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饮食消费的社会学解读

来源 :风流一代·青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yicai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年饮食消费特征与社会变迁
  在食物较为匮乏的年代,吃饱是所有人的追求。在食物充盈的年代,吃开始出现新的样态。随着物质生产资料的极大丰富和购买能力的增强,人们的饮食有越来越多的选择。作为站在潮流前线的年轻人,在吃这方面也不甘落后,他们吃出了潮流和特色,与时代交相呼应。
  青年人的饮食消费越来越多地呈现出以下特征:
  第一,从山珍海味到营养搭配。老一代人对食物匮乏年代的记忆让他们在吃上有选择的时候,首选的是山珍海味;而部分年轻人从出生就处在一个食物较为充足的年代,他们在吃上更追求营养搭配,除了鸡鸭鱼肉蛋奶,蔬菜、水果、甜点样样都不能少。青年对均衡营养的追求,很大程度上基于营养学知识的指导和健康饮食习惯的养成。
  第二,追求饮食自由。面对消费水平较高的食物时,很多青年人喊出口号,“车厘子自由”“荔枝自由”“龙虾自由”……不同季节似乎都有不同的食物被冠以“自由”之名,而在这些口号的背后,青年人日常的食物可能是外卖、简餐,但饮食自由依然是他们不变的追求。他们可能吃很多顿简餐,只是为了省出钱去上档次的餐厅实现一次“饮食自由”。
  第三,超越“吃饱”。吃饱的问题解决了,吃就不仅仅是填饱肚子那么简单。在青年人那里,吃开始与感情交流、社会交往、娱乐等结合在一起,户外烧烤、朋友圈晒图、“吃播”视频……美食成为年轻人谈论和关心的话题。
  第四,网络成为饮食的重要媒介。在互聯网时代出生的青年,吃也离不开互联网。下厨时使用做菜APP或者借鉴网上做菜攻略,吃饭时要在网上查评价,或者在网络平台点外卖,餐前餐后还不忘在社交软件上晒图,付款使用手机支付。网络成为青年饮食日常中的重要媒介,也在不断塑造着青年的饮食消费形态。
  年轻人吃出了新的文化,而这种饮食消费特征变化的背后是快速变迁的社会。首先是食物市场体系的扩展。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后,饮食元素不断丰富、饮食文化相互融合。来自全球各地不同品种的水果在商场售卖,不同菜系、不同地域、不同国家的饮食在城市里可以轻易找到。不同时空的食物都可以迅捷抵达消费者手中,热带的水果、泰国的香米、澳洲的龙虾……市场给青年提供了丰富多彩的食物和多样化的选择。
  其次是网络社会的快速发展。如今,网络已经深深嵌入青年人的日常生活,包括饮食的消费。网络可以为青年人提供烹饪方法、食物评价和餐饮体验等海量信息,同时也给他们提供了便捷的外卖物流系统。在网络平台上,青年可以分享自己的饮食体验,“吃饭之前先发朋友圈”正体现了青年饮食与网络的密切关联。
  最后,个体化背景下的饮食。随着现代性的增长,个体化趋势愈发显现。在饮食上,个体化给青年饮食的品种、方式提供多元的选择空间和自由。“一人食”“自热火锅”“预制菜”“饮食Vlog”等热词的流行,实际上反映的是青年饮食的个体化趋势,独自吃饭成为青年饮食消费的常态。
  青年饮食观念转变与“吃货”的乐趣构建
  青年饮食消费的新特征背后实则暗含青年饮食观念的转变。或许,当中年父母说吃饱喝好的时候,年轻人在想:什么好吃?怎么吃好玩?很多年轻人自诩是“吃货”,那是他们对自己的戏称,并对此乐此不疲。
  猎奇:从单一到多元。不同的饮食种类、文化在市场的深度交融,让青年的选择变得越来越多元。当一日三餐都能吃好的时候,青年人就在追求新鲜的饮食材料、烹饪方式或者饮食文化,正所谓“奇货可居”。青年人对“奇”的追寻不仅仅是饮食材料、饮食质量,还包括饮食品质、饮食文化和饮食环境等。对“网红”餐饮的追求正是青年人“猎奇”的表现,童年零食店的出现则是猎奇的另一种向度。当一种新鲜或小众的饮食文化出现,青年人便跃跃欲试,被大多数人接受之后,这种新鲜饮食就变成日常选择。正如咖啡、披萨等外国饮食已经成为青年普通的选择,新的尝试和探索正在不断出现。
  “云吃”:从聚餐到晒图。在餐馆遍地开花之时,聚餐成为青年通过饮食进行社交的一种方式。当社交软件、自媒体在青年群体中广泛流行,晒美食成为青年的日常。“吃饭之前先拍照”被调侃为“让手机先吃”。晒图实际上意味着,对青年而言,吃饭不仅仅意味着填饱肚子,还意味着要与社交网络分享,“美食滤镜”也因此应运而生。朋友圈晒图所带来的乐趣可能并不亚于食物本身带来的乐趣。
