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下网络语言的符号建构以及原因分析

来源 :今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lei_1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网络语言的流行现象的背后,反映的是这个时代作为公民的网民的社会心态。本文将以社会转型为背景,以“屌丝”一词为例,分析在社会转型时期,网络语言的符号建构,并简要从转型中的中国经济、文化等方面分析其形成原因。
  关键词:社会转型;符号建构;社会分层;网络文化;符号消费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9-0140-02
  根据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2年7月的统计报告,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约占总人口的四成。尤其是近十年,网络的普及是中国社会转型的助推力,也是中国转型的一部分。网络语言、网络文化的传播、发展早已不再局限在一小群人的虚拟世界里,它反映了当今中国社会转型的背景,并渗透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屌丝”这一贬损至极的词无疑是2012年度最火的网络词汇,并在现实中被广泛地使用,以至几乎每个青年人,都自称屌丝。毫无疑问,“屌丝”网络文化是围绕着网络与青年展开的。这个词的符号建构正是在中国社会转型背景下完成的,因此,分析这个词的符号建构以及为何如此应从了解中国社会转型的概念开始。
  一、社会转型的概念及研究视角
  1.社会转型的概念。“在中国,‘转型’概念是在1992年以后开始流行的。它最早也是最典型的含义是指体制转型,即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1]”广泛意义上的“社会转型”概念,则是基于对中国社会转型的内涵、发展阶段、社会矛盾、动力、机制等的研究。宋林飞认为,目前“‘社会转型’大致有三种主要含义:社会体制在较短时间内的急剧转变;社会结构的重大转变;社会发展的阶段性转变。[2]”第一种含义强调对制度的认识;第二种含义关注的是社会结构的变动,并且,社会分层现象正是建立在社会结构基础上,关于“社会分层”,下文将另作阐述;第三种含义描述了社会类型的转变,即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
  当今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经历着各个层面的变革。人的思想也随着这些变革不断变化。本文所要讨论的以“屌丝”为例的网络语言,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诞生的。
  2.社会转型研究视角的多元。研究社会转型的视角是多元的。1.社会转型可以是社会形态的转型、社会制度的转型等。其中,从社会制度的转型来看,在中国,历来以经济制度改革为首。2.从广义文化学视角来看,社会转型也可以是文化转型,即指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各个层面的变革,“这一文化转变的实质是生存方式和生存模式的转变或重塑。[3]”网络语言的生成、流行、其符号的建构、意义,是网络文化的一部分,也反映了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因此,沿着“社会转型—文化转型—网络文化”这一路径,可以清楚地看到社会转型下,特定网络语言为何能生成。
  二、“屌丝”的符号建构
  1.屌丝一词的来由。按照网络上通行的说法,“屌丝”一词出自百度贴吧的李毅吧,是李毅吧的网友面对嘲弄而欣然接受的称呼。另有资料显示,该词来自于《后汉书岑熙传》:“我有枳棘,岑君伐之;有蟊贼,岑君遏之;狗吠不惊,足下生氂。”其中“氂”即动物阴部周围的毛发。
