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体”(北京工体中心)是首都乃至全国人民熟知的大型综合性体育场馆,是向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献礼的“北京十大建筑”之一,也是新中国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的历史见证。近半个世纪以来,工体不但承接了不计其数的大型体育赛事、重要政治活动和大型文艺演出,而且还面向市场、大胆开拓,逐步构建了一个以体育、文化娱乐业为主的产业链,创造了中国体育事业的辉煌。在2008年第29届奥运会中,工体将承担足球和拳击比赛场馆的重要使命。
举办奥运会是中国人的百年梦想,也是中国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发展的绝佳机遇。然而,在当前轰轰烈烈的“奥运”建设大潮中,已经有许多有识之士开始关注和探讨后奥运时代大型体育场馆的开发、利用等一系列问题。工体有近50年的发展历史,研究和总结工体成功经验和运营模式,必将对上述问题提供重要的借鉴与思考。目前,当我们聚焦工体,聚焦她伟大的起点、近半个世纪的辉煌与成就以及未来的发展走向时,才再度关注到她是体育系统之外的“体育巨人”,她不仅有辉煌的历史,更有许多鲜为人知的困惑与沧桑。
在中国,乃至在全世界,工体都是中国体育事业的一面旗帜,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广泛的影响力。在喜迎北京奥运之际,如何有效地解决工体体制机制的问题,让工体走出困惑再创辉煌,也应该成为社会各界特别是政府主管部门高度关注的大事。
为此,我们深入北京工体中心,对相关人员进行采访调研工作。聚焦工体历史、人文、经济等发展运营模式,关注工体未来的命运走向!
伟大起点——十大建筑之工体诞生
元帅支持,中央重视,工体诞生
翻开昨天的历史,我们了解到工体伟大的起点。建国初期,新中国体育事业正处于萌芽阶段。第二届全国工人运动会期间,在文化宫举办的工人体育展览会上,展会工作人员张俊瑞向时任国家体委主任的贺龙同志提议:现在建立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社会主义中国已经成立好几年了,首都还没有一个大型体育场,既不适应体育运动的发展,也不符合日益增多的国际竞赛活动的需要,建议建设一个亚洲水平的体育场,不知贺老总能否赞同?贺老总当即表示:好哇,我也有此意,只是现在资金有困难,一时还办不到。又向身旁的全国总工会主席赖若愚同志建议:怎么样?你们工会出钱,我全力支持!赖若愚同志说:只要贺老总支持就好办,过几天全总开书记处会,作为一项提案讨论通过一下就办。贺老总说:一言为定,我向周总理汇报,如能同意,咱们就抓紧筹办。就这样,国家体委主任支持,全国总工会出资,中央批准,就有了现在的工体。
作为“十大建筑”之一,向国庆献礼
为迎接新中国成立10周年,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在首都北京建设,包括人民大会堂、中国革命和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北京工人体育场在内的国庆工程,共10个大型项目,又称“十大建筑”。从1958年9月5日确定国庆工程的建设任务,满怀激情的建设者仅仅用了一年的时间,到1959年9月就全部建设完成。
1959年9月13日,国庆前夕,作为首都工人阶级向国庆十周年敬献的厚礼,一座巨大的椭圆型建筑,在北京东郊的一片大苇坑上拔地而起,巍然矗立,这就是当时“北京十大建筑”之一,能容纳70,000人的北京工人体育场。之后的1960年为迎接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国家又投资兴建了北京工人体育馆,从此,中国打开了体育外交的窗口,中国体育发展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辉煌历程——半个世纪的发展之路
见证中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工体主要由北京工人体育场和北京工人体育馆两大体育主体建筑构成。从建立至今,工体先后承接了第一、二、三、四、七届全国运动会、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第11届亚运会、第6届远南残运会、第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及第13届亚洲杯等大型国内外赛事,创造了工体发展史上的10次辉煌,见证了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历程。历代党和国家领导人曾亲临工体,观看比赛或演出。
