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我国公共资源除了具有自然属性以外,还具有经济属性,这是一个重要的属性,若未对这个属性进行重视,往往会出现“公地悲剧”等问题。笔者通过对我国公共资源经济属性进行分析,认为供需特点与市场失灵、外部性、公共产品、产权结构等方面是公共资源的主要经济属性。
【关键词】 公共资源 经济属性 公共资源管理
公共资源是天然生成或自然存在的资源,它可以为人们提供生存、享受自然物资与资源。这些资源由全体社会成员一起享用,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我国公共资源可以分为空气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湿地资源、矿产资源、草地资源以及海洋资源。也有部分研究学者将市政设施、道路、无线电等公共设施以及公共权力统称为公共资源。在实际研究中,应该将公共设施及公共权力概括为公共产品的范畴。公共资源中的“公共”狭义称为具有公共产品性质的自然资源,如环境资源等;当“公共”概念介于公有和私有之间时,可以认为其属于某一个群体内个体之间相互关系。奥斯特罗姆对公共资源进行描述,认为它在使用上具有公共性,在占有意义上又具有排他性,同时还存在竞争性,认为当一个群体内成员进行使用时就会妨碍其他用户正常使用。
1. 公共资源的多重经济属性
1.1公共资源的供需特性与市场失灵
像许多物质产品一样,公共资源可以通过市场提供给消费者。满足人们对公共资源以及公共资源产品的需求。除此之外,公共资源的特性也决定了总要有一部分以非市场的方式供人类消费与享受。包括满足人类基本生存需求的阳光、空气、空间、水源、土地等的供给;也包括满足人类生态享受需求的生物多样性、自然景观等的供给;非市场供给也可以直接满足人们的生活消费需求,如生活在林区的人们可以直接采集林产品供自己使用,水域附近的居民可以打捞水产品直接消费。随着公共资源的稀缺性日益严峻,非市场供给的数量和质量都在下降,尤其是满足人类基本生存需求的供给问题引起了人类的高度重视,如阳光中的有害成分增加、空气质量下降、生活空间拥挤、饮用水不洁与短缺等。实际上。对于公共资源的市场供给与非市场供给,两者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二者呈此消彼长的态势。相应而言生活消费需求与基本生存需求和生态享受需求的满足程度也相互影响。
1.2外部性
公共资源供给需求特性及其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外部性的存在,这也是公共资源政策工具实施的重要理论基础。环境问题的起因之一就在于其“外部不经济性”,即产品的生产或消费会使生产者或消费者以外的社会成员遭受损失,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费用的现象。当负的外部效应存在时,市场主体通常根据自身的微观经济成本,而不包括环境成本和代价在内的外部成本,安排生产经营活动,导致产量远远超出有效产出水平,此时通过市场配置社会资源或生产要素是低效或无效的;环境污染具有很强的负外部效应。例如,在生产过程中,上游企业向下游排放污水造成环境污染,严重地影响到下游企业的生产和居民生活;在消费活动中,汽车尾气排放、一次性塑料包装的废弃等都会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因此,环境污染的外部不经济性客观上要求政府对此予以干预或规制。政府通过经济手段规制私人的各类不利于环境保护的行为。其实质就是将外部效应的边际成本进行定价,使外部效应内在于个人或厂商的私人成本,从而调整私人的生产或消费数量。
1.3公共产品
公共资源规则制定时需要参照公共产品基础理论。与私人产品相对,公共产品在使用上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是为了满足社会使用的产品。在我国,许多公共资源均具有公共产品的属性,这种公共物品在使用中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净效益,现存市场所提供或保全公共产品的可能性非常低,从社会效率方面来看,市场经济为人们提供的公共产品数量非常少;即使在一个私有市场发展较充分的环境中,所能够为市场提供的公共产品也是无效率的;通过对公共产品属性进行分析,表明政府在土地、矿产、水等自然资源产权招拍挂等制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4产权属性
一种经济能否实现公共资源有效利用,主要从经济产权性质得到体现。Hartwiek和Olewiler对财产权进行了详细的定义,认为财产权即为可以将某种权利赋予给财产所有者的特征,这些所有者所具有的特征包括回报的专有性、财产的可分割性、财产的让渡性、权利的排他程度、权利的存续时间、权利的可操作性等;针对某一个组织或单个个体,一旦某项权利出现排他性,这种权利就可以认为是私人财产权;一旦形成私人财产权,在相应的市场经济中,不需要政府进行宏观干预,就能够实现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但是对于特定的公共资源,其产权不具有上述财产权特征,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就不能实现社会最优的结果;在不存在排他性产权的情况下,往往会存在公共产权或开放产权。总体来说,公共资源的产权属性是国家所有的,这类产权行为主要由国家进行实行。
