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现代化企业生产过程中,测量工作无处不在,所以测量是现代化企业生产和经营管理的重要基础,是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物料消耗、改善经营管理、保持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保证。我公司已经按照GB/T 19022-2003/ISO 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在公司内部建立并实施了测量管理体系。测量体系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正常运行,为公司的发展提供了稳定可靠的保证,企业降低了生产经营成本,提高了产品质量和顾客满意度。
[关键词]测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持续改进、测量体系意义
中图分类号:C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9)02-0391-01
一、测量体系的建立
(一)文件的编制
按照GB/T 19022-2003/ISO 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和GB/17167-2006《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以及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文件的要求,针对我公司的现在运行情况,编制了《测量管理体系管理手册》和《测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二)质量方针和目标制定
结合公司运行情况以及客户要求,每年制定公司年度内可靠的质量方针和目标。从资源配置、强制检定、周期检定和顾客满意度等几个方面做了具体规定。要求每个单位部门依据公司的质量管理目标制定本单位的质量方针和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并将公司的质量管理目标列入考核范围内。
(三)资源管理和管理责任
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出台了相关的管理规定,明确了相关单位部门和人员的管理职责。根据公司各项测量标准的检定项目和实际需求,组织员工参加计量检定员和测量管理体系内审员的培训取证,并对取得内审员资格的人员聘请为公司测量管理体系内审员。在各个单位部门设置兼职的计量员,确保了测量管理体系在企业经营生产活动中的运行过程有人监督和管理。
(四)测量过程的确定、计量确认和监视
测量过程的确定要以公司生产经营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和生产消耗的关键控制点为测量对象,因此所有的与产品质量和生产消耗相关的可测量的指标都应纳入测量过程,进行测量和监视,从而保证产品质量和降低生产消耗。同时根据客户、法规或组织对企业各项管理工作中新涉及的需要提供测量数据的工作要求而进行的测量方法/程序的计划、规划、设想、问题解决的方法,也会确定为测量过程。测量过程的设计一般形成一个文件(测量过程规范)及三个记录/附件(计量要求导出、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有效性确认)。因此公司组织各单位部门对符合上述要求的测量设备和重要测量过程进行识别,并制定相关的数据表格。
计量确认(JJF1001-2011 9.56)为确保测量设备处于满足预期使用要求(测量范围、分辨力、最大允许误差等)的状态所需要的一组操作。计量确认通常包括:校准和验证、各种必要的调整或维修及随后的再校准、与设备预期使用的计量要求相比较以及所要求的封印和标签。只有测量设备已被证实适合于预期使用并形成文件,计量确认才算完成。计量要求通常与产品要求不同,并不在产品要求中规定。
我们通常把计量器具管理分为四个类别:A类、B类、C类和准用类。
A类测量设备是指实行定点、定周期检定的强制检定测量设备和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关键生产部位的测量设备,要按国家颁布的强制检定的工作测量设备检定管理办法执行强检。
B类测量设备是指企业在施工(生产)、工程(产品)中,用于内部使用的工作测量设备。
C类测量设备包括不需要进行周期性校准的,或可以延期的或非关键部位使用的,作为一般指示用,不用于出具测量数据的测量设备。
准用类测量设备是指对于无检定规程的测量设备,企业可根据测量设备的使用性质,自行制定测量设备的校验方法和校验周期进行管理。
为了保证计量器具的量值传递,公司设立了标准实验室,实验室内建立了计量标准(力学、温度、长度、电学和玻璃器皿),基本上满足了公司现场在用各类计量器具的检定与量值传递工作的要求。
测量过程的监视包含对所有过程要素是否按照测量过程规范的要求实施并满足预期要求的检查。一个合理的监视方法应确保迅速发现错误的测量结果(即测量结果与实际情况不符)。由于测量设备及其辅助装置的问题是产生错误测量数据的最主要因素,而且不宜直接发现,因此应重点根据所用测量设备及测量方法的特点研究监视方法。常用的监视方法有:
