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时代的进步,使得人们不再局限于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是更加关注学生的综合发展,核心素养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被提出的。语文核心素养经过不断发展和补充,最终形成了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方面,体现了教师对学生教育的目的,能够满足学生的多种学习需求。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核心素养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本文将与生活、情境、问题、实践相联系,展开教学。
一、与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生活,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基础,学生要想真正把握语文知识,就要注重语文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师在教学中也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系生活,通过鼓励学生对生活中的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来促进学生表达,培养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例如,在学习“钓鱼的启示”这篇课文时,笔者为了使学生形成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会文章所要表达的道理,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分享一下自己与父亲一起活动的场景,谈一谈父亲对自己的教育。学生一开始都有些忸怩,不好意思表达自己,笔者便鼓励学生大胆分享,不要害怕。学生在笔者的鼓励下渐渐放开了自己,分享了自己与父亲之间的趣事,讲述了父亲对自己的教育,为接下来的课文学习奠定了情感基础。同时,学生在分享的过程中,锻炼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形成了积极开口交流的好习惯。这样,笔者通过在教学中联系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树立了生活意识,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二、与情境相联系——培养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
部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反映,语文课堂单调、缺乏色彩,不能很好地融入课堂学习中。针对学生的这一问题,笔者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了情境,想要通过有效情境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丰富学生的学习世界,培养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
例如,在学习“将相和”这篇课文时,笔者为了使学生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知道将相和代表的含义,形成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电子白板为学生播放了将相和的视频,让学生通过视频来了解将相和的故事。学生通过视频,知道了将相和讲的是廉颇和蔺相如之间的故事,通过描述“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展示了廉颇和蔺相如的性格特点,赞扬了他们爱国的精神。同时,学生还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获得了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这样,笔者通过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情境,使学生看到了更加多彩的教学课堂,有助于学生提高自己的审美认知。
三、与问题相联系——培养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促使学生围绕问题对课文进行学习和思考,是教师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的有效措施。与此同时,教师在为学生创设问题时,要重视问题的质量,不能敷衍了事,造成学生的反感,而是要积极运用问题来培养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能力。
例如,在学习“凡卡”这篇课文时,笔者为了使学生理解凡卡写信的内容,了解凡卡的苦难生活,通过凡卡的神态、动作等感受凡卡的内心世界,在教学中结合学习内容为学生创设了问题:“阅读课文,分析凡卡是个怎样的孩子?作者创作的背景是什么?你能弄清文中人物的关系吗?凡卡给爷爷的信主要写了些什么?”学生拿到问题后,结合课文对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找出了答案在文中的位置,对语言进行组织后,给出了问题的答案,理清了文章的创作脉络,找出了文章创作的主旨,形成了语文思维。这样,笔者通过在教学中为学生设置问题,使学生拥有了思维发展与提升的机会。
四、与实践相联系——培养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既要重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还要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避免出现木桶效应,影响学生的长远发展。教师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实践,就要真正放手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所表现,使学生正视自己的优缺点,看到语文的魅力,培养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
例如,在学习“伯牙绝弦”这篇课文时,笔者為了使学生了解伯牙绝弦的故事,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培养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对伯牙绝弦的故事进行阅读,通过自己的画笔将伯牙绝弦的故事绘制出来,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学生一听说是动手绘画,都显得很积极,不仅与小伙伴讨论了伯牙绝弦的故事大概,还对古人的发饰、服饰等进行了了解,为作画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学生在绘画中展示了伯牙和子期的知己之情,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这样,笔者通过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实践,使学生拥有了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了学生对文化的追求和传承。
总之,本文通过与生活、情境、问题、实践相联系,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展开了教学,获得了有效的教学经验。
参考文献:
[1]付金平. 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中的构成与培养路径[A]. .教育理论研究(第十一辑)[C].: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1.
[2]高雪梅. 浅谈养核心素养下如何构建小学语文有效课堂[A]. .教育理论研究(第九辑)[C].: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1.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核心素养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本文将与生活、情境、问题、实践相联系,展开教学。
一、与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生活,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基础,学生要想真正把握语文知识,就要注重语文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师在教学中也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系生活,通过鼓励学生对生活中的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来促进学生表达,培养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例如,在学习“钓鱼的启示”这篇课文时,笔者为了使学生形成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会文章所要表达的道理,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分享一下自己与父亲一起活动的场景,谈一谈父亲对自己的教育。学生一开始都有些忸怩,不好意思表达自己,笔者便鼓励学生大胆分享,不要害怕。学生在笔者的鼓励下渐渐放开了自己,分享了自己与父亲之间的趣事,讲述了父亲对自己的教育,为接下来的课文学习奠定了情感基础。同时,学生在分享的过程中,锻炼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形成了积极开口交流的好习惯。这样,笔者通过在教学中联系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树立了生活意识,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二、与情境相联系——培养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
部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反映,语文课堂单调、缺乏色彩,不能很好地融入课堂学习中。针对学生的这一问题,笔者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了情境,想要通过有效情境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丰富学生的学习世界,培养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
例如,在学习“将相和”这篇课文时,笔者为了使学生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知道将相和代表的含义,形成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电子白板为学生播放了将相和的视频,让学生通过视频来了解将相和的故事。学生通过视频,知道了将相和讲的是廉颇和蔺相如之间的故事,通过描述“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展示了廉颇和蔺相如的性格特点,赞扬了他们爱国的精神。同时,学生还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获得了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这样,笔者通过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情境,使学生看到了更加多彩的教学课堂,有助于学生提高自己的审美认知。
三、与问题相联系——培养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促使学生围绕问题对课文进行学习和思考,是教师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的有效措施。与此同时,教师在为学生创设问题时,要重视问题的质量,不能敷衍了事,造成学生的反感,而是要积极运用问题来培养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能力。
例如,在学习“凡卡”这篇课文时,笔者为了使学生理解凡卡写信的内容,了解凡卡的苦难生活,通过凡卡的神态、动作等感受凡卡的内心世界,在教学中结合学习内容为学生创设了问题:“阅读课文,分析凡卡是个怎样的孩子?作者创作的背景是什么?你能弄清文中人物的关系吗?凡卡给爷爷的信主要写了些什么?”学生拿到问题后,结合课文对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找出了答案在文中的位置,对语言进行组织后,给出了问题的答案,理清了文章的创作脉络,找出了文章创作的主旨,形成了语文思维。这样,笔者通过在教学中为学生设置问题,使学生拥有了思维发展与提升的机会。
四、与实践相联系——培养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既要重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还要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避免出现木桶效应,影响学生的长远发展。教师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实践,就要真正放手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所表现,使学生正视自己的优缺点,看到语文的魅力,培养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
例如,在学习“伯牙绝弦”这篇课文时,笔者為了使学生了解伯牙绝弦的故事,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培养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对伯牙绝弦的故事进行阅读,通过自己的画笔将伯牙绝弦的故事绘制出来,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学生一听说是动手绘画,都显得很积极,不仅与小伙伴讨论了伯牙绝弦的故事大概,还对古人的发饰、服饰等进行了了解,为作画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学生在绘画中展示了伯牙和子期的知己之情,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这样,笔者通过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实践,使学生拥有了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了学生对文化的追求和传承。
总之,本文通过与生活、情境、问题、实践相联系,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展开了教学,获得了有效的教学经验。
参考文献:
[1]付金平. 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中的构成与培养路径[A]. .教育理论研究(第十一辑)[C].: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1.
[2]高雪梅. 浅谈养核心素养下如何构建小学语文有效课堂[A]. .教育理论研究(第九辑)[C].: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