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俗唱法的歌手一般都比较注意外部形体的表演。有的借助一种乐器,自弹自唱;有的在歌唱的同时配以舞蹈动作。舞蹈动作的选取或编排,都是根据歌曲的风格及情来设计。
关键词: 歌曲;唱法;艺术性
音乐是最古老的艺术门类之一。音乐伴随着人类社会产生,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人类社会的音乐艺术是丰富多彩的。当我们审视整个音乐艺术天地,可以发现大致呈现为两个部分:一是民间音乐,它在很大程度上是传统久远的乡村音乐;一是艺术音乐,也称严肃音乐或古典音乐。在这两大部分中间,有一个广阔的地带,即使是通俗音乐,也称流行音乐。我们很难给通俗音乐划定一个明确的界限,它与艺术音乐与民间音乐之间互相渗透、互相结合,组成了一个五彩缤纷的音乐世界。
通俗音乐作为一个专有名词,据称最早出现在十九世纪欧洲的报刊上。到了二十世纪,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通俗音乐名目日益繁多,风靡世界各地。电声乐器的出现和一系列诸如灯光等现代科技手段的使用,更使它振聋发聩、五光十色,无处不在。
随着我国进入新时期,大约从1986年以后,通俗音乐迅猛发展。现在,通俗音乐为年青人享受音乐文化的主要形式。各种类型的文艺晚会,电视上的音乐节目,通俗音乐都是主打节目。而遍布城乡的卡拉OK,更是全民参与、夜夜笙歌。
通俗音乐的无比丰富性,也决定了其组成部分通俗歌曲唱法的丰富性。于是,有人认为,通俗音乐的演唱千差万别,并不统一。”也有人说,“流行歌曲的演唱,几乎是没有确定规律可言的事情。它的声音表达方式,就是让你觉得具有自己的特点和个性就好。”甚至有人说,“只要能随心所欲地哼上几句,唱上一曲,这就是通俗唱法的特点。”这些不同的说法似是而非,实際上,当一种唱法形成以后,在具体的演唱操作上,还是有一定的规律的。
可以说,由于通俗歌曲题材的广泛性与平民化,音乐的娱乐性与简易化,演唱者又大多为非专业人员,自娱自唱得居多。因此,很自然地形成了这样一种唱法,即多用自然噪音,音域一般不宽,吐字清晰,亲切随意。这种因通俗歌曲而产生的唱法,即称之为通俗唱法。
通俗通唱法具有独特的格调和品位,通俗唱法的艺术性包括质朴的声音、独特的韵味、夸张的表演、自弹自唱、歌舞一体等,下面分别加以叙述。
一、质朴的声音
由于通俗歌曲的演唱者普及程度十分高。因此,通俗唱法的声间运用,大都接近自然形态,也就是一种质朴、本色的声音。通俗唱法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吸收融合了多种音乐艺术的发声方法,并且自身也在变化升华,但其基本特征仍是质朴的。现在许多专业通俗歌手已把俗唱法的水平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都十分小心地保持通俗唱法的这重要特征。从某种意义上说,质朴的声音已不仅是一种天生的自然形态,也是通俗唱法为区分于其他演法的一种刻意的追求。
二、独特的韵味
韵味独特也是通俗唱法重要的艺术特征。在业余歌唱爱好者中,大多未接受过声乐训练,噪音条件一般,但演唱通俗歌曲时,仍颇具艺术感染力,这正是因为通俗唱法的平民化与广泛性,造成一种纯真动人的韵味。这种韵味可以是歌曲演唱风格质朴率真的体现,也可以是其独特的声音技巧,包括声音的控制与放开、强烈与轻柔的对比以及气声、哑声、嘶裂声、唱声等等的灵活运用,也可以是情感表达的本色与自然。总之,是一种天然去雕饰的本色意韵。
三、夸张的表演
在通俗唱法的表演中,除完成歌曲演唱的一般要求节奏、音准及吐字清晰之外,还运用声音或形体动作的强化来达到情感的表现,即往往借助于夸张的表演,加上电乐器的强力伴奏,更常把这种夸张的表演形式推到极致。这种表演所造成的氛围,已不仅是歌唱者自己投入,而是扩展开来,对周围的观众,造成极强的动性,一时间,台上台下,如醉如狂,这也还是众多青年人对通俗歌曲演唱倾倒的缘故。
