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和他的“印度梦”

来源 :中国经贸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莫迪或许是个顶好的造梦师,但要让印度这头庞大的大象按照他的办法来,却是注定举步维艰。原因不言而喻,一方面印度政府本身并不具备一呼百应的号召力,另一方面印度社会的种姓制度从根本上决定了在这个国家几乎不可能实现自上而下的彻底改革。
  戏剧化的当选——“造梦师”登场
  两年前,具有浓重宗教色彩的印度人民党领袖莫迪以压倒性的优势被推上宝座。此时人民看中的是他在西部古吉拉特邦的政绩。莫迪为人果敢,作风强硬,在古吉拉特邦办了其他邦难以办到的事,特别是征地办厂、旧城改造等等。2014 年5月16日,宣布就职的莫迪就曾向选民承诺:“我希望把21世纪变成印度世纪,这需要10年,不会很长。”而莫迪的忠实追随者、“善于争辩”的印度财政部长亚特力更是雄心满满地对《金融时报》表示,中国的发展速度还不足以让印度满意,印度要实现至少8%以上的年度经济增长率。如此言论,一眼便知其中的夸张成分。但印度人似乎一开始就笃定地相信着莫迪,因为他在确实曾经做出了真成绩。换言之,在印度人民眼里,莫迪是一个懂得宣传的实干家,这是一般政治家并不具备的优秀品质。這也是“莫迪旋风”能够在印度刮起来的最初原因。
  而在竞选期间,莫迪的对手国大党的拉胡尔是个“含着金汤匙出世”的王子。他在祖母英迪拉·甘地安静的后花园中嬉戏长大的,又在牛津和哈佛接受教育。莫迪不一样,他是个典型的普通印度人,童年是在“摆茶水摊”中度过的。成年后又逃脱家族操办的婚姻,赴喜马拉雅山进行精神旅行,俨然是一位出身低微但又有理想、有追求的青年,加上他依靠个人努力而成就一番事业的故事,在印度这个在全世界平均人口年龄最轻的国家里,无疑很有“励志”的效果。是典型的实现了“印度梦”的普通印度人。再看看拉胡尔在竞选演讲中的内敛与羞涩,更加能够凸显莫迪演讲的激情澎湃,也无疑为他增添了作为榜样的魅力。
  据悉,印度人民党是30年来在议会选举中得票最多的政党。鉴于过去印度政治一贯以来的分散化、地方化,如此强势的政党和强势领导人的执政,无疑提升了整个国际社会对莫迪未来大有作为的期待。对莫迪而言,这是一个相当美妙的开始。
  特色根深蒂固——民主问题,屡屡把印度从美梦中叫醒
  印度人本以为在地方大有作为的莫迪到了中央可以照样雷厉风行,革除积弊,开启新风。但两年来的事实却令人有点小失望,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印度积弊已久的民主问题。这也不能全怪莫迪,毕竟连他也没想到自己的改革雄心这么快就撞上了“民主墙”。
  印度国情太过复杂。多民族、多宗教、多语言和多文化,完全缺乏必要的统一行动的基础。从外表看,它有统一的个中央政府和议会在那里; 但深入了解不难发现,各种群体,各个地区可谓是山头林立,各自为政。在印度,有句玩笑话是这样说的:“印度是不会分裂的——因为它已经分裂了。”


  正如印度旅游宣传片的口号所言,印度是“不可思议的”,印度政治亦是如此。一个议案要想在中央议会里获得通过,会经历一系列争吵——代表各自利益的团体会激烈地讨价还价,甚至要经过或明或暗的交易。可以说,每个获得通过的议案都经历过九死一生的浩劫。至于在中央通过的议案到了29个邦里如何执行——基本意味着新一轮的更为艰巨的斗争的开始:29个自治邦的邦议会还要再争吵一番.......所以,“当机立断”这种东西和印度无关,在印度,政治只能慢慢磨。
  除议会外,印度政治的另一个特色是“公务员专政”。公务员是经过每年的考试选拔上来的,一旦当上公务员就是“铁饭碗”。每一个部真正管事的是由公务员担任的“常务国务部长”。政府可以党派轮替,这些专业的国务部长们是基本不变的,名义上他执行新上来的部长的指令,实际上干的基本上还是他原来的一套,至多是换汤不换药地变变形式。他们是一个特殊利益集团也有自己的既得利益。现在莫迪主导的改革正是要动他们的奶酪,但实际上却困难重重、很难撼动。新成立的机构依然要靠公务员,他们会以或明或暗的手法维持他们长期以来享受的既得利益,明里看改造了,实际上变化不大。著名投资人罗杰斯最近卖光了手里所有的印度相关的股票,原因是因为他觉得看不到印度有什么实际意义上的改革,“我不能只投资在希望里。”
