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起来,这好像是几十年前的事儿了。
那会儿,我从边远的小城大安来到吉林大学文学创作班学习。创作班设置的课程也颇为丰富,有文艺理论、作品赏析、外国文学、古典文学、现代文学、古代汉语、哲学、政治经济学,等等。虽然学员们来自不同的地方、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岗位,但大家的学习热情惊人一致,起早贪黑,争分夺秒。
有一天,一个喜讯在班内传开,下周一由公木老师来上诗歌理论课。这消息,不啻一颗重磅炸弹。公木,军歌作者,《英雄赞歌》作者,著名大诗人……能听他讲课,那真是三生有幸。
為了做好预习,周六下午我便来到吉林大学中文系资料室,想找近期的《诗刊》看一看,做前期准备。资料室里人不多,除了一名资料员,还有两三个人在那里看书。我在阅览架上巡视两遍,也没有看到《诗刊》,便问资料员:“老师,我们这里有《诗刊》吗?”
资料员寻觑了一下,然后指了指一位老者,悄声说:“喏,他正看哪!”我沿着资料员手指的方向看过去,一位老者,六十岁出头的样子,面容微胖,头发花白,一副端庄慈祥的模样。他正端坐在桌前,认认真真读着《诗刊》,还不时地在卡片上一笔一画地摘记着什么。我便顺手拿了一本杂志,在他身旁坐了下来,漫不经心地翻阅着,目的是等待老者手中的那本《诗刊》。
就这样熬了半个多小时,杂志被我哗啦哗啦翻了好几遍,可老者丝毫没有归还《诗刊》的意思,还是那么一丝不苟地看着。那会儿,我真有点儿着急了,因为过一阵我还要到长春站去接个老乡,掐指一算,剩余时间实在不多了……于是,我咬了咬牙,站了起来,鼓足勇气,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老先生,跟您商量个事儿好吗?”“嗯?”老者扭过头来,温和地说,“什么事?同学,你说。”我更加不好意思了,嗫嚅道:“您手头这本《诗刊》,我先看几眼好吗?一会儿我还有点急事儿。”“噢!”老先生笑了,脸上的慈祥仿佛立马闪烁出光泽,连忙说,“好!好!”于是,他便将翻开的《诗刊》合上,转身递给了我。接过《诗刊》,我心中一阵狂跳,同时也涌动出一股歉疚。
周一上午,同学们很早就来到教室,整齐地坐在座位上,等着公木老师来上课。大约9点钟,教室的门打开了,一位衣着朴素的老者被辅导员老师礼让进来。大家的目光都朝老者看去,我一下子愣住了。紧接着就听辅导员老师说:“同学们,我来介绍一下,今天,给我们上课的就是公木老师,让我们大家鼓掌欢迎。”跟着,就是一片热烈的掌声……啊?这就是公木?我彻底傻了,莫非他就是大名鼎鼎的诗人?这是在资料室里我曾经打扰的老者啊!我感到一阵脸红,感到一阵心跳,感到十分不安……之后,公木老师给大家深深鞠了一躬,沉稳地坐到讲台前,开始了他的讲课。
公木老师语调平缓,姿态平和,目光平易,仿佛在和老朋友面对面地聊天,唠嗑。那堂课,他好像讲了四个议题:一是诗歌的起源,二是诗歌的发展脉络,三是传统诗歌与现代诗的区别,四是现代诗的灵魂表达……尽管他话语平和、语速平缓,但所探寻的问题、思考的问题、把握的问题,颇为深邃、宏阔、高远,尤其是他对这些艺术问题的阐述,无不充满逻辑性、哲理性、思辨性;是那种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向前推进的,处处凸显出高屋建瓴、旁征博引、钩沉致远的理论品格;那种绵密细致、丝丝入扣、一丝不苟的学术态度、治学精神、艺术品质,实在值得钦佩、赞赏……
有一位哲人好像说过这样一句话,一堂好课,足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人生。我不敢说公木先生这堂课是否改变了我们的人生,但我敢肯定的是,先生的这堂课在我们每个人的文学历程、艺术生涯、人生旅途中,一定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这堂课,一晃过去几十年了,岁月的风沙已经模糊迷离了我们好多好多过往,可是对于这堂课的记忆,却依旧清晰而明澈。尤其是先生讲课时那平易的姿态、平和的面容和平静的表达,现在想起来,我都觉得十二分的亲切。
那会儿,我从边远的小城大安来到吉林大学文学创作班学习。创作班设置的课程也颇为丰富,有文艺理论、作品赏析、外国文学、古典文学、现代文学、古代汉语、哲学、政治经济学,等等。虽然学员们来自不同的地方、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岗位,但大家的学习热情惊人一致,起早贪黑,争分夺秒。
有一天,一个喜讯在班内传开,下周一由公木老师来上诗歌理论课。这消息,不啻一颗重磅炸弹。公木,军歌作者,《英雄赞歌》作者,著名大诗人……能听他讲课,那真是三生有幸。
為了做好预习,周六下午我便来到吉林大学中文系资料室,想找近期的《诗刊》看一看,做前期准备。资料室里人不多,除了一名资料员,还有两三个人在那里看书。我在阅览架上巡视两遍,也没有看到《诗刊》,便问资料员:“老师,我们这里有《诗刊》吗?”