四、自弹自唱 歌舞一体
通俗唱法的歌手一般都比较注意外部形体的表演。有的借助一种乐器,自弹自唱;有的在歌唱的同时配以舞蹈动作。舞蹈动作的选取或编排,都是根据歌曲的风格及情来设计。大部分通俗歌手,多只在唱的同时用手势或脚步的变化来辅助表演。有的歌舞蹈性较强就需要专门为其设计动作。通俗唱法的形体动作,多是借鉴现代舞的某段,如霹雳舞、拉丁舞、的士高及太空舞等。所以,通俗唱法从方方面面显示些步法和它具有高雅的艺术性在当今世界,通俗音乐几乎覆盖了广大的社会生活和艺术天地,形成了一个十分见的、全民参予的、开放的、庞大的综合的社会文化现象。通俗音乐将与时俱进,与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同呼吸共欢乐,而永葆其艺术魅力的光彩。
歌唱艺术表现的目的是感动人,能够传达思想、情感、情绪和描绘情景。歌唱艺术与其他音乐表现方式有很明显的不同,歌唱必须在人自身嗓音基础上训练科学的歌唱声音,就好比先要制造人声的乐器,运用歌唱技术的各种技巧,以声音的变化为媒介手段,表现声乐作品的思想感情,产生与声乐作品内容相符的声音,才能达到声情并茂、完美统一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论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音乐欣赏教学[J].李佩玉.北方音乐.2018(06)
[2]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J].吴琨.艺术教育.2017(Z6)
[3]声乐表演中咬字吐字的几点看法[J].李阳.北方音乐. 2016(06)
[4]关于美声唱法演唱汉语歌曲咬字吐字问题研究[J].魏文菲.中国民族博览. 2016(11)
[5]论民族声乐艺术辅导[J].盛叶.艺术教育.2012(09)
关键词: 歌曲;唱法;艺术性
音乐是最古老的艺术门类之一。音乐伴随着人类社会产生,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人类社会的音乐艺术是丰富多彩的。当我们审视整个音乐艺术天地,可以发现大致呈现为两个部分:一是民间音乐,它在很大程度上是传统久远的乡村音乐;一是艺术音乐,也称严肃音乐或古典音乐。在这两大部分中间,有一个广阔的地带,即使是通俗音乐,也称流行音乐。我们很难给通俗音乐划定一个明确的界限,它与艺术音乐与民间音乐之间互相渗透、互相结合,组成了一个五彩缤纷的音乐世界。
通俗音乐作为一个专有名词,据称最早出现在十九世纪欧洲的报刊上。到了二十世纪,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通俗音乐名目日益繁多,风靡世界各地。电声乐器的出现和一系列诸如灯光等现代科技手段的使用,更使它振聋发聩、五光十色,无处不在。
随着我国进入新时期,大约从1986年以后,通俗音乐迅猛发展。现在,通俗音乐为年青人享受音乐文化的主要形式。各种类型的文艺晚会,电视上的音乐节目,通俗音乐都是主打节目。而遍布城乡的卡拉OK,更是全民参与、夜夜笙歌。
通俗音乐的无比丰富性,也决定了其组成部分通俗歌曲唱法的丰富性。于是,有人认为,通俗音乐的演唱千差万别,并不统一。”也有人说,“流行歌曲的演唱,几乎是没有确定规律可言的事情。它的声音表达方式,就是让你觉得具有自己的特点和个性就好。”甚至有人说,“只要能随心所欲地哼上几句,唱上一曲,这就是通俗唱法的特点。”这些不同的说法似是而非,实際上,当一种唱法形成以后,在具体的演唱操作上,还是有一定的规律的。
可以说,由于通俗歌曲题材的广泛性与平民化,音乐的娱乐性与简易化,演唱者又大多为非专业人员,自娱自唱得居多。因此,很自然地形成了这样一种唱法,即多用自然噪音,音域一般不宽,吐字清晰,亲切随意。这种因通俗歌曲而产生的唱法,即称之为通俗唱法。
