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科学教学;平台;资源;情境;合作交流;课堂延伸
〔中图分类号〕 G623.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16—0051—01
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科学探究不仅使小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获得自信,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而且可以使他们体会到什么是科学,什么不是科学。科学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需带领和指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观察实验、动手操作等活动,同时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活动时间,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独立思考,去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去经历探索研究的过程,发挥他们的创造潜能。教师如何给学生搭建学习科学课的平台呢?
一、资源激趣平台
教育学原理认为:从材料本身出发来组织教学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科学课教学离不开观察与实验,观察与实验又离不开师生共同准备的“有结构的材料”。教师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有结构的材料,让学生与材料亲密地接触,是科学活动中重要的环节,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一个重要途径。如何准备多种多样而且有结构的材料呢?对此,我结合农村教育实际,合理利用小学生科学学具材料袋内的材料,因为这些材料是与教材配套的,非常适合分组实验;在上一个单元前,我就开出一张材料清单,让学生提前去收集实验材料。材料的选择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液體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质,他们每天和不同的形形色色的液体打着交道,但他们对此只是被动地关心和接受,很少有学生去有意识地关注和研究,更少有人意识到液体还有很多奇妙而有趣的用途。在《认识液体》的教学中,我就利用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潜在的求知欲,尝试让他们用多种方式来研究身边熟悉的事物。同时, 我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选用了学生熟悉的水、食用油、蜂蜜、豆浆四种液体来研究;学生兴趣盎然地利用器材来研究液体,运用多种方式将观察到的现象表述出来,从而对液体的颜色、形状、气味、味道、轻重、流动速度等各种性质有了一定的认识。此时,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充满创造力的生成者。由此可见,只有教师精心选择有结构的材料,才能调动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及参与的积极性,学生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去。而此时的探究活动也格外地有意义,学生探究起来特别地起劲,探究出来的结果也更有价值。
二、情境问题平台
教师应学会利用情境激趣。课一开始,我便创设各种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调动其情感因素,使其兴趣指数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提升。比如,创设一个游戏活动、课件动画、谜语、辩论、魔术表演等形式的情境。俗话说:好的开始预示着成功的一半,让情感先动起来,以活跃课堂。在活动中让学生自我设计,自由选择地进行探究活动。这样他们始终处在活动中心,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三、合作交流平台
实验教学倡导相互合作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可以消除学生之间能力方面的差异,合理搭配,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锻炼与提高。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在实验教学中的作用,增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交往和信息交流。如,在研究“摆”的实验中,各小组学生共同选择感兴趣的材料,然后合作制成一个摆。在数“摆”一分钟摆动次数的活动中,让每个小组内的材料员、记录员、计时员分工合作,整个活动进行得井然有序。与此同时,学生开展小组比赛,也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协调完成任务的积极性。
四、课堂延伸平台
课外做实验是科学教学的必要补充。用一些简单易得的器材自己动手制作一些简易的装置,在课外独立或合作完成,可以使学生感受到科学的乐趣。科学课中的有些实验不可能在课堂上短短40分钟内完成,比如,《观察种子发芽》的实验,《研究菜豆适于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的实验、种凤仙花、养蚕、记录月相、观察星座等等,这些实验需要的时间都很长,不可能在课堂上完成,所以只能布置给学生课外完成。同时,学生能够利用几节废电池和几节导线、小灯泡,借助所学的科学知识制成一个简单的交通指挥灯等。做这些实验,不仅补充了课堂实验教学,而且在让学生自己设计制作的课外实验过程中,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总之,教师在上科学课时要做到课前准备充分,课堂上精心组织,课余适当指导,引领学生科学探究。教师要善于搭建平台,善于充实平台,善于激活平台,善于创新平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平台上自由飞翔。
编辑:张 昀
〔中图分类号〕 G623.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16—0051—01
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科学探究不仅使小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获得自信,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而且可以使他们体会到什么是科学,什么不是科学。科学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需带领和指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观察实验、动手操作等活动,同时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活动时间,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独立思考,去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去经历探索研究的过程,发挥他们的创造潜能。教师如何给学生搭建学习科学课的平台呢?
一、资源激趣平台
教育学原理认为:从材料本身出发来组织教学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科学课教学离不开观察与实验,观察与实验又离不开师生共同准备的“有结构的材料”。教师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有结构的材料,让学生与材料亲密地接触,是科学活动中重要的环节,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一个重要途径。如何准备多种多样而且有结构的材料呢?对此,我结合农村教育实际,合理利用小学生科学学具材料袋内的材料,因为这些材料是与教材配套的,非常适合分组实验;在上一个单元前,我就开出一张材料清单,让学生提前去收集实验材料。材料的选择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液體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质,他们每天和不同的形形色色的液体打着交道,但他们对此只是被动地关心和接受,很少有学生去有意识地关注和研究,更少有人意识到液体还有很多奇妙而有趣的用途。在《认识液体》的教学中,我就利用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潜在的求知欲,尝试让他们用多种方式来研究身边熟悉的事物。同时, 我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选用了学生熟悉的水、食用油、蜂蜜、豆浆四种液体来研究;学生兴趣盎然地利用器材来研究液体,运用多种方式将观察到的现象表述出来,从而对液体的颜色、形状、气味、味道、轻重、流动速度等各种性质有了一定的认识。此时,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充满创造力的生成者。由此可见,只有教师精心选择有结构的材料,才能调动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及参与的积极性,学生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去。而此时的探究活动也格外地有意义,学生探究起来特别地起劲,探究出来的结果也更有价值。
二、情境问题平台
教师应学会利用情境激趣。课一开始,我便创设各种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调动其情感因素,使其兴趣指数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提升。比如,创设一个游戏活动、课件动画、谜语、辩论、魔术表演等形式的情境。俗话说:好的开始预示着成功的一半,让情感先动起来,以活跃课堂。在活动中让学生自我设计,自由选择地进行探究活动。这样他们始终处在活动中心,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三、合作交流平台
实验教学倡导相互合作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可以消除学生之间能力方面的差异,合理搭配,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锻炼与提高。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在实验教学中的作用,增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交往和信息交流。如,在研究“摆”的实验中,各小组学生共同选择感兴趣的材料,然后合作制成一个摆。在数“摆”一分钟摆动次数的活动中,让每个小组内的材料员、记录员、计时员分工合作,整个活动进行得井然有序。与此同时,学生开展小组比赛,也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协调完成任务的积极性。
四、课堂延伸平台
课外做实验是科学教学的必要补充。用一些简单易得的器材自己动手制作一些简易的装置,在课外独立或合作完成,可以使学生感受到科学的乐趣。科学课中的有些实验不可能在课堂上短短40分钟内完成,比如,《观察种子发芽》的实验,《研究菜豆适于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的实验、种凤仙花、养蚕、记录月相、观察星座等等,这些实验需要的时间都很长,不可能在课堂上完成,所以只能布置给学生课外完成。同时,学生能够利用几节废电池和几节导线、小灯泡,借助所学的科学知识制成一个简单的交通指挥灯等。做这些实验,不仅补充了课堂实验教学,而且在让学生自己设计制作的课外实验过程中,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总之,教师在上科学课时要做到课前准备充分,课堂上精心组织,课余适当指导,引领学生科学探究。教师要善于搭建平台,善于充实平台,善于激活平台,善于创新平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平台上自由飞翔。
编辑:张 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