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而英语教学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出现了一些亟需反思和解决的问题。以生态位这一视角来审视英语教学竞争的客观存在和运行机制,有助于认清当前形势并进行客观分析。而绩效理念的引入,则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指明了教育改革的出路。
关键字:英语教学 生态位 绩效
一、将生态位理论引入高校英语教学的思考
1.高校英语教学竞争的客观存在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在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已经开始融入了市场观念。高等学校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必须适应市场的需求才能夯实立足的基础,从而谋求更深远的发展。由于市场经济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市场竞争,要适应市场的需求,高等学校之间就会出现竞争。作为竞争的主体,高等学校是否具有主体资格呢?那就要看其是否具有独立自主权,因为只有独立的实体才能自主地参与到竞争中去。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迈进,高校办学模式趋于多元化,一改过去只依靠政府投资的单一办学渠道,先后出现了多层次多样式的不同办学模式——民办、公有民办、中外合资、中外合作、企业集团独资、财团出资及其他社会力量办学等。高等学校正逐步从政府单一办学主体向自主办学主体过渡,拥有独立的办学自主权,实现政校分开,这便为高等学校之间引入竞争机制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
英语教学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并且是必需的方面,自然也是高校之间竞争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我国当前的状况而言,高校英语教学的基本资源,特别是师资和经费是非常有限的,生源也参差不齐,一所高等学校的英语教学建设,只有通过竞争才能获得较多较好的教育资源。因此,引入竞争机制是新时期发展我国高校英语教学的必然选择。与此同时,由于我国高等教育需求状况和潜在市场的存在,国际教育资源也在向我国教育市场渗透,国内教育市场正在日趋国际化,而随之带来的外来文化、意识、价值观等因素也在与我国传统高校英语教学发生摩擦与碰撞。于是,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市场化使我国高校英语教学处于广大的竞争对手面前,从而使高校英语教学竞争日趋激烈化。
2.高校英语教学生态竞争的运转机制
高校英语教学必须首先研究社会及市场的变化趋势,同时还要对自身所处的环境状况有详细的了解与清醒的认识,这样才能不断采取针对性强的对策来应对多种多样的竞争。高等教育系统是一个大的生态系统,高校英语教学竞争系统则是这个大生态系统的子系统。该生态系统的竞争主体是多个高等学校,竞争客体是高校英语教学共同拥有的教育资源。在高校英语教学生态竞争系统中,高等学校作为竞争的主体参与教育资源的竞争既遵循市场竞争的一般规律,同时又遵循生态竞争的协同规律,最终使得各高等学校的英语教学工作得到共同发展与演进。就竞争主体自身而言,只有最大限度地激发竞争动力、提高竞争能力、克服竞争阻力,才能最大程度地获得更多更好的教育资源。而为了防止恶性竞争,确保竞争的适度性,高校英语教学的管理部门则必须通过宏观调控与微观指导,使教育资源得到最优化配置,使教育环境能够有序运转,才能达到高校英语教学竞争系统的生态和谐。
3.正确认识高校英语教学的生态位
20世纪70年代,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劳伦斯•克雷明(Lawrence Cremin)提出了教育生态观,它是运用诸多生态学的一般原理和方法研究教育现象所形成的一种崭新教育理念体系,是以生态的方式来开展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理念。教育生态观实际上是将生态平衡、生态和谐等概念移植、借用到了教育上,它主张运用生态学原理和法则来思考和解释复杂的教育问题,强调教育的持久性、连续性以及可再生性发展,是一种系统的、整体的、联系的、和谐的教育观。生态位理论是生态学中的一个重要基础理论,它在教育生态学研究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利用这一理论分析和研究高校英语教学竞争中的诸多问题,对高校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为了正确判断高校英语教学所处的生态位,必须首先了解高等学校在当今社会的生态位。20世纪90年代,美国哈佛商学院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提出了著名的钻石理论模型,用于分析一个国家如何形成整体优势从而在国际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他在《国家竞争优势》中指出,生产要素竞争力是整个钻石体系的形成基础,是决定一国或地区竞争力成长和发展的基础,而一国大学竞争力的强弱,直接或间接地决定着生产要素的质量和水平。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学术的中心从欧洲转移到了美国,同时经济的中心也转移到了美国。