  2.“屌丝”的符号建构。索绪尔认为,每一个符号都包含两个层面,即所指及能指。能指是符号的物质形式,由声音-形象两部分构成。这个物质形式在社会的约定俗成中被分配与某种概念发生联系,在使用者之间能够引发某种概念的联想。这个概念就是所指。罗兰巴特发展了索绪尔的理论,他将索绪尔的“能指+ 所指= 符号”当作是是符号表意系统的第一个层次,而将这个层次的符号又作为第二个表意系统的能指时,就产生了一个新的所指。费斯克在巴特的基础上,又提出符号表意系统的三个层次。(如图1所示)
  图1 符号表意系统的三个层次
  按这三层次分析,可以对“屌丝”一词做如下分析:第一层中:“屌丝”是根据其形式、读音可被人辨识的两个象形文字,所指是动物阴部的毛。第二层中:“屌丝”二字能指与所指的结合体,成为能指,而它的所指是社会中缺少地位和财富,并且无力改变这种现状的人。第三层中:当社会上人人自称屌丝时,“屌丝”一词便不再是指代某一个无权无势,没车没房的青年,而是揭示了这个时代的作为公民的网民心态,反映出背后的社会意识。
  三、“屌丝”被创造及广泛认同、使用的原因
  网络热词一般由参与构建网络文化的网民通过一定的方式创造或改造旧有词汇,赋予其新的所指,例如“七十码”、“呆萌”、“俯卧撑”、“很黄很暴力”等,它们都在一定时期内红极一时,但由于网络所携带的信息量大、信息更新快,很多新词在短时间里发挥了作用之后,就被新的词汇所取代,然而,“屌丝”一词自诞生以来受到的追捧程度,及其生命力都远远超出了一般的网络词汇。它已经不再局限于网民之间的虚拟网络,不仅仅只是网络语言,而是进入人们的现实生活。以下几点是我对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的思考。
  1.从社会经济方面说,社会分层是“屌丝”一词被创造及被广泛使用的根本原因。“屌丝”这种极度贬抑人的身份称谓的词语的诞生,并引起强烈共鸣、争相使用,根本原因是社会转型中形成的社会分层和各层之间的不平等。
  第一,社会分层的概念。“社会分层,是根据一定的同一性标准,把社会成员划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不同层级的现象。社会学家发现社会存在着不平等,人与人之间、集团与集团之间,也像地层构造那样分成高低有序的若干等级层次,因而借用地质学上‘分层’的概念来分析社会结构,形成了‘社会分层’这一社会学术语。社会分层现象,不仅是社会的劳动分工的表现形式,而且更是建立在社会结构基础上的,比较稳定、持久意境制度化的社会不平等体系。[1]”
  第二,中国现状。中国自开始经济制度改革,建立市场经济以来,以“发展”为硬道理,而对于权力监管不力的政治制度改革、寻求平衡发展社会保障制度改的却滞后一节,便注定了中国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社会不同层级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资源过度倾斜于城市;房价成就了楼姐龚爱爱大名的同时,也让大部分中产阶层成为“屌丝”;寒门子弟占大学生比例日益下降;大学生毕业即失业;上升渠道不畅通等等,这一切都使得人们对“屌丝”这一身份称谓有强烈共鸣。更重要的是,这样的不平等体系如此稳固,无力改变现状的他们自称屌丝,是无奈的自嘲。因此,屌丝一词不但反映出中国社会转型期,社会层级之间的不平等,也反映了当今的社会心态。   2.从社会文化方面说,网络文化的反主流价值观是“屌丝”一词流行的另一重要原因。“主流价值观即意识形态,作为一种观念的力量,来说明现有制度的道义性、合法性、合理性,它是统治阶级整合社会公众思想的重要手段。[4]”而当占据庞大人口比例的屌丝们发现自己与高富帅的差距日益拉大、相信现实无力改变时,这一套宣扬积极进取、追求永恒价值的意识形态不再具有说服力。因此,在文化断裂之时,他们用“不进取”、“粗鄙”、“自贱”、“恶俗”等态度解构了“努力进取”、“崇高”“高雅”、“精英”。“屌丝”一词粗俗无比,“屌丝”们也认为靠他们的努力改变现实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就与大批拥护者共同摆出“自甘堕落”的姿态,凭“低级趣味”瓦解崇高、精英文化。
