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析溶液pH的计算

来源 :中学化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qqmyquanq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溶液pH的计算是中学化学中的重要内容,为了更好的学习这一部分内容,下面将其常见考点总结如下。
  1.单一溶液型
  (1)强酸溶液的解题思路:c→c(H+)→pH。如HnA,设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1,c(H+)=nc mol·L-1,pH=-lg{c(H+)}=-lgnc。
  (2)强碱溶液的解题思路:c→c(OH-)→c(H+)→pH。如B(OH)m,设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1,c(H+)=10-14/mc mol·L-1,pH=-lg{c(H+)}=14+lgmc。
  例1 在25℃时,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来的c(H+)=1×10-12mol·L-1,则该溶液的pH可能是( )。
  A. 12 B. 7 C. 6 D. 2
  解析 这种类型题一般可以直接利用pH定义式进行计算。25℃时纯水中电离出来的c(H+)=c(OH-)=1×10-7mol·L-1,显然水的电离被抑制,而抑制水电离的原因是溶液中的c(H+)或c(OH-)增大。若c(H+)增大,根据水的离子积则有c(H+)=1×10-2mol·L-1,pH=2。若c(OH-)增大,同理则得c(OH-)=1×10-2mol·L-1,c(H+)=1×10-12mol·L-1,pH=12。答案:A、D。
  2.溶液稀释型
  (1)pH=a的酸
  ①强酸,稀释10n倍,pH=a+n;
  ②弱酸,稀释10n倍,a  ③无限稀释,不论酸的强弱,pH均趋近于7(当pH接近6的时候,再加水稀释,不能再忽略由水电离提供的H+)。
  (2)pH=b的碱
  ①强碱,稀释10n倍,pH=b-n;
  ②弱碱,稀释10n倍,b>pH>b-n;
  ③无限稀释,不论碱的强弱,pH均趋向于7(当pH接近8的时候,再加水稀释,不能再忽略由水电离提供的OH-)。
  (3)同体积同pH的强酸和弱酸,同倍稀释,强酸的pH变化大,弱酸的pH变化小。
  
  图1例2 常温下pH=1的两种一元酸溶液A和B,分别加水1000倍稀释,其pH与所加水的体积变化如图1所示,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A酸比B酸的电离程度小
  B.B酸比A酸容易电离
  C.B是弱酸,A是强酸
  D. pH=1时,B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比A酸大
  解析 如果一元酸是强酸,pH=1时,c(H+)=1×10-1mol·L-1,加水稀释103倍后,此时,c(H+)=1×10-4mol·L-1,pH=4。如果是一元弱酸,则1  3.溶液混合型
  (1)同性混合
  ①两强酸混合由c(H+)混=c(H+)1V1+c(H+)2V2V1+V2,先求出混合后的c(H+)混,再根据pH=-lgc(H+)混求得pH。注意:若两强酸等体积混合,则pH=pH小+0.3。如pH=3和pH=5的两种盐酸等体积混合后,pH=3.3。
  ②两强碱混合由c(OH-)混=c(OH-)1V1+c(OH-)2V2V1+V2求出混合后的c(OH-)混,再通过Kw求出c(H+),最后求pH。注意:若两强碱等体积混合,则pH=pH大-0.3。如pH=9和pH=11的两种烧碱溶液等体积混合后,pH=10.7。
  (2)异性混合:
  Ⅰ. 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一元酸、碱等体积混合规律:
  ①若为强酸与强碱混合,则pH=7;
  ②碱强酸弱,则pH>7,反之,则pH<7;
  注意:①若有a、b、d,必有相应的混合对象c;②若有a、b、c,必有相应的中和结果d;③若有b、c、d,必有相应的混合前条件a。
  (2)强酸强碱溶液pH之和的规律:强酸与强碱混合,且混合后溶液呈中性,则必有c(H+)酸·V酸=c(OH-)碱·V碱,故有c(H+)酸c(OH-)碱=V碱V酸。由碱中c(OH-)碱=10-14c(H+)碱,代入上式得:c(H+)酸·c(H+)碱=10-14·V碱V酸,两边取负对数得:pH酸+pH碱=14-lgV碱V酸。
  例3 用0.10 mol·L-1 NaOH溶液滴定0.10 mol·L-1盐酸,如到达滴定终点时不慎多滴加了1滴NaOH溶液(1滴溶液的体积约为0.050 mL),继续加水至50 mL,所得溶液的pH是( )。
  A. 4 B. 7.2 C. 10 D. 11.3
  解析 滴定结束后,NaOH过量,先求中和后剩余的c(OH-)余=
  c(OH-)·V(OH-)-c(H+)·V(H+)V(OH-)+V(H+),再通过Kw求出c(H+)=Kw/c(OH-)余,最后求出pH=-lgc(H+)。本题为碱过量,c(OH-)=0.050 mL×0.10 mol·L-1/50 mL=1×10-4 mol·L-1,c(H+)=1×10-10mol·L-1,pH=10。答案:C。
  例4 在室温下等体积的酸和碱的溶液,混合后pH一定小于7的是( )。
  A.pH=3的硝酸和pH=11的氢氧化钾溶液
  B.pH=3的盐酸和pH=11的氨水
  C.pH=3的硫酸和pH=11的氢氧化钠溶液
  D.pH=3的醋酸和pH=11的氢氧化钡溶液
