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培养学生对教师的亲近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亲其师,信其道。”教育学理论指出,凡是学生对老师有亲近感,就爱这个老师上课,对老师上的这门课也就能产生兴趣;凡是成绩不好,对学习没有兴趣的学生,一般来说,对老师有一种胆怯心理,在课堂上生怕老师看见他,提问他,存有恐惧感。因此,有经验的教师对待学生的学习总是倾注大量的关心和爱,对学生一视同仁,对差生更是倍加爱护。这些教师在课堂中,一方面教态自然大方,用微笑的面容、期待的眼神、温和的语言、饱满的情绪感化学生,使学生觉得老师和蔼可亲;另一方面,注意讲课的艺术性,使学生在亲近、愉悦中学习知识,同时注意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有话敢说,有问敢提,不觉得枯燥和乏味。这样,学生对老师有了亲近感,学习兴趣油然而生。
2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多数是缺乏求知欲。有经验的教师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时大多会从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这个方面下工夫。这就需要教师善于变学生苦学、厌学、死学、难学、不会学为乐学、好学、活学、易学、会学,逐步培养其主动学习知识的欲望。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出示难易适度的问题,让学生“跳跳脚”,就能摸得着。用问题吸引学生,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教师也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理,创造合适的机会,发挥他们不同的特长,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找到生活与学习的结合点,使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进而培养学习的兴趣。同时借助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把生活中的知识引入课堂,倡导把书本上的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双边有效连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 组织有效的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实践中,有一部分教师不大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满堂灌”,课堂教学的弦绷得很紧,超过学生学习精力负荷,学生感到压力大,负担重。只有合理组织教学密度、难度和速度,保证每节课的分量适当,重点突出,才能使学生学习轻松愉快、学有所得,学习兴趣不断得到提高。这就要求教师做到在确定教学的密度、难度和速度时,必须考虑多方面的因素,要正确处理好讲和练的关系。教师要做到“三讲三不讲”,即核心内容精讲,思路方法精讲,重点难点精讲;学生已掌握的内容不讲,不讲也会的内容不讲,讲了也不会的内容不讲。拟定练习题目时应该注意:一是要精,数量不宜过多,要紧扣教材重点(不一定是难点),让学生在训练过程中进一步巩固教学内容;二是要有代表性,让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形成技能;三是有层次性,优生会做,差生在先会者帮扶下也会做,使每位学生都能掌握所学知识,达到堂堂清。同时,要注意课堂教学有一定的节奏感,要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忌“前紧后松”,更忌“前松后紧”,要考虑“难易交替”“松紧适宜”。
4 重视学生的说话训练,升华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布置难易适度的练习,使学生能说和敢说,产生说话的成功感,升华学生说的兴趣。1)绕口令。要求学生模仿教师说一些绕口令,然后反复读,训练学生正确的语音语调。2)朗诵比赛。朗读比赛是培养学生口语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选出一些典型的课文、精彩的段落,要求学生分组比赛,看谁读得准和背得好。3)情境对话。小学生对表演特别感兴趣。在课前5分钟可安排几名学生进行情境对话,模拟演示,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说的兴趣,让学生轻松自如地进入新课学习。
5 教会学生质疑问难,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本教育理念指出,教师要设法让学生学会质疑。1)教师要善于设疑。疑是学生深入学习知识的起点,有疑,学生才能有问,问是学生思而不解的具体表现;有问才会有思,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教师应把巧设疑作为新授课的关键来抓。2)要鼓励学生质疑解难。学生敢于质疑解难需要勇气,更需要教师的诱导与培养,做到教学相长。3)指导学生把讲和读书结合起来,交流一些听课的方法,从中发现疑难问题。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回顾以往学习的知识和经验,揣摩其中的意义,说说自己的心得,进一步引导学生看书自主学习新内容,激发学生认真思考,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鼓励大家多提问题。然后教师将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和自己将要围绕教学重点所要解决的问题一起供给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教师点拨,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见解,引导学生有目的地争论,各自讲述自己解决问题的道理。学生会质疑问难,就会建立持久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周成平.魅力教师的修炼[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湖北省郧县谭家湾镇谭家完全小学)