因此,公共产品本质上是有国家进行管理的,但是在管理中可能存在无效率情况,根据新制度经济学和公共管理学的观点,公共产权资源的产权属性属于国家所有,并且可以在实施过程中进行分解,其所有权中的经营权以及收益权可以转手给私人代表,保证公共产品的产權清楚明白,保证公共产品的经营及收益通过市场运行的方式得到实现。在实际运行中,可以通过提高管理效率,减少因为政府失灵导致的管理不当问题。公共资源产权分割以及出让需要正确的进行价值评估,当然这部分内容涉及到了公共资源的价值评估问题,需要政府合理控制,当公共资源价值评估完成后,然后建立产权交易市场,制定产权价格机制,通过市场和管理机制实现公共资源产权分割与出让。
2. 公共资源的管理要重视其经济属性
哈丁曾经说过:我们可以通过买卖,将一个物体变为私有财产,也可以作为公共产品保留;制定准许进入制度,并且这种准入制度可以有多种实施方式。他同时也指出,这些意见都合理,但是也都有可以反驳的地方。“但是,我们必须进行选择,否则我们就认同了公共地的毁灭,我们也只能怪在国家公园里回忆它们了。”像公共草地、人口增长过渡、武器竞赛这样困境,没有技术解决途径,所谓的技术解决途径,就是“仅仅在自然科学中的技术的变化,很少要求人类价值观念的转变”。从这些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公共资源的管理问题归根到底需要从制度的角度进行探寻,而制度与经济属性关系密切,如我们需要对公共资源内容中的公共产品属性及私人物品属性混合特性、市场失灵、外部性、信息不对称、产权、制度成本、供给与需求等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经济特征。在这种情况下,合理选择公共资源制度和公共政策工具,才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
结束语
针对不同经济属性的公共资源,不同的管理方法具有基础性的指导意义。因此,针对我国当今发展,需要迫切做好公共资源的经济属性及其管理方法研究,同时,如何选择合理的公共政策工具进行自然资源管理,可以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目标;反之,未做好公共资源的经济属性分析,未做好公共资源的管理方法研究,我国自然环境会得到破坏,自然资源会迅速耗尽,给我们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这是新世纪我国推行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所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参考文献:
[1] 韩方彦 公共资源的经济属性分析 理论月刊 2009.
[2] 张雄波 公共资源的经济属性及管理方法研究 2010.
[3] 李小方 中国公共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1.
(作者单位:绍兴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关键词】 公共资源 经济属性 公共资源管理
公共资源是天然生成或自然存在的资源,它可以为人们提供生存、享受自然物资与资源。这些资源由全体社会成员一起享用,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我国公共资源可以分为空气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湿地资源、矿产资源、草地资源以及海洋资源。也有部分研究学者将市政设施、道路、无线电等公共设施以及公共权力统称为公共资源。在实际研究中,应该将公共设施及公共权力概括为公共产品的范畴。公共资源中的“公共”狭义称为具有公共产品性质的自然资源,如环境资源等;当“公共”概念介于公有和私有之间时,可以认为其属于某一个群体内个体之间相互关系。奥斯特罗姆对公共资源进行描述,认为它在使用上具有公共性,在占有意义上又具有排他性,同时还存在竞争性,认为当一个群体内成员进行使用时就会妨碍其他用户正常使用。
1. 公共资源的多重经济属性
1.1公共资源的供需特性与市场失灵
像许多物质产品一样,公共资源可以通过市场提供给消费者。满足人们对公共资源以及公共资源产品的需求。除此之外,公共资源的特性也决定了总要有一部分以非市场的方式供人类消费与享受。包括满足人类基本生存需求的阳光、空气、空间、水源、土地等的供给;也包括满足人类生态享受需求的生物多样性、自然景观等的供给;非市场供给也可以直接满足人们的生活消费需求,如生活在林区的人们可以直接采集林产品供自己使用,水域附近的居民可以打捞水产品直接消费。随着公共资源的稀缺性日益严峻,非市场供给的数量和质量都在下降,尤其是满足人类基本生存需求的供给问题引起了人类的高度重视,如阳光中的有害成分增加、空气质量下降、生活空间拥挤、饮用水不洁与短缺等。实际上。对于公共资源的市场供给与非市场供给,两者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二者呈此消彼长的态势。相应而言生活消费需求与基本生存需求和生态享受需求的满足程度也相互影响。
1.2外部性