  莫迪哲学下的大国关系
  整体看来,莫迪外交政策的突出特点就是“东动与西进同行,大国与周边并重”。
  就职两年,莫迪已经遍访世界各国,在国际舞台上也掀起了不小的“莫迪旋风”,提升了印度与周边及各大国的关系。这一方面源于他比任期结束时已80多岁的前任总理辛格更加精力充沛,另一方面也源于他“积极有所作为”的理念。莫迪的周边外交政策也更加积极,他提出“邻国优先”政策,旨在推动南亚地区一体化进程。在大国关系中,莫迪显示出商人的精明和务实。不仅提升了印度与美日之间的防务合作水平,也在很多政策中大胆表明印度立场,一改辛格时期的“老好人”印象:莫迪一方面明确了支持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政策和南海问题的立场;同时也力图加强与中俄的关系,不仅在金砖机制内加强合作,也加入了中俄主导的上海合作组织,并申请加入俄罗斯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莫迪显然是看到了当前大国关系中的紧张,印度作为相对超脱的一方,能够巧妙地在各方中行走,获得最大的收益。
  20世纪90年代以来,印度政府推出针对亚太地区的“东向”政策。“东向”政策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其侧重点各有不同。在第一阶段,印度“东向”政策旨在充分利用东盟的资金、市场和技术,摆脱因为冷战结束、失去苏联支持而陷入的经济困境,可谓单纯经济导向,政策目标基本上就是东盟国家。到了第二阶段,印度“东向”政策的内涵和实施范围均有所扩大,由单纯的经济合作升级为涵盖经济、军事和地缘政治因素在内的战略合作,其实施范围也由东盟地区扩展到了包括日本、韩国等东北亚国家在内的整个亚太地区。莫迪政府再度抬升了地区亚太在印度外交中的权重,于2014年11月正式宣布将“东向”政策升级为“东动”政策,并在此框架下采取了一系列积极进取的外交举措。2015年5月,莫迪出访蒙古,宣布与蒙古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将蒙古视为“东动”政策的组成部分。当月,莫迪访问韩国,发表《印韩特殊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声明》,将双边关系提升至“特殊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强化两国在外交、国防、贸易投资、科技文化、人员交流等领域合作。韩国成为继俄罗斯和日本之后,第三个与印度结成“特殊战略伙伴关系”的国家。莫迪强调,韩国是印度“东动”战略的重要支柱以及“不可缺少的伙伴”。当年11月,莫迪访问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宣布印度将通过“东动”政策密切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此外,莫迪政府于2015年举办第二届“印度—太平洋岛国合作论坛”,承诺加强对南太岛国的援助,为各国建立信息技术实验室,密切海上安全合作,提议在2016年主办“海洋经济与太平洋岛国”国际会议。这既是莫迪落实“东动”政策的重要步骤,也是其密切与南太平洋岛国合作的重要一步。


  在莫迪政府看来,中亚和环印度洋地区也是决不能放松的重点。2015年3月10日至14日,莫迪访问毛里求斯、塞舌尔等国,其间达成多个协议或者备忘录,强化防务合作,构建印度洋安防体系,提升信息共享水平。印度明显有意强化对印度洋的监控度,进而成为印度洋的“安全提供者”。莫迪表示“印度洋是我们外交的重中之重”,“我们必须承担塑造印度洋未来的责任”。对此,有印度外交官表示:“如果我们没有动作,其他国家就会插手”。2015年7月6日至13日,莫迪访问中亚五国,成为第一位单次遍访中亚的印度总理,可谓莫迪“西进”政策的重要体现。能源方面,印度与哈萨克斯坦签署《2015~2019年哈萨克斯坦向印度出口5000吨天然铀协议》,与乌兹别克斯坦就2014~2018年进口500吨天然铀达成协议。
