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8月3日,津巴布韦总统大选结果揭晓,89岁的现任总统罗伯特·穆加贝获得61%的选票,第六次成功连任总统,继续保持其作为非洲最年长现任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的纪录,并使其33年的执政历史再次延长。
□桂涛 许林贵 王悦
农村永远是穆加贝的票仓
不苟言笑的穆加贝曾是津巴布韦的“自由战士”,是西方公认的“执政楷模”:他为津巴布韦争取独立而入狱10年、出狱后继续领导反对白人殖民者的游击战争并最终胜利;当选津巴布韦首任领导人后,他对白人采取“宽恕和不咎既往”的民族政策,并在土地分配上给予优待。稳定的政局、白人的管理技能和西方的援助为津巴布韦带来了整个上世纪80年代的经济繁荣。
但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津巴布韦经济进入困难时期,穆加贝开始实行“还地于民” 的政策,支持黑人攻占白人农场,导致大批白人撤离,作为经济支柱和主要外汇来源的烟草业和玉米生产受到严重损失,与西方关系也开始恶化。
不久,经济制裁下的津巴布韦经历了“超级通货膨胀”。曾经非洲的“面包篮子”,在经历了10年经济衰退后,迅速沦为“非洲空篮子”。
2005年实行土地国有化政策后,穆加贝与西方世界彻底决裂,昔日西方眼中的政治宠儿越来越频繁地被西方媒体称为“独裁者”、“无赖”。
不过,无论是经济衰退,还是西方制裁,都没能阻挡住穆加贝的执政之路。饱受苦难的津巴布韦人之所以再次选择穆加贝,主要是由于广袤的津巴布韦农村永远是穆加贝的大票仓。
土地问题一直是津巴布韦民族和经济政策的核心。穆加贝因为土地与西方决裂, 也因为土地获得许多国民的支持。大部分非洲人始终认为,白人殖民者及其后代在非洲耕种土地,是“欺骗和掠夺”的结果。南非大主教图图的名言道出了非洲人的愤懑:“白人最初来到非洲时,他们手中有《圣经》,我们手中有土地。白人说,让我们闭起眼睛,一起祈祷吧。黑人再睁开眼睛时,一切都反过来了——我们手中有了《圣经》,而白人手中则有了土地。” 津巴布韦是一个以农业为基础的国家,全国60%以上的人住在农村,上世纪80年代,津巴布韦独立后穆加贝致力于实行土地改革,收回部分白人农场,分给无地黑人耕种,获得广大底层民众支持——有地的农民可不希望“变天”。
寻找穆加贝的替代者
这次大选与其说是穆加贝的大胜,不如说是他的“老对手”茨万吉拉伊的惨败。
亲西方的茨万吉拉伊曾在2002年津巴布韦那场备受争议的大选中输给穆加贝,2008 年总统选举时在第一轮投票中以微弱优势战胜穆加贝,后以“支持者遭受穆加贝威胁迫害”为由退出,并最终在国际力量斡旋下担任津巴布韦联合政府总理一职。
2008年正是津巴布韦处于经济崩溃的边缘,通胀率飙升至天文数字,货物供应紧缺,底层人民生活水深火热,主打“经济牌” 的茨万吉拉伊势头很猛。但时至今日,津巴布韦经济已触底反弹,2009年到2012年平均年经济增长率超过6%,通胀率回落至可控范围,市面上物资丰富,老百姓生活稳步改善,“思变”情绪已被“思稳”情绪取代。
而在联合政府中的处处掣肘,让茨万吉拉伊和他的民主变革运动在改革上也没有太大作为,却又受到被冷落的草根支持者们的指责:“茨万吉拉伊当了总理,住进了宫殿,却把我们忘了。”穆加贝对茨万吉拉伊“重婚事件”的穷追猛打也让他失分不少。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五年后,茨万吉拉伊再也没能重现当年选战中的优势。
尽管近年来虽饱受专制指责,穆加贝却显得十分“淡定”。他多次表示,自己并不“独裁”,30多年来次次都是通过民主选举上台,是人民需要他,不让他退。
根据津巴布韦今年通过的新宪法,5年任期结束,这个目前全非洲“最年长元首”还能再参加一次总统竞选,如果再次获胜,他可以执政到99岁。
尽管穆加贝依然精神矍铄、思维敏捷, 但毕竟年事已高,此次连任后,舆论还是普遍将目光转向民盟党内谁将成为穆加贝接班人的问题上。
目前舆论普遍认为民盟党接班呼声最高的二人分别是副总统乔伊斯·穆朱鲁和国防部长埃默森·姆南加古瓦。纽约市立大学拉尔夫·本奇研究院非洲政策研究员约翰·坎贝尔说,“强硬派”姆南加古瓦接班可能性更大,因为民盟与反对党之间的斗争将长期继续, 需要“强硬派”当政来稳固政权。