  戴元光在《社会转型与传播理论创新》中提到,“互联网动摇了主流文化的权威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互联网的出现导致了文化的多元化,推动了个人主义,消解了主流文化的主导地位;其次,互联网的出现冲击了主流文化推崇的价值体系。[5]”尤其是在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富不均,文化断层,网络因此传播特点,比其他媒体更倾向于对抗主流价值观的说教,对抗固有模式。一旦有人抨击“屌丝”文化,“屌丝”们便以自贬为“屌丝”的方式来嘲弄主流价值观,他们的对抗方式并不是争论谁对谁错,只与主流价值观划清界限:“你是女神,你是高富帅,我跪舔,行了吧?”表示出他们对主流价值观的不屑与分隔。而重要的是,“屌丝”网络文化不仅在虚拟世界中,而是渗透在现实的社会文化中。“当代的反文化群体是迷惘的一代和自行其是的一代,荒谬与荒唐、玩世与嘲讽、失落与冷漠、鄙夷与傲慢、行动与破坏、故作惊世骇俗与游戏人生……强烈地反映为对民族文化模式和城市工业化社会规范的破坏。[6]”
  3.对符号的消费是“屌丝”一词风行的另一原因。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经济转型使中国整体物质水平得到提高,促进了中国向消费社会转型。消费“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且改变了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生活方式。这种改变不仅是社会经济结构和经济形式的转型,同时也是一种整体性的文化转型。[7]”消费不再是一种纯粹的经济行为,而变成了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符号象征性的文化模式的体现。人开始通过消费一定的符号从而找到自己的归属,定位自己的身份。
  消费社会中,“物品的意义已经通过符号体系被确立和建构起来,这种符号体系就是社会文化的象征体系。[8]”原本是自我贬抑称谓的“屌丝”,在传播的过程中发生改变。它本指代的是没权没钱的人群,后经广泛使用,演变成为一个符号,代表着一种潮流、青年文化、网络文化。在这种情况下,哪怕是真正的“高富帅”也可能急于加入“屌丝”行列,消费这个符号,获得彰显自我的目的。符号因为被消费,又衍生出更多的意义来。这样,屌丝这个符号反映的不但有一些面对现实的无奈心态、对主流文化的不屑,还反映青年网民追求新奇、时髦的心态。以上三点便是为何“屌丝”一词如此风靡的重要原因。综上所述,“屌丝”这一符号的建构与流行,不但指代了中国社会转型时期身处困境的青年,还反映了他们的思想状态。而“屌丝”的出现,首先是因为经济地位划分,其次,还因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差异等等。
  参考文献:
  [1] 童星,张海波.中国转型期的社会风险及识别—理论探讨和经验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 宋林飞.中国社会转型的趋势、代价及其度量[J].江苏社会科学,2002(6).
  [3] 衣俊卿.回归生活世界的文化哲学[M].黑龙江: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
  [4] 孔德永.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政治认同问题研究[D].山东:山东大学,2006.
  [5] 戴元光.社会转型与传播理论创新[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8.
  [6] 高丙中.主文化、亚文化、反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变迁[J].社会学变迁,1997(1).
