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窥镜锁孔技术清除重度原发性脑室出血

来源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qlgx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神经内窥镜锁孔技术在原发性重度脑室出血中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由CT确诊的26名原发性重度脑室出血患者采用神经内窥镜锁孔技术经侧脑室额角入路进行脑室内血肿清除手术.结果 术后无一例死亡或植物生存;26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个月到6个月,达到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分级Ⅰ级15人,Ⅱ级6人,Ⅲ级5人.结论 神经内窥镜锁孔技术是微侵袭、安全、有效的治疗重度原发性脑室出血的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可影响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病人治疗结果的因素及其CT变化的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一组连续收治的入院时经头颅CT检查确诊为tSAH的闭合性颅脑损伤病人资料,记录其入院时和病情加重时的头颅CT情况、入院时GCS评分、以Fisher分级法对出血量进行分级情况、伤后6个月以GOS评分法评估的治疗结果,并对数据加以统计分析.结果 多因素Logisitc回归分析显示,初次CT扫描tSA
目的 观察当归注射液对6-羟多巴胺(6-OHDA)致帕金森病(PD)大鼠模型的影响探讨当归注射液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 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小剂量当归注射液(12.5%)治疗组和大剂量当归注射液(25%)治疗组、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组,每组8只:采用6-羟多巴胺6-OHDA右侧中脑黑质注射制作大鼠帕金森病PD模型,模型成功后小剂量治疗组及大剂量治疗组每日1次腹腔注射
目的 探讨新生小鼠端脑组织神经干细胞是否能够分化成胆碱能神经元.方法 取新生小鼠端脑组织,用无血清方法分离培养神经干细胞;用克隆培养的方法检验培养细胞的干细胞特性;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的方法检测神经干细胞标志巢蛋白(nestin)及干细胞诱导分化后神经元标志微管相关蛋白2(MAP2)、星形胶质细胞标志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胆碱能标志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比较不同的诱导分化条件(5%胎牛
目的 探讨外伤性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特点及治疗策略.方法 对11例外伤所致CVST的诊断、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例CVST患者4例继发于颅骨未骨折的闭合性脑损伤,7例继发于颅骨线形骨折;以头部胀痛、视力下降、癫痫发作为其主要临床表现;头颅MRI及MRV和脑血管造影检查为该病提供确诊依据;11例患者中4例行抗凝治疗,7例行血管内治疗;治疗后6例患者痊愈,4例好转,1例无效,无严重
目的 探讨颅骨修补术对颅骨缺损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和神经症状的影响.方法颅骨修补术前、术后第7天分别行经颅多普勒(TCD)测定双侧颈内动脉颅外段(eICA)N:大脑中动脉(MCA)在卧位与坐位时的脑血流速度,行手术前后自身对照分析,术后半年随访了解神经症状情况.结果颅骨修补术后患者于坐位时的脑血流速度明显改善,而对卧位时的血流速度改变不明显;术后半年神经症状消失或得到明显改善.结论颅骨修补术后可改善脑
期刊
中风是危害公共健康的一大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02年有大约550万人死于中风,2002年中风是美国第三大致死原因,仅次于心脏病和癌症,每53秒就有1人发生中风,每3.1分钟就有一人死于中风.除死亡之外,中风带来的最大负担是长期而严重的身体和精神残疾.尽管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探索,中风发生后有效的治疗仍十分有限[1],因此寻找诱发中风的危险因素,有效地预防中风的发生是目前的首要任务。
目的 探讨突触蛋白-I(synapsin-I)在胚胎干细胞(ESCs)体外神经分化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及作用。方法采用“五步法”和维甲酸(RA)法两种途径体外诱导ESCs向神经细胞分化,并以另一种可向神经细胞分化的肿瘤细胞-PC12细胞的诱导过程作参照,从不同的途径、不同的细胞进行比较.通过免疫组织化学、RT-PCR、Western blot方法观察这一过程中synapsin-I的表达变化.找出syn
期刊
目的 增强对积水性无脑畸形的认识,探讨积水性无脑畸形的CT分型. 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积水性无脑畸形的临床表现、CT特点和手术结果. 结果 22例积水性无脑畸形根据CT表现分为:幕上型17例,半球型2例,大脑发育不全型2例和后颅窝型1例.脑脊液分流术后因颅内感染死亡1例.12例幕上型病例在3~24个月内失去随访.随访超过2年的病例有4例,均为非幕上型病例,除后颅窝型病例外,生存质量都很差. 结论
目的 观察运动诱发电位在脊柱脊髓手术监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30例脊柱脊髓手术患者采用经颅电刺激-四肢肌记录肌活动电位,行术中脊髓机能监测,其中对采用经颅电刺激-四肢肌记录无效者,配合经脊髓硬膜外刺激-四肢肌记录肌活动电位.结果 30例采用经颅电刺激-四肢肌记录方法,其中26例于术中和术后都记录到了正常的运动诱发电位波形.其余4例改为使用经脊髓硬膜外刺激-四肢肌记录方法后,共29例患者的运动诱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