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2018年9月,《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到2035年,形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高水平本科教育,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公安院校处于公安工作和高等教育工作两个大系统之中, 在人才培养方面,既要体现出鲜明的行业办学特色,又要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公安工作日益复杂化,对高水平的公安业务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在课程思政视域下,通过探讨翻转课堂路径打造公安院校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迫在眉睫。
[关 键 词] 课堂思政;公安本科专业;翻转课堂;实施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編号] 2096-0603(2021)20-0088-02
一、课程思政的内涵及战略意义
(一)课程思政是坚持党对教育事业领导高度重视的重要标志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给全国院校做出了重要指示,明确指出了教育领域是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把以马克思主义为代表的先进思想贯穿于学校教育管理全过程。
(二)课程思政是公安院校铸造忠诚警魂的重要途径
公安院校是专门为社会输送警务人才的专门院校,在开展教学活动中,除了要遵循一般高校办校的规律之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忠诚意识、纯洁意识、可靠意识,这也是公安院校在塑造人才方面的核心要素。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上述意识并不是天生就具备的,这需要后天的引导和铸造。通过课堂思政,让学生了解国家公安事业发展的历史、了解公安工作在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促使学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筑牢忠诚警魂。
二、课程思政和翻转课堂的依据
(一)课程思政的理论依据
1.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课程思政是解决立德树人的重要方法和途径。马克思认为,教育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课程思政就是将全社会认可和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规范、思想认识和政治观念等内容与专业课程进行有机融合,确保大学生在获得专业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认知,全面提升个体能力。公安院校以培养公安业务人才为主,随着信息和技术的发展,公安工作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警务人员应该具有能思考、能创新、能作战的综合素质。这就需要公安院校通过研究,探寻有效路径,使翻转课堂的教改成果成为可以复制、可以借鉴的经验,使公安院校成为培养全面发展的警务人员的重要阵地。
2.课程文化发展理论
英国著名课程理论专家Denis Lawton主张在课程规划中对文化做出恰当选择,以确保课程发展建立在良性的文化选择基础之上。我国高校课程建设历来注重集体价值取向的教育和引导,特别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递和培养,这既是我国高校课程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高校教师的职责和使命。
(二)翻转课堂的理论依据
翻转课堂自2007年在美国的中学出现后,引起了教育界的极大关注,我国从2011年开始在基础教育阶段采取了翻转课堂的教学实践,随后该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从中学延伸到大学。
1.掌握学习理论
由于个体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存在差异,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优势和短板,因此教学的组织应该考虑针对不同的受众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措施,正如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和课程论专家Bloom所说的,在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学好的思想指导下,为有更高要求的学生提供格外的帮助和布置额外的学习任务,既保证大多数学生达到课程目标的要求,又让个体需求得到满足,这就是掌握学习理论。翻转课题的理念就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途径,保证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此外,能促使有高需求的学生主动加深学习。由此可见,翻转课堂的实践要求与掌握学习理论的要求是一致的。
2.自主学习理论
翻转课堂让学生事先通过互联网或者教师提供的资源进行学习,教师的角色不再是利用课题讲授理论知识,而是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答疑。这样的模式可以激发学生更大的兴趣,让拥有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学习体会,这也是自主学习理论的体现,这意味着教师在提供教育资源的同时,可以有意识地把情感教育和价值观教育融入专业课程中,引导教育对象主动思考国家和社会需求的方向。
三、当前本科教育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一)传统的教学教育模式实效有所欠缺
当前不少高校功利倾向严重,办学过程中存在就知识传授知识,就技能培养技能问题,忽视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的引导,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感情冷漠、道德低下、政治觉悟缺失、人文素养低下、创新能力缺乏。翻转课堂模式下,要做到让学生带有正确情感导向、恰当文化选择的思路进行自主学习,在主动探索、主动学习过程中不被非主流思潮所影响。