  莫迪政府的中亚政策诉求由此可见一斑。一是获得充足能源保障。作为能源消费大国,印度80%的石油依赖进口,其中60%来自中东地区。二是争取政治支持。印度希望加入上海合作组织、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而中亚国家在上合组织扩员问题上具有很大发言权。三是拓展地缘空间。从西线挤压巴基斯坦的战略空间是莫迪“西进”政策的潜在含义。此外,莫迪还希望通过密切与中亚国家的关系推动其“国际北南交通走廊”项目,进而经过伊朗沟通中亚地区,更便捷地进入中亚各国市场,获取能源。
  莫迪政府在“大国外交”更可谓是不遗余力。相继与美国签署《亚太和印度洋地区联合战略愿景》和《美印防务合作框架协议》,确定了情报交流、军工等15个防务合作领域,落实“防务贸易和技术倡议”,推动军事技术合作研发与生产。此外,美印还将“战略对话”提升为“战略与商业对话”。与此同时,莫迪政府还表示鉴于与俄罗斯维持并强化传统特殊友好关系,继续突出能源和军工两大領域的合作。在俄罗斯支持下,印度正式启动加入上合组织的进程。中印间的高层互动更为引人瞩目,同为快速发展的新兴大国,中印关系在“莫迪时代”也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对双边都具有显著的政治和经济推动力。
  综上所述,莫迪外交政策和实践贯穿着一条明确的主线,就是提升印度国际地位和招商引资,以对外拓展服务于发展国内经济。不难看出,莫迪在内政与外交政策衔接方面表现的比较成功,为印度赢得了更多市场,进而推动国内经济改革,帮助实现其“印度制造”、“数字印度”、“智能城市”、“清洁恒河”、“印度技能”等等一系列发展口号。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莫迪政府的积极外交政策为国内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但实现发展雄心仍必须克服一系列国内障碍,例如征地、劳工、环保和国内统一税率等领域的改革。
  “印度梦”的核心应该叫做“赶超中国梦”
  具体而言,印度的目标是追赶中国,成为10万亿美元经济体。
  长久以来,“印度象”一直将“中国龙”作为追赶目标,莫迪时代尤甚。莫迪凭借他在古吉拉特邦的中国式改革开放实验,将古吉拉特邦成功打造为“印度的广东”,经济增速在全印领先。也正是凭此政绩,莫迪才能够高票当选印度总理。印度人希望,莫迪能将古吉拉特邦的中国式经验在全印复制,而莫迪自己也希望能够成为“印度的邓小平”。随着全球经济进入“慢节奏时代”,印度看到了自己接替中国成为全球经济新增长引擎的可能。加之全球智库、战略学者和主流舆论也都对印度充满信心,认为印度将超越中国的经济增长率,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新兴市场国家。
  现在,“印度象”追赶“中国龙”的雄心,比任何时候都强。印度民众希望莫迪政府能带领印度实现崛起;西方国家更希望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能用“德里模式”赶超“北京神话”。莫迪也一直给印度打气,他提出的“印度梦”——“20万亿美元经济体”也正一步步进入实践阶段。所有迹象都表明印度的未来或许就将由振奋人心的“印度梦”主宰。然而,现实并不会因为期待而质变——印度想要实现“20万亿美元经济体”目标,必须维持每年10%的经济增长才能到2032年左右才能成为10万亿美元经济体的目标,此后6-7年才能达到20万亿美元。简言之,印度从2017年开始须经过20年的两位数(10%)可持续增长,才能实现20万亿美元经济体的“印度梦”。鉴于中国曾经维持了30年的高速增长率——1982年到2012年经济增长率平均为10%。“中国龙”可以,“印度象”当然也行——这或许是印度人最简单的类比。而且,他们也以“田忌赛马”的逻辑指出印度的诸多优势,譬如民主体制、软件科技、英语优势、稳定的中产阶级,以及没有大国围堵的窘迫地缘政治环境。
