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城镇化解决三农问题的“加速器”

来源 :无线音乐·教育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e5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随着国家大力推行农业政策,城镇化被视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手段,然而社会的建设总是与文化密不可分的,所以文化建设的成与败对于城镇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而与三农问题的解决也干系甚大。文化前向支撑城镇化,后向包含着农文化,联系着三农,可谓是联系两者的枢纽。掌握文化在城镇化解决三农问题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利用其优势,可以更好的促进城镇化,更优质地解决三农问题。
  关键词:文化;城镇化;三农问题
  中图分类号:F29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5)02-141-02
  一、三农、城镇化与文化概况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中央一号文件继续关注三农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三农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地发展,不利于我国现代化地发展建设。要解决这一问题,最根本的途径就是减少农民的数量,让富余的劳动力投入到城市发展建设中去。
  (一)三农问题与城镇化的内涵
  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农业问题,具体体现为创新不足、重农不足和农产品结构与市场结构不相适应。农村问题,目前突出表现的一个问题是户籍制度改革。农民问题,是其中最关键的部分。主要包括素质和减负两个方面。在这当中,农民的素质问题主要呈现为农民文化素质不高。
  农村城镇化的主要思想可以概括为:农村人口和与农村产业不相关的产业渐渐地聚集到了某个特定区间,通过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具备了城镇的基本形态,后期又通过不断地扩大规模,从而提升自己质量的过程。
  (二)城镇化与“三农”关系的分析
  1、城镇化推动农民就业
  从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济体制的改变,城镇化速度与日俱增。根据相关报告可知,2009年末我国农民务工人员约为2.29亿;同比增长了436万人,其中农民工占农村从业人员的比重近半。03年到09年六年之间,有1.2亿人从农村来到城市,是这几年间城市新增人口的1.4倍。很据《09中国统计年鉴》,08年乡镇企业从业人员约为1.55亿,同比增长360万人。这一变化,有效地缓解了劳动力与土地和增产之间的矛盾。
  2、城镇化带动农民收入
  我国实行相关政策以来,许多农民工奋斗在城镇建设的第一线,随着他们工资的不断提高,农村居民收入也快速增长。由表1可知,农民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取得的报酬,从最初的72元增长到了近期(09)年的2061元,其工资性收入占比也从最初的18.1%提高到了09年的40%。在发达地区,其收入占比更为突出,例如在浙江省,09年农民的人均收入达9260元,其中人均的工资性收入就占到了50%。相对应的,我国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有有所上升。
  (三)文化的本质
  文化是一种意识。它描述了人生和社会关系之间的关系。社会经济与政治是文化的基础与载体,一定的社会经济与政治状况,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文化。关于社会经济政治的思想及由经济政治构成的人生过程的思想认识是文化的精髓所在。文化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源泉,是一个名族发展的动力。在现如今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下,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文化的重要性,并且加强对文化的理解和发展,从而推动社会地积极发展。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是一个民族的象征,我们只有充分了解了文化的内在本质,重视对文化的相应建设,才能更好更快地推动国家发展;只有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优势,我们才能更好的完善自己,从而屹立在民族之林,迎接各种挑战。
  二、城镇化解决三农问题过程中的文化需求
  农民、农业、农村,“三农问题”近年来成为社会议论的焦点,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人口至今在总人口中仍然占据绝大多数,因此解决“三农问题”便成了国家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目前看来,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方法,而在城镇化解决三农问题的过程中,文化的力量与作用绝对不容忽视,它前向促进城镇化的建设,后向联系农文化,可以说它是城镇化解决三农的必经环节,把握好了这一环节,不管对与城镇化,还是对于解决三农,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城镇化解决三农问题过程中的文化需求
  1、文化提高农村人口素质
  文化促进城镇化发展,进而解决三农问题,反过来,城镇化也能进一步促进文化发展。中国是古代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文化历史。在这样的氛围之下,能够更好地有助于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从而促进文化,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经济的发展与文化密切相关,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不可分割开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文化要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实现,而文化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推动经济的发展。文化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我们只有在提高了农民素质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推动城镇化发展。
  文化是历史底蕴与时代的结合体,它拥有丰富的内涵,将文化融入城镇建设,使二者有机结合,是当今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2、生态文化是现代城镇化的重中之重
  生态文化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共同发展。它主要所推崇的是保护坏境,热爱自然,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循环利用,从而推动生态文明发展。生态文化地发展将会是一个长久的过程,我们要学会从长远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相对应地,牺牲生态文化来换取暂时的发展是目光短浅的行为,牺牲生态文化换取的城镇化,也不是我们理想中能够解决三农问题的城镇化。
  3、文化给城镇化带来了巨大的文化经济效应
  文化能够在城镇化的发展带来经济效益可主要从旅游业收入上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逐步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我国的文物古迹、历史、民俗风情等新颖有特色且内容丰富,能够反映东方独特的文明和韵味,这使得文化与旅游结合的需求越来越明显。
