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确保摘帽。习总书记多次强调,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存在的贫困问题,将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里历史性的得到解决,这是我们人生之大幸。洛南县石坡镇党委和政府,面对自然条件差,“三保障”方面存在的多方面问题,经过广大干群多措并举,加上贫困群众的共同努力,该镇于2019年12月底,顺利通过国、省脱贫攻坚检查验收,顺利脱贫。
2020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明确指出,在当前新型肺炎疫情影响下,全党要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洛南县石坡镇党委政府在疫情面前,多措并举,因地制宜,制定产业发展、土地流转等相关政策,确保脱贫群众脱贫不脱政策,杜绝“返贫”现象的发生。
1.基本情况
石坡镇地处秦岭南麓,洛南县城以北29公里处,东邻寺耳镇,南接柏峪寺镇,南接石门镇,北与巡检镇接壤,为洛南县北部主要集镇之一。全镇总面积287平方公里,全镇辖16个行政村和1个街道社区,共有201个村(居)民小组,现有农户数7109户24701人,耕地面积54498亩(其中退耕还林面积24675亩),人均耕地面积1.21亩。2014年经省市县审核认定贫困村14个(其中深度贫困村1个),确定建档立卡贫困户2140户7265人。截止2019年底,全镇14个贫困村(石羊村、新华村、罗窑村、李河村、金鞍村、桑坪村、寇窑村、周湾村、王村、香山村、黑山村、南坪村、王窑村、郝坪村)全部退出,村退出7项指标全部达标;2014年至2019年累计实现脱贫贫困户2059户7109人。未脱贫81户156人,贫困发生率为0.65%。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这些贫困群众既然脱贫,那以后的生活情况、收入是否可以达到国家标准,因此,要树立脱贫攻坚仍然在路上的观念。保障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仍需做大量工作。
2.今年脱贫攻坚需要做的工作
要确保贫困群众脱贫不返贫,就要做到摘帽“四不摘”。
(1)摘帽不摘责任,彰显脱贫攻坚担当。为保证脱贫群众不再返贫,石坡镇党委、政府一班人采取“扛死肩”的办法。持续推行书记挂帅、班子成员联片包抓的工作机制,用足用活产业扶贫、电商扶贫和易地搬迁等政策,充分调动镇村干部及驻村工作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持续发力,抓点带面,强力推进。同时继续实行“一周一汇报、一月一评比、一季一考核”制度,严格考核奖惩,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对出现返贫现象的,马上重新纳入帮扶范围之内,确保脱贫攻坚经得起历史的考验。
(2)摘帽不摘政策,彰显脱贫攻坚底气。石坡镇对全镇已脱贫的2059户7109户贫困户进行逐户审查,量体裁衣,一对一落实帮扶措施,同时对13个脱贫村逐村逐项严格核查,继续围绕环境卫生整治、道路交通提升、人饮安全保障、信息网络通达、文化场所惠民、农村卫生扶贫、电力保障覆盖、精神文明跃升、集体经济壮大、基层组织过硬等项目列出短板和欠账清单,逐项明确责任领导、责任单位和责任干部,严格落实工作措施和完成时限,确保14个脱贫村2059户7109户贫困户脱贫不脱政策。落实好“八个一批”优惠政策,围绕产业脱贫,积极推进“三变”改革,着力打造以罗窑村为中心的食用菌脱贫产业示范园,发展食用菌50万袋,为周边10村700余户贫困户实现脱贫提供长效产业支撑;全面落实教育、健康、移民、兜底和就业创业等帮扶措施,不断提高“八个一批”政策落实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强化扶志扶智工作,实施贫困户就业技能培训,广泛开展好媳妇、好公婆、文明家庭,脱贫标兵,卫生文明示范户等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发挥“爱心超市”激励引导作用,不断激发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
