语境文化理论视角[J].兰州学刊,2015(12):206-208.
  [6]刘欢.跨文化视角下电影片名翻译的顺应性研究[J].鸡西大学学报,2015,15(08):94-96.
  作者简介:文雅佳, 2000.09.05 ,女, 湖南省长沙市, 本科。
其他文献
摘要:自主学习是学生自我成长的必备能力之一,也是核心素养下的基本要点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不少学生缺乏自我学习的能力,本身来说不是学生不具备这项能力,而是在学生的成长中缺少自主学习能力形成的环境条件,其中学校就是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关键环境条件之一。至于学生自我成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以学生榜样来促进学生自主能力培养是可行的做法。而如何运用学生榜样的力量就成为有讨论价值的主题之一。  关键词:
期刊
摘要:贝拉·巴托克是二十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作曲家之一,是匈牙利著名的钢琴家、音乐教育家,他一生都致力于钢琴教学和民族民间音乐的普及和推广。他的许多作品也都有着浓郁的民间风情。《罗马尼亚民间舞曲》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品之一,但因为这首钢琴作品篇幅不大,所以并没有得到一定的重视。但事实上这首组曲非常具有代表性,有着丰富地民族特征。每一个舞曲的民族特点不同,在演奏时,演奏者必须了解每一首的民族特点和乐曲风格,
期刊
摘要:成都博物馆自2016年开馆以来,致力于建成具有全球知名度的都市博物馆。通过分析成都博物馆的文创设计,可以一窥中国博物馆文创设计的现状和症结,提出解决方案。文创设计应该把握中国特色的设计话语,思考传统文创和当代生活的关系,发挥传统文化的资源优势,警惕资本入侵的潜在风险,打造具备高识别度中国精神的博物馆文创。  关键词:文创设计;工艺美术研究;成都市;中国设计话语  一、成都博物馆文创产品的设计
期刊
摘要:在教育改革不断创新与发展中,对初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自主思考的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当前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中仍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于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课堂教学进展缓慢。因此,语文教师应加以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索有效教学策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语文;自主学习;能力提升  语文
期刊
摘要:在新时期社会经济下,各行业竞争激烈化,人才质量是综合实力的展现。职工教育如何开展也成为了关键性话题,事业单位需以提升员工专业素质为基点,制定系统化的教育培训计划,创新组织形式,确保职工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增强事业单位的竞争力。与此同时,也需贴合信息化、智能化发展趋势,引入大数据,构建“智慧政工”模式,强化管理水平,优化职工队伍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智慧政工;职业教育;引导方式  
期刊
摘要: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瑰宝,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后疫情时代,中医院校更要积极回应时代主题,培养学生讲好中医药故事,树立中国传统文化自信,培养他们自觉地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坚持以文化自信为指导进行大学英语教学和研究,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大学英语教学;文化自信  1.后疫情时代下的中医文化自信  党的十八大以来,强调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文化
期刊
摘要:本文从民办技校教育的现状出发,阐述了当前民办技校教育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根据其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为民办技校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可行性建议和参考。  关键词:民办;技校教育;发展;有效途径  随着当前社会经济和制造业的发展,我国制造业对技工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随着市场的需求及技工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民办技校教育问题也凸显出来。如何发展民办技校教育,使得民办技校教育得到进一步发展,已成为当
期刊
摘要:近些年来,教育教学创新得到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以往教学思维模式都应得到全面改进,中职教育属于国内职业教育中的重要项目,在具体教学活动中却伴随了很多影响因素,应当作出合理的改进。可以根据这些影响因素以及中职教育教学状态,建立落实师生互促的新型教学模式,从而力求在有效改善中职教育教学目前状态的基础上,也为中职教育持续良好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关键词:中职教育;服装专业;教学改革;创新  引言  
期刊
摘要:课程思政是近期各所高校不断深化改革的最新理论研究方向,其工作路径和方法亦呈现出百花齐放之势。“李子柒”走红现象中蕴含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髓,这种“窗口效应”更能体现“中国”声音,“中国”特色,提高学生的爱国热忱,促进全方位“立德树人”,从而为培养高层次的面向世界的医学人才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李子柒;医学免疫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一、医学免疫学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和紧迫
期刊
摘要:大学生作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群体之一,不但承担着建设祖国、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重任,还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其价值取向会对民族、国家、社会及个人等产生重大作用。研究发现,现阶段我国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日常生活化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在紧密结合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基础上探索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日常生活化的路径。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常态化内涵;常态化存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