  的确,印度有自己的内生优势和相对宽松的外部环境,以及印度面临着全球经济周期调整带来的机遇期。人们相信,如果印度能够抓住机遇,实现长时期的经济增长是可期的。而且,作为新兴市场的一员,印度也一直维持着相对较高的发展速度。此外,印度还坐拥基数庞大的人口红利。但实际上“印度象”想要复制“中国龙”的发展经验,也并不那么容易。莫迪宏大的“十五年发展计划”,不仅受到国大党等反对党的杯葛,而且还会遭遇议会政治的羁绊。除此之外,舆论场的批评和各邦政府的讨价还价,也使得莫迪的“印度梦”被撕扯得七零八落。莫迪或是“印度梦”的绝佳设计师,但是要让“印度象”实践他的“十五年发展计划”,将是步履蹒跚。相比中国政府,印度政府缺乏的是一呼百应的号召力和自上而下的执行力。
  另一方面,面对国大党的虎视眈眈,莫迪能否稳定自己的政权还是个未知数。不顾印度政治国情的长远战略计划,怕是会为政党轮替的政治游戏所击碎。
  未来展望——印度梦会如想象的那般美妙吗?
  随着中国经济减速,而发达国家经济潜在增长率下滑,世界迫切需要下一个增长引擎来引领世界经济发展。那么显然,印度市场将会是极具竞争力的选项之一。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印度存量GDP不高,但增量GDP超日赶欧   2014年,印度的存量GDP占全世界的比例仅有2.6%,仅仅在世界排名第十;但是增量GDP占比高达4.6%,虽然仍然大幅小于中国和美国这两个世界增长最大的引擎,但大幅高于日本,并且逼近欧元区这一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未来发达经济体潜在增速放缓,假如印度能够保持甚至超过之前较为高速的增长,印度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将持续提升,预计很快就能超过欧元区而位列第三。
  2.印度具备未来高速增长的潜力
  在经典的关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中,人均GDP被认为是最为关键和最为稳定的回归变量,它与GDP增速存在着非常稳定的负相关关系。印度的人均GDP在2014年仅为约1600美元(现价)或5400美元(购买力平价),基数较低,因此未来仍将能够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速,且保持中高速增长是可期的。
  3.印度享受巨大的人口红利
  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正面影响已经有许多相关研究,中国之前的高速增长和人口红利有莫大的关系。作为与中国人口同等量级的印度,目前正享受着巨大的人口红利。印度的中位数年龄是25.9岁,而中国是35.2岁,整整差了10岁。目前的印度人口年龄结构是金字塔形,10-14岁年龄人口最多,然后依次递减,这将有力地推动印度未来的经济增长。
  4.印度基础设施落后,投资潜力巨大
  基础设施不佳一直是印度为人诟病的一大问题。尽管印度在人均GDP这个维度上跟21世纪初的中国差不多,但是在基础设施这个维度上相当于中国的90年代。这也表明印度在这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一旦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将有对经济增長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基于这些优势,印度财政国务部长杰扬特·辛哈曾公开表示印度正准备从中国手中“接过全球增长的指挥棒”。
  然而实际情况又是怎么样呢?看经济增速必须先看经济总量这个基数,基数越大,增速就不可能很高,这是经济学的常识。印度也不乏头脑清醒的人,例如《印度斯坦时报》2014年9月5日桑乔伊·纳拉扬的文章说:“拿印度经济与中国经济相比是非常荒谬的。坦白说,二者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中国的GDP规模是10.3万亿美元,5倍于印度;中国人均收入为7853美元,4.5倍于印度;中国外汇储备为3.9万亿美元,10倍于印度;中国出口额为了2.34万亿美元,7倍于印度。”文章还说,1991年以来,中国以平均10%的速度增长了20年,而印度以9%以上的速度只增长了3年。还有人计算,即使目前中国经济增速只有5%,那么4年增长的总量就相当于印度目前一年的经济总量。