  解析 A中HNO3+KOHKNO3+H2O,二者完全反应溶液呈中性;B中NH3·H2O是弱电解质,HCl+NH3·H2ONH4Cl+H2O,NH3·H2O大大过量,溶液呈碱性,pH>7;C中H2SO4+2NaOHNa2SO4+2H2O,二者完全反应溶液呈中性;D中CH3COOH是弱电解质,二者反应后CH3COOH大大过量溶液呈酸性,pH<7。答案:D。
  例5 (1)室温下将pH=8的NaOH溶液与pH=1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
  (收稿日期:2015-01-13)
其他文献
1.制定合理的课堂学习目标  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布鲁姆说过“有效的教学始于期望达到的目标”。学习目标是教师教学活动的灵魂,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指挥棒和前进的方向,也是评价课堂是否高效的重要依据。  学习目标的来源——课程标准、考试说明。但是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只是纲领性和指导性的要求,他是最基本的要求,在具体实施上还需要分解、细化,做到目标明晰、指向明确,易于操作。特别是高三复习课,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思
期刊
用结晶的方法分离可溶性固体混合物,是初中化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课本较为详尽地说明了其原理和过程,并安排了一个演示实验。  1.对课本中演示实验的定量处理  为了讨论方便,按课本中的规定:设10 g混合物中KNO3为9 g,NaCl为1 g(食盐的含量较少)。  定量处理结果见表1。  上述结果表明,课本的演示实验是切实可行的,其步骤是正确的,其理论是可靠的。但美中不足的是KNO3收率较低,
期刊
插图
期刊
复习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更多地是为了人的发展,从根本上提高科学素养。本文以初中化学复习课教学为例,从重构教材和有效建模两个方面就“如何有效地组织初中化学复习”谈一谈笔者的看法。  一、重构教材  从这些年化学中考的实际来看,“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是重要的命题思想,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复习方向,那就是回到教材,重构教材。  1.研究复习的知识点  研究所要复习的知识与其他知识有着怎样的联系,分别分
期刊
碳酸钠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也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学生在初中阶段对这种盐已有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苏教版高中《化学1》专题二第二单元第二课时“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对碳酸钠的性质进行更全面的实验探究,并且引出一种“新”的物质——碳酸氢钠。教材中有一个实验:“[实验2]按图2-9所示组装仪器,将滴管中的浓盐酸加入(装有碳酸钠溶液的广口)瓶中,观察实验现象。”  一、深入审视实验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
期刊
“有机实验”在高考中频频出现,主要涉及到有机物的制备、有机物官能团性质实验探究等。常常考查蒸馏、重结晶、过滤(抽滤或减压过滤)、纸上层析、萃取、分液、盐析、水浴加热等操作、反应条件的控制、产率的计算等问题。设计的考点有烯烃、炔烃、卤代烃、苯及其同系物的卤代或硝化、醇、醚、醛(酮)、羧酸及其盐、酯(油脂)和糖类、蛋白质相关制备实验。考点较多,涉及实验操作比较全面,成为高考实验的新宠。现笔者以高考试题
期刊
肼又称联氨,分子式为N2H4,作为氮的重要氢化合物,在各类高中化学试题中出现的频率很高,已然成为明星分子,但高中教科书上偶见其名,对其结构、性质等介绍几无涉及,试题中也往往需要学生迁移应用。本文将简要介绍其相关知识,并对其常见考点做一探析,以飨读者。  一、肼的知识简介  (1)肼的结构特点  肼的结构简式为H2N-NH2,可看成是氨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氨基取代的衍生物。肼分子是一种顺式结构,极性
期刊
例析氮及其化合物的考查
期刊
在中考应试教育中,碳及碳的化合物是近年来各类中考考查的热点问题之一。注重考查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掌握中学化学知识运用的技能和技巧,熟悉有关规律,掌握各种题型,逐步提高知识运用能力,现将碳及碳的化合物考点题型归纳分析如下。
期刊
高考对化学平衡部分的考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及计算,化学平衡常数的应用。本文例析此类试题的重点分析与突破。  一、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化学平衡状态是在一定条件下,该可逆反应达到最大反应限度。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一是动态标志:  (1)用同种物质表示时,同一物质的生成速率等于消耗速率;  (2)用不同物质表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