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是人类特有的最普遍、最持久的学习行为,是人类吸取文化财富,利用知识,认识世界的基本途径之一,被称之为“智慧之结晶”。它是作者心灵自由释放的创造活动。要求作者把自己的全部智慧和生命都投入进去,这样文章的字里行间会闪耀着作者灵动的生命光彩。小学作文教学是一种综合性的活动,作文能力则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它在义务教育阶段地位尤为重要。它是学生听、说、读、写等各种能力的综合表现,对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道德品质、意志品格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其中,作文兴趣的激发、联系生活和勤于练笔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关键。那么,如何指导学生有效作文,联系我的教学经历和实践我觉得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激发兴趣,建立自信,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
1.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作文教学不能流于形式,要精心地创设情景,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解决学生“想写”的问题。作文教学难,首先难在学生没有原始的,基本的想它、爱它的欲望、冲动和兴趣;其次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觉得没有什么可写。所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显得尤为重要。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的形式方法多种多样。
1.1.1心理学研究表明:活动是儿童的本能,好玩是儿童的天性。一个哲学家也曾经说过:“当我们顺应人的天性来做事的时候,一切将变得非常简单。”因此作文教学要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将作文表达回归到有趣好玩的活动中,或让学生走进生活,去感受生活,让学生充分参与在活动和生活之中,有了激情,有了感受,有了材料,这样才会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想写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因而我们要重视作文前的指导,极力反对那种作文前“无所作为”,而临到“写” 时才唠叨什么命题、中心、选材、构思之类。
1.1.2不要轻易规定作文命题,束缚儿童的个性。儿童是最富有个性的个体,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喜好,又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这就决定了学生会选择不同题材、不同的表达方式去反映自己眼中的世界,也就会形成儿童写作能创造出他们眼中的缤纷的世界。作文是一种创造活动,如果教师对学生的束缚太多,会产生语言贫乏,内容千人一面,思想僵化,缺乏儿童的趣味性。所以作文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遵循儿童的学习心理特征,创新作文形式,让不同智力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自由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在抒写表达中体验作文的快乐。
1.1.3紧密结合学生现实生活,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生活世界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如果把写作活动当做是多彩生活的一个延续,那么就会焕发出写作的无穷的动力。叶圣陶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燥,溪水自然活泼地留个不停。”学生写作的内容一定要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针对学生的经验和兴趣,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1.2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 良好的写作习惯对孩子来说可以受益终生。正如巴金所说:“孩子的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作文教学中也离不开良好习惯的培养。在教学中我要求所有学生必须每天坚持写一篇观察日记或一周完成2-3篇独立完成的主题小作文。我则坚持每篇自己亲手修改,以跟踪学生学习情况和心理、生活状况,目的在于培养他们良好的写作习惯。时常开展课堂作文竞赛,每堂竞赛课都仅用二十分钟至半个小时的时间开展一场气氛热烈,场面紧张的现场作文竞赛,同学们提起笔就不得停下笔,一气呵成,谁停下笔就被当场淘汰。在课上我和同学们都必须做到要么出口成章,要么出手成篇。如果说教作文像教家具制作。多数人是先让学生设计好家具图样,再制作成功,但熟不知,学生连最起码的木工活都不会,即使画好了图纸(即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布局谋篇等)怎么可能打出一件像样的家具呢?学生自然对打家具(写作文)有畏难情绪,久而久之成为不治之症,学生年年感叹“作文难,作文难,写作文真难。”而我的方法是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时刻苦练木工手艺,让他们知道写作文没什么难的。