作为中国体育产业的摇篮,除承接了上述十余次大型国内外体育赛事,工人体育场从1996年至今,一直是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的主场;工人体育馆曾与首钢和奥神合作,成为两个篮球俱乐部的主场。另外,还举办过CBA全明星篮球赛、乔丹访华篮球赛、哈林花式篮球等各种国内外体育赛事。
作为大型政治活动的重要场所,奥运会吉祥物发布仪式、奥运会口号发布仪式、“香港回归祖国大会”、“青春之歌”万人大合唱、“人民军队爱祖国”大型文艺演出、庆祝西藏民主改革40周年文艺晚会等重要政治活动在工体举行,让工体与全世界炎黄子孙共同见证举国同庆、万众欢腾的历史时刻。
作为文化艺术的殿堂,在工人体育场、馆举办大型音乐会是众多歌星的梦想。近几年在工人体育场、馆举办了数十场大型综艺演出、马戏杂技表演、内地及港台歌星演唱会等文艺表演,使北京的夜晚更加绚丽多姿。工体已成为通俗音乐的殿堂、北京时尚音乐文化的一个品牌标志地。
作为北京全民健身的重要场地,为京城广大群众提供晨练、健身和专项体育运动的优良场地,成为发展全民健身运动的重要基地。
构建工体为中心的“工体娱乐圈”
工体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她地处朝阳区东二、三环之间,北临平安大街延长线工体北路,南接朝外“北京第三商贸街”;周围宾馆、写字楼、公寓等大型建筑鳞次栉比,南、北两大使馆区100多使馆簇拥左右;东南角与北京中央商务区仅500米,可谓黄金宝地;绿地面积达11万平方米,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南部水域面积3万平方米,清波涟漪、情趣盎然,绿地覆盖率超过30%,是北京市中心区为数不多的绿色天然氧吧。
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工体不等不靠、自谋出路、不断创新、积极开拓,从最初单纯的体育产业,逐步涉足与之相关联的文化产业、休闲娱乐业、出租汽车业、广告业、舞美音响业、展览展销业等多种行业,构建了一个以体育、文化娱乐业为主的产业链。借助“工体”品牌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工体加大对“工体”及下属子品牌的宣传力度,并打造出纳入吉尼斯世界纪录的“工体100”保龄球馆、亚洲独具特色的“工体富国海底世界”、中国最大的室内儿童游乐项目——“工体翻斗乐”以及“锦都久缘”、“有景阁”等10家特色餐饮业,一个又一个响亮的名字在京城百姓和各自专业领域里都有着极高的声誉和地位。
以工体为中心的工体娱乐圈,现已成为一个具有时尚文化特色的区域性娱乐圈。一系列的市场开发与经济带动,使工体成为目前北京乃至全国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最好的大型综合性体育场馆之一。朝阳区政府为表彰工体在文化领域做出的突出贡献曾授予工体“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地——工体娱乐圈”的荣誉称号。工体进一步挖掘、提升、整合“工体”品牌资源,实施全方位品牌战略,使工体成为真正的体育和文化相结合的“娱乐圈”,在工体40公顷的土地上更好的体现体育与文化的完美结合,摸索出了一条符合工体发展的体育文化产业之路,也为全国五千多家大型体育场馆的综合开发利用树立了榜样。
工体的无形资产与长远规划
工体始终以服务群众、服务社会为宗旨,成为同行业的领先者之一;在场馆经营管理上,工体积累了近半个世纪的经验,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体育文化产业中,特别是在大型体育活动和文化演出领域,已初步形成了品牌优势。近十几年来的大型文体活动,练就了一支专业队伍,成为工体一笔宝贵的经验财富。2006年,工体组织起了一支由设备人员、保卫人员、有组织大型活动经验的业务人员组成的“精英”部队,命名为“工体体育场馆物业管理公司”。工体将利用自身的优势,输出技术和人才,希望为目前新建的体育场馆提供物业、管理等相关服务,帮助它们顺利完成体育赛事,同时也可减轻工体自身的负担,开创工体新的发展方向。
2006年10月,工体中心领导在全国体育场馆协会第三次代表大会上,做了题为“在创新中探索体育场馆产业发展之路”的经验交流报告,并获得了中国场馆协会颁发的“特别突出贡献奖”。
面向未来,工体以奥运为契机,明确了“以体为主、文教结合、信息先导、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把“体育文化教育信息产业”作为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确定了“建设北京市乃至全国第一流的现代体育文化管理集团和第一流的体育文化公园”的发展目标;制定了经营创收、科学管理、引进培养人才的“工体奥运奋斗目标”和整体建设规划方案,志在打造有工体特色的,集体育、文化、娱乐、休闲为一体的大型航母,实现工体的再次腾飞。
“天命”困惑——谁来关注工体的命运