(3)摘帽不摘帮扶,彰显脱贫攻坚能力。俗话讲,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当下,在各项精准扶贫举措的持续发力下,越来越多的困难群众都靠着自身的汗水和智慧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但是毕竟贫困地区之前长期都处在贫困线以下,当地的自我发展能力还没有得到彻底的提升,在扶贫政策和扶贫干部撤退以后,这个地方就有极大的可能重返贫困。因此,摘掉帽子并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针对此种情况,石坡镇党委政府一班人,按照洛南县县委县政府要求,对驻村包扶单位和包扶干部,严格要求脱贫不脱包扶要求,对所包贫困户采取政策宣传、产业引导、劳务带动、技术培训等形式。全年计划进行产业培训45场次,培训种植、养殖技术,培训贫困群众5200人次。通过与县人劳部门联系,在春季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严峻的情况下,积极与县人劳部门联系,组织贫困人员外出务工895人。利用县上产业奖补政策,带动贫困群众发展中药材3500亩、食用菌栽植18万代、金银花栽植1500亩、洋芋栽植8560亩、养殖生猪1200头、养鸡45000只。确保贫困群众产业稳定发展,收入相对稳定。
(4)摘帽不摘监管,彰顯脱贫攻坚决心。实现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扶贫工作的方向不能变、力度不能减、能量不能弱。2020年,石坡镇党委政府将进一步加强对“四支力量”的监督管理,严明工作纪律,改进工作作风,强化责任担当,严格追责问责,严查不作为的人,严处推不动的事,以强有力的执纪监督确保脱贫攻坚各项工作措施有效落实。
3.巩固脱贫摘帽的措施与建议
摘帽不是扶贫工作的终点,而是新的起点。要确保贫困户脱贫不返贫,既要密切关注边缘户、特殊群体,又要防止新的贫困发生。
3.1狠抓脱贫攻坚政策落实,确保“三保障”问题全部清零。
一是继续做好产业扶贫。2020年全镇预计栽植朝天椒4970亩,带动贫困户1736户,户均增收1100元;预计发展油葵3828亩,带动贫困户2606户,户均增收400元;预计发展油菜9200亩,带动贫困户4216户,户均增收300元;预计发展万寿菊6508亩,带动贫困户392户,户均增收2000元;预计发展韭菜5600亩,带动贫困户1308户,户均增收2000元。对今年发展产业,镇党委镇政府积极与县相关部门联系,对贫困户发展产业进行资金奖补,受益贫困户4626户;全年计划开展产业技术培训272场次,培训人员达到24504人次。 二是抓好村级家庭经济联合社建设,让更多群众享受改革红利。三年来,镇上累计投资300万元建成17个村级集体经济联合社,今年在联合社工作方面,镇上将与上级业务部门做好对接,将贫困户纳入经济联合社,利用劳动力、土地、资金入股,对联合社运作加强指导,确保联合社运行规范,账务健全,资金平稳运行,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效平台。
三是扩大就业扶贫规模。今年,镇上将继续为富余劳动力11344人发放技能培训生活补贴、交通补贴、一次性创业补贴。对14个贫困村缺技术人员,已对接华阳职校为其进村开展技能培训。公益性岗位预计安排村级保洁员85人;城镇公岗21人;公益专岗1人,预计补贴发放127.4万元。
四是对危房进行再次排查,对符合改造条件的,限期改造入住。确保农户住房安全得到保障。
五是做好教育扶贫,镇上致力做好控辍保学工作,通过特殊教育学校、普通学校随班就读、送教上门等措施,切实提高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实行劝返和上门送教,坚决杜绝学生流向社会。严格按照教育扶贫政策落实幼儿、中小学、高中、中高职、大学生生活补助政策,经与国办系统核对。省内贫困户学生补助率100%(除我省6所部属院校外),教育扶贫政策宣传入户率达到100%。
六是做好健康扶贫。今年,认真落实健康扶贫政策,使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参合率达到100%,健康扶贫政策知晓率100%。医疗报销方面,继续简化一站式结算流程,严格落实“先住院、后付费”结算,实行“零押金”制度。落实“三重保障”。17个村级标准化卫生室全部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建档立卡贫困户1699户5599人进行100%签约服务及随访工作。16种慢病认定1710人,25种大病认定64人,重症兜底79人。做好相关报销政策。
七是巩固好水质监测及饮水管护,保证群众饮水。
3.2大力抓好基础设施后续建设,保障基础条件显著改善
今年,重点对梁源及石坡集镇供水工程、农村公路安防工程、华星、南坪台区10千伏线路改造项目、罗窑村排洪渠工程等项目抓紧建设,保证石坡地区通行及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有效改善。
3.3扎实开展扶志扶智,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以“四扶五风六化”主题行动为抓手,重点抓好村规民约制定、政策宣讲、技术培训、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家风家训传承教育等六项活动,增强贫困群众致富本领,克服心理障碍,树立自立自强意识。同时做好检测户和边缘户管理,做好农村低保政策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工作,做到精准施保。建立因突发性事件致贫返贫的防范救助机制,有效防止脱贫户因突发性事件返贫。定期对检测户及边缘户人口走访,做好两种类型人员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及时掌握他们的收入以及“两不愁三保障”情况,对于符合贫困标准的及时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帮扶。