  预制:从吃到做。除了日常的外卖和简餐,动手做饭成为一项极具仪式感和乐趣的事情。预制食品因其烹饪方法简单方便受到青年的青睐。当然,亲自做饭的乐趣,实则是青年长久依赖外卖和餐厅、试图抚慰自己所形成的快乐体验。
  “吃货”:从戏称到职业。青年始终保持着对饮食上的猎奇,吃饭成为人们关注的公共话题。在自媒体平台,“吃货”不再是对自己的戏称,那些自诩“吃货”的青年建立贴吧、公众号等,“吃货”成为一群人的标签。随着“吃货”和饮食话题的标签化,甚至出现了一群职业“吃货”。他们专门在网络平台上试吃、评价,或者直播、带货,形成了一条“吃”的产业。“吃播”并不是主播自己在吃,而是为广大青年探路,是青年分享“吃货”乐趣的代表。
  速食文化对青年生活的解构
  速食文化的兴起很大程度上源于快餐连锁品牌的快速崛起。麦当劳、肯德基等快餐刚进入中国时,汉堡、可乐和鸡翅是年轻人童年时梦寐以求的食物。以此为代表的速食文化迅速进入年轻人的生活,从方便面到自嗨锅,速食日益受到追捧。速食文化的本质是高效的流水线产品,能够节约时间,方便快捷。选择这种批量化生产的食物,青年不再注重饮食体验,这与青年日常的工作状态相关。当“996”青年下班后只想“躺平”,除了外卖和速食,他们没有其他的选择。速食会给忙碌的生活带来便利,但对速食文化的习以为常,正不断解构他们的生活。
  随时吃饭:对饮食体验的解构。速食即食的特点,使得青年随时随地都可以吃饭,而分餐制是与速食文化相对应的饮食方式。有的速食产品不需要餐桌,可能会出现在办公桌或者床上;和速食搭配的可能是一部肥皂剧或者一档综艺节目,吃饭和娱乐在短暂的时间内同时进行;速食产品也可以被装进袋子里,打包带回家,吃饭成了很随意的事情。
  独自吃饭:对社交的解构。预制菜、“一人食”、外卖越来越多地受到“空巢青年”的青睐,独自吃饭成为青年饮食的常态。社交软件上的分享,也不再是面对面的互动和讨论,而是单方面的可能无法收到回应的一次自我展示。速食正在解构一家人围坐餐桌的传统,让吃饭变成一个人的事情,而不是一个家庭或者一群人的事情。面对面的共餐是吃饭的社交功能和情感功能的重要载体,而青年对速食的青睐显然已经放弃了这些功能,转而走向一种自我满足。
  作者系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现为南京农业大学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学系讲师。
  (编辑  张建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美国爱因斯坦医学院博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相对比较完善。该校博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精细而又全面的科研能力培养训练;②过程控制的高度重视;③宽进严出的质量保证体系。在这种培养模式下逐步形成了包容、竞争、灵活、自由的医学博士培养特点。借鉴国外的先进医学博士培养经验,我国的医学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应当在加强导师指导小组作用、切实保障学生利益、深化学术交流以及满足社会多方面需求方面做出进
目的 分析形成性评价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择2010级预防医学专业1班55名学生为对照组,2班56名学生为实验组,分别进行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通过考试成绩和调查问卷分析结果。采用SPSS 17.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字2检验、秩和检验、一元线性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分析,检验水准α=0.05。结果实验组学生实验成绩、期末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成绩,两组比较差
