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主渠道。笔者认为,根据语文学业科的特点,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努力实现课堂教学的“四优”,充分突出教学过程的“四让”,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一、努力实现课堂教学的“四优”。
1. 优化教学目标。优化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第一步。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目标,首先要考虑它的全面性和整体性,克服片面性。目标应包括中心目标,即单元主要训练项目,教学时必须紧扣不放;重点目标,即课后“思考·练习”,教学时必须得到落实,一般目标,即字词句段篇的教学,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教学时必须顾及到;常规目标,即学习兴趣和良好习惯、思想品德和审美能力的培养,教学时必须有机渗透。其次要考虑它的准确性和合理性,避免抽象性。同一篇文章,编入不同年级不同单元,它在教材中的位置变了,目标也就不一样。为此,要从大纲的精神、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出发考虑上述的各个方面。只有这样,我们所确定的教学目标才全面合理。这就要求我们在钻研教材时要恰当地制定教学目标,在教学中要有目标意识,不仅要按照目标教学,依照目标检测,而且要力求将上述目标相互联系,有机统一,做到文道结合,情理结合,知识和能力结合,智能和非智能因素结合。对偏离目标的现象,要及时发现,及时纠正。在课堂教学结束时,基本实现教学目标,力求做到教学目标的整体优化。
2. 优化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能否实现目标的优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内容是否优化。教学内容的优化,在于是不是抓住了课文的重点、难点和特点,做到主次分明。教学重点的确定,主要依据教材而定。阅读教学中,课文的主要内容就是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掌握情况而定,含义深、难以理解的词句以及超越学生认知能力的地方就是难点。特点,按照课文本身的分析,主要指语言文字方面的表现特征。在教学中,我们应抓大放小。这里的大,指的重点,涉及到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难点,以及表现课文思想内容的语言文字方面的特点。可见,优化教学内容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要抓住特点,突破难点,突出重点。
3. 优化教学结构。对确定好的教学内容,还要把它安排到一定的结构中,使之能更好地被学生接受。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要力求做到优化结构的四个特点:(1)教学目标明确;(2)结构简练实用;(3)训练贯串于教学的全过程,读、思、议、练相结合;(4)训练密度大,效率高。这也就是说,一要突出训练这条主线;二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每个教学层次内容的安排都需循序渐进,内容安排也要合理。如现已总结出的一些“以读为本、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结构:(1)“读为本”的“五读”型,其程序是“自读——教读——引读——复读——诵读”;(2)“学为主”的“五学”型,教学程序是“自学——疑学——教学——议学——辅学”;(3)“导为先”的“五导”型,教学程序为“导向——导情——导读——导思——导序”。以上“三为”、“五环”的教学模式,突出了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的主线,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就是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
4. 优化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对于段落结构相似的课文,就应采用“举一”授法、“反三”用法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对于一个单元中不同课型课文的教学,就要运用“渗透,巩固,提炼,实践”的单元整体教学的方法。对含义比较深奥的句段或课文,用朗读法见效就慢,学生可能把课文读得滚瓜烂熟了,但还是不理解其意,这类课文就宜用提问法,通过问题引起学生思考的兴趣,指点思考的方法等。对语言优美、情感性强、语句不那么深奥的课文则可以读代问,以读代讲。以上是讲主要方法的择优选用。此外,还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采取教学方法上的优化组合,通过板画、实物、录音、投影、电视、电脑等现代教学媒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实现教学效率的直观、高效。
二、充分突出教学过程的“四让”。
1. 让学生多读书。课本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也是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新课标”强调:“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中高年级要重视默读。”新教材有个特点,在低年级就安排了注意识字、提前读写,重视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论是字词教学,还是篇章教学,必须彻底摒弃那种串问串答,教师从头讲到尾的教学方式,要把读书的权利还给学生,把读书的时间让给学生。“书应该是学生读懂的,而不应是教师讲懂的”,说的就是在课堂上教师要尽量让学生读。不仅在课始时重视感知性的读,课中也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读,在学生回答问题卡壳时,还应让他们读书再思考。检查时,不满足于个别学生朗读得好,要面向全班,看多数学生是否读得流利、有感情。教学时,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设计不同的形式让学生多读,通过自读、引读、个别读、品读、表情读、分角色读等,激发学生读的兴趣,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理解,读中品味,读中悟情,读中记忆,使读能得法,真正达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目的。总之,要使学生会读书,只有让学生多读书。
