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静蕾:越折腾越成功

来源 :销售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ypo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艺人”到“导演”、再“开博”“从商”,老徐的每一次折腾背后都紧紧抓住了“成功”两个字。
  不仅被娱乐圈奉为“才女”,徐静蕾还是中国2亿网民中玩得最High的名人。她的Blog被英国《卫报》评为世界最有影响的博客之一、她的《开啦》电子杂志有数十万的忠实读者、她手写的书法被做收录为“静蕾字体”在PC上供网友下载、微软还专门为她定制了一个专属的MSN聊天机器人。最近她亲自主导的《杜拉拉升职记》各种媒体报道席卷而来,女艺人、女导演、女商人、时尚女主编,她是将名人效应和网络经济结合得最天衣无缝的娱乐圈才女。从“艺人”到“导演”、再“开博”、“从商”,老徐的每一次折腾背后都紧紧抓住了“成功”两个字。
  
  为什么不好好演戏
  
  徐静蕾一直不是个安分的人,折腾很多东西,但是神奇就在于,几乎折腾什么成什么。徐静蕾年轻的人生像极一部奇妙的电影。
  当初高考时,徐静蕾不是一心报考电影学院,从小学画画的她,最大的梦想是考上美术学院,但是天不遂人愿,美院落榜的她来到北电的考场。性格偏内向的徐静蕾,在北电考试时一度想逃离考场,“那时候看到那么多的老师就紧张得特别想跑,但溜出去也是在众目睽睽之下,我就既来之则安之了。”留下来的徐静蕾在才艺展示时也十分与众不同,“我根本不会跳舞,就学了一个健身操,还总学不会,考的时候自己瞎比划了几下,老师皱着眉头说,那你,那你干脆给我们跑一圈得了。徐静蕾听着老师的钢琴节奏,钢琴弹得快的时候,她就使劲跑,钢琴弹得慢的时候她就慢慢跑。就这样,徐静蕾“跑”进了电影学院的大门。
  那个老师这是徐静蕾碰到的第一个贵人。
  这个学校里人才济济,美女如云,许多世界知名的演员都是她的校友。徐静蕾诚惶诚恐地过着日子,成绩并不突出。却被著名导演赵宝刚挑中拍了青春偶像剧《一场风花雪月的事》,让她还未毕业就名声在外。接下来《将爱情进行到底》和《让爱做主》之后,徐静蕾俨然成了玉女派掌门,排人“四小花旦”之列。
  作为一位曾经与章子怡、周迅、赵薇并称为“四小花旦”的女演员,按照人们的惯常逻辑,应该好好地趁着当红的时候多拍些戏,沿着演员这条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然而徐静蕾却并没有像其他3位花旦一样。当其他3位小花旦在商业电影的大潮中比拼得如火如荼之时,徐静蕾却在自己折腾“独立电影”、在博客上与韩寒过招,甚至办起了多少人口中的“完蛋东西”——电子杂志。就连一贯支持她的父亲都看不下去,教训徐静蕾:“为什么不好好拍戏?”
  徐静蕾不务正业地要当导演,或多或少和她的第二位贵人有关。这位贵人说;你不要被人当花瓶摆来摆去了,可以自己当导演嘛。
  说这话的应该是王朔,一个和徐静蕾关系扑朔迷离的家伙。这和徐静蕾的想法不谋而合。之所以坚持当导演,徐静蕾说,“我觉得演员好坏很难判断。你演一部戏红了、火了,所有人都喜欢你,是真的因为你好吗?可能是导演好、剧本好、摄影师给你拍得好,你是很难判断你自己是几斤几两。导演就不一样,一个电影的好坏其实主要在于导演,没有任何借口可以讲。好那是能力强,不好那是需要学的东西很多。”王朔的朋友们纷纷出手相助,比如叶大鹰、姜文、张元。结果在2002年,徐静蕾尝试独立执导,通过自传体电影《我和爸爸》小试牛刀,闯入电影制作的幕后领域,又陆续推出了《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和《梦想照进现实》。前者模仿经典,原著是茨威格,后者刻意试验,编剧就是王朔。
  才女啊,大家感叹。
  徐静蕾也觉得自己在演员之外该是个写字的,就开了博客。无非是片场琐事和心情的家常,几个月就点击过千万,如今竟过了亿。2007年,徐静蕾做了写字者的导演——电子杂志主编,如今电子杂志《开啦》的下载量也过亿了。