“亲其师,信其道。”教育学理论指出,凡是学生对老师有亲近感,就爱这个老师上课,对老师上的这门课也就能产生兴趣;凡是成绩不好,对学习没有兴趣的学生,一般来说,对老师有一种胆怯心理,在课堂上生怕老师看见他,提问他,存有恐惧感。因此,有经验的教师对待学生的学习总是倾注大量的关心和爱,对学生一视同仁,对差生更是倍加爱护。这些教师在课堂中,一方面教态自然大方,用微笑的面容、期待的眼神、温和的语言、饱满的情绪感化学生,使学生觉得老师和蔼可亲;另一方面,注意讲课的艺术性,使学生在亲近、愉悦中学习知识,同时注意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有话敢说,有问敢提,不觉得枯燥和乏味。这样,学生对老师有了亲近感,学习兴趣油然而生。
2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多数是缺乏求知欲。有经验的教师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时大多会从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这个方面下工夫。这就需要教师善于变学生苦学、厌学、死学、难学、不会学为乐学、好学、活学、易学、会学,逐步培养其主动学习知识的欲望。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出示难易适度的问题,让学生“跳跳脚”,就能摸得着。用问题吸引学生,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教师也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理,创造合适的机会,发挥他们不同的特长,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找到生活与学习的结合点,使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进而培养学习的兴趣。同时借助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把生活中的知识引入课堂,倡导把书本上的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双边有效连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 组织有效的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实践中,有一部分教师不大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满堂灌”,课堂教学的弦绷得很紧,超过学生学习精力负荷,学生感到压力大,负担重。只有合理组织教学密度、难度和速度,保证每节课的分量适当,重点突出,才能使学生学习轻松愉快、学有所得,学习兴趣不断得到提高。这就要求教师做到在确定教学的密度、难度和速度时,必须考虑多方面的因素,要正确处理好讲和练的关系。教师要做到“三讲三不讲”,即核心内容精讲,思路方法精讲,重点难点精讲;学生已掌握的内容不讲,不讲也会的内容不讲,讲了也不会的内容不讲。拟定练习题目时应该注意:一是要精,数量不宜过多,要紧扣教材重点(不一定是难点),让学生在训练过程中进一步巩固教学内容;二是要有代表性,让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形成技能;三是有层次性,优生会做,差生在先会者帮扶下也会做,使每位学生都能掌握所学知识,达到堂堂清。同时,要注意课堂教学有一定的节奏感,要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忌“前紧后松”,更忌“前松后紧”,要考虑“难易交替”“松紧适宜”。
4 重视学生的说话训练,升华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布置难易适度的练习,使学生能说和敢说,产生说话的成功感,升华学生说的兴趣。1)绕口令。要求学生模仿教师说一些绕口令,然后反复读,训练学生正确的语音语调。2)朗诵比赛。朗读比赛是培养学生口语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选出一些典型的课文、精彩的段落,要求学生分组比赛,看谁读得准和背得好。3)情境对话。小学生对表演特别感兴趣。在课前5分钟可安排几名学生进行情境对话,模拟演示,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说的兴趣,让学生轻松自如地进入新课学习。
5 教会学生质疑问难,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本教育理念指出,教师要设法让学生学会质疑。1)教师要善于设疑。疑是学生深入学习知识的起点,有疑,学生才能有问,问是学生思而不解的具体表现;有问才会有思,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教师应把巧设疑作为新授课的关键来抓。2)要鼓励学生质疑解难。学生敢于质疑解难需要勇气,更需要教师的诱导与培养,做到教学相长。3)指导学生把讲和读书结合起来,交流一些听课的方法,从中发现疑难问题。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回顾以往学习的知识和经验,揣摩其中的意义,说说自己的心得,进一步引导学生看书自主学习新内容,激发学生认真思考,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鼓励大家多提问题。然后教师将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和自己将要围绕教学重点所要解决的问题一起供给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教师点拨,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见解,引导学生有目的地争论,各自讲述自己解决问题的道理。学生会质疑问难,就会建立持久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周成平.魅力教师的修炼[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湖北省郧县谭家湾镇谭家完全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