针对传统临床实习教学方式和资源的不足,本科室围绕诊断、诊断依据、实验室检查、治疗4个临床核心问题进行案例设计,运用PPT课件,按照案例导入、引导讨论、小结和讲授、反思和拓展以及布置课后作业的流程开展引导式案例教学,并进行对照试验。结果提示,案例教学可能对临床实习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有助于教学大纲的落实完成;有助于建立较传统临床教学更完整、规范的教学模式及考核体系;有助于学生将理论
“熊大叔,为什么你给我们讲《资治通鉴》,开头都要说一句‘每天听课十分钟,一条小虫变小龙’?”有孩子问。  “小虫和小龙都是一种比喻。我觉得,所有人的一生都是能不能从蛹化为蝴蝶的一生,都是能不能鲤鱼跳龙门的一生,有的人征服自己、超越自己,最后升华了;但也有人安于现状,不求质变。我给你们讲《资治通鉴》,你们从现在开始跟着读,读到初中、高中,而后养成一辈子读书的习惯,你最终就从小虫变为小龙了。”熊大叔答
作为新兴学科,医学心理学本科教育受到学科定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授课内容、教材体系、教学方式、专业实习、考核和毕业授位标准等多方面条件及环节的制约。为切实提高培养质量和水平,探索相应教育策略,在学科定位及培养目标中体现医学与心理学学科并重的原则;同时加强课程设置、授课内容以及课程体系建设,突出心理学与医学融会贯通、互相渗透;在教学方式、专业实习、考核和毕业授位环节中,注重实践技能培养和考核,并将
辽宁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信息管理平台是针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全过程实施的一个综合性信息网络管理平台。辽宁省是人口大省,住院医师培训管理人数较多,探索使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培训管理非常有必要。平台实现了培训基地申报、学员网上报名、学员日常培训情况网上实时监控、网上安排结业考试、全省学员信息统计查询等常用功能的住院医师全过程网络管理,节约了人力及管理成本,提高了管理效率,有序推进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建设。
有人为什么喜欢开会呢?大约太孤独了。感觉天天坐在家里,不去见见人群,非得憋出病来,于是便从一个房间汇聚到另外一个房间,把心里翻江倒海的那些观点全都倾倒出来,而且唯恐不让自己发言似的,喋喋不休地说啊说,都已经过规定时间了还要说,抓住一切机会说,当然也说很多的虚话、假话、奉承话。  我坐着听了一会,觉得无聊,偷偷溜出门去,看到天空大朵大朵自由飘荡的云,它们不谄媚、不逢迎,灵魂独立,自由丰盈。可惜,世间
目的 探究早期临床接触活动在改善医学生对当前医患关系认知方面的效果。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已参与早期临床接触活动的2010级(n=280)和未参与该活动的2011级(n=280)本科生中,各抽取140名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数据用Microsoft Excel录入计算机,并用SPSS对2个年级的数据行卡方检验/Fisher精确检验。应用焦点小组访谈法、深度访谈法对学生、带教教师、辅
昆明医科大学临床医学法语班应用英法语言类比法介入双语教学,有效利用学生良好英语基础,通过词汇类比、篇章类比及合理配置英法语言类比法教学内容,解决专业课与外语课的矛盾、教材与教学内容的不匹配、师资素质等问题,相应制定教学内容和策略,取得较好效果。
为了提高儿科实习医师病历书写质量,分析535份儿科实习医师病历缺陷后发现:现病史、体格检查及个人史的书写缺陷是影响儿科实习医师病历书质量的主要原因。师资水平不高、教学管理滞后、儿科实习的特殊性及学生在校训练缺乏等因素导致病历书写的不足。由此建议,应重视师资建设,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培养其具备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具有扎实的临床及教学基本功、能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加强教学管理,多种手段提高实习医师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