归属制约、体制困扰
当年国家体委主任贺龙元帅和全国总工会主席赖若愚同志的“亲密接触”,诞生了这个体育体系之外的“工体”。历史上工体归属权曾多次变化,建场初期由全国总工会委托北京市总工会进行管理,文革期间被划归北京市卫生体育部,1981年又重新归属北京市总工会管辖。因此,工体不同于国内大多数隶属于国家或地方体育局的体育场馆,虽然她很争气,创造了许多辉煌,但仍然像一个没有户口的孩子,不能享受国家体育事业的专项拨款,也无法享受国家对体育场馆的一些优惠政策。
工体名义上是北京市编制办批准的差额补助性体育事业单位,但财政上只能自收自支。工体作为有着近50年历史的体育场馆,背负着高额的人事费用(在职和离退休职工共一千余名)、高额的维护费用和高额的税收等沉重包袱,大大地阻碍了自身造血机能的正常运行。体制已经严重制约工体的发展,虽然工体做了许多积极的努力和尝试,但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体制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就像一个负重而无助的老人,能走多远?看来工体真的到了需要政府各级主管部门必须高度关注的时候了!
为奥运事业,工体人无私奉献
作为第29届奥运会场馆,工体奥运工程改造期自2006年元月起将历时近两年,改造期内体育场馆经营全部停止。工体中心已经失去了正常的经营收入,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将达数千万元,使得原本只能达到收支平衡的正常运转失去了基本保障。工体虽采取了种种措施,但也只能牺牲工体中心全体职工个人利益。目前,工体中心有近三分之二的职工回家待岗,在岗职工的经济收入也大幅度下降。工体职工是为中国体育事业做出贡献的功臣,在工体不享受国家体育事业专项拨款和相关优惠政策的情况下,他们通过自谋发展、自力更生,使工体成为国内唯一靠自己力量运转的场馆,然而现在却又不得不牺牲他们的个人利益来支持国家的奥运事业。除去可贵的自我牺牲精神,应该有人来关注工体职工的现状!以避免成为和谐首都建设的一个不安定因素。
规划不够明确,命运让人担忧
一个有着近半个世纪的成功运营历史、承接过不计其数的国内外大型体育赛事和活动、地处朝阳区中心地带且紧邻重要商务区的大型综合性体育、休闲设施——工体,却在《北京奥运行动规划体育专项规划》中,对未来后奥运时期如何定位、如何进行建设没有提及。正是因为这种没有提及,直接使得工体未来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局限,很多新的有潜力的开发项目不能进行,严重延误了发展的最佳时机,而且对现有经营项目的发展也构成了一定的制约。同时,工体周边原本配套的大型停车场地已被开发商蚕食,我们不禁担心,十大建筑之一的这块风水宝地会不会成为“疯狂地产时代”的牺牲品!谁又来承担这历史的责任?
工体命运——路在何方
工体经历和创造了许多辉煌,在国际、国内都有很高的知名度和深远的影响。随着我国体育和文化事业的发展,体育场馆之间的竞争也日渐激烈,工体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和较高的社会知名度,创造出了一条以体育为主业,经营范围涉及体育产业、文化产业、休闲娱乐业、广告业等多种行业的发展之路。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工体由于受体制、行政隶属和受重视程度等问题的困扰,使工体的生存受到很大威胁、工体的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同时也给国家的公共体育资源造成极大浪费。面对工体的历史辉煌与现实困惑,如何引起社会各界、政府主管部门以及领导层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并予以有效地解决,是关乎工体命运的大事。
工体是全国总工会和国家体育总局老一辈领导人团结合作的伟大成果,在经历近半个世纪风风雨雨之后的今天,当工体出现无法正常运转、前途未卜的命运危机之时,我们真诚地希望全国总工会和国家体育总局的领导,能继承老一辈领导的优良传统,在百忙之中再来一次“亲密接触”,在尊重历史、尊重工体在我国体育事业地位的基础上,共同就工体的归属、体制、机制、规划、建设等一系列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尽快探讨出一个确实有效的解决方案,还工体一个合理的定位和公平的待遇。这样不仅能解决工体的命运出路,推进工体综合事业的健康发展,也会对北京乃至全国的体育文化事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我们期盼:工体会很快走出困惑、再创辉煌,为和谐首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我们相信:工体在社会各界的关注下,不仅有光荣的历史,更有辉煌的未来!