(二)高校教师对课程思政认知不足
高校师生间的交流较少,特别是个人交流少,即使是专业课程的备课,关于课程思政的话题也不多;非思政老师对于在专业课程中如何实现课程思政比较迷茫,因此有必要通过翻转课堂促使教师加深对学科领域和课程思政结合的探究,提升教师自身的政治素养,改变教学方式陈旧单一、教学缺乏吸引力等问题。 (三)教学内容缺乏课程思政的内涵
传统的专业课学习内容极少包含价值导向和精神导向内容,不少大学生缺乏对政治理论的认同感和获得感,通过翻转课堂对教学内容的全新设计,使课程思政在进行价值传递的作用上得到切实的加强。
四、探讨翻转课堂的意义
(一)促进本科院校内涵式发展
本科教育的内涵在于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培养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符合国家认可的道德规范和政治观念的本科生,寻求本科教育中不同类型课程的课程思政与翻转课堂的融合,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保障科学知识的有效传递,又能保障高校教育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实现知识传递与价值引领的共同实现。
(二)提高教学资源的整合能力
高校学生因参加论坛、讲座和竞赛等各类活动而缺课的情况难以避免,尤其是在警察院校,学生经常需要承担大型活动的安全保卫或者大型活动的演出任务,课时会受到较多冲击。探讨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迫在眉睫。通过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学生可以提前通过网络课程或阅读相关文献了解学习内容,教师在课堂上的时间主要用于检查和解答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后存在的疑惑,或者组织学生通过讨论加深对知识点的认识。
(三)有利于规划学生主动发展的路径
课程思政和翻转课堂结合的多元化教学方式,可以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规划学科专业发展的方向和路径,使“大锅饭”吃不饱的学生能获得更深入研究的指引,而“大锅饭”吃不下的学生也能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从而能和大部分同学一起完成学业。
五、翻转课堂的路径探索
(一)探寻专业知识与课程思政在翻转课堂融合的路径
翻转课堂是当下被广为研究并采用的教学模式,现有的教学模型、实施关键点及效果均已得到验证,其目的是为了鼓励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但在自主探究学科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如何避免自由“泛滥”而导致偏离国家倡导的价值观,这就需要对翻转课堂进行有效的设计,将思政元素融入本科院校,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教育中,这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大方向,也是新要求。通过翻转课堂在思政课程外的其他各类课程教学中加入思政元素,为本科学生提供世界观、价值观引领,以达到专业知识与思政课堂融合的目标。
把混合式教学的开发、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资源整合、实践设计及多层次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总结,评估翻转课堂在各学科中的实施效果;然后探讨将翻转课堂模式引入公安专业教育与课程思政融会贯通,形成内容、载体及评价体系创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而探索本科高校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结合的创新翻转课堂的实施路径,在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和教书育人规律的前提下,最终达到本科高校如何通过传递专业知识实现价值引领的研究目的。
(二)以立德樹人为导向,注重培养价值导入能力
高校的首要任务就是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较高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等综合素质的人才,这是衡量一个大学生是否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标准。言下之意就是,本科高校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要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重要导向之一。这就要求高校教师通过创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把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相互融合,让学生在爱国中掌握专业,在专业中立志爱国,两者相辅相成。翻转课堂的要求就是要学生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遵循什么样的原则,其实就是同时进行价值导入。此外,翻转课堂需要更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而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的设置,会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去探索完成学业学习的有效途径,实现全面发展。
(三)开展多层次评价体系
1.设计课前学生自主学习评价标准
对翻转课堂效果的综合评价中,对课前自学完成情况的评价是基础。课前引导学生加强对讲授内容的关注和思考,培养阅读的习惯。通过设计适当的评价标准,引导学生将专业课程阅读内容和思政阅读内容相互结合。
2.设计课后实践评价标准
课后实践指导过程中,与辅导员、实习(见习)指导教官协同,进一步完善对学生专业知识和思想政治的教育,并在此过程中设计合理的评价标准,指导学生用正确的价值观面对实践,面对社会,让学生明白学习并不仅仅局限于孤立的分数,而应该注重自身内涵的发展。
在课程思政的视域下,实现翻转课堂在专业教育与课程思政融合的创新应用,将有利于为本科高校在开展翻转课堂时如何进行价值传递提供参考和引导,尤其是在公安院校本科教育中,通过翻转课堂的模式,寻找课程思政的新途径和新举措,更有利于培养政治素质过硬、全面发展的新型警务人才。
参考文献:
[1]周学农,陈俊豪.课程思政:公安院校人才培养的路径选择及行动策略[J].公安教育,2019(8).
