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研究性学习大致可分为专题性研究和非专题性研究,其中非专题性研究又可以分为文本问题性研究(课堂教学中疑难问题的深化和理解)和文本延伸性研究(课文内容派生问题的深化探究)。下面就如何加强高中生语文研究性学习,谈谈自己粗略的见解,以期抛砖引玉。
一、专题性研究
语文专题性研究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就某一文化现象、社会现象、学术问题、发现构想等进行探讨研究,从而得出结论、形成研究成果。当然,这些结论成果,或许是幼稚甚至是错误的。但是,就学生而言,我们重视的是过程而不是结论。探究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增长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整个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只为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一些研究专题供学生选择探究。语文专题性研究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步骤的引导。
1.确定研究课题。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层次、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因素,与学生商讨拟定具有探讨性和可行性的专题供学生研究学习。例如①本土民俗类;②名胜古迹类;③历史名人类;④传统文化类;⑤现代生活类;⑥文学影视类。研究专题的确立要简便易行,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2.指导研究方法。教师给学生布置专题研究任务时,必须对所选专题的研究内容、探讨目的、运用知识类型、查找资料的方向及大致来源、资料的收集整理等进行细致介绍,让学生做到目标明确,心中有数。在具体的探究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索取资料、如何分析归纳、如何得出结论、如何撰写论文。
3.定期检查指导。定期检查指导就是对学生专题研究的情况经常过问引导,帮助他们解决探究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由于专题研究的复杂性、实践性、创新性,决定了学生的探究不可能是一朝一夕就会出成果,可能会有各种问题令研究者头痛,甚至会产生懈怠、放弃的情绪。诸如研究专题出现“拦路虎”,一时手足无措;不知道如何查找、整理资料;专题研究与课堂学习出现了时间、场地、复习考试相冲突等矛盾。此时,指导教师应适时地过问,给予帮助鼓励激趣。这样,就会使学生重拾信心,坚持继续探究下去,直至取得满意的成果。
4.总结汇报成果。从学生来说,都迫切希望能够展示自己的成果。此时,教师就应该提供机会,使他们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实现自己成功的梦想。从教师来说,也是关注学生研究情况,检查学生研究成果的重要环节,是全面了解学生知识层面、解决问题的很好的方式。因此,教师应组织好成果汇报活动。汇报的形式多种多样,宣读论文、论文答辩、多媒体展示、著书立说,还可举办各种展览、讲演、讲座等活动。
二、非专题性研究
非专题性研究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疑难问题,学生对此要进行深入探究,它所涉及的范围是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语言现象和文学现象。非专题性研究结合课文内容,体现教材的知识点、能力点。因而,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此方法,既能传道解惑,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
1.文本问题性研究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就疑难知识设计有研究意义的深层次的探究题目供学生研究学习。
(1)设计研究题目。课堂教学中的疑难知识点都可设计为此类研究性问题。这些问题的设计要有层次的梯度性,内容的开放性,知识的趣味性,让学生把课文知识与自己的见解充分表达出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2)组织专题探讨。教师课前布置任务,学生课外积极准备,以讨论和辩论的形式探讨问题。
(3)撰写研究论文。就是指导学生探究后把自己的见解心得形成文字,整成一篇有理有据的文章。教学实践证明,学生有能力写出一定质量的研究性小论文。这些论文观点鲜明,论据充分,说理透彻,在表达上有的也很有文采。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既消化了课文内容,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也提高了写作水平。
2.文本延伸性研究即根据课文内容派生出来的对有拓展延伸性意义的问题的继续深入探究,主要在课外时间完成。例如,《边城》描绘了田园牧歌式的民俗人性美,结合沈从文的小说谈谈你对边城民风民情的认识。庄子的《逍遥游》意境开阔,想象奇特,表达了对绝对精神自由的追求,你认为这种思想是否偏颇,该如何理解。不要求学生课课都写,学生可以选自己感兴趣的来探究。
总之,研究性学习的类型和方法多种多样,对此进行尝试探索并总结经验,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
一、专题性研究
语文专题性研究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就某一文化现象、社会现象、学术问题、发现构想等进行探讨研究,从而得出结论、形成研究成果。当然,这些结论成果,或许是幼稚甚至是错误的。但是,就学生而言,我们重视的是过程而不是结论。探究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增长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整个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只为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一些研究专题供学生选择探究。语文专题性研究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步骤的引导。
1.确定研究课题。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层次、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因素,与学生商讨拟定具有探讨性和可行性的专题供学生研究学习。例如①本土民俗类;②名胜古迹类;③历史名人类;④传统文化类;⑤现代生活类;⑥文学影视类。研究专题的确立要简便易行,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2.指导研究方法。教师给学生布置专题研究任务时,必须对所选专题的研究内容、探讨目的、运用知识类型、查找资料的方向及大致来源、资料的收集整理等进行细致介绍,让学生做到目标明确,心中有数。在具体的探究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索取资料、如何分析归纳、如何得出结论、如何撰写论文。
3.定期检查指导。定期检查指导就是对学生专题研究的情况经常过问引导,帮助他们解决探究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由于专题研究的复杂性、实践性、创新性,决定了学生的探究不可能是一朝一夕就会出成果,可能会有各种问题令研究者头痛,甚至会产生懈怠、放弃的情绪。诸如研究专题出现“拦路虎”,一时手足无措;不知道如何查找、整理资料;专题研究与课堂学习出现了时间、场地、复习考试相冲突等矛盾。此时,指导教师应适时地过问,给予帮助鼓励激趣。这样,就会使学生重拾信心,坚持继续探究下去,直至取得满意的成果。
4.总结汇报成果。从学生来说,都迫切希望能够展示自己的成果。此时,教师就应该提供机会,使他们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实现自己成功的梦想。从教师来说,也是关注学生研究情况,检查学生研究成果的重要环节,是全面了解学生知识层面、解决问题的很好的方式。因此,教师应组织好成果汇报活动。汇报的形式多种多样,宣读论文、论文答辩、多媒体展示、著书立说,还可举办各种展览、讲演、讲座等活动。
二、非专题性研究
非专题性研究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疑难问题,学生对此要进行深入探究,它所涉及的范围是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语言现象和文学现象。非专题性研究结合课文内容,体现教材的知识点、能力点。因而,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此方法,既能传道解惑,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
1.文本问题性研究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就疑难知识设计有研究意义的深层次的探究题目供学生研究学习。
(1)设计研究题目。课堂教学中的疑难知识点都可设计为此类研究性问题。这些问题的设计要有层次的梯度性,内容的开放性,知识的趣味性,让学生把课文知识与自己的见解充分表达出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2)组织专题探讨。教师课前布置任务,学生课外积极准备,以讨论和辩论的形式探讨问题。
(3)撰写研究论文。就是指导学生探究后把自己的见解心得形成文字,整成一篇有理有据的文章。教学实践证明,学生有能力写出一定质量的研究性小论文。这些论文观点鲜明,论据充分,说理透彻,在表达上有的也很有文采。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既消化了课文内容,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也提高了写作水平。
2.文本延伸性研究即根据课文内容派生出来的对有拓展延伸性意义的问题的继续深入探究,主要在课外时间完成。例如,《边城》描绘了田园牧歌式的民俗人性美,结合沈从文的小说谈谈你对边城民风民情的认识。庄子的《逍遥游》意境开阔,想象奇特,表达了对绝对精神自由的追求,你认为这种思想是否偏颇,该如何理解。不要求学生课课都写,学生可以选自己感兴趣的来探究。
总之,研究性学习的类型和方法多种多样,对此进行尝试探索并总结经验,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