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学小生来说,他们自制能力差,因此只有以兴趣来正确引导小学生,以兴趣为载体来培养开发他们的潜能,才是学好科学知识的根本保障。)
关键词:引发 激发 培养 发展 保持 兴趣
正文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智力开发中的作用。
“科学是一种探索,而探索是非常有趣的。”这是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的感悟。因此教师要在培养学生兴趣上多加思索。科学探索活动中对学生好奇心和探索兴趣加以保护和培养。学生是有差异的,每个学生的整体素质都得到或多或少的发展。学生的好奇心很强,科学探索活动的启蒙,要利用学生已知与未知的矛盾。始终使学生处于对未知的探索中。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相应知识与经验,并加以指导,以满足他们的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激发其对科学的兴趣。
一、在导入中引发兴趣
在教学《磁铁的性质》一课时,在上课一开始,老师做了一个小魔术——会跳舞的铁屑。首先老师平放着一张白纸,在对着学生的一面纸放上铁屑,背着学生的一面纸用磁铁吸引着铁屑,并慢慢地移动磁铁,使铁屑随意地走动。同学们,你们看一看铁屑不但不会掉下来,而且还会舞蹈?真神奇呀!我把“神奇”两个字特别加重了语气。这一下,同学们的情绪可高涨了,一双双小眼睛紧盯着老师,流露出急切的神情。我不慌不忙地把纸的背面反过来,让同学们看到用条形磁铁遥控着铁屑跳舞蹈。学生惊奇得瞪大了眼睛,有的禁不住发出了惊叹声。这时,我又说“铁屑自如地走动起舞的奥妙在哪里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能知道了。”短短的演示,通过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激起了他们的求知欲望,产生了学习的兴趣。
二、在观察中激发兴趣
观察是学生认识事物的最佳途径。尽量组织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积极引导学生在观察中发现,在观察中思考,在观察中收获。
在观察植物种子发芽的实验中,我让学生亲自做,并且与家长一同做,观察过程中保留大量的图片以及相应的视频,学生的兴趣特别浓,也唤来了家长的大力支持。这不仅陶冶了学生的情感,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在《认识蜗牛》一课教学中,我组织学生到野外寻找蜗牛,看一看蜗牛生活环境,说一说蜗牛的外形特征,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学生捉到蜗牛时,那个高兴,兴趣浓厚。
在学校三楼大厅设立生机勃勃的植物角,科技角一直是孩子们最为关注的,它提供学生一个细致观察的机会,为学生比较自由的,随时观察和探索提供了可能。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三、在实践中培养兴趣
如在教学《杠杆》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游戏“看谁力气大”。老师故意挑选了班上力气最大的王强和最瘦弱的张静作为比赛对手。都以为不用比赛,就能断定比赛结果了。力量悬殊的两位对手也不愿作比试,但在老师的动员后,比赛正常进行。要求王强按住一根木棒,按在距支点四分之一处,张静用手轻松抬起木棒的另一端。比赛结果,张静竟出乎意外地获胜利,这是什么道理?同学们学习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了。
教师马上将学生分组(两人一组),组内做比赛实验,体验取得胜负的原因。在他们特别感兴趣的实践中获得知识体验。这样获得的知识是不会轻易遗忘的。
四、在实验中发展兴趣
杨振宁博士指出:“科学的基础是实验”。实验是科学家探索新事物、获取科学真理和规律的重要方法。然而实验是学生最感兴趣的活动,实验在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策略中,其地位就显而易见了。
五、采用多种方法保持兴趣
1.创设情境法
“学贵有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发现和提出问题是探究的前提,解决问题是学生探究的动因和目标。学生如果不能发现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就不能进行有意义的探究活动。因此,科学课教师要让问题成为学生探究过程的纽带,创设问题情境,设计出真实而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
例如在教学《空气和我们生活》一课教学时,我设计的导入是一个猜谜游戏:看不到、摸不着、闻不到、有感觉人人都需要。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兴趣。其实就这样一个小小的谜语,已经清楚地阐述了空气的特点。学生在猜谜中就了解了空气的特性。
2.尝试操作法
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设下疑问,让学生通过尝试实践操作,观察科学现象,体验探究科学的方法。
如在《简单电路》一课的教学中,先不告诉学生用怎样的方法连接可以让小灯泡亮起来。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尝试,以组为单位组内合作探究,只要让小灯泡亮起来就可以。虽然各组所实施的做法各有不同,但是各组在反复的摸索中都能点亮小灯泡,有了成果教师尽量让学生们自己去总結。虽然他们还不知道什么是串联什么是并联,但这些知识毕竟是他们自己发现的。在此过程中,他们不仅学到了科学知识,也提高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3.观察指导法
操作时教师不应进行过多的干预,但要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和讨论,并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指导。
总之,开发人的潜能可以有各种方法,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但对学小生来说,他们自制能力差,做事的方向和目标经常会随着兴趣的改变而改变。指导小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提高他们动手实践操作的能力。因此只有以兴趣来正确引导小学生,以兴趣为载体来培养开发他们的潜能,才是学好科学知识的根本保障。