  中国的文化旅游产业也正是借此契机不断发展起来。文化旅游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以文物、历史、遗址等为代表的历史文化旅游;通过展示现代文化艺术以及技术成果为代表的现代文化旅游;主要展示相应的民族风俗和民族服饰的民俗文化旅游;还有以人际交流为代表的道德伦理文化旅游。如今,寻求不同方式的文化之旅,已经成为啦旅游者的新风尚。   文化旅游产业能够给城镇化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在此,以云南省为例。
  2013年1月21日,云南省省长李纪恒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去年(2012年)云南精心策划建设10大历史文化旅游项目,加快推进旅游二次创业,旅游总收入达1702亿元。”根据国家旅游局、国家统计局、云南省各区旅游局数据显示,仅2013年春节黄金周该省共接待游客967.87万人次,共实现旅游收入48.6亿元,比2012年增长23.4%。
  三、文化在促进城镇化解决三农问题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及措施
  (一)文化在促进城镇化解决三农问题过程中的不足
  1、文化建设中教育经费所占比率偏低,教育发展不合理与过去相比较,虽然我国加大了教育关注度,并将更多的经费投入到国民教育领域,但总体上来说,我国教育经费的投入量所占比重还是偏低,尚不足4%。
  2、城乡教育资源严重失调
  农村人口的文化素质普遍低于城市人口,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普遍较低,农村的辍学率高。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可知,全国15岁及以上的文盲人数,城市中有6747570人,所占比重为城市人口的1.9%;镇中15岁及以上的文盲人数为8558885人,所占比重为镇上人口总数的3.78%;而在农村,文盲人口数高达38884409人,所占的比重高达7.26%。与城市居民相比,农民自身业务技能素养较低,所能从事的工作单一,缺乏就业竞争力。
  3、理论没有与实际相结合,不能很好的实现城镇化发展
  当前的社会存在这样的现象:学生所学不能很好地应用到社会生活当中,这就是我们说谈到的理论与实际没有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最佳的方式,它不仅能为实际提供理论依据,还能有助于我们在实际中检验理论的准确性。如今政府在进行城镇化的过程中,过于注重宣传,却没有考虑其本质所在,从而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在此状况下,也导致民众对城镇化理解出现偏差,不能准确的理解其意图,从而在实施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与之前目标相背离的状况。
  (二)以上不足之处所对应的措施
  针对以上所提出的不足之处,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对其加以解决。
  1、文化建设是解决城镇化问题的一个重要措施,而教育是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紧抓教育,能够很好地促进文化建设。因此,政府应该加大对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将更多的财政经费划拨到教育领域,用以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2、注重农民业务技能培养,提高农民素质。针对农民业务技能偏低这个问题,可以从培养农民自身技能入手。政府可以将职业教育纳入农民的技能培养范围。也可以多开办一些农业技能培训班或培训学校,减免或收取少部分教育费用,旨在帮助农民学习新的业务技能,培养有业务素养的农民,使其有一技之长,能够找到合适的工作,增加生活收入,提高生活水平,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加快城镇化建设的步伐。在技能培训的同时,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播,提高农民整体素质,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
  3、将理论与具体实际相结合。学校在教学时,应该更加注重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让学生能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社会生活实践当中。在政府大力宣传城镇化建设的同时,也应该注意采取适宜的宣传方式,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多的还要考虑到实际效果。对于普通民众,由于素质有所区分,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宣传政策时要更多考虑他们的处境,从他们的认识层面出发,选择合适的方式让他们理解我们的方针政策。可以通过举办文娱活动等方式来增长民众的知识。
  参考文献:
  [1] 孙富江.文化的定义、内容与作用[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3(03).
  [2] 董洪霞.解决三农问题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中之重[J].商场现代化,2006.
  [3] 温家宝.解决三农问题是全部工作重中之重[J].农化新世纪,2004.
  [4] 田青.应该有“文化城镇化”意识[N].中国文化报,2013.
  [5] 李小建.新型城镇化应强调文化和习惯改变[N].人民网-人民日报,2013.
其他文献
摘 要: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农村地区的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今天,农村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就更需要农业信贷的相关支持。农业信贷支持力度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农村经济发展的速度。  关键词:农村;金融;现状  中图分类号:F8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5)02-135-01  截止到目前为止,我国农村中现有的金融体系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正处在不断完善的过程当中,信息已经成为现代经济社会中最为重要媒介之一,特别是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之下快、准、全的相关经济信息。特别是当今社会之下的知识经济,呈现出了以数字化技术作为主导,以信息高速公路为主要内容的,在知识经济环境下的新信息新技术的相关革命,使经济信息在社会中的传播速度大幅度的加快,传统意义上的经济交易会在网上很短的时间之内就可以完成了。这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5)02-138-01  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规律的重要例证之一。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提出了很多问题,例如:孔要多大才算“小”?孔的形状对成像有什么影响?等,这都是传统的小孔成像演示器无法解决的。我们结合教学实际,反复研究制作出了一种新型的小孔成像演示器,克服了传统的小孔成像演示器的局限性,成功的解决了上述难题。该制作
摘 要:根据利率平价理论可知,即期汇率与远期汇率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因此,可以通过对最新的即期、远期汇率数据进行分析,来确定远期汇率的决定机制。本文在分析方法上进行了创新。普遍认为远期汇率只与即期汇率线性相关,但实际上即期汇率并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本文第一次将人民币利率、外币利率纳入远期汇率决定的因素,将基准利率与即期、远期汇率一一对应,并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进行拟合回归分析,得出结论。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