2. 让学生练议说。议说,就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积极思考,相互交流、探讨,以求得认知的深化。课堂上碰到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知识,教师要尽可能地管好自己的嘴,“撬开”学生的口,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让他们分析议论,解释争辩,总结评议,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使思维迅速发散与集中,扩大信息交流和思维容量。“议说”的方法一般在同桌议说、小组议说、全班议说,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给学生明确的议题,指导有效的议说方法,要让学生明白议什么,怎样议,同时要为学生营造一种和谐宽松、自由的良好氛围,要使学生想说、敢说,还要积极引导后进的学生敢说、会说、我说、大家说的优良效应。
3. 让学生动笔。阅读心理学研究表明:阅读时眼、脑、口、手并用,可以有效地提高理解程度,强化记忆。动笔读书,这既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又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也是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表现和有效途径,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在阅读教学中,一要指导学生会使用各种固定符号去读书,学生边阅读边标记,熔读、思、记于一炉,促进理解,增强记忆。二要指导学生做好语文课堂笔记。从三年级起,我要求学生每人备一个笔记本,做好课堂笔记。开始只要求学生照黑板上的内容抄写,后来还要求他们把教师和同学口述的重要问题也记下来,或在课文的空白处批注上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写的能力,还有利于当堂理解和课后复习巩固。三要指导学生边阅读边练习,教师不必多讲,学生对照教师设计的问题进行阅读,针对性强,目的明确,注意力集中,读思练同步进行,一步一个脚印。四要指导学生读中学写。现行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文质兼美,是学生极好的习作范文。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的同时,教给他们一些习作方法,把读写融为一体。如仿、改写、扩写、续写、缩写等。还可以引导学生写写对课文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评论以及其他阅读体会、感受等,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性读书的能力。我们在课堂上应尽量让学生圈、画、点、注,做到“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动笔读书,把口头训练和书面训练有机结合起来,取得整体训练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以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一、努力实现课堂教学的“四优”。
1. 优化教学目标。优化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第一步。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目标,首先要考虑它的全面性和整体性,克服片面性。目标应包括中心目标,即单元主要训练项目,教学时必须紧扣不放;重点目标,即课后“思考·练习”,教学时必须得到落实,一般目标,即字词句段篇的教学,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教学时必须顾及到;常规目标,即学习兴趣和良好习惯、思想品德和审美能力的培养,教学时必须有机渗透。其次要考虑它的准确性和合理性,避免抽象性。同一篇文章,编入不同年级不同单元,它在教材中的位置变了,目标也就不一样。为此,要从大纲的精神、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出发考虑上述的各个方面。只有这样,我们所确定的教学目标才全面合理。这就要求我们在钻研教材时要恰当地制定教学目标,在教学中要有目标意识,不仅要按照目标教学,依照目标检测,而且要力求将上述目标相互联系,有机统一,做到文道结合,情理结合,知识和能力结合,智能和非智能因素结合。对偏离目标的现象,要及时发现,及时纠正。在课堂教学结束时,基本实现教学目标,力求做到教学目标的整体优化。
2. 优化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能否实现目标的优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内容是否优化。教学内容的优化,在于是不是抓住了课文的重点、难点和特点,做到主次分明。教学重点的确定,主要依据教材而定。阅读教学中,课文的主要内容就是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掌握情况而定,含义深、难以理解的词句以及超越学生认知能力的地方就是难点。特点,按照课文本身的分析,主要指语言文字方面的表现特征。在教学中,我们应抓大放小。这里的大,指的重点,涉及到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难点,以及表现课文思想内容的语言文字方面的特点。可见,优化教学内容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要抓住特点,突破难点,突出重点。
3. 优化教学结构。对确定好的教学内容,还要把它安排到一定的结构中,使之能更好地被学生接受。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要力求做到优化结构的四个特点:(1)教学目标明确;(2)结构简练实用;(3)训练贯串于教学的全过程,读、思、议、练相结合;(4)训练密度大,效率高。这也就是说,一要突出训练这条主线;二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每个教学层次内容的安排都需循序渐进,内容安排也要合理。如现已总结出的一些“以读为本、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结构:(1)“读为本”的“五读”型,其程序是“自读——教读——引读——复读——诵读”;(2)“学为主”的“五学”型,教学程序是“自学——疑学——教学——议学——辅学”;(3)“导为先”的“五导”型,教学程序为“导向——导情——导读——导思——导序”。以上“三为”、“五环”的教学模式,突出了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的主线,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就是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