要巩固脱贫摘帽成效,将是石坡镇乃至全县都面临的工作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宣示了“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决心,也提出了要聚力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镇上将继续实行最严格的扶贫考核评估,强化监督管理。“把握脱贫攻坚正确方向,确保目标不变、靶心不散,聚力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在工作中,我们要时刻认识到,向贫困宣战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发展的步伐不能停,工作的力度不能减,监督力度不能弱。今年脱贫攻坚任务剩下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脱贫攻坚越到紧要关头,越要坚定必胜的信心,越要有一鼓作气的决心,尽锐出战、迎难而上,真抓实干、精准施策,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
4.我县产业扶贫存在的主要困难与问题
(1)群众思想认识较低。在扶贫走访调研中,发现部分群众对扶贫的期望值过高,等、靠、要思想严重,甚至个别村存在“争当贫困户”现象。一些群众未被评为贫困户还到村、镇闹访。
(2)产业发展缺乏热情。产业发展的特点是周期长、见效慢、风险大。一些地方干部群众思想僵化,因循守旧、怕担风险、害怕失败,缺乏开拓创新意识。不愿在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产业上动脑筋、想办法、谋出路。即使发展,也是被动接受。由于认识不同,群众参与程度不同,导致产业扶贫在不同乡镇、村组、农户推进的速度与成效也大不同。有的县区茶叶、核桃、食用菌、土鸡、冷水鱼、油用牡丹、油菜、中药材、养殖等山区特色产业发展如火如荼,其产品已成为当地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但有的地方仍然束缚在传统农业的圈子内,没有一个优势突出的、非常明确的主导产业,农民脱贫没有一条好的路子。
(3)农村缺乏劳动力,科技文化素质低,产业发展后劲不足。农民是产业发展的主体,农民的文化素质直接决定产业发展的水平与效益,但目前我市大部分县区有文化、有体力、有能力的青壮年劳动力都出门在外打工,返乡创业的青年农民只是极少数,不少山区留守群众仅满足于在家带孩子、种地,收入主要依靠在外打工的青壮年,从心里没有指望靠发展特色产业脱貧致富,致使产业发展缺乏后劲,给产业扶贫工作带来一定难度。
(4)产业发展规模偏小,组织化程度不高,大部分县区,特色产业种类不少,精品不多。因产业形成的龙头企业太少,在一定程度上难以与一些名气较大的企业相抗衡,致使农民生产的农产品质量很好,但价格低廉。大部分特色产业存在规模小,精深加工程度低,缺乏品牌。分散的“小生产”很难与“大市场”对接,使贫困山区发展产业的风险进一步加大。近年来虽然通过土地流转,培育种养大户,发展合作经济组织,动员有能力的群众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使特色产业规模有所扩大,合作化程度有所提高,但小规模生产,分散经营目前在大部分县区仍然占主导地位,很多合作社并没有真正与农民实现“合作共赢”。
(5)产业扶贫资金缺口大,专业人才匮乏,服务难以跟上。贫困村、贫困户自身经济非常有限,产业发展启动需大量资金,而财政产业扶贫资金有限,产业发展还需要大量人才、技术等作支撑。就目前我市发展特色产业来看,一是缺乏发展资金;二是建设主体缺乏人才;三是帮扶部门缺乏技术。贫困山区因各方条件的原因难以引进人才,留住人才更难。而农业服务部门近年来又因镇办机构改革,好多干部岗位调整,人员较少,加之多年难进人才、知识老化、技能退化、服务力不从心,服务难以跟上。 建议:①加大扶贫政策宣传力度,树立自强意识。治穷先治愚、扶贫要扶智,最为重要的是搞好扶贫正面宣传工作,教育群众要有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意识,树立等靠要可耻,劳动致富光荣的观念,鼓励贫困户要有脱贫志气和脱贫信心。