[2]郝宏奎.新时代公安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要略:中国刑事警察学院本科人才培养的理念、体系及特色[J].中国刑事学院学报,2018(9).
编辑 鲁翠红
[关 键 词] 课堂思政;公安本科专业;翻转课堂;实施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編号] 2096-0603(2021)20-0088-02
一、课程思政的内涵及战略意义
(一)课程思政是坚持党对教育事业领导高度重视的重要标志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给全国院校做出了重要指示,明确指出了教育领域是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把以马克思主义为代表的先进思想贯穿于学校教育管理全过程。
(二)课程思政是公安院校铸造忠诚警魂的重要途径
公安院校是专门为社会输送警务人才的专门院校,在开展教学活动中,除了要遵循一般高校办校的规律之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忠诚意识、纯洁意识、可靠意识,这也是公安院校在塑造人才方面的核心要素。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上述意识并不是天生就具备的,这需要后天的引导和铸造。通过课堂思政,让学生了解国家公安事业发展的历史、了解公安工作在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促使学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筑牢忠诚警魂。
二、课程思政和翻转课堂的依据
(一)课程思政的理论依据
1.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课程思政是解决立德树人的重要方法和途径。马克思认为,教育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课程思政就是将全社会认可和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规范、思想认识和政治观念等内容与专业课程进行有机融合,确保大学生在获得专业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认知,全面提升个体能力。公安院校以培养公安业务人才为主,随着信息和技术的发展,公安工作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警务人员应该具有能思考、能创新、能作战的综合素质。这就需要公安院校通过研究,探寻有效路径,使翻转课堂的教改成果成为可以复制、可以借鉴的经验,使公安院校成为培养全面发展的警务人员的重要阵地。
2.课程文化发展理论
英国著名课程理论专家Denis Lawton主张在课程规划中对文化做出恰当选择,以确保课程发展建立在良性的文化选择基础之上。我国高校课程建设历来注重集体价值取向的教育和引导,特别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递和培养,这既是我国高校课程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高校教师的职责和使命。
(二)翻转课堂的理论依据
翻转课堂自2007年在美国的中学出现后,引起了教育界的极大关注,我国从2011年开始在基础教育阶段采取了翻转课堂的教学实践,随后该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从中学延伸到大学。
1.掌握学习理论
由于个体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存在差异,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优势和短板,因此教学的组织应该考虑针对不同的受众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措施,正如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和课程论专家Bloom所说的,在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学好的思想指导下,为有更高要求的学生提供格外的帮助和布置额外的学习任务,既保证大多数学生达到课程目标的要求,又让个体需求得到满足,这就是掌握学习理论。翻转课题的理念就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途径,保证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此外,能促使有高需求的学生主动加深学习。由此可见,翻转课堂的实践要求与掌握学习理论的要求是一致的。
2.自主学习理论
翻转课堂让学生事先通过互联网或者教师提供的资源进行学习,教师的角色不再是利用课题讲授理论知识,而是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答疑。这样的模式可以激发学生更大的兴趣,让拥有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学习体会,这也是自主学习理论的体现,这意味着教师在提供教育资源的同时,可以有意识地把情感教育和价值观教育融入专业课程中,引导教育对象主动思考国家和社会需求的方向。
三、当前本科教育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一)传统的教学教育模式实效有所欠缺
当前不少高校功利倾向严重,办学过程中存在就知识传授知识,就技能培养技能问题,忽视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的引导,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感情冷漠、道德低下、政治觉悟缺失、人文素养低下、创新能力缺乏。翻转课堂模式下,要做到让学生带有正确情感导向、恰当文化选择的思路进行自主学习,在主动探索、主动学习过程中不被非主流思潮所影响。
(二)高校教师对课程思政认知不足
高校师生间的交流较少,特别是个人交流少,即使是专业课程的备课,关于课程思政的话题也不多;非思政老师对于在专业课程中如何实现课程思政比较迷茫,因此有必要通过翻转课堂促使教师加深对学科领域和课程思政结合的探究,提升教师自身的政治素养,改变教学方式陈旧单一、教学缺乏吸引力等问题。 (三)教学内容缺乏课程思政的内涵
传统的专业课学习内容极少包含价值导向和精神导向内容,不少大学生缺乏对政治理论的认同感和获得感,通过翻转课堂对教学内容的全新设计,使课程思政在进行价值传递的作用上得到切实的加强。