  [7] 罗钢王中忱.消费文化读本[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8] 贾明.现代性语境中的大众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其他文献
摘 要:播音主持的本质是说话,在广播电视传播过程中的語言有其独特的魅力。播音主持语言传播具有自己的特点和独特的语言样态,因而产生了“正宗”播音腔。由于节目的播出风格和传播特点,并且播音主持的本质是说话,因此在广播电视创作中要正视播音腔回归生活的观点。播音腔具有双层定义,播音腔与广播电视语言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播音是一门研究有声语言学科,必然要有自己的语言特征,播音主持工作是一项说给人听的工作,其本
期刊
摘 要:“车祸新闻”该怎么做,一直是备受争议的话题,某些车祸新闻对于血腥现场的过度描写,常常令受众无法忍受。而在《新安晚报》的“‘霸王车’撞痛合肥”的报道中,记者则很好地拿捏住了这个“度”,本着人文关怀、质疑不泄愤、监督不盲目、揭露问题同时探究解决方案的原则,表现出对生命的敬重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始终把关注点放在对车祸的反思和寻求问题的解决之道上。“‘霸王车’撞痛合肥”的报道,虽然起因是车祸,但并
期刊
摘 要:在文化“全球化”的当下,信息文化的同质化现象日趋严重,使得媒介的时代记录特性呈现出“千篇一律”的病态。那么,身处如此的媒介生态环境中,《南方周末》要如何体现出自我记录时代进程的社会历史意义?本文从这一问题出发,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对《南方周末》的媒介生态位特征进行深入细致的解读,从而全面的审视该报在当下媒介生态环境中的生存现状,并试图给出一条适合未来发展的可行之路。  关键词:《南方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对新兴出现的娱乐节目形式“公路综艺节目”进行介绍,以韩国娱乐节目《两天一夜》为例,运用公路电影的类型和特点延伸到“公路综艺节目”的内在要素包括公路、交通工具、以及音乐这些动态的媒介元素,可以看出现代娱乐节目的发展趋势,以便了解韩国娱乐节目利用特殊环境地域制作节目的文化传播方式。  关键词:公路电影;公路综艺节目;《两天一夜》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
期刊
摘 要:西安“9·15事件”检验了微博传播的特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以及信息观察的研究方法,证明了微博对传播负面新闻信息具有加速作用,后进一步一句传播技术、心理学等知识,分析了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提出建议。  关键词:负面新闻信息;微博;西安9·15事件;负面偏好;把关人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9-0057-04  一、草根“麦克风”发出
期刊
摘 要:电影《杀生》自上映以来,争议不断,其快节奏的剪辑手法、多层次的时空架构以及随处可见的隐喻象征吸引了观众对电影文本进行了多种角度的解读。作为一部商业电影,如何讲述一个好故事是首要任务,而本文也将从情节外壳、行动元、时间轴、视角以及象征手法的设置和运用几个方面,探讨《杀生》的叙事策略。  关键词:叙事;行动元;象征  中图分类号:I2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
期刊
摘 要:微博凭借其便捷、互动、实时和开放等特征,已经成为一种影响力广泛的网络应用,众多传统媒体纷纷开设了自己的官方微博,并在利用微博进行内容传播、品牌塑造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以《人民日报》官方微博为例,进行基于框架理论下的内容分析,分别对微博发布类型、微博发布频率、微博发布形式、微博主题、微博类型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探讨《人民日报》官方微博的传播状态与运用策略,以期为同类微博的运营提供相
期刊
摘 要:2010年度广电总局电视节目技术质量奖(金帆奖)评比中,陕西广播电视台选送的《大秦岭》荣获视频图形录制技术质量专题类二等奖,本文介绍了参评节目前后期制作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及体会。  关键词:金帆奖;艺术创作;后期;技巧  中图分类号:J9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9-0104-02  《大秦岭》以人文的精神俯视秦岭,用文化的积淀来解读秦岭,并以历史发展的
期刊
摘 要:本文受《洛杉矶时报》在加州列车相撞事故后迅速建立遇难者数据库启示,以4.20雅安芦山地震为例,从内容和技术的角度详细描述了如何利用报纸网站建立地震遇难者互动式网页,通过建立这样的互动式网页一方面可以节约媒体资源,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另一方面也可以让身处灾难中心的地方媒体发挥更大的作用,成为人们了解灾情的重要信息来源。对于雅安地震遇难者互动式网页的分析,也可以适用于发生灾害性事故后各地方媒体,
期刊
摘 要:网络新闻专题是网络媒体在新闻领域内竞争的重要方式。由于技术手段的发展、信源获取机会的均等、网络的即时传播等特点,网络新闻专题的制作很容易趋向同质化,这一点在可预知事件新闻专题的制作中尤为明显。本文以“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事件为内容,选取主流新闻网站人民网、四大门户网站之一的新浪网及口碑新闻网站凤凰网的新闻专题作为样本,通过比较研究,分析三网站在这一重大新闻事件专题报道中的特点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