通俗通唱法具有独特的格调和品位,通俗唱法的艺术性包括质朴的声音、独特的韵味、夸张的表演、自弹自唱、歌舞一体等,下面分别加以叙述。
一、质朴的声音
由于通俗歌曲的演唱者普及程度十分高。因此,通俗唱法的声间运用,大都接近自然形态,也就是一种质朴、本色的声音。通俗唱法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吸收融合了多种音乐艺术的发声方法,并且自身也在变化升华,但其基本特征仍是质朴的。现在许多专业通俗歌手已把俗唱法的水平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都十分小心地保持通俗唱法的这重要特征。从某种意义上说,质朴的声音已不仅是一种天生的自然形态,也是通俗唱法为区分于其他演法的一种刻意的追求。
二、独特的韵味
韵味独特也是通俗唱法重要的艺术特征。在业余歌唱爱好者中,大多未接受过声乐训练,噪音条件一般,但演唱通俗歌曲时,仍颇具艺术感染力,这正是因为通俗唱法的平民化与广泛性,造成一种纯真动人的韵味。这种韵味可以是歌曲演唱风格质朴率真的体现,也可以是其独特的声音技巧,包括声音的控制与放开、强烈与轻柔的对比以及气声、哑声、嘶裂声、唱声等等的灵活运用,也可以是情感表达的本色与自然。总之,是一种天然去雕饰的本色意韵。
三、夸张的表演
在通俗唱法的表演中,除完成歌曲演唱的一般要求节奏、音准及吐字清晰之外,还运用声音或形体动作的强化来达到情感的表现,即往往借助于夸张的表演,加上电乐器的强力伴奏,更常把这种夸张的表演形式推到极致。这种表演所造成的氛围,已不仅是歌唱者自己投入,而是扩展开来,对周围的观众,造成极强的动性,一时间,台上台下,如醉如狂,这也还是众多青年人对通俗歌曲演唱倾倒的缘故。
四、自弹自唱 歌舞一体
通俗唱法的歌手一般都比较注意外部形体的表演。有的借助一种乐器,自弹自唱;有的在歌唱的同时配以舞蹈动作。舞蹈动作的选取或编排,都是根据歌曲的风格及情来设计。大部分通俗歌手,多只在唱的同时用手势或脚步的变化来辅助表演。有的歌舞蹈性较强就需要专门为其设计动作。通俗唱法的形体动作,多是借鉴现代舞的某段,如霹雳舞、拉丁舞、的士高及太空舞等。所以,通俗唱法从方方面面显示些步法和它具有高雅的艺术性在当今世界,通俗音乐几乎覆盖了广大的社会生活和艺术天地,形成了一个十分见的、全民参予的、开放的、庞大的综合的社会文化现象。通俗音乐将与时俱进,与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同呼吸共欢乐,而永葆其艺术魅力的光彩。
歌唱艺术表现的目的是感动人,能够传达思想、情感、情绪和描绘情景。歌唱艺术与其他音乐表现方式有很明显的不同,歌唱必须在人自身嗓音基础上训练科学的歌唱声音,就好比先要制造人声的乐器,运用歌唱技术的各种技巧,以声音的变化为媒介手段,表现声乐作品的思想感情,产生与声乐作品内容相符的声音,才能达到声情并茂、完美统一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论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音乐欣赏教学[J].李佩玉.北方音乐.2018(06)
[2]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J].吴琨.艺术教育.2017(Z6)
[3]声乐表演中咬字吐字的几点看法[J].李阳.北方音乐. 2016(06)
[4]关于美声唱法演唱汉语歌曲咬字吐字问题研究[J].魏文菲.中国民族博览. 2016(11)
[5]论民族声乐艺术辅导[J].盛叶.艺术教育.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