  国内外对印度的统计数字也有一些质疑。特别是2015年2月调整了统计方法,一下子把2014年GDP的增速上调了50%,由4.7%改为6.9%。据介绍,调整的方法是:以市场价格而非要素价格作为衡量GDP增长的基准。另外,在新方法中纳入了一些新的统计采样的领域。对于这样的变动,外界也不乏质疑之声。英国《金融时报》曾发文表示经济学家阿肖卡·莫迪“谴责印度官员搞出一些有争议的统计数据,创造出危险的假象,以为印度的GDP正在高速增长,而实际上所有的指标正指向相反的事实。印度的公司利润率遭透了,而公司事实上停止了投资。”
  那么,即使以新的统计方法得出的数字来衡量印度经济的现况,能得出什么看法呢?要了解印度经济状况先要知道一个事实,即石油价格大幅下跌,使80%石油靠进口的印度得到了一块“天上掉下来的馅饼”,2013年进口石油花了1440亿美元,2015年只要花880亿美元,经常项目赤字可减少600亿美元,即减少93%。这使印度获益匪浅,也使通货膨胀和财政赤字的状况等到改善,这同时也掩盖了许多矛盾。
  但是,从经济状况来看,2015年第二季度增长 7%,低于预期,也低于上一个季度。孟买证券交易所敏感30指数低于25000点,股市创15个月来新低。汇率也跌至两年来的低位。出口今年8月份下降20%,已是连续8个月下降。印度出口只占经济的15.6%,专家认为印度还没有生产出世界想买的产品来。作为支柱产业的服务业,2015年7月份出口133.8亿美元,仅增长0.002%。
  莫迪呼吁印度企业家不要畏惧风险,多多投资,但企业家则强调投资环境不佳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不便。据世界银行估计,在189国中,印度的投资环境位于142位。莫迪曾保证要让印度进入前50位。但他的雄心大于实际行动。2014年政府提出了“98点行动方案”,现在仅有不到32%得以落地执行。官僚作风的拖沓、基础设施的匮乏、办事的艰难,都使国内外的投资者犹豫再三。
  美国凯托学会高级研究员道格·班多在名为《印度正在失去成为一个大国的机遇?莫迪推动的革命进展不顺》的一篇文章中总结称:“经济增长迅速令莫迪政府欣喜若狂,而印度增速也确实可能最终超过中国。然而,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表明印度经济将持续高速增长。更为令人遗憾的是,重大改革被真正付诸实施的寥寥无几。问题不是德里什么都没做,而是莫迪政府失败让此前所有的成功都黯然失色。”
其他文献
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董事长张克称,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已经“离开可控的范围”,可能引发比美国住宅市场崩溃更大的金融危机。  “我们看了几个接下来的项目,发现很危险,就退出来了。”张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大多数的偿债能力都不是很充分,这样将来事情就会变得很严重。”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评级机构和投资银行都已表示对中国政府债务感到担忧。但是,中国金融业的一名体制内人物(张克是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副会
期刊
中共总书记习近平打车的消息及其被官方媒体证伪事件引发舆论热议。由于最先报道这一消息的香港《大公报》具有官方背景,而官媒新华社先是肯定消息真实,接着又高调宣布为假新闻,这一事件被披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大公报》4月18日发表一篇题为《北京“的哥”:习近平总书记坐上了我的车》的文章,详细介绍了北京“的哥”郭立新今年3月1日的“奇遇”:当日傍晚,两名男子从路边上了他开的车,前往钓鱼台大酒店。郭立新说对