“老穆”: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作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穆加贝“结识”中国的时间比他执政的时间还要久远。事实上,穆加贝因公或因私访问中国的次数,已经多到难以统计了。
早在1977年,还在与白人种族主义政权打游击战的穆加贝,就以民盟总书记的身份带团赴京访问,向中国“取经”。
1980年津巴布韦独立后,穆加贝任津巴布韦第一任总理,此后穆加贝访华行程更加频繁,“取经”内容也从毛主席时代的战争经验,跨越到邓小平时代的改革开放经验。邓小平曾于1981 年、1985 年和1987年三次在京会见穆加贝。
2005年7月26 日,穆加贝在访华期间被中国外交学院聘为荣誉教授,他曾欣喜地表示:“我有新职业了,我又要当老师了!”并当即给外交学院的学子上了一堂课。
2011 年,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京会见穆加贝时,称他是“非洲知名的民族解放运动领导人,也是中国人民熟悉的老朋友,为非洲的进步和解放,为中津、中非友好都作出了积极贡献”。
除高层往来外,穆加贝的家人与中国也有着非同寻常的联系。2007年,41岁的总统夫人格蕾丝下定决心学习汉语。据时任中国驻津大使袁南生回忆,当时津巴布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每周3次前往总统府为第一夫人上中文课。2009年,格蕾丝还曾在中国人民大学进行三周的“汉语集训”。
2008年汶川地震后,格蕾丝用中文给时任中国驻津大使写信,对遇难者表示哀悼。2013年春节期间,她又用汉语通过央视向中国人民拜年。
穆加贝的大女儿波纳·穆加贝与中国也有深厚的缘分。波纳曾在香港城市大学就读会计专业的管理学本科学位,不过由于身份特殊,她读书期间一直隐姓埋名。直到2011年,穆加贝与格蕾丝出现在毕业典礼上,波纳的真实身份才得以曝光。
连任这些年来,在穆加贝的亲自推动下,中津经贸合作开展尤为迅速,绝大多数在津华商都对中津经贸合作前景表示乐观。
穆加贝与中国的缘分也深深地感染着当地的华商,不少人都亲切地称呼穆加贝为“老穆”。选前有不少华商还担心,万一老穆没有连任,津巴布韦的华商经商环境不知会变成怎样,“老穆连任,心里的大石终于落下了。” 穆加贝连任津巴布韦总统后,民盟党高层均表示,中津关系将摆脱联合政府时期的种种尴尬,并将加速发展。
□桂涛 许林贵 王悦
农村永远是穆加贝的票仓
不苟言笑的穆加贝曾是津巴布韦的“自由战士”,是西方公认的“执政楷模”:他为津巴布韦争取独立而入狱10年、出狱后继续领导反对白人殖民者的游击战争并最终胜利;当选津巴布韦首任领导人后,他对白人采取“宽恕和不咎既往”的民族政策,并在土地分配上给予优待。稳定的政局、白人的管理技能和西方的援助为津巴布韦带来了整个上世纪80年代的经济繁荣。
但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津巴布韦经济进入困难时期,穆加贝开始实行“还地于民” 的政策,支持黑人攻占白人农场,导致大批白人撤离,作为经济支柱和主要外汇来源的烟草业和玉米生产受到严重损失,与西方关系也开始恶化。
不久,经济制裁下的津巴布韦经历了“超级通货膨胀”。曾经非洲的“面包篮子”,在经历了10年经济衰退后,迅速沦为“非洲空篮子”。
2005年实行土地国有化政策后,穆加贝与西方世界彻底决裂,昔日西方眼中的政治宠儿越来越频繁地被西方媒体称为“独裁者”、“无赖”。
不过,无论是经济衰退,还是西方制裁,都没能阻挡住穆加贝的执政之路。饱受苦难的津巴布韦人之所以再次选择穆加贝,主要是由于广袤的津巴布韦农村永远是穆加贝的大票仓。
土地问题一直是津巴布韦民族和经济政策的核心。穆加贝因为土地与西方决裂, 也因为土地获得许多国民的支持。大部分非洲人始终认为,白人殖民者及其后代在非洲耕种土地,是“欺骗和掠夺”的结果。南非大主教图图的名言道出了非洲人的愤懑:“白人最初来到非洲时,他们手中有《圣经》,我们手中有土地。白人说,让我们闭起眼睛,一起祈祷吧。黑人再睁开眼睛时,一切都反过来了——我们手中有了《圣经》,而白人手中则有了土地。” 津巴布韦是一个以农业为基础的国家,全国60%以上的人住在农村,上世纪80年代,津巴布韦独立后穆加贝致力于实行土地改革,收回部分白人农场,分给无地黑人耕种,获得广大底层民众支持——有地的农民可不希望“变天”。
寻找穆加贝的替代者
这次大选与其说是穆加贝的大胜,不如说是他的“老对手”茨万吉拉伊的惨败。