资料员寻觑了一下,然后指了指一位老者,悄声说:“喏,他正看哪!”我沿着资料员手指的方向看过去,一位老者,六十岁出头的样子,面容微胖,头发花白,一副端庄慈祥的模样。他正端坐在桌前,认认真真读着《诗刊》,还不时地在卡片上一笔一画地摘记着什么。我便顺手拿了一本杂志,在他身旁坐了下来,漫不经心地翻阅着,目的是等待老者手中的那本《诗刊》。
就这样熬了半个多小时,杂志被我哗啦哗啦翻了好几遍,可老者丝毫没有归还《诗刊》的意思,还是那么一丝不苟地看着。那会儿,我真有点儿着急了,因为过一阵我还要到长春站去接个老乡,掐指一算,剩余时间实在不多了……于是,我咬了咬牙,站了起来,鼓足勇气,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老先生,跟您商量个事儿好吗?”“嗯?”老者扭过头来,温和地说,“什么事?同学,你说。”我更加不好意思了,嗫嚅道:“您手头这本《诗刊》,我先看几眼好吗?一会儿我还有点急事儿。”“噢!”老先生笑了,脸上的慈祥仿佛立马闪烁出光泽,连忙说,“好!好!”于是,他便将翻开的《诗刊》合上,转身递给了我。接过《诗刊》,我心中一阵狂跳,同时也涌动出一股歉疚。
周一上午,同学们很早就来到教室,整齐地坐在座位上,等着公木老师来上课。大约9点钟,教室的门打开了,一位衣着朴素的老者被辅导员老师礼让进来。大家的目光都朝老者看去,我一下子愣住了。紧接着就听辅导员老师说:“同学们,我来介绍一下,今天,给我们上课的就是公木老师,让我们大家鼓掌欢迎。”跟着,就是一片热烈的掌声……啊?这就是公木?我彻底傻了,莫非他就是大名鼎鼎的诗人?这是在资料室里我曾经打扰的老者啊!我感到一阵脸红,感到一阵心跳,感到十分不安……之后,公木老师给大家深深鞠了一躬,沉稳地坐到讲台前,开始了他的讲课。
公木老师语调平缓,姿态平和,目光平易,仿佛在和老朋友面对面地聊天,唠嗑。那堂课,他好像讲了四个议题:一是诗歌的起源,二是诗歌的发展脉络,三是传统诗歌与现代诗的区别,四是现代诗的灵魂表达……尽管他话语平和、语速平缓,但所探寻的问题、思考的问题、把握的问题,颇为深邃、宏阔、高远,尤其是他对这些艺术问题的阐述,无不充满逻辑性、哲理性、思辨性;是那种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向前推进的,处处凸显出高屋建瓴、旁征博引、钩沉致远的理论品格;那种绵密细致、丝丝入扣、一丝不苟的学术态度、治学精神、艺术品质,实在值得钦佩、赞赏……
有一位哲人好像说过这样一句话,一堂好课,足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人生。我不敢说公木先生这堂课是否改变了我们的人生,但我敢肯定的是,先生的这堂课在我们每个人的文学历程、艺术生涯、人生旅途中,一定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这堂课,一晃过去几十年了,岁月的风沙已经模糊迷离了我们好多好多过往,可是对于这堂课的记忆,却依旧清晰而明澈。尤其是先生讲课时那平易的姿态、平和的面容和平静的表达,现在想起来,我都觉得十二分的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