②搞好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各县区应因地制宜,根据本地的资源优势,聘请各方面的专家组成專家组,结合自然条件、气候条件、市场需求、消费习惯、产品特性、运输贮存、加工等综合因素,制定适宜当地发展的主导产业,完善道路、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力争做到一县一产业、一村一品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好我市秦岭生态农业这张牌、做精做强乡村旅游,搞好“休闲农业”产业。
③积极培育新型产业经营主体。各地一旦确定好产业发展方向,应积极培育能人、发展家庭农场、成立专业合作组织、引进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由他们带动产业发展,采取“新型经营主体+基地+贫困户”的合作发展模式,用好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及三变改革政策,盘活农村土地等集体资产,由新型经营主体流转土地,提供种(养)苗、技术、销售渠道,将产业实行分户承包,由贫困户承包一定的规模进行管理。再按照一定的价格由新型经营主体统一回收,进行销售、加工,这样既让贫困户有一定的责任,也消除了贫困户因无发展资金、缺乏技术等压力和风险,也便于产品统一加工、统一包装、打造品牌,打破了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大锅饭”,能较好地解决群众参与度不高和产业发展规模不大等问题,形成“互利多赢”的局面。
④整合社会资源,加大产业扶贫资金投入。抓产业扶贫,首先要统一思想、统一步调,将相应的项目、资金、人才向产业扶贫聚集,采取对口帮扶、服务企业直通车、贴息贷款,建立山区特色产业项目发展资金等方式向产业扶贫和新型经营主体倾斜。同时我市在“十三五”规划中,应加大产业扶贫资金投入,确保产业稳步发展。
⑤搞好服务,严格问责和奖惩。针对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引进或指派专业技术人员,破解产业发展中遇到的“瓶颈”与“障碍”。提升产业发展水平,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培养留得住的本地人才、土专家,提升科技人员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并千方百计调动基层农业科技人员从事产业扶贫、服务产业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做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并加大对产业扶贫的奖惩和问责,对产业发展贡献突出,做得好的加大奖励,对产业扶贫工作不力,效果差的严格问责和惩处。
2020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明确指出,在当前新型肺炎疫情影响下,全党要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洛南县石坡镇党委政府在疫情面前,多措并举,因地制宜,制定产业发展、土地流转等相关政策,确保脱贫群众脱贫不脱政策,杜绝“返贫”现象的发生。
1.基本情况
石坡镇地处秦岭南麓,洛南县城以北29公里处,东邻寺耳镇,南接柏峪寺镇,南接石门镇,北与巡检镇接壤,为洛南县北部主要集镇之一。全镇总面积287平方公里,全镇辖16个行政村和1个街道社区,共有201个村(居)民小组,现有农户数7109户24701人,耕地面积54498亩(其中退耕还林面积24675亩),人均耕地面积1.21亩。2014年经省市县审核认定贫困村14个(其中深度贫困村1个),确定建档立卡贫困户2140户7265人。截止2019年底,全镇14个贫困村(石羊村、新华村、罗窑村、李河村、金鞍村、桑坪村、寇窑村、周湾村、王村、香山村、黑山村、南坪村、王窑村、郝坪村)全部退出,村退出7项指标全部达标;2014年至2019年累计实现脱贫贫困户2059户7109人。未脱贫81户156人,贫困发生率为0.65%。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这些贫困群众既然脱贫,那以后的生活情况、收入是否可以达到国家标准,因此,要树立脱贫攻坚仍然在路上的观念。保障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仍需做大量工作。
2.今年脱贫攻坚需要做的工作
要确保贫困群众脱贫不返贫,就要做到摘帽“四不摘”。
(1)摘帽不摘责任,彰显脱贫攻坚担当。为保证脱贫群众不再返贫,石坡镇党委、政府一班人采取“扛死肩”的办法。持续推行书记挂帅、班子成员联片包抓的工作机制,用足用活产业扶贫、电商扶贫和易地搬迁等政策,充分调动镇村干部及驻村工作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持续发力,抓点带面,强力推进。同时继续实行“一周一汇报、一月一评比、一季一考核”制度,严格考核奖惩,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对出现返贫现象的,马上重新纳入帮扶范围之内,确保脱贫攻坚经得起历史的考验。