(转载《中国信息报》)
举办奥运会是中国人的百年梦想,也是中国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发展的绝佳机遇。然而,在当前轰轰烈烈的“奥运”建设大潮中,已经有许多有识之士开始关注和探讨后奥运时代大型体育场馆的开发、利用等一系列问题。工体有近50年的发展历史,研究和总结工体成功经验和运营模式,必将对上述问题提供重要的借鉴与思考。目前,当我们聚焦工体,聚焦她伟大的起点、近半个世纪的辉煌与成就以及未来的发展走向时,才再度关注到她是体育系统之外的“体育巨人”,她不仅有辉煌的历史,更有许多鲜为人知的困惑与沧桑。
在中国,乃至在全世界,工体都是中国体育事业的一面旗帜,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广泛的影响力。在喜迎北京奥运之际,如何有效地解决工体体制机制的问题,让工体走出困惑再创辉煌,也应该成为社会各界特别是政府主管部门高度关注的大事。
为此,我们深入北京工体中心,对相关人员进行采访调研工作。聚焦工体历史、人文、经济等发展运营模式,关注工体未来的命运走向!
伟大起点——十大建筑之工体诞生
元帅支持,中央重视,工体诞生
翻开昨天的历史,我们了解到工体伟大的起点。建国初期,新中国体育事业正处于萌芽阶段。第二届全国工人运动会期间,在文化宫举办的工人体育展览会上,展会工作人员张俊瑞向时任国家体委主任的贺龙同志提议:现在建立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社会主义中国已经成立好几年了,首都还没有一个大型体育场,既不适应体育运动的发展,也不符合日益增多的国际竞赛活动的需要,建议建设一个亚洲水平的体育场,不知贺老总能否赞同?贺老总当即表示:好哇,我也有此意,只是现在资金有困难,一时还办不到。又向身旁的全国总工会主席赖若愚同志建议:怎么样?你们工会出钱,我全力支持!赖若愚同志说:只要贺老总支持就好办,过几天全总开书记处会,作为一项提案讨论通过一下就办。贺老总说:一言为定,我向周总理汇报,如能同意,咱们就抓紧筹办。就这样,国家体委主任支持,全国总工会出资,中央批准,就有了现在的工体。
作为“十大建筑”之一,向国庆献礼
为迎接新中国成立10周年,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在首都北京建设,包括人民大会堂、中国革命和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北京工人体育场在内的国庆工程,共10个大型项目,又称“十大建筑”。从1958年9月5日确定国庆工程的建设任务,满怀激情的建设者仅仅用了一年的时间,到1959年9月就全部建设完成。
1959年9月13日,国庆前夕,作为首都工人阶级向国庆十周年敬献的厚礼,一座巨大的椭圆型建筑,在北京东郊的一片大苇坑上拔地而起,巍然矗立,这就是当时“北京十大建筑”之一,能容纳70,000人的北京工人体育场。之后的1960年为迎接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国家又投资兴建了北京工人体育馆,从此,中国打开了体育外交的窗口,中国体育发展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辉煌历程——半个世纪的发展之路
见证中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工体主要由北京工人体育场和北京工人体育馆两大体育主体建筑构成。从建立至今,工体先后承接了第一、二、三、四、七届全国运动会、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第11届亚运会、第6届远南残运会、第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及第13届亚洲杯等大型国内外赛事,创造了工体发展史上的10次辉煌,见证了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历程。历代党和国家领导人曾亲临工体,观看比赛或演出。
作为中国体育产业的摇篮,除承接了上述十余次大型国内外体育赛事,工人体育场从1996年至今,一直是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的主场;工人体育馆曾与首钢和奥神合作,成为两个篮球俱乐部的主场。另外,还举办过CBA全明星篮球赛、乔丹访华篮球赛、哈林花式篮球等各种国内外体育赛事。
作为大型政治活动的重要场所,奥运会吉祥物发布仪式、奥运会口号发布仪式、“香港回归祖国大会”、“青春之歌”万人大合唱、“人民军队爱祖国”大型文艺演出、庆祝西藏民主改革40周年文艺晚会等重要政治活动在工体举行,让工体与全世界炎黄子孙共同见证举国同庆、万众欢腾的历史时刻。
作为文化艺术的殿堂,在工人体育场、馆举办大型音乐会是众多歌星的梦想。近几年在工人体育场、馆举办了数十场大型综艺演出、马戏杂技表演、内地及港台歌星演唱会等文艺表演,使北京的夜晚更加绚丽多姿。工体已成为通俗音乐的殿堂、北京时尚音乐文化的一个品牌标志地。
作为北京全民健身的重要场地,为京城广大群众提供晨练、健身和专项体育运动的优良场地,成为发展全民健身运动的重要基地。
