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物理实验教学是物理学科重要组成成分,其存在的独特性,教学方式也为新课标教育带来一丝亮色。本文就现阶段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应注意和改进措施方面做浅要研析。
关键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
锤炼独特思维方式,训练特殊思维定向,打造过硬知识水准;正是高中物理实验教学阶段所应培养之能力。高中作为基础与扩展衔接阶段,其教育结构重要性不言而喻,特殊时期,特殊要求中物理实验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教学过程中物理实验也出现过某些教学体系问题。
一、利用实验激发思维、形成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常常需要借助物理实验得出正确的物理概念。但从实验现象到物理概念的建立往往跨度很大,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对比实验现象、形成概念是物理概念教学的出发点。由于对比实验很适合高中生学习物理知识,所以很多物理概念都可以运用这种方法引入。
比如,在讲解“自由落体运动”时,为了帮助学生正确建立自由落体运动的模型,可以设计如下实验
实验一:先从同一高度同时由静止释放一个铁球和一张纸片,结果铁球下落的快。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就大胆认为:重物下落的快。教师再取一张纸片,剪成大小相同的两张,将其中一张揉成纸团,再次从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纸团和纸片,结果观察到纸团下落快。然后从同一高度释放铁球和纸团,两者下落速度几乎相同。
说明:通过对比实验,展示了物体重量和下落速度之间关系的矛盾,为进一步探究矛盾的根源创造了条件。
实验二:取三只量筒A、B、C,并排放在水平桌面上,B、C分别装上清水和肥皂液,将三只相同的铁球从量筒口同时释放,观察铁球运动的快慢。然后在量筒A中加入清水,用铁球和塑料球分别在量筒A、B中重复以上操作,观察两球下落快慢。
说明:通过上述对比实验,可以得出:阻力对物体下落有影响,阻力越大影响也越大;阻力相对重力越小,则影响越小。
实验三:做“牛顿管”实验,将管抽空则可以看到羽毛与铁片下落速度相同。
说明:通过羽毛和铁片的对比实验,可以得出关键性的结论:如果没有阻力,物体只受重力由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的快慢都相同,物理上将这种运动定义为自由落体运动。通过这一系列的对比实验,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就自然生成了。
二、凸显演示实验的探究性
高中物理新课程的教学中会遇到众多的演示实验。教师的任务就是要不断地扶植和巩固学生想成为发现者的愿望。因此,教师在实验课教学中,要引导、启发学生亲自去研究和发现某种东西,亲自去把握具體的事实和现象,促使他们驾驭知识的情感升华,使学生的兴趣稳定、持久。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力求做到:
1.避免学生学习的兴趣主义和形式主义。实验前,老师应先向学生介绍实验的目的即我们要研究什么,然后让学生对实验的方案进行设计、预测演示实验的结果并做好记录;实验中,学生观察演示实验并记录观察的结果;实验后,教师和学生对比讨论预测结果和实际观测的结果是否相同,并分析导致不同的原因,对实验进行总结。这样的实验设计既凸显了演示实验的探究性,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与分析并始终投入到实验中去。
2.帮助学生感知物理现象。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特殊手段使表现本质特征的现象突出,并启发学生观察、分析、去伪存真,并把所感知的物理现象上升为理论。
3.帮助学生理解因果关系。教师要通过精确地讲解、分析,引导学生把物理现象中的因果关系从其他关系中区分开来,把原因和结果区分开来,并启发学生从原因找结果,由结果寻原因。
三、培养动手能力,激发实践创新精神
实验教学是一个系统教学,从实验的设计、仪器的制作、调试、使用到实验过程的控制,实验结果的处理分析,其中每个环节都需要认真对待,出现一个小问题就可能影响到整个系统的运行,这就对实验者提出很高的要求,完成每个环节都要有一定的相关知识和能力。通过完整的实验教学,不仅可以完成教学任务,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包括操作能力、仪器的使用能力、实验设计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综合处理问题能力等,激发学生实践精神和创新精神。
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做题”能力,还要重视学生“做事”的能力。通过两者的结合,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锻炼动手操作能力。而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最佳途径,因此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实验条件,增加课堂演示实验、课外小实验的次数,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物理实验中,不要只局限于课堂实验,要鼓励学生自创实验,自制实验器材,让学生根据课堂知识,自己动手做一些小实验,让学生体会创新的乐趣。教师可以适当地对学生进行引导,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他们内在的创新精神。
结语:总之,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与时俱进,转变过去陈旧的观念,在教学中充分重视实验教学,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创新教学新实验,给学生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和平台,使学生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取得更大的发展。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摸索改进,激发学生探究物理规律的热情,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单位:江西省吉水中学 331600 )