(2)摘帽不摘政策,彰显脱贫攻坚底气。石坡镇对全镇已脱贫的2059户7109户贫困户进行逐户审查,量体裁衣,一对一落实帮扶措施,同时对13个脱贫村逐村逐项严格核查,继续围绕环境卫生整治、道路交通提升、人饮安全保障、信息网络通达、文化场所惠民、农村卫生扶贫、电力保障覆盖、精神文明跃升、集体经济壮大、基层组织过硬等项目列出短板和欠账清单,逐项明确责任领导、责任单位和责任干部,严格落实工作措施和完成时限,确保14个脱贫村2059户7109户贫困户脱贫不脱政策。落实好“八个一批”优惠政策,围绕产业脱贫,积极推进“三变”改革,着力打造以罗窑村为中心的食用菌脱贫产业示范园,发展食用菌50万袋,为周边10村700余户贫困户实现脱贫提供长效产业支撑;全面落实教育、健康、移民、兜底和就业创业等帮扶措施,不断提高“八个一批”政策落实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强化扶志扶智工作,实施贫困户就业技能培训,广泛开展好媳妇、好公婆、文明家庭,脱贫标兵,卫生文明示范户等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发挥“爱心超市”激励引导作用,不断激发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
(3)摘帽不摘帮扶,彰显脱贫攻坚能力。俗话讲,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当下,在各项精准扶贫举措的持续发力下,越来越多的困难群众都靠着自身的汗水和智慧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但是毕竟贫困地区之前长期都处在贫困线以下,当地的自我发展能力还没有得到彻底的提升,在扶贫政策和扶贫干部撤退以后,这个地方就有极大的可能重返贫困。因此,摘掉帽子并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针对此种情况,石坡镇党委政府一班人,按照洛南县县委县政府要求,对驻村包扶单位和包扶干部,严格要求脱贫不脱包扶要求,对所包贫困户采取政策宣传、产业引导、劳务带动、技术培训等形式。全年计划进行产业培训45场次,培训种植、养殖技术,培训贫困群众5200人次。通过与县人劳部门联系,在春季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严峻的情况下,积极与县人劳部门联系,组织贫困人员外出务工895人。利用县上产业奖补政策,带动贫困群众发展中药材3500亩、食用菌栽植18万代、金银花栽植1500亩、洋芋栽植8560亩、养殖生猪1200头、养鸡45000只。确保贫困群众产业稳定发展,收入相对稳定。
(4)摘帽不摘监管,彰顯脱贫攻坚决心。实现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扶贫工作的方向不能变、力度不能减、能量不能弱。2020年,石坡镇党委政府将进一步加强对“四支力量”的监督管理,严明工作纪律,改进工作作风,强化责任担当,严格追责问责,严查不作为的人,严处推不动的事,以强有力的执纪监督确保脱贫攻坚各项工作措施有效落实。
3.巩固脱贫摘帽的措施与建议
摘帽不是扶贫工作的终点,而是新的起点。要确保贫困户脱贫不返贫,既要密切关注边缘户、特殊群体,又要防止新的贫困发生。
3.1狠抓脱贫攻坚政策落实,确保“三保障”问题全部清零。
一是继续做好产业扶贫。2020年全镇预计栽植朝天椒4970亩,带动贫困户1736户,户均增收1100元;预计发展油葵3828亩,带动贫困户2606户,户均增收400元;预计发展油菜9200亩,带动贫困户4216户,户均增收300元;预计发展万寿菊6508亩,带动贫困户392户,户均增收2000元;预计发展韭菜5600亩,带动贫困户1308户,户均增收2000元。对今年发展产业,镇党委镇政府积极与县相关部门联系,对贫困户发展产业进行资金奖补,受益贫困户4626户;全年计划开展产业技术培训272场次,培训人员达到24504人次。 二是抓好村级家庭经济联合社建设,让更多群众享受改革红利。三年来,镇上累计投资300万元建成17个村级集体经济联合社,今年在联合社工作方面,镇上将与上级业务部门做好对接,将贫困户纳入经济联合社,利用劳动力、土地、资金入股,对联合社运作加强指导,确保联合社运行规范,账务健全,资金平稳运行,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效平台。
三是扩大就业扶贫规模。今年,镇上将继续为富余劳动力11344人发放技能培训生活补贴、交通补贴、一次性创业补贴。对14个贫困村缺技术人员,已对接华阳职校为其进村开展技能培训。公益性岗位预计安排村级保洁员85人;城镇公岗21人;公益专岗1人,预计补贴发放127.4万元。
四是对危房进行再次排查,对符合改造条件的,限期改造入住。确保农户住房安全得到保障。