4. 优化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对于段落结构相似的课文,就应采用“举一”授法、“反三”用法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对于一个单元中不同课型课文的教学,就要运用“渗透,巩固,提炼,实践”的单元整体教学的方法。对含义比较深奥的句段或课文,用朗读法见效就慢,学生可能把课文读得滚瓜烂熟了,但还是不理解其意,这类课文就宜用提问法,通过问题引起学生思考的兴趣,指点思考的方法等。对语言优美、情感性强、语句不那么深奥的课文则可以读代问,以读代讲。以上是讲主要方法的择优选用。此外,还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采取教学方法上的优化组合,通过板画、实物、录音、投影、电视、电脑等现代教学媒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实现教学效率的直观、高效。
二、充分突出教学过程的“四让”。
1. 让学生多读书。课本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也是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新课标”强调:“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中高年级要重视默读。”新教材有个特点,在低年级就安排了注意识字、提前读写,重视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论是字词教学,还是篇章教学,必须彻底摒弃那种串问串答,教师从头讲到尾的教学方式,要把读书的权利还给学生,把读书的时间让给学生。“书应该是学生读懂的,而不应是教师讲懂的”,说的就是在课堂上教师要尽量让学生读。不仅在课始时重视感知性的读,课中也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读,在学生回答问题卡壳时,还应让他们读书再思考。检查时,不满足于个别学生朗读得好,要面向全班,看多数学生是否读得流利、有感情。教学时,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设计不同的形式让学生多读,通过自读、引读、个别读、品读、表情读、分角色读等,激发学生读的兴趣,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理解,读中品味,读中悟情,读中记忆,使读能得法,真正达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目的。总之,要使学生会读书,只有让学生多读书。
2. 让学生练议说。议说,就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积极思考,相互交流、探讨,以求得认知的深化。课堂上碰到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知识,教师要尽可能地管好自己的嘴,“撬开”学生的口,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让他们分析议论,解释争辩,总结评议,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使思维迅速发散与集中,扩大信息交流和思维容量。“议说”的方法一般在同桌议说、小组议说、全班议说,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给学生明确的议题,指导有效的议说方法,要让学生明白议什么,怎样议,同时要为学生营造一种和谐宽松、自由的良好氛围,要使学生想说、敢说,还要积极引导后进的学生敢说、会说、我说、大家说的优良效应。
3. 让学生动笔。阅读心理学研究表明:阅读时眼、脑、口、手并用,可以有效地提高理解程度,强化记忆。动笔读书,这既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又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也是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表现和有效途径,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在阅读教学中,一要指导学生会使用各种固定符号去读书,学生边阅读边标记,熔读、思、记于一炉,促进理解,增强记忆。二要指导学生做好语文课堂笔记。从三年级起,我要求学生每人备一个笔记本,做好课堂笔记。开始只要求学生照黑板上的内容抄写,后来还要求他们把教师和同学口述的重要问题也记下来,或在课文的空白处批注上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写的能力,还有利于当堂理解和课后复习巩固。三要指导学生边阅读边练习,教师不必多讲,学生对照教师设计的问题进行阅读,针对性强,目的明确,注意力集中,读思练同步进行,一步一个脚印。四要指导学生读中学写。现行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文质兼美,是学生极好的习作范文。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的同时,教给他们一些习作方法,把读写融为一体。如仿、改写、扩写、续写、缩写等。还可以引导学生写写对课文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评论以及其他阅读体会、感受等,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性读书的能力。我们在课堂上应尽量让学生圈、画、点、注,做到“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动笔读书,把口头训练和书面训练有机结合起来,取得整体训练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以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