关键词:引发 激发 培养 发展 保持 兴趣
正文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智力开发中的作用。
“科学是一种探索,而探索是非常有趣的。”这是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的感悟。因此教师要在培养学生兴趣上多加思索。科学探索活动中对学生好奇心和探索兴趣加以保护和培养。学生是有差异的,每个学生的整体素质都得到或多或少的发展。学生的好奇心很强,科学探索活动的启蒙,要利用学生已知与未知的矛盾。始终使学生处于对未知的探索中。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相应知识与经验,并加以指导,以满足他们的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激发其对科学的兴趣。
一、在导入中引发兴趣
在教学《磁铁的性质》一课时,在上课一开始,老师做了一个小魔术——会跳舞的铁屑。首先老师平放着一张白纸,在对着学生的一面纸放上铁屑,背着学生的一面纸用磁铁吸引着铁屑,并慢慢地移动磁铁,使铁屑随意地走动。同学们,你们看一看铁屑不但不会掉下来,而且还会舞蹈?真神奇呀!我把“神奇”两个字特别加重了语气。这一下,同学们的情绪可高涨了,一双双小眼睛紧盯着老师,流露出急切的神情。我不慌不忙地把纸的背面反过来,让同学们看到用条形磁铁遥控着铁屑跳舞蹈。学生惊奇得瞪大了眼睛,有的禁不住发出了惊叹声。这时,我又说“铁屑自如地走动起舞的奥妙在哪里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能知道了。”短短的演示,通过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激起了他们的求知欲望,产生了学习的兴趣。
二、在观察中激发兴趣
观察是学生认识事物的最佳途径。尽量组织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积极引导学生在观察中发现,在观察中思考,在观察中收获。
在观察植物种子发芽的实验中,我让学生亲自做,并且与家长一同做,观察过程中保留大量的图片以及相应的视频,学生的兴趣特别浓,也唤来了家长的大力支持。这不仅陶冶了学生的情感,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在《认识蜗牛》一课教学中,我组织学生到野外寻找蜗牛,看一看蜗牛生活环境,说一说蜗牛的外形特征,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学生捉到蜗牛时,那个高兴,兴趣浓厚。
在学校三楼大厅设立生机勃勃的植物角,科技角一直是孩子们最为关注的,它提供学生一个细致观察的机会,为学生比较自由的,随时观察和探索提供了可能。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三、在实践中培养兴趣
如在教学《杠杆》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游戏“看谁力气大”。老师故意挑选了班上力气最大的王强和最瘦弱的张静作为比赛对手。都以为不用比赛,就能断定比赛结果了。力量悬殊的两位对手也不愿作比试,但在老师的动员后,比赛正常进行。要求王强按住一根木棒,按在距支点四分之一处,张静用手轻松抬起木棒的另一端。比赛结果,张静竟出乎意外地获胜利,这是什么道理?同学们学习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了。
教师马上将学生分组(两人一组),组内做比赛实验,体验取得胜负的原因。在他们特别感兴趣的实践中获得知识体验。这样获得的知识是不会轻易遗忘的。
四、在实验中发展兴趣
杨振宁博士指出:“科学的基础是实验”。实验是科学家探索新事物、获取科学真理和规律的重要方法。然而实验是学生最感兴趣的活动,实验在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策略中,其地位就显而易见了。
五、采用多种方法保持兴趣
1.创设情境法
“学贵有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发现和提出问题是探究的前提,解决问题是学生探究的动因和目标。学生如果不能发现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就不能进行有意义的探究活动。因此,科学课教师要让问题成为学生探究过程的纽带,创设问题情境,设计出真实而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
例如在教学《空气和我们生活》一课教学时,我设计的导入是一个猜谜游戏:看不到、摸不着、闻不到、有感觉人人都需要。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兴趣。其实就这样一个小小的谜语,已经清楚地阐述了空气的特点。学生在猜谜中就了解了空气的特性。
2.尝试操作法
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设下疑问,让学生通过尝试实践操作,观察科学现象,体验探究科学的方法。
如在《简单电路》一课的教学中,先不告诉学生用怎样的方法连接可以让小灯泡亮起来。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尝试,以组为单位组内合作探究,只要让小灯泡亮起来就可以。虽然各组所实施的做法各有不同,但是各组在反复的摸索中都能点亮小灯泡,有了成果教师尽量让学生们自己去总結。虽然他们还不知道什么是串联什么是并联,但这些知识毕竟是他们自己发现的。在此过程中,他们不仅学到了科学知识,也提高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3.观察指导法
操作时教师不应进行过多的干预,但要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和讨论,并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指导。
总之,开发人的潜能可以有各种方法,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但对学小生来说,他们自制能力差,做事的方向和目标经常会随着兴趣的改变而改变。指导小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提高他们动手实践操作的能力。因此只有以兴趣来正确引导小学生,以兴趣为载体来培养开发他们的潜能,才是学好科学知识的根本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