2利用教材,联系生活进行写作指导
2.1利用教材,联系生活。 “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有源头才有活水,生活就是作文之源,生活即作文,作文即生活。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可发,就需要学生的作文反映他们的真实生活,表达他们的真情实感,体现童真童趣。首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提炼素材,捕捉生活中的感人情景,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让学生懂得作文就是用笔描绘生活,要引导学生勇于去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去发现,去探究。真实的情感最能打动人心,真实的感受是学生写作的第一手材料,既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体验,又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能使学生把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尽情地释放出来。例如:学生在劳动课上通过参加劳动,亲身经历了劳动的辛苦和劳动场面的热火朝天后,我安排了一篇写劳动课的作文,学生就能把在劳动中看到的、听到的、做到的、想到的、体会到的情景描写得十分真实、生动、感人,就能把劳动的激烈场面写得真实具体。星期天学生参加了家里的收割麦子的劳动,有些学生就把他们的劳动经历和感受写进作文里,有写劳动辛苦的,有写生活不易,感恩父母的,那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情实感,着实让人感动。让人觉得孩子们突然长大了,懂事了。如果不是亲身经历了、感受了,写出真情实感是不切实际的。因此,要坚持作文与生活相结合,作文与做人相结合,防止无病呻吟,胡编乱造,假情假意,说空话,说大话。
其次教师要赏识、尊重学生的习作,让学生敢于说真话。在作文中出现了说真话,表真情的内容,哪怕表现出了不积极的道德思想,或语言文字不规范的情况,教师都要指出表扬抒发真情实感的好苗头,在肯定了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基础上,再对学生在其它方面存在的问题予以指导改正。
2.2由“仿”到“创”的写作过程。 所谓“仿”,就是让小学生依据范文的某些写作方法进行仿效。模仿是一种社会性的心理现象,模仿榜样是学习过程的重要部分,在儿童学习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谓“创”是指带有创造性因素的独立写作。学生的“创”不是文学创作,只是在原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的自我创造而已。 模仿即是一种借鉴,通过阅读等手段借鉴到别人作文的经验,为我所用,长此以往,必能丰富自身的写作经验。朱熹说过:“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如何模仿?古人主张模仿名家名篇,研究大量作家作品,吸取其所长。强调模仿中注意融合。小学生作文教学的模仿从两方面着手,一是选择各种类型的范文;二是指导学生如何去模仿。选择范文可以选择语文课本中的课文,教学时教师既要结合课本内容讲写作知识,又要以课文为例,联系学生作文实际讲如何作文。二是可选同年级学生的优秀作文做范文,这样不仅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榜样,还可以树立学生作文的自信心。三是可选择本班上学生写得较好的作文做范文,这样的范文对学生有亲切感,既可以起到示范的作用,又可以帮助差生提高作文能力。通过“仿”与“创”的作文教学,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有助于发展他们的观察、分析、想象的能力。
3指导学生勤练笔
由于小学生的无意注意较强,有意注意较弱,小学生对日常生活中丰富多彩的“点滴”往往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一些好的作文素材往往就这样从身边溜走了,学生写出来的文章也就枯燥乏味、缺乏新意。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细心观察。要让每个学生都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和一颗敏感的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教师要引导学生作生活的有心人,对周围熟悉的人和事物要细致地观察:这些人和事有什么特征,给你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等。在观察中会突发奇想,产生表达的灵感,有了表达的欲望。
我是这样激发学生的练笔兴趣的:我们的世界很大,很精彩;我们的生活空间很大、很美;我们的生活很丰富,也很精彩,就让我们每一位同学都来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从我们身边发现美,让美的生活、美的时刻载入我们那一方“小天地”吧!这样一来,我每天都能在学生的家庭作业本中看到一些精彩的句子,我便抽空在班里进行朗读,供学生欣赏借鉴。写得特别好的,我还让其抄下来,贴到“学习园地”上或者让其去投稿。这样无形之中调动了学生习作的积极性,不再把写作文当成是一件苦差事。每星期,我还布置学生写一篇小练笔,让学生把这一周所见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选择一件印象最深的写下来,日积月累,学生积累的素材越来越多。写出来的文章也越来越有新意,学生的兴趣也就越来越浓,引导学生采用这样一种练笔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认识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以上就是我在作文教学上的一些理解和感悟。我相信教师只要在新教学理念的沐浴下,引导学生立足与生活实际,做生活的有心人,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再给予学生合理有效的作文指导,给他们表达的自由和空间,宽容每个个体的个性,一定会改变不愿意写作文的局面,每个人都会乐于作文,乐于表达, 让作文成为学生表达生活的、体验生活的一部分。再也不把作文当做负担去对待了。