构建工体为中心的“工体娱乐圈”
工体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她地处朝阳区东二、三环之间,北临平安大街延长线工体北路,南接朝外“北京第三商贸街”;周围宾馆、写字楼、公寓等大型建筑鳞次栉比,南、北两大使馆区100多使馆簇拥左右;东南角与北京中央商务区仅500米,可谓黄金宝地;绿地面积达11万平方米,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南部水域面积3万平方米,清波涟漪、情趣盎然,绿地覆盖率超过30%,是北京市中心区为数不多的绿色天然氧吧。
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工体不等不靠、自谋出路、不断创新、积极开拓,从最初单纯的体育产业,逐步涉足与之相关联的文化产业、休闲娱乐业、出租汽车业、广告业、舞美音响业、展览展销业等多种行业,构建了一个以体育、文化娱乐业为主的产业链。借助“工体”品牌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工体加大对“工体”及下属子品牌的宣传力度,并打造出纳入吉尼斯世界纪录的“工体100”保龄球馆、亚洲独具特色的“工体富国海底世界”、中国最大的室内儿童游乐项目——“工体翻斗乐”以及“锦都久缘”、“有景阁”等10家特色餐饮业,一个又一个响亮的名字在京城百姓和各自专业领域里都有着极高的声誉和地位。
以工体为中心的工体娱乐圈,现已成为一个具有时尚文化特色的区域性娱乐圈。一系列的市场开发与经济带动,使工体成为目前北京乃至全国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最好的大型综合性体育场馆之一。朝阳区政府为表彰工体在文化领域做出的突出贡献曾授予工体“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地——工体娱乐圈”的荣誉称号。工体进一步挖掘、提升、整合“工体”品牌资源,实施全方位品牌战略,使工体成为真正的体育和文化相结合的“娱乐圈”,在工体40公顷的土地上更好的体现体育与文化的完美结合,摸索出了一条符合工体发展的体育文化产业之路,也为全国五千多家大型体育场馆的综合开发利用树立了榜样。
工体的无形资产与长远规划
工体始终以服务群众、服务社会为宗旨,成为同行业的领先者之一;在场馆经营管理上,工体积累了近半个世纪的经验,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体育文化产业中,特别是在大型体育活动和文化演出领域,已初步形成了品牌优势。近十几年来的大型文体活动,练就了一支专业队伍,成为工体一笔宝贵的经验财富。2006年,工体组织起了一支由设备人员、保卫人员、有组织大型活动经验的业务人员组成的“精英”部队,命名为“工体体育场馆物业管理公司”。工体将利用自身的优势,输出技术和人才,希望为目前新建的体育场馆提供物业、管理等相关服务,帮助它们顺利完成体育赛事,同时也可减轻工体自身的负担,开创工体新的发展方向。
2006年10月,工体中心领导在全国体育场馆协会第三次代表大会上,做了题为“在创新中探索体育场馆产业发展之路”的经验交流报告,并获得了中国场馆协会颁发的“特别突出贡献奖”。
面向未来,工体以奥运为契机,明确了“以体为主、文教结合、信息先导、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把“体育文化教育信息产业”作为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确定了“建设北京市乃至全国第一流的现代体育文化管理集团和第一流的体育文化公园”的发展目标;制定了经营创收、科学管理、引进培养人才的“工体奥运奋斗目标”和整体建设规划方案,志在打造有工体特色的,集体育、文化、娱乐、休闲为一体的大型航母,实现工体的再次腾飞。
“天命”困惑——谁来关注工体的命运
归属制约、体制困扰
当年国家体委主任贺龙元帅和全国总工会主席赖若愚同志的“亲密接触”,诞生了这个体育体系之外的“工体”。历史上工体归属权曾多次变化,建场初期由全国总工会委托北京市总工会进行管理,文革期间被划归北京市卫生体育部,1981年又重新归属北京市总工会管辖。因此,工体不同于国内大多数隶属于国家或地方体育局的体育场馆,虽然她很争气,创造了许多辉煌,但仍然像一个没有户口的孩子,不能享受国家体育事业的专项拨款,也无法享受国家对体育场馆的一些优惠政策。
工体名义上是北京市编制办批准的差额补助性体育事业单位,但财政上只能自收自支。工体作为有着近50年历史的体育场馆,背负着高额的人事费用(在职和离退休职工共一千余名)、高额的维护费用和高额的税收等沉重包袱,大大地阻碍了自身造血机能的正常运行。体制已经严重制约工体的发展,虽然工体做了许多积极的努力和尝试,但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体制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就像一个负重而无助的老人,能走多远?看来工体真的到了需要政府各级主管部门必须高度关注的时候了!