关键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
锤炼独特思维方式,训练特殊思维定向,打造过硬知识水准;正是高中物理实验教学阶段所应培养之能力。高中作为基础与扩展衔接阶段,其教育结构重要性不言而喻,特殊时期,特殊要求中物理实验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教学过程中物理实验也出现过某些教学体系问题。
一、利用实验激发思维、形成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常常需要借助物理实验得出正确的物理概念。但从实验现象到物理概念的建立往往跨度很大,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对比实验现象、形成概念是物理概念教学的出发点。由于对比实验很适合高中生学习物理知识,所以很多物理概念都可以运用这种方法引入。
比如,在讲解“自由落体运动”时,为了帮助学生正确建立自由落体运动的模型,可以设计如下实验
实验一:先从同一高度同时由静止释放一个铁球和一张纸片,结果铁球下落的快。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就大胆认为:重物下落的快。教师再取一张纸片,剪成大小相同的两张,将其中一张揉成纸团,再次从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纸团和纸片,结果观察到纸团下落快。然后从同一高度释放铁球和纸团,两者下落速度几乎相同。
说明:通过对比实验,展示了物体重量和下落速度之间关系的矛盾,为进一步探究矛盾的根源创造了条件。
实验二:取三只量筒A、B、C,并排放在水平桌面上,B、C分别装上清水和肥皂液,将三只相同的铁球从量筒口同时释放,观察铁球运动的快慢。然后在量筒A中加入清水,用铁球和塑料球分别在量筒A、B中重复以上操作,观察两球下落快慢。
说明:通过上述对比实验,可以得出:阻力对物体下落有影响,阻力越大影响也越大;阻力相对重力越小,则影响越小。
实验三:做“牛顿管”实验,将管抽空则可以看到羽毛与铁片下落速度相同。
说明:通过羽毛和铁片的对比实验,可以得出关键性的结论:如果没有阻力,物体只受重力由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的快慢都相同,物理上将这种运动定义为自由落体运动。通过这一系列的对比实验,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就自然生成了。
二、凸显演示实验的探究性
高中物理新课程的教学中会遇到众多的演示实验。教师的任务就是要不断地扶植和巩固学生想成为发现者的愿望。因此,教师在实验课教学中,要引导、启发学生亲自去研究和发现某种东西,亲自去把握具體的事实和现象,促使他们驾驭知识的情感升华,使学生的兴趣稳定、持久。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力求做到:
1.避免学生学习的兴趣主义和形式主义。实验前,老师应先向学生介绍实验的目的即我们要研究什么,然后让学生对实验的方案进行设计、预测演示实验的结果并做好记录;实验中,学生观察演示实验并记录观察的结果;实验后,教师和学生对比讨论预测结果和实际观测的结果是否相同,并分析导致不同的原因,对实验进行总结。这样的实验设计既凸显了演示实验的探究性,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与分析并始终投入到实验中去。
2.帮助学生感知物理现象。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特殊手段使表现本质特征的现象突出,并启发学生观察、分析、去伪存真,并把所感知的物理现象上升为理论。
3.帮助学生理解因果关系。教师要通过精确地讲解、分析,引导学生把物理现象中的因果关系从其他关系中区分开来,把原因和结果区分开来,并启发学生从原因找结果,由结果寻原因。
三、培养动手能力,激发实践创新精神
实验教学是一个系统教学,从实验的设计、仪器的制作、调试、使用到实验过程的控制,实验结果的处理分析,其中每个环节都需要认真对待,出现一个小问题就可能影响到整个系统的运行,这就对实验者提出很高的要求,完成每个环节都要有一定的相关知识和能力。通过完整的实验教学,不仅可以完成教学任务,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包括操作能力、仪器的使用能力、实验设计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综合处理问题能力等,激发学生实践精神和创新精神。
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做题”能力,还要重视学生“做事”的能力。通过两者的结合,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锻炼动手操作能力。而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最佳途径,因此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实验条件,增加课堂演示实验、课外小实验的次数,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物理实验中,不要只局限于课堂实验,要鼓励学生自创实验,自制实验器材,让学生根据课堂知识,自己动手做一些小实验,让学生体会创新的乐趣。教师可以适当地对学生进行引导,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他们内在的创新精神。
结语:总之,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与时俱进,转变过去陈旧的观念,在教学中充分重视实验教学,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创新教学新实验,给学生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和平台,使学生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取得更大的发展。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摸索改进,激发学生探究物理规律的热情,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单位:江西省吉水中学 3316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