五是做好教育扶贫,镇上致力做好控辍保学工作,通过特殊教育学校、普通学校随班就读、送教上门等措施,切实提高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实行劝返和上门送教,坚决杜绝学生流向社会。严格按照教育扶贫政策落实幼儿、中小学、高中、中高职、大学生生活补助政策,经与国办系统核对。省内贫困户学生补助率100%(除我省6所部属院校外),教育扶贫政策宣传入户率达到100%。
六是做好健康扶贫。今年,认真落实健康扶贫政策,使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参合率达到100%,健康扶贫政策知晓率100%。医疗报销方面,继续简化一站式结算流程,严格落实“先住院、后付费”结算,实行“零押金”制度。落实“三重保障”。17个村级标准化卫生室全部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建档立卡贫困户1699户5599人进行100%签约服务及随访工作。16种慢病认定1710人,25种大病认定64人,重症兜底79人。做好相关报销政策。
七是巩固好水质监测及饮水管护,保证群众饮水。
3.2大力抓好基础设施后续建设,保障基础条件显著改善
今年,重点对梁源及石坡集镇供水工程、农村公路安防工程、华星、南坪台区10千伏线路改造项目、罗窑村排洪渠工程等项目抓紧建设,保证石坡地区通行及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有效改善。
3.3扎实开展扶志扶智,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以“四扶五风六化”主题行动为抓手,重点抓好村规民约制定、政策宣讲、技术培训、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家风家训传承教育等六项活动,增强贫困群众致富本领,克服心理障碍,树立自立自强意识。同时做好检测户和边缘户管理,做好农村低保政策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工作,做到精准施保。建立因突发性事件致贫返贫的防范救助机制,有效防止脱贫户因突发性事件返贫。定期对检测户及边缘户人口走访,做好两种类型人员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及时掌握他们的收入以及“两不愁三保障”情况,对于符合贫困标准的及时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帮扶。
要巩固脱贫摘帽成效,将是石坡镇乃至全县都面临的工作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宣示了“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决心,也提出了要聚力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镇上将继续实行最严格的扶贫考核评估,强化监督管理。“把握脱贫攻坚正确方向,确保目标不变、靶心不散,聚力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在工作中,我们要时刻认识到,向贫困宣战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发展的步伐不能停,工作的力度不能减,监督力度不能弱。今年脱贫攻坚任务剩下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脱贫攻坚越到紧要关头,越要坚定必胜的信心,越要有一鼓作气的决心,尽锐出战、迎难而上,真抓实干、精准施策,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
4.我县产业扶贫存在的主要困难与问题
(1)群众思想认识较低。在扶贫走访调研中,发现部分群众对扶贫的期望值过高,等、靠、要思想严重,甚至个别村存在“争当贫困户”现象。一些群众未被评为贫困户还到村、镇闹访。
(2)产业发展缺乏热情。产业发展的特点是周期长、见效慢、风险大。一些地方干部群众思想僵化,因循守旧、怕担风险、害怕失败,缺乏开拓创新意识。不愿在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产业上动脑筋、想办法、谋出路。即使发展,也是被动接受。由于认识不同,群众参与程度不同,导致产业扶贫在不同乡镇、村组、农户推进的速度与成效也大不同。有的县区茶叶、核桃、食用菌、土鸡、冷水鱼、油用牡丹、油菜、中药材、养殖等山区特色产业发展如火如荼,其产品已成为当地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但有的地方仍然束缚在传统农业的圈子内,没有一个优势突出的、非常明确的主导产业,农民脱贫没有一条好的路子。