公共资源供给需求特性及其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外部性的存在,这也是公共资源政策工具实施的重要理论基础。环境问题的起因之一就在于其“外部不经济性”,即产品的生产或消费会使生产者或消费者以外的社会成员遭受损失,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费用的现象。当负的外部效应存在时,市场主体通常根据自身的微观经济成本,而不包括环境成本和代价在内的外部成本,安排生产经营活动,导致产量远远超出有效产出水平,此时通过市场配置社会资源或生产要素是低效或无效的;环境污染具有很强的负外部效应。例如,在生产过程中,上游企业向下游排放污水造成环境污染,严重地影响到下游企业的生产和居民生活;在消费活动中,汽车尾气排放、一次性塑料包装的废弃等都会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因此,环境污染的外部不经济性客观上要求政府对此予以干预或规制。政府通过经济手段规制私人的各类不利于环境保护的行为。其实质就是将外部效应的边际成本进行定价,使外部效应内在于个人或厂商的私人成本,从而调整私人的生产或消费数量。
1.3公共产品
公共资源规则制定时需要参照公共产品基础理论。与私人产品相对,公共产品在使用上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是为了满足社会使用的产品。在我国,许多公共资源均具有公共产品的属性,这种公共物品在使用中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净效益,现存市场所提供或保全公共产品的可能性非常低,从社会效率方面来看,市场经济为人们提供的公共产品数量非常少;即使在一个私有市场发展较充分的环境中,所能够为市场提供的公共产品也是无效率的;通过对公共产品属性进行分析,表明政府在土地、矿产、水等自然资源产权招拍挂等制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4产权属性
一种经济能否实现公共资源有效利用,主要从经济产权性质得到体现。Hartwiek和Olewiler对财产权进行了详细的定义,认为财产权即为可以将某种权利赋予给财产所有者的特征,这些所有者所具有的特征包括回报的专有性、财产的可分割性、财产的让渡性、权利的排他程度、权利的存续时间、权利的可操作性等;针对某一个组织或单个个体,一旦某项权利出现排他性,这种权利就可以认为是私人财产权;一旦形成私人财产权,在相应的市场经济中,不需要政府进行宏观干预,就能够实现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但是对于特定的公共资源,其产权不具有上述财产权特征,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就不能实现社会最优的结果;在不存在排他性产权的情况下,往往会存在公共产权或开放产权。总体来说,公共资源的产权属性是国家所有的,这类产权行为主要由国家进行实行。
因此,公共产品本质上是有国家进行管理的,但是在管理中可能存在无效率情况,根据新制度经济学和公共管理学的观点,公共产权资源的产权属性属于国家所有,并且可以在实施过程中进行分解,其所有权中的经营权以及收益权可以转手给私人代表,保证公共产品的产權清楚明白,保证公共产品的经营及收益通过市场运行的方式得到实现。在实际运行中,可以通过提高管理效率,减少因为政府失灵导致的管理不当问题。公共资源产权分割以及出让需要正确的进行价值评估,当然这部分内容涉及到了公共资源的价值评估问题,需要政府合理控制,当公共资源价值评估完成后,然后建立产权交易市场,制定产权价格机制,通过市场和管理机制实现公共资源产权分割与出让。
2. 公共资源的管理要重视其经济属性
哈丁曾经说过:我们可以通过买卖,将一个物体变为私有财产,也可以作为公共产品保留;制定准许进入制度,并且这种准入制度可以有多种实施方式。他同时也指出,这些意见都合理,但是也都有可以反驳的地方。“但是,我们必须进行选择,否则我们就认同了公共地的毁灭,我们也只能怪在国家公园里回忆它们了。”像公共草地、人口增长过渡、武器竞赛这样困境,没有技术解决途径,所谓的技术解决途径,就是“仅仅在自然科学中的技术的变化,很少要求人类价值观念的转变”。从这些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公共资源的管理问题归根到底需要从制度的角度进行探寻,而制度与经济属性关系密切,如我们需要对公共资源内容中的公共产品属性及私人物品属性混合特性、市场失灵、外部性、信息不对称、产权、制度成本、供给与需求等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经济特征。在这种情况下,合理选择公共资源制度和公共政策工具,才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
结束语
针对不同经济属性的公共资源,不同的管理方法具有基础性的指导意义。因此,针对我国当今发展,需要迫切做好公共资源的经济属性及其管理方法研究,同时,如何选择合理的公共政策工具进行自然资源管理,可以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目标;反之,未做好公共资源的经济属性分析,未做好公共资源的管理方法研究,我国自然环境会得到破坏,自然资源会迅速耗尽,给我们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这是新世纪我国推行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所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参考文献:
[1] 韩方彦 公共资源的经济属性分析 理论月刊 2009.
[2] 张雄波 公共资源的经济属性及管理方法研究 2010.
[3] 李小方 中国公共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1.
(作者单位:绍兴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