  才女啊,人们又开始感叹。而正是在办杂志的过程中,徐静蕾正悄悄地被商业改变,并进而用商业去改变周边的人与事。被商业改变与用商业去改变
  2007年4月16日,徐静蕾创办的新媒体《开啦》电子杂志上线。虽然从知道什么是电子杂志到创办公司只有1个多月,但徐静蕾用自己特有的“盲目的乐观主义精神和比较可以的执行力”,就这样又把自己扔到一个完全未知的领域。
  徐静蕾说她对互联网并没有“野心”,但不可否认的是,徐静蕾与互联网却特别有缘。这位曾经的“博客女王”,她在新浪博客创造的点击量纪录长时间无人打破。虽然直到现在徐静蕾仍然有60%的东西还没有完全搞明白,为什么自己的博客会那样火,但“博客女王”的头衔不仅为她带来更高的人气,同时也结交了不少互联网行业的朋友。
  占座网的COO谢炜和乐淘的创始人毕胜,都为徐静蕾创办《开啦》电子杂志提供过不少建议。虽然直到今天,仍然有人告诫徐静蕾,电子杂志就是一个根本不可能发展成功的东西,但徐静蕾觉得也许她能够坚持下来,“也许我可以做成一个”。
  现在《开啦》做了3年多,每期的平均下载量达到1000万,而且拥有了几十万的固定读者,也拥有了一些广告客户,徐静蕾觉得,这对于她就是成功。“一个事情过程当中都是变通的,你会不断去找自己生存的方式,从互联网的角度来看这个事可能不行,可是我是从媒体的角度来看这个事,这个是不一样的角度。”
  但管理一家真正的公司,这个经历让徐静蕾“迅速成长”。最初创办公司时,徐静蕾发现自己管理剧组的经验完全不能管理公司。“因为剧组是个临时团队,几个月就解散了,大家在那种临时团队里,都会表现出自己的优点。但一个长期的剧组就完全不一样了。”在挑战了自己的极限后,徐静蕾的最大收获就是,知道自己到底干不了什么,比如管理公司,“还是交给合适的人去管理吧!”比如看报表,“打死我也看不懂”。
  而与“商人”打交道的经验,也让“文艺青年”徐静蕾正在变成一个真正对商业有理解的人。从最初听到一个商业合作机会就觉得特兴奋,到现在已经可以分辨出哪个是应该合作的,哪个是不要合作的,徐静蕾已经有了自己的判断力。徐静蕾甚至一个个分析那些没有谈成的合作,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是专业还是人?对于投资,徐静蕾也变得更加审慎,“我需要弄清楚到底要的是什么,是钱还是资源?甚至包括合作伙伴的性格合适不合适”。
  其实自从2007年以来,徐静蕾每年只出演了一部影片,她将大部分时间投入到自己创办的电子杂志《开啦》上。但徐静蕾并不觉得这是在浪费自己的时间。“没有什么时间是浪费的,不管是经验也好,还是教训也好,都是你的收获。别人看起来好像这几年我没做影视的东西,但是我觉得自己其实收获特别大,让我变得更开放和综合了。”而且这种经历,让徐静营在拍摄《杜拉拉升职记》时感觉特别不同。“无论是资源利用上还是人才的储备上,明显比做前三部电影的时候,要成熟很多。”   当年创办《开啦》电子杂志,徐静蕾就有一个小算盘:做杂志和很多客户打交道,从而会建立一个客户资源网络,会对拍电影有帮助。这回真的应验了,《开啦》积累的广告资源和人脉,确实帮助《杜拉拉升职记》找到了大量商务合作伙伴。“因为过去无论做演员还是导演,没有这样的通道,而做杂志却可以接触到大量广告客户。”而且从商的经历确实改变了徐静蕾。为电影拉广告果然很轻松。“现在看来,电影回本是肯定没问题的了。”
  现在《开啦》已经进入良性运行阶段。2009年一年,徐静蕾大部分时间在外拍片,《开啦》都运转正常。而且徐静蕾发现,《开啦》已经可以作为一个品牌存在了,而并不仅仅是几本杂志,有一些商品已经来找《开啦》谈品牌授权的合作了。2010年1月18日,由《开啦》授权的女性饰品“KAiLA终极概念配饰”就携手国内最大的时尚购物网站走秀网,为追逐时尚的白领丽人们推荐了三款最佳的组合套件。三种不同的饰品巧搭,加上老徐最爱的“猫系列”KAiLA饰品共100多款配饰。可以让你随着心情的变化而任意搭配职场装束。一经推出,在互联网上人气飙升。
  徐静蕾被她的商业经历所改变,现在她或许可以尝试用商业去改变电影。你可以把《开啦》电子杂志的经历看作是徐静蕾的一次商业课程,而《杜拉拉升职记》是她对此课程的一次“毕业设计”。
  
