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焦虑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耳石复位治疗后残余头晕的疗效评估

来源 :中国基层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抗焦虑药物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耳石复位治疗成功后残余头晕的疗效。

方法

纳入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部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耳石复位治疗成功后出现残余头晕68例,采用随机对照方法,随机分为抗焦虑组和对照组。抗焦虑组服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黛力新)0.5 mg/10 mg,1次/d+甲磺酸倍他司汀6 mg,3次/d;对照组服用甲磺酸倍他司汀6 mg,3次/d。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残余头晕持续时间及症状变化。患者均采用眩晕障碍量表评价治疗前后的症状变化。

结果

对照组残余头晕持续天数为(16.38±8.83)d,抗焦虑组为(10.13±5.10)d,与对照组相比天数明显缩短(t=3.440,P<0.05)。两组治疗后症状均好转,眩晕障碍量表评分均下降,对照组第1周、第2周、第3周分数分别为(26.60±13.54)分、(20.80±10.97)分、(6.27±5.88)分。抗焦虑组第1周、第2周、第3周分数分别为(23.10±11.02)分、(13.33±5.83)分、(0.67±2.50)分。治疗第1周,两组眩晕障碍量表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22,P>0.05)。第2周、第3周,抗焦虑组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3.378、4.935,均P<0.05)。治疗3周后,抗焦虑组患者在功能、情感、躯体分量表的分数均下降更显著(t=5.297、4.537、4.451,均P<0.01)。

结论

黛力新能缩短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耳石复位成功后残余头晕的持续时间,并能减轻残余头晕程度。

其他文献
目的:对原发不孕≥5年,男方精液正常或原发不孕≥4年,伴男方精液异常但达不到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指征的患者,探讨是否存在IVF联合ICSI治疗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方法: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护理对老年胃肠息肉患者术后并发症和创口愈合的影响。方法选择行高频电凝切除术的老年胃肠息肉患者15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高频电凝切除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围手术期护理和疾病健康指导,对比分析两组术后并发症及创口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8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407,P<0.01);观察
目的:探讨应用自制的人21号全染色体特异DNA涂染探针FISH技术在AIH产前诊断唐氏综合征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经AIH治疗成功受孕的妊娠16~26周孕妇抽取的未培养羊水细胞采用已制
目的观察经乳晕切口入路乳房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取出术的效果,为临床提供有效的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取出术式。方法45例乳房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取出患者,根据接受的术式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组采用经乳晕内侧半圆切口入路取出乳房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对照组采用乳晕微小切口抽吸法取出乳房聚丙烯酰胺水凝胶。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7 d乳房形态和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进行随访,评
目的分析以头晕就诊的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SCH)的临床表现,加强对SCH的认知及重视,减少误诊。方法对以头晕就诊的20例SCH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患者经左甲状腺素钠治疗后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平均水平由7.49 mIU/L降至3.57 mIU/L,头晕症状均消失。结论SCH起病隐匿,临床症状多样化,头晕起病者常见,临床上易被误诊。
目的:探讨孕中期母体血清标志物的筛查对发现胎儿染色体病及开放性神经管畸形的意义。方法:对孕中期(15~20+6周)16 625例孕妇进行血清甲胎蛋白(AFP)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单
目的探讨异位妊娠输卵管切除或保留后对患者生殖内分泌及月经性状的影响。方法选取286例异位妊娠腹腔镜手术的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切除组199例,保留组87例,切除组行输卵管切除手术,保留组行输卵管保留手术,在手术后第3天及手术后第30天,检测并比较两组孕激素(P)、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生成素(FSH)、雌二醇(E2)及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差异。结果切除组在手术后第3天的
目的:探讨染色体多态性与单精子卵泡浆内注射(ICSI-ET)辅助生殖的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对拟行IC-SI助孕患者进行常规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采用G显带技术,通过染色体的核型分
目的探讨纱布填塞压迫在严重外伤性肝破裂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纱布填塞压迫治疗的18例严重肝挫裂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用纱布填塞压迫,术后经止血药、抗生素和营养支持治疗,于5~7 d开始逐渐拔除纱布,12~14 d拔完,伤口无出血,逐渐愈合。结果治愈17例,死亡1例,治愈率95%,死亡原因为合并多发伤致多脏器功能衰竭;术后拔出纱布(或绷带)再次出血6例,2例继发出血,药物难以控制,再次剖腹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早期诊断、手术治疗原则及临床效果。方法对10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患者入院后均予血常规、D-二聚体、腹部彩超、腹部CT等检查,同时部分行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检查;已经明确诊断的和虽未确诊但高度怀疑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患者,如无绝对手术禁忌证,予以急诊手术治疗。术中证实为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根据肠管坏死情况决定术式;对肠系膜上动脉主干栓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