亲西方的茨万吉拉伊曾在2002年津巴布韦那场备受争议的大选中输给穆加贝,2008 年总统选举时在第一轮投票中以微弱优势战胜穆加贝,后以“支持者遭受穆加贝威胁迫害”为由退出,并最终在国际力量斡旋下担任津巴布韦联合政府总理一职。
2008年正是津巴布韦处于经济崩溃的边缘,通胀率飙升至天文数字,货物供应紧缺,底层人民生活水深火热,主打“经济牌” 的茨万吉拉伊势头很猛。但时至今日,津巴布韦经济已触底反弹,2009年到2012年平均年经济增长率超过6%,通胀率回落至可控范围,市面上物资丰富,老百姓生活稳步改善,“思变”情绪已被“思稳”情绪取代。
而在联合政府中的处处掣肘,让茨万吉拉伊和他的民主变革运动在改革上也没有太大作为,却又受到被冷落的草根支持者们的指责:“茨万吉拉伊当了总理,住进了宫殿,却把我们忘了。”穆加贝对茨万吉拉伊“重婚事件”的穷追猛打也让他失分不少。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五年后,茨万吉拉伊再也没能重现当年选战中的优势。
尽管近年来虽饱受专制指责,穆加贝却显得十分“淡定”。他多次表示,自己并不“独裁”,30多年来次次都是通过民主选举上台,是人民需要他,不让他退。
根据津巴布韦今年通过的新宪法,5年任期结束,这个目前全非洲“最年长元首”还能再参加一次总统竞选,如果再次获胜,他可以执政到99岁。
尽管穆加贝依然精神矍铄、思维敏捷, 但毕竟年事已高,此次连任后,舆论还是普遍将目光转向民盟党内谁将成为穆加贝接班人的问题上。
目前舆论普遍认为民盟党接班呼声最高的二人分别是副总统乔伊斯·穆朱鲁和国防部长埃默森·姆南加古瓦。纽约市立大学拉尔夫·本奇研究院非洲政策研究员约翰·坎贝尔说,“强硬派”姆南加古瓦接班可能性更大,因为民盟与反对党之间的斗争将长期继续, 需要“强硬派”当政来稳固政权。
“老穆”: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作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穆加贝“结识”中国的时间比他执政的时间还要久远。事实上,穆加贝因公或因私访问中国的次数,已经多到难以统计了。
早在1977年,还在与白人种族主义政权打游击战的穆加贝,就以民盟总书记的身份带团赴京访问,向中国“取经”。
1980年津巴布韦独立后,穆加贝任津巴布韦第一任总理,此后穆加贝访华行程更加频繁,“取经”内容也从毛主席时代的战争经验,跨越到邓小平时代的改革开放经验。邓小平曾于1981 年、1985 年和1987年三次在京会见穆加贝。
2005年7月26 日,穆加贝在访华期间被中国外交学院聘为荣誉教授,他曾欣喜地表示:“我有新职业了,我又要当老师了!”并当即给外交学院的学子上了一堂课。
2011 年,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京会见穆加贝时,称他是“非洲知名的民族解放运动领导人,也是中国人民熟悉的老朋友,为非洲的进步和解放,为中津、中非友好都作出了积极贡献”。
除高层往来外,穆加贝的家人与中国也有着非同寻常的联系。2007年,41岁的总统夫人格蕾丝下定决心学习汉语。据时任中国驻津大使袁南生回忆,当时津巴布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每周3次前往总统府为第一夫人上中文课。2009年,格蕾丝还曾在中国人民大学进行三周的“汉语集训”。
2008年汶川地震后,格蕾丝用中文给时任中国驻津大使写信,对遇难者表示哀悼。2013年春节期间,她又用汉语通过央视向中国人民拜年。
穆加贝的大女儿波纳·穆加贝与中国也有深厚的缘分。波纳曾在香港城市大学就读会计专业的管理学本科学位,不过由于身份特殊,她读书期间一直隐姓埋名。直到2011年,穆加贝与格蕾丝出现在毕业典礼上,波纳的真实身份才得以曝光。
连任这些年来,在穆加贝的亲自推动下,中津经贸合作开展尤为迅速,绝大多数在津华商都对中津经贸合作前景表示乐观。
穆加贝与中国的缘分也深深地感染着当地的华商,不少人都亲切地称呼穆加贝为“老穆”。选前有不少华商还担心,万一老穆没有连任,津巴布韦的华商经商环境不知会变成怎样,“老穆连任,心里的大石终于落下了。” 穆加贝连任津巴布韦总统后,民盟党高层均表示,中津关系将摆脱联合政府时期的种种尴尬,并将加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