据此分析,一国的高等教育体系影响着其产业竞争力的发展,继而也影响到该国的总体国际竞争力。2011年3月14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答记者问时强调,“中国的振兴不单在经济总量,而根本在人才和科技进步,并且要建立和完善鼓励科技进步、人才成长的机制”。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高等学校在整个社会生态系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生态位,是社会的核心。在此基础之上,高校英语教学是高等学校从事高等教育中的一项基础性教育,英语教学教育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工作等各个方面,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因此,高校英语教学在高等教育生态系统中也占据着重要的生态位,是整个社会生态系统生态因子中的重中之重。
二、研究高校英语教学绩效及其评价的原因
1.把绩效理念引入高校英语教学
绩效源自管理,单纯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它的意思是成绩与效益。绩效的概念在不同的学科和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样,高校英语教学工作也可以尝试引入绩效理念。这样就可以运用投入与产出这两个变量来直观地检验高校英语教学工作的各个方面,评价其是否有成效,从而提高英语教学工作的针对性与目的性。高校英语教学的目的是通过英语教学教育使得大学生接受教育内容并内化为自己的语言知识、应用能力和实践行动,即完成英语教学内容的有效转化。但是,当今社会信息的多元化,价值观念的多样化,思维模式的非传统化,使大学生的思想与行为具有了一定的复杂性与主体性,随之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为了处理这些问题,高校英语教学教育内容必须符合大学生的实际需求,能够切实解决大学生的困惑和困难,增强教育的针对性。
我国高校英语教学投入的人力与物力历来都很大,然而带来的成效却并不明显,效益低,这就亟需反思高校英语教学的投入是否具有针对性,是否是从大学生语言学习的实际出发。只有提高英语教学工作的针对性,才能得到预期的英语教学实效。事实上,在教育领域,目前已经引入了教育绩效这一概念,大多数学校都已经实行了绩效工资。诚然,把绩效理念引入高校英语教学工作也会带来一些问题与矛盾。例如有人认为绩效属于经济管理范畴,而英语教学工作却属于文化范畴,在英语教学工作中讲求绩效会与我国高校英语教学的社会主义方向相背离,降低英语教学工作的严肃性与纯洁性;还有人认为把遵循市场规律的绩效理念引入高校英语教学工作会出现急功近利、重形式轻内容的现象。然而,在将绩效理念引入高校英语教学工作的时候可以扬长避短,以英语教学绩效的高低来直观地衡量英语教学工作的成效,可以提升高校英语教学工作改革与发展的针对性与目的性,增强有效性与可操作性,对于解决目前我国高校英语教学高投入低产出且教育效果不明显等问题以及推动高校英语教学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2.高校英语教学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加入WTO后,高等教育服务也成为了“市场准入”与“国民待遇”的对象,这为我国高校英语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深远影响。首先是一改过去英语教学教育的相对封闭状态,推进了高校英语教学的对外开放,为高等学校借鉴国外英语教学经验提供了有利条件。其次是有机会吸引海外资金与优质外来教育资源的投入,从而补充并丰富我国高校英语教学现有的教育资源,促进英语教学事业的多元化发展。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即在英语教学领域引入了新的竞争机制,推动了我国高校英语教学教育的改革,使其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顺应世界潮流。这一切都为我国高校英语教学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与社会氛围。
在迎来诸多发展机遇的同时,我国高校英语教学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加入WTO之后,我国放宽了国外机构和团体进入国内合作办学的条件,并允许其在资金投入上控股,高校英语教学日益国际化与开放化。在外来资金、技术、人才、办学经验等引入的同时,国外的文化意识形态也在无形之中随之介入了我国高校英语教学领域。这些外来文化意识形态,尤其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在某些方面会与我国传统英语教学中的一些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发生着摩擦与碰撞,对我国高校英语教学的社会主义方向性带来一定的挑战与竞争压力。此外,随着当今时代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全媒体化等潮流的迅猛发展,高校英语教学的教育教学条件、内容、手段等方面也亟需走向现代化,要求高校英语教学在人才培养的方式上必须做出相应的变革。
参考文献
1.Michael E.Porter.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 .New York:The Free Press,1990:134~135