(3)农村缺乏劳动力,科技文化素质低,产业发展后劲不足。农民是产业发展的主体,农民的文化素质直接决定产业发展的水平与效益,但目前我市大部分县区有文化、有体力、有能力的青壮年劳动力都出门在外打工,返乡创业的青年农民只是极少数,不少山区留守群众仅满足于在家带孩子、种地,收入主要依靠在外打工的青壮年,从心里没有指望靠发展特色产业脱貧致富,致使产业发展缺乏后劲,给产业扶贫工作带来一定难度。
(4)产业发展规模偏小,组织化程度不高,大部分县区,特色产业种类不少,精品不多。因产业形成的龙头企业太少,在一定程度上难以与一些名气较大的企业相抗衡,致使农民生产的农产品质量很好,但价格低廉。大部分特色产业存在规模小,精深加工程度低,缺乏品牌。分散的“小生产”很难与“大市场”对接,使贫困山区发展产业的风险进一步加大。近年来虽然通过土地流转,培育种养大户,发展合作经济组织,动员有能力的群众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使特色产业规模有所扩大,合作化程度有所提高,但小规模生产,分散经营目前在大部分县区仍然占主导地位,很多合作社并没有真正与农民实现“合作共赢”。
(5)产业扶贫资金缺口大,专业人才匮乏,服务难以跟上。贫困村、贫困户自身经济非常有限,产业发展启动需大量资金,而财政产业扶贫资金有限,产业发展还需要大量人才、技术等作支撑。就目前我市发展特色产业来看,一是缺乏发展资金;二是建设主体缺乏人才;三是帮扶部门缺乏技术。贫困山区因各方条件的原因难以引进人才,留住人才更难。而农业服务部门近年来又因镇办机构改革,好多干部岗位调整,人员较少,加之多年难进人才、知识老化、技能退化、服务力不从心,服务难以跟上。 建议:①加大扶贫政策宣传力度,树立自强意识。治穷先治愚、扶贫要扶智,最为重要的是搞好扶贫正面宣传工作,教育群众要有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意识,树立等靠要可耻,劳动致富光荣的观念,鼓励贫困户要有脱贫志气和脱贫信心。
②搞好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各县区应因地制宜,根据本地的资源优势,聘请各方面的专家组成專家组,结合自然条件、气候条件、市场需求、消费习惯、产品特性、运输贮存、加工等综合因素,制定适宜当地发展的主导产业,完善道路、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力争做到一县一产业、一村一品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好我市秦岭生态农业这张牌、做精做强乡村旅游,搞好“休闲农业”产业。
③积极培育新型产业经营主体。各地一旦确定好产业发展方向,应积极培育能人、发展家庭农场、成立专业合作组织、引进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由他们带动产业发展,采取“新型经营主体+基地+贫困户”的合作发展模式,用好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及三变改革政策,盘活农村土地等集体资产,由新型经营主体流转土地,提供种(养)苗、技术、销售渠道,将产业实行分户承包,由贫困户承包一定的规模进行管理。再按照一定的价格由新型经营主体统一回收,进行销售、加工,这样既让贫困户有一定的责任,也消除了贫困户因无发展资金、缺乏技术等压力和风险,也便于产品统一加工、统一包装、打造品牌,打破了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大锅饭”,能较好地解决群众参与度不高和产业发展规模不大等问题,形成“互利多赢”的局面。
④整合社会资源,加大产业扶贫资金投入。抓产业扶贫,首先要统一思想、统一步调,将相应的项目、资金、人才向产业扶贫聚集,采取对口帮扶、服务企业直通车、贴息贷款,建立山区特色产业项目发展资金等方式向产业扶贫和新型经营主体倾斜。同时我市在“十三五”规划中,应加大产业扶贫资金投入,确保产业稳步发展。
⑤搞好服务,严格问责和奖惩。针对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引进或指派专业技术人员,破解产业发展中遇到的“瓶颈”与“障碍”。提升产业发展水平,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培养留得住的本地人才、土专家,提升科技人员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并千方百计调动基层农业科技人员从事产业扶贫、服务产业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做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并加大对产业扶贫的奖惩和问责,对产业发展贡献突出,做得好的加大奖励,对产业扶贫工作不力,效果差的严格问责和惩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