1激发兴趣,建立自信,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
1.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作文教学不能流于形式,要精心地创设情景,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解决学生“想写”的问题。作文教学难,首先难在学生没有原始的,基本的想它、爱它的欲望、冲动和兴趣;其次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觉得没有什么可写。所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显得尤为重要。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的形式方法多种多样。
1.1.1心理学研究表明:活动是儿童的本能,好玩是儿童的天性。一个哲学家也曾经说过:“当我们顺应人的天性来做事的时候,一切将变得非常简单。”因此作文教学要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将作文表达回归到有趣好玩的活动中,或让学生走进生活,去感受生活,让学生充分参与在活动和生活之中,有了激情,有了感受,有了材料,这样才会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想写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因而我们要重视作文前的指导,极力反对那种作文前“无所作为”,而临到“写” 时才唠叨什么命题、中心、选材、构思之类。
1.1.2不要轻易规定作文命题,束缚儿童的个性。儿童是最富有个性的个体,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喜好,又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这就决定了学生会选择不同题材、不同的表达方式去反映自己眼中的世界,也就会形成儿童写作能创造出他们眼中的缤纷的世界。作文是一种创造活动,如果教师对学生的束缚太多,会产生语言贫乏,内容千人一面,思想僵化,缺乏儿童的趣味性。所以作文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遵循儿童的学习心理特征,创新作文形式,让不同智力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自由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在抒写表达中体验作文的快乐。
1.1.3紧密结合学生现实生活,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生活世界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如果把写作活动当做是多彩生活的一个延续,那么就会焕发出写作的无穷的动力。叶圣陶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燥,溪水自然活泼地留个不停。”学生写作的内容一定要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针对学生的经验和兴趣,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1.2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 良好的写作习惯对孩子来说可以受益终生。正如巴金所说:“孩子的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作文教学中也离不开良好习惯的培养。在教学中我要求所有学生必须每天坚持写一篇观察日记或一周完成2-3篇独立完成的主题小作文。我则坚持每篇自己亲手修改,以跟踪学生学习情况和心理、生活状况,目的在于培养他们良好的写作习惯。时常开展课堂作文竞赛,每堂竞赛课都仅用二十分钟至半个小时的时间开展一场气氛热烈,场面紧张的现场作文竞赛,同学们提起笔就不得停下笔,一气呵成,谁停下笔就被当场淘汰。在课上我和同学们都必须做到要么出口成章,要么出手成篇。如果说教作文像教家具制作。多数人是先让学生设计好家具图样,再制作成功,但熟不知,学生连最起码的木工活都不会,即使画好了图纸(即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布局谋篇等)怎么可能打出一件像样的家具呢?学生自然对打家具(写作文)有畏难情绪,久而久之成为不治之症,学生年年感叹“作文难,作文难,写作文真难。”而我的方法是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时刻苦练木工手艺,让他们知道写作文没什么难的。
2利用教材,联系生活进行写作指导