2.杨立淮.试论高校英语教学工作的效益观念.温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58~61
3.介新.普通高等学校贷款问题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7~28
关键字:英语教学 生态位 绩效
一、将生态位理论引入高校英语教学的思考
1.高校英语教学竞争的客观存在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在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已经开始融入了市场观念。高等学校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必须适应市场的需求才能夯实立足的基础,从而谋求更深远的发展。由于市场经济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市场竞争,要适应市场的需求,高等学校之间就会出现竞争。作为竞争的主体,高等学校是否具有主体资格呢?那就要看其是否具有独立自主权,因为只有独立的实体才能自主地参与到竞争中去。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迈进,高校办学模式趋于多元化,一改过去只依靠政府投资的单一办学渠道,先后出现了多层次多样式的不同办学模式——民办、公有民办、中外合资、中外合作、企业集团独资、财团出资及其他社会力量办学等。高等学校正逐步从政府单一办学主体向自主办学主体过渡,拥有独立的办学自主权,实现政校分开,这便为高等学校之间引入竞争机制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
英语教学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并且是必需的方面,自然也是高校之间竞争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我国当前的状况而言,高校英语教学的基本资源,特别是师资和经费是非常有限的,生源也参差不齐,一所高等学校的英语教学建设,只有通过竞争才能获得较多较好的教育资源。因此,引入竞争机制是新时期发展我国高校英语教学的必然选择。与此同时,由于我国高等教育需求状况和潜在市场的存在,国际教育资源也在向我国教育市场渗透,国内教育市场正在日趋国际化,而随之带来的外来文化、意识、价值观等因素也在与我国传统高校英语教学发生摩擦与碰撞。于是,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市场化使我国高校英语教学处于广大的竞争对手面前,从而使高校英语教学竞争日趋激烈化。
2.高校英语教学生态竞争的运转机制
高校英语教学必须首先研究社会及市场的变化趋势,同时还要对自身所处的环境状况有详细的了解与清醒的认识,这样才能不断采取针对性强的对策来应对多种多样的竞争。高等教育系统是一个大的生态系统,高校英语教学竞争系统则是这个大生态系统的子系统。该生态系统的竞争主体是多个高等学校,竞争客体是高校英语教学共同拥有的教育资源。在高校英语教学生态竞争系统中,高等学校作为竞争的主体参与教育资源的竞争既遵循市场竞争的一般规律,同时又遵循生态竞争的协同规律,最终使得各高等学校的英语教学工作得到共同发展与演进。就竞争主体自身而言,只有最大限度地激发竞争动力、提高竞争能力、克服竞争阻力,才能最大程度地获得更多更好的教育资源。而为了防止恶性竞争,确保竞争的适度性,高校英语教学的管理部门则必须通过宏观调控与微观指导,使教育资源得到最优化配置,使教育环境能够有序运转,才能达到高校英语教学竞争系统的生态和谐。
3.正确认识高校英语教学的生态位
20世纪70年代,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劳伦斯•克雷明(Lawrence Cremin)提出了教育生态观,它是运用诸多生态学的一般原理和方法研究教育现象所形成的一种崭新教育理念体系,是以生态的方式来开展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理念。教育生态观实际上是将生态平衡、生态和谐等概念移植、借用到了教育上,它主张运用生态学原理和法则来思考和解释复杂的教育问题,强调教育的持久性、连续性以及可再生性发展,是一种系统的、整体的、联系的、和谐的教育观。生态位理论是生态学中的一个重要基础理论,它在教育生态学研究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利用这一理论分析和研究高校英语教学竞争中的诸多问题,对高校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为了正确判断高校英语教学所处的生态位,必须首先了解高等学校在当今社会的生态位。20世纪90年代,美国哈佛商学院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提出了著名的钻石理论模型,用于分析一个国家如何形成整体优势从而在国际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他在《国家竞争优势》中指出,生产要素竞争力是整个钻石体系的形成基础,是决定一国或地区竞争力成长和发展的基础,而一国大学竞争力的强弱,直接或间接地决定着生产要素的质量和水平。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学术的中心从欧洲转移到了美国,同时经济的中心也转移到了美国。据此分析,一国的高等教育体系影响着其产业竞争力的发展,继而也影响到该国的总体国际竞争力。2011年3月14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答记者问时强调,“中国的振兴不单在经济总量,而根本在人才和科技进步,并且要建立和完善鼓励科技进步、人才成长的机制”。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高等学校在整个社会生态系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生态位,是社会的核心。在此基础之上,高校英语教学是高等学校从事高等教育中的一项基础性教育,英语教学教育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工作等各个方面,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因此,高校英语教学在高等教育生态系统中也占据着重要的生态位,是整个社会生态系统生态因子中的重中之重。