为奥运事业,工体人无私奉献
作为第29届奥运会场馆,工体奥运工程改造期自2006年元月起将历时近两年,改造期内体育场馆经营全部停止。工体中心已经失去了正常的经营收入,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将达数千万元,使得原本只能达到收支平衡的正常运转失去了基本保障。工体虽采取了种种措施,但也只能牺牲工体中心全体职工个人利益。目前,工体中心有近三分之二的职工回家待岗,在岗职工的经济收入也大幅度下降。工体职工是为中国体育事业做出贡献的功臣,在工体不享受国家体育事业专项拨款和相关优惠政策的情况下,他们通过自谋发展、自力更生,使工体成为国内唯一靠自己力量运转的场馆,然而现在却又不得不牺牲他们的个人利益来支持国家的奥运事业。除去可贵的自我牺牲精神,应该有人来关注工体职工的现状!以避免成为和谐首都建设的一个不安定因素。
规划不够明确,命运让人担忧
一个有着近半个世纪的成功运营历史、承接过不计其数的国内外大型体育赛事和活动、地处朝阳区中心地带且紧邻重要商务区的大型综合性体育、休闲设施——工体,却在《北京奥运行动规划体育专项规划》中,对未来后奥运时期如何定位、如何进行建设没有提及。正是因为这种没有提及,直接使得工体未来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局限,很多新的有潜力的开发项目不能进行,严重延误了发展的最佳时机,而且对现有经营项目的发展也构成了一定的制约。同时,工体周边原本配套的大型停车场地已被开发商蚕食,我们不禁担心,十大建筑之一的这块风水宝地会不会成为“疯狂地产时代”的牺牲品!谁又来承担这历史的责任?
工体命运——路在何方
工体经历和创造了许多辉煌,在国际、国内都有很高的知名度和深远的影响。随着我国体育和文化事业的发展,体育场馆之间的竞争也日渐激烈,工体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和较高的社会知名度,创造出了一条以体育为主业,经营范围涉及体育产业、文化产业、休闲娱乐业、广告业等多种行业的发展之路。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工体由于受体制、行政隶属和受重视程度等问题的困扰,使工体的生存受到很大威胁、工体的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同时也给国家的公共体育资源造成极大浪费。面对工体的历史辉煌与现实困惑,如何引起社会各界、政府主管部门以及领导层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并予以有效地解决,是关乎工体命运的大事。
工体是全国总工会和国家体育总局老一辈领导人团结合作的伟大成果,在经历近半个世纪风风雨雨之后的今天,当工体出现无法正常运转、前途未卜的命运危机之时,我们真诚地希望全国总工会和国家体育总局的领导,能继承老一辈领导的优良传统,在百忙之中再来一次“亲密接触”,在尊重历史、尊重工体在我国体育事业地位的基础上,共同就工体的归属、体制、机制、规划、建设等一系列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尽快探讨出一个确实有效的解决方案,还工体一个合理的定位和公平的待遇。这样不仅能解决工体的命运出路,推进工体综合事业的健康发展,也会对北京乃至全国的体育文化事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我们期盼:工体会很快走出困惑、再创辉煌,为和谐首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我们相信:工体在社会各界的关注下,不仅有光荣的历史,更有辉煌的未来!
(转载《中国信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