2.1利用教材,联系生活。 “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有源头才有活水,生活就是作文之源,生活即作文,作文即生活。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可发,就需要学生的作文反映他们的真实生活,表达他们的真情实感,体现童真童趣。首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提炼素材,捕捉生活中的感人情景,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让学生懂得作文就是用笔描绘生活,要引导学生勇于去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去发现,去探究。真实的情感最能打动人心,真实的感受是学生写作的第一手材料,既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体验,又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能使学生把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尽情地释放出来。例如:学生在劳动课上通过参加劳动,亲身经历了劳动的辛苦和劳动场面的热火朝天后,我安排了一篇写劳动课的作文,学生就能把在劳动中看到的、听到的、做到的、想到的、体会到的情景描写得十分真实、生动、感人,就能把劳动的激烈场面写得真实具体。星期天学生参加了家里的收割麦子的劳动,有些学生就把他们的劳动经历和感受写进作文里,有写劳动辛苦的,有写生活不易,感恩父母的,那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情实感,着实让人感动。让人觉得孩子们突然长大了,懂事了。如果不是亲身经历了、感受了,写出真情实感是不切实际的。因此,要坚持作文与生活相结合,作文与做人相结合,防止无病呻吟,胡编乱造,假情假意,说空话,说大话。
其次教师要赏识、尊重学生的习作,让学生敢于说真话。在作文中出现了说真话,表真情的内容,哪怕表现出了不积极的道德思想,或语言文字不规范的情况,教师都要指出表扬抒发真情实感的好苗头,在肯定了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基础上,再对学生在其它方面存在的问题予以指导改正。
2.2由“仿”到“创”的写作过程。 所谓“仿”,就是让小学生依据范文的某些写作方法进行仿效。模仿是一种社会性的心理现象,模仿榜样是学习过程的重要部分,在儿童学习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谓“创”是指带有创造性因素的独立写作。学生的“创”不是文学创作,只是在原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的自我创造而已。 模仿即是一种借鉴,通过阅读等手段借鉴到别人作文的经验,为我所用,长此以往,必能丰富自身的写作经验。朱熹说过:“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如何模仿?古人主张模仿名家名篇,研究大量作家作品,吸取其所长。强调模仿中注意融合。小学生作文教学的模仿从两方面着手,一是选择各种类型的范文;二是指导学生如何去模仿。选择范文可以选择语文课本中的课文,教学时教师既要结合课本内容讲写作知识,又要以课文为例,联系学生作文实际讲如何作文。二是可选同年级学生的优秀作文做范文,这样不仅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榜样,还可以树立学生作文的自信心。三是可选择本班上学生写得较好的作文做范文,这样的范文对学生有亲切感,既可以起到示范的作用,又可以帮助差生提高作文能力。通过“仿”与“创”的作文教学,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有助于发展他们的观察、分析、想象的能力。
3指导学生勤练笔
由于小学生的无意注意较强,有意注意较弱,小学生对日常生活中丰富多彩的“点滴”往往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一些好的作文素材往往就这样从身边溜走了,学生写出来的文章也就枯燥乏味、缺乏新意。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细心观察。要让每个学生都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和一颗敏感的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教师要引导学生作生活的有心人,对周围熟悉的人和事物要细致地观察:这些人和事有什么特征,给你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等。在观察中会突发奇想,产生表达的灵感,有了表达的欲望。
我是这样激发学生的练笔兴趣的:我们的世界很大,很精彩;我们的生活空间很大、很美;我们的生活很丰富,也很精彩,就让我们每一位同学都来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从我们身边发现美,让美的生活、美的时刻载入我们那一方“小天地”吧!这样一来,我每天都能在学生的家庭作业本中看到一些精彩的句子,我便抽空在班里进行朗读,供学生欣赏借鉴。写得特别好的,我还让其抄下来,贴到“学习园地”上或者让其去投稿。这样无形之中调动了学生习作的积极性,不再把写作文当成是一件苦差事。每星期,我还布置学生写一篇小练笔,让学生把这一周所见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选择一件印象最深的写下来,日积月累,学生积累的素材越来越多。写出来的文章也越来越有新意,学生的兴趣也就越来越浓,引导学生采用这样一种练笔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认识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以上就是我在作文教学上的一些理解和感悟。我相信教师只要在新教学理念的沐浴下,引导学生立足与生活实际,做生活的有心人,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再给予学生合理有效的作文指导,给他们表达的自由和空间,宽容每个个体的个性,一定会改变不愿意写作文的局面,每个人都会乐于作文,乐于表达, 让作文成为学生表达生活的、体验生活的一部分。再也不把作文当做负担去对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