(1)测量前后检查测量设备的相关参数;(2)用标样进行平行测试;(3)测量设备之间测量结果的比对;(4) 比较相关联同类参数测量数据是否符合规律;(5)期间核查(与上述方法结合使用);(6)对上述方法绘制控制图(需要时与上述方法结合使用);(7)比较相关联多个参数之间是否符合统计规律;(8)与操作工的经验判断估计值比较。监视频次对过程控制的测量过程,采取实时监视(所有测量过程数据都通过DCS系统显示),对于大宗原材料采取与供应商协商的周期。
(五)管理评审
通过对体系进行系统评价,总结管理体系的业绩及绩效,找出与预期目标的差距,确定改进的机会及变更的需要,以确保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公司编制了《测量管理体系内审管理程序》用以规范内审活动。因此公司每年在9月份组织开展测量管理体系评审,通过专题会的形式公司最高管理层参会并下达评审要求和达成的目的。审核员依据审核计划和检查表进行现场审查,力求做到快速准确的完成审查要求,然后由公司内部基层单位和管理部门分别就体系运行情况的進行汇总汇报,经过评审,公司认为测量管理体系能有效的运行,符合现有实际情况,满足按照GB/T 19022-2003/ISO 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和GB/17167-2006《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体系运行是有效的、符合的和适应的。当发现不合格项时,根据评审要求对不合格项进行分类,参审人员共同讨论分析不合格项出现的原因,给出纠正改进措施,并要求不合格项所在单位部门进行整改,整改期限一般不超过三个月。审核员将对不合格项的整改进行跟踪验证,并填写验证报告。
二、测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意义
测量管理体系的实施通过内部审查和评审推进了国家法定计量单位的贯彻与应用,规范了各种计量计量的使用,量值溯源与量值传递进一步法制化。对企业自身来说,测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规范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也是公司管理者一种管理手段。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不足,通过体系的运行能够及时发现,并给出整改措施;同时体系的运行也能预防潜在的不合格项,提前对尚未发生的不合格原因采取整改或完善。现代的企业是一个规范化、标准化和国际化的企业,测量管理体系的运行确实提升了企业的形象和竞争了,也确实让企业降低了生产经营成本,提高了产品质量和顾客满意度。
测量管理体系与其他体系一样,都是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变化而变化的,没有一成不变的体系,只有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体系才不会束缚企业发展,才能不断完善企业的生产经营。体系越是完善、规范和标准,给企业带来的活力和生命力越强,在当下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企业才能更好的生存和发展。
[关键词]测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持续改进、测量体系意义
中图分类号:C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9)02-0391-01
一、测量体系的建立
(一)文件的编制
按照GB/T 19022-2003/ISO 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和GB/17167-2006《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以及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文件的要求,针对我公司的现在运行情况,编制了《测量管理体系管理手册》和《测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二)质量方针和目标制定
结合公司运行情况以及客户要求,每年制定公司年度内可靠的质量方针和目标。从资源配置、强制检定、周期检定和顾客满意度等几个方面做了具体规定。要求每个单位部门依据公司的质量管理目标制定本单位的质量方针和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并将公司的质量管理目标列入考核范围内。
(三)资源管理和管理责任
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出台了相关的管理规定,明确了相关单位部门和人员的管理职责。根据公司各项测量标准的检定项目和实际需求,组织员工参加计量检定员和测量管理体系内审员的培训取证,并对取得内审员资格的人员聘请为公司测量管理体系内审员。在各个单位部门设置兼职的计量员,确保了测量管理体系在企业经营生产活动中的运行过程有人监督和管理。
(四)测量过程的确定、计量确认和监视
测量过程的确定要以公司生产经营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和生产消耗的关键控制点为测量对象,因此所有的与产品质量和生产消耗相关的可测量的指标都应纳入测量过程,进行测量和监视,从而保证产品质量和降低生产消耗。同时根据客户、法规或组织对企业各项管理工作中新涉及的需要提供测量数据的工作要求而进行的测量方法/程序的计划、规划、设想、问题解决的方法,也会确定为测量过程。测量过程的设计一般形成一个文件(测量过程规范)及三个记录/附件(计量要求导出、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有效性确认)。因此公司组织各单位部门对符合上述要求的测量设备和重要测量过程进行识别,并制定相关的数据表格。