四、探讨翻转课堂的意义
(一)促进本科院校内涵式发展
本科教育的内涵在于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培养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符合国家认可的道德规范和政治观念的本科生,寻求本科教育中不同类型课程的课程思政与翻转课堂的融合,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保障科学知识的有效传递,又能保障高校教育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实现知识传递与价值引领的共同实现。
(二)提高教学资源的整合能力
高校学生因参加论坛、讲座和竞赛等各类活动而缺课的情况难以避免,尤其是在警察院校,学生经常需要承担大型活动的安全保卫或者大型活动的演出任务,课时会受到较多冲击。探讨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迫在眉睫。通过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学生可以提前通过网络课程或阅读相关文献了解学习内容,教师在课堂上的时间主要用于检查和解答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后存在的疑惑,或者组织学生通过讨论加深对知识点的认识。
(三)有利于规划学生主动发展的路径
课程思政和翻转课堂结合的多元化教学方式,可以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规划学科专业发展的方向和路径,使“大锅饭”吃不饱的学生能获得更深入研究的指引,而“大锅饭”吃不下的学生也能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从而能和大部分同学一起完成学业。
五、翻转课堂的路径探索
(一)探寻专业知识与课程思政在翻转课堂融合的路径
翻转课堂是当下被广为研究并采用的教学模式,现有的教学模型、实施关键点及效果均已得到验证,其目的是为了鼓励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但在自主探究学科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如何避免自由“泛滥”而导致偏离国家倡导的价值观,这就需要对翻转课堂进行有效的设计,将思政元素融入本科院校,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教育中,这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大方向,也是新要求。通过翻转课堂在思政课程外的其他各类课程教学中加入思政元素,为本科学生提供世界观、价值观引领,以达到专业知识与思政课堂融合的目标。
把混合式教学的开发、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资源整合、实践设计及多层次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总结,评估翻转课堂在各学科中的实施效果;然后探讨将翻转课堂模式引入公安专业教育与课程思政融会贯通,形成内容、载体及评价体系创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而探索本科高校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结合的创新翻转课堂的实施路径,在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和教书育人规律的前提下,最终达到本科高校如何通过传递专业知识实现价值引领的研究目的。
(二)以立德樹人为导向,注重培养价值导入能力
高校的首要任务就是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较高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等综合素质的人才,这是衡量一个大学生是否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标准。言下之意就是,本科高校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要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重要导向之一。这就要求高校教师通过创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把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相互融合,让学生在爱国中掌握专业,在专业中立志爱国,两者相辅相成。翻转课堂的要求就是要学生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遵循什么样的原则,其实就是同时进行价值导入。此外,翻转课堂需要更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而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的设置,会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去探索完成学业学习的有效途径,实现全面发展。
(三)开展多层次评价体系
1.设计课前学生自主学习评价标准
对翻转课堂效果的综合评价中,对课前自学完成情况的评价是基础。课前引导学生加强对讲授内容的关注和思考,培养阅读的习惯。通过设计适当的评价标准,引导学生将专业课程阅读内容和思政阅读内容相互结合。
2.设计课后实践评价标准
课后实践指导过程中,与辅导员、实习(见习)指导教官协同,进一步完善对学生专业知识和思想政治的教育,并在此过程中设计合理的评价标准,指导学生用正确的价值观面对实践,面对社会,让学生明白学习并不仅仅局限于孤立的分数,而应该注重自身内涵的发展。
在课程思政的视域下,实现翻转课堂在专业教育与课程思政融合的创新应用,将有利于为本科高校在开展翻转课堂时如何进行价值传递提供参考和引导,尤其是在公安院校本科教育中,通过翻转课堂的模式,寻找课程思政的新途径和新举措,更有利于培养政治素质过硬、全面发展的新型警务人才。
参考文献:
[1]周学农,陈俊豪.课程思政:公安院校人才培养的路径选择及行动策略[J].公安教育,2019(8).
[2]郝宏奎.新时代公安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要略:中国刑事警察学院本科人才培养的理念、体系及特色[J].中国刑事学院学报,2018(9).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