二、研究高校英语教学绩效及其评价的原因
1.把绩效理念引入高校英语教学
绩效源自管理,单纯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它的意思是成绩与效益。绩效的概念在不同的学科和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样,高校英语教学工作也可以尝试引入绩效理念。这样就可以运用投入与产出这两个变量来直观地检验高校英语教学工作的各个方面,评价其是否有成效,从而提高英语教学工作的针对性与目的性。高校英语教学的目的是通过英语教学教育使得大学生接受教育内容并内化为自己的语言知识、应用能力和实践行动,即完成英语教学内容的有效转化。但是,当今社会信息的多元化,价值观念的多样化,思维模式的非传统化,使大学生的思想与行为具有了一定的复杂性与主体性,随之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为了处理这些问题,高校英语教学教育内容必须符合大学生的实际需求,能够切实解决大学生的困惑和困难,增强教育的针对性。
我国高校英语教学投入的人力与物力历来都很大,然而带来的成效却并不明显,效益低,这就亟需反思高校英语教学的投入是否具有针对性,是否是从大学生语言学习的实际出发。只有提高英语教学工作的针对性,才能得到预期的英语教学实效。事实上,在教育领域,目前已经引入了教育绩效这一概念,大多数学校都已经实行了绩效工资。诚然,把绩效理念引入高校英语教学工作也会带来一些问题与矛盾。例如有人认为绩效属于经济管理范畴,而英语教学工作却属于文化范畴,在英语教学工作中讲求绩效会与我国高校英语教学的社会主义方向相背离,降低英语教学工作的严肃性与纯洁性;还有人认为把遵循市场规律的绩效理念引入高校英语教学工作会出现急功近利、重形式轻内容的现象。然而,在将绩效理念引入高校英语教学工作的时候可以扬长避短,以英语教学绩效的高低来直观地衡量英语教学工作的成效,可以提升高校英语教学工作改革与发展的针对性与目的性,增强有效性与可操作性,对于解决目前我国高校英语教学高投入低产出且教育效果不明显等问题以及推动高校英语教学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2.高校英语教学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加入WTO后,高等教育服务也成为了“市场准入”与“国民待遇”的对象,这为我国高校英语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深远影响。首先是一改过去英语教学教育的相对封闭状态,推进了高校英语教学的对外开放,为高等学校借鉴国外英语教学经验提供了有利条件。其次是有机会吸引海外资金与优质外来教育资源的投入,从而补充并丰富我国高校英语教学现有的教育资源,促进英语教学事业的多元化发展。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即在英语教学领域引入了新的竞争机制,推动了我国高校英语教学教育的改革,使其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顺应世界潮流。这一切都为我国高校英语教学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与社会氛围。
在迎来诸多发展机遇的同时,我国高校英语教学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加入WTO之后,我国放宽了国外机构和团体进入国内合作办学的条件,并允许其在资金投入上控股,高校英语教学日益国际化与开放化。在外来资金、技术、人才、办学经验等引入的同时,国外的文化意识形态也在无形之中随之介入了我国高校英语教学领域。这些外来文化意识形态,尤其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在某些方面会与我国传统英语教学中的一些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发生着摩擦与碰撞,对我国高校英语教学的社会主义方向性带来一定的挑战与竞争压力。此外,随着当今时代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全媒体化等潮流的迅猛发展,高校英语教学的教育教学条件、内容、手段等方面也亟需走向现代化,要求高校英语教学在人才培养的方式上必须做出相应的变革。
参考文献
1.Michael E.Porter.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 .New York:The Free Press,1990:134~135
2.杨立淮.试论高校英语教学工作的效益观念.温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58~61
3.介新.普通高等学校贷款问题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