计量确认(JJF1001-2011 9.56)为确保测量设备处于满足预期使用要求(测量范围、分辨力、最大允许误差等)的状态所需要的一组操作。计量确认通常包括:校准和验证、各种必要的调整或维修及随后的再校准、与设备预期使用的计量要求相比较以及所要求的封印和标签。只有测量设备已被证实适合于预期使用并形成文件,计量确认才算完成。计量要求通常与产品要求不同,并不在产品要求中规定。
我们通常把计量器具管理分为四个类别:A类、B类、C类和准用类。
A类测量设备是指实行定点、定周期检定的强制检定测量设备和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关键生产部位的测量设备,要按国家颁布的强制检定的工作测量设备检定管理办法执行强检。
B类测量设备是指企业在施工(生产)、工程(产品)中,用于内部使用的工作测量设备。
C类测量设备包括不需要进行周期性校准的,或可以延期的或非关键部位使用的,作为一般指示用,不用于出具测量数据的测量设备。
准用类测量设备是指对于无检定规程的测量设备,企业可根据测量设备的使用性质,自行制定测量设备的校验方法和校验周期进行管理。
为了保证计量器具的量值传递,公司设立了标准实验室,实验室内建立了计量标准(力学、温度、长度、电学和玻璃器皿),基本上满足了公司现场在用各类计量器具的检定与量值传递工作的要求。
测量过程的监视包含对所有过程要素是否按照测量过程规范的要求实施并满足预期要求的检查。一个合理的监视方法应确保迅速发现错误的测量结果(即测量结果与实际情况不符)。由于测量设备及其辅助装置的问题是产生错误测量数据的最主要因素,而且不宜直接发现,因此应重点根据所用测量设备及测量方法的特点研究监视方法。常用的监视方法有:
(1)测量前后检查测量设备的相关参数;(2)用标样进行平行测试;(3)测量设备之间测量结果的比对;(4) 比较相关联同类参数测量数据是否符合规律;(5)期间核查(与上述方法结合使用);(6)对上述方法绘制控制图(需要时与上述方法结合使用);(7)比较相关联多个参数之间是否符合统计规律;(8)与操作工的经验判断估计值比较。监视频次对过程控制的测量过程,采取实时监视(所有测量过程数据都通过DCS系统显示),对于大宗原材料采取与供应商协商的周期。
(五)管理评审
通过对体系进行系统评价,总结管理体系的业绩及绩效,找出与预期目标的差距,确定改进的机会及变更的需要,以确保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公司编制了《测量管理体系内审管理程序》用以规范内审活动。因此公司每年在9月份组织开展测量管理体系评审,通过专题会的形式公司最高管理层参会并下达评审要求和达成的目的。审核员依据审核计划和检查表进行现场审查,力求做到快速准确的完成审查要求,然后由公司内部基层单位和管理部门分别就体系运行情况的進行汇总汇报,经过评审,公司认为测量管理体系能有效的运行,符合现有实际情况,满足按照GB/T 19022-2003/ISO 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和GB/17167-2006《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体系运行是有效的、符合的和适应的。当发现不合格项时,根据评审要求对不合格项进行分类,参审人员共同讨论分析不合格项出现的原因,给出纠正改进措施,并要求不合格项所在单位部门进行整改,整改期限一般不超过三个月。审核员将对不合格项的整改进行跟踪验证,并填写验证报告。
二、测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意义
测量管理体系的实施通过内部审查和评审推进了国家法定计量单位的贯彻与应用,规范了各种计量计量的使用,量值溯源与量值传递进一步法制化。对企业自身来说,测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规范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也是公司管理者一种管理手段。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不足,通过体系的运行能够及时发现,并给出整改措施;同时体系的运行也能预防潜在的不合格项,提前对尚未发生的不合格原因采取整改或完善。现代的企业是一个规范化、标准化和国际化的企业,测量管理体系的运行确实提升了企业的形象和竞争了,也确实让企业降低了生产经营成本,提高了产品质量和顾客满意度。
测量管理体系与其他体系一样,都是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变化而变化的,没有一成不变的体系,只有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体系才不会束缚企业发展,才能不断完善企业的生产经营。体系越是完善、规范和标准,给企业带来的活力和生命力越强,在当下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企业才能更好的生存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