期刊
没有还款来源,被银行拒之门外的学生,却成了各家互联网平台争抢的客户。过去一年来,学生贷款进入校园,大学生消费信贷需求成为各家机构争抢的“香饽饽”。各类互联网金融平台将校园作为争夺地盘,为学生提供贷款资金。  但随着加入争夺主体的增多、以及竞争加大,学生贷款问题开始爆发。调查发现,资料造假、审核过程的不严谨以及多头授信等问题普遍存在,乱象丛生。  此外,由于校园贷是近几年新崛起的行业,国内在这方面还
期刊
提起高考经济,或许大多数人是一头雾水:高考怎么成为经济链条的?我没觉得孩子高考多花了什么钱啊?其实,这就是高考经济链条最可怕的部分:它从一开始,就定位在让家长们多花了钱还觉得必须花、花得值。  而根据现有人口规模,这是一个直接涉及近千万学生的产业,如果再加上其中父母的陪同,以及未高考学生的提前布局,那么其直接客户可达数千万人的规模。  2016年高考随着高考成绩的发布、高考志愿的申报,已逐渐进入尾
期刊
朝鲜战争60年前结束以来,朝鲜一直制造危机。年轻的独裁者金正恩初掌权时,东北亚地区曾希望朝鲜能结束挑衅和要求的循环,但结果他比已故的祖父和父亲更加对抗。朝鲜很可能将试爆更多核弹及试射导弹,自1994年美朝处于战争爆发边缘以来,冲突似乎还未如此接近爆发状态。由于美国拒绝与朝鲜直接对话,因而让朝鲜的盟友中国承受很大压力要令朝鲜让步。  普遍认为,最有能力令金正恩驯服的莫过于中国政府。因为据估计,朝鲜的
期刊
2013年春节前,收到若干新春贺卡,其中一张格外醒目,它来自我们的时任出版界最高首长——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先生,全文录制如下:  吴伟同志:恭祝你春节愉快,全家幸福!  2012年新闻、出版、版权工作,在你的支持、帮助和参与下,留下了丰硕的业绩,特向你及家人表示衷心感谢!  希望十大亮点,给你留下美好的记忆:  创历史纪录:党的十八大文献出版发行4600万册。  伦敦中国风:伦敦书展中国主
期刊
这个月(4月),我从剑桥大学出版社总裁的位置上退了下来。现在正是一个回想我加入剑桥大学出版社之后的27年中出版行业所经历的变化的好时候,但是,这时更适合做的是思考一下27年后,也就是2040年,我们的出版行业会变成什么样?到那个时候,当我坐在摇椅上时,我会读什么样的书呢?  数字时代让人们预期世界将会发生彻底的改变,以至于不再需要出版社了。毕竟像Word和Photoshop这样的软件让那些非专业的
期刊
4月11日,“新湖系”旗下上市平台新湖中宝称,其拟认购温州银行定向增发股份3.3亿股至3.75亿股。本次认购以公开竞价方式定价,浮动区间设在温州银行2012年未经审计的每股净资产1.2-1.4倍之间。  2012年温州金融改革在国内金融市场试水,温州银行作为当地城商行,股权转让成为焦点。但垂涎已久的新湖中宝因温州银行竞拍价太高,而最终未能如愿。  实际上,自2007年开始,温州银行一直是黄伟手中一
期刊
中国政府对此次H7N9禽流感疫情的处理获得了国际科学家的赞誉,但过去曾掩盖公共卫生事件真相的历史则意味着,要赢得公众的信任仍然困难。国际机构表示,不必对H7N9禽流感病毒感到恐慌,但中国民众对过去公共卫生丑闻的记忆,仍在影响政府处理类似问题时的公信力。  这些疑虑加深了民众对华东地区疫情的担忧,也让政府的反应和禽流感病毒本身一样,成为民众密切关注的目标。一名微博用户写道:“人们基本上担心的不是禽流
期刊
你可曾有因为吃饭吃得过快而吃撑了的尴尬时刻?加拿大科学家发明的智能叉子有可能帮助降低吃饭速度,从而达到减肥的效果。  这款名为HapiFork的叉子在其内部装上了电子芯片,每次叉子接触到嘴唇的时候,相应的数据就会储存在叉子中。它可以记录自己被使用者“咬”的次数和频率,同时在次数和频率过高时发出警报声,让使用者感到“羞愧”,降低饮食速度。  “一个人往往要在胃部填满20分钟之后才会告知大脑停止进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