  杜拉拉实验
  
  当张一白拿着《杜拉拉升职记》的剧本找到徐静蕾时,他做好了“被老徐踢出门外”的心理准备。从最早在《将爱情进行到底》中与徐静蕾合作开始,张一白就知道,徐静蕾对文艺片有种莫名的偏爱。这种偏爱不仅仅体现在徐静蕾的欣赏口味上,从她执导《我和爸爸》开始,它一直弥漫在徐静蕾执导的3部电影中。而现在,张一白想请徐静蕾担任《杜拉拉升职记》的导演,这是国内第一部职场类型影片,而且是一部纯粹的商业电影。
  但徐静蕾的反应却让张一白大感意外。在看过《杜拉拉升职记》的剧本后,徐静蕾告诉张一白,这是一部她想看、也想拍的电影。认识徐静蕾这么多年,张一白感觉到,徐静蕾变了。“老徐这几年做企业很辛苦,现在她更想看一些轻松、快乐的片子。”张一白这样理解徐静蕾。创业经历让徐静蕾发现,电影除了是门“艺术”之外,其实还有“娱乐”的功能。而在完全陌生的商业世界摸爬滚打的经历,改变的不仅仅是徐静蕾的电影观,她甚至在试验用商业世界的规则改变国内的电影行业。
  《杜拉拉升职记》最初的投资人只有徐静蕾和张一白,虽然徐静蕾过去执导的3部电影全部是自己投资,但那都是小成本影片,而现在徐静蕾想将《杜拉拉升职记》打造成一部时尚大片,“这不是几百万元的投资就能做的”。为了“融资”,徐静蕾和张一白像做创业公司一样,开始为《杜拉拉升职记》寻找投资人。
  为了让《杜拉拉升职记》增值,徐静蕾和张一白做了不少营销。
  首先,徐静蕾和张一白请来了13位世界500强企业的人力资源总监和高管,作为《杜拉拉升职记》的荣誉编辑,让企业圈开始关注这部电影。
  之后,徐静蕾又请来了《欲望都市》的造型师派翠西亚·菲尔德(Patricia Field)加盟《杜拉拉升职记》,在时尚圈又进行了一轮营销。《杜拉拉升职记》最吸引女观众的就是片中的50多套时尚造型。这些造型全部是由好莱坞顶级造型师、曾打造出《欲望都市》和《口红森林》等时尚大片的派翠西亚·菲尔德设计的。张一白说:“当时就想做中国最牛的时尚片。怎么才能最牛,谁最牛?我们就想到找《欲望都市》的菲尔德。”
  没有高额的广告费用,但广告效果却是不同凡响。两轮营销下来,徐静蕾和张一白发现,已经有投资人开始找上门来,更重要的是,他们引来了一个重量级的合作伙伴——中影集团,作为《杜拉拉升职记》的投资方之一,中影集团的加入,让《杜拉拉升职记》最终融资成功。“整个《杜拉拉升职记》的营销过程,就像一个创业企业,不断稀释原始投资人的股权,不断引入更大的投资。”作为影片监制,张一白这样总结。
  但不可否认的是,《杜拉拉升职记》在商业合作上的成功却是徐静蕾当导演以来的第一次。影片还未开机,就有多家广告客户瞄上这部电影,最终与影片达成各种推广合作的企业有20家。目前《杜拉拉升职记》已经通过各类商业合作收回2/3的制作成本。“先不说票房将来会怎么样,但照现在收回成本其实已经没有问题。”徐静蕾不无骄傲地说。在她看来,《杜拉拉升职记》是一部不怕商业的电影,“有些电影太牵强,去做商业是不舒服的,但《杜拉拉升职记》更像一本时尚杂志,时尚杂志中的广告本身也是一种时尚。商业就是内容。”“电脑、汽车、手机,包括服装这些产品,都是现在人生活的必需品,放在电影里是非常正常的,没有什么值得意外的。”徐静蕾这样理解。
  虽然是第一次执导商业片,虽然是一部最初并不被投资人看好的职场电影,但当《杜拉拉升职记》遇上徐静蕾,奇妙的化学反应就此产生。
  其实,除投拍最初不被看好的、几无先例的职场电影外,在《杜拉拉升职记》制作模式上,徐静蕾也进行了创新。它的制作成本并不高,只有不到2000万元人民币,作为导演,徐静蕾并没有通过抬高制作费的方式从中获取收益,而是通过合理的制作成本,拿一定比例的制作费,最终通过票房收入与投资方进行分成,类似“保底分红”。
  这种投资方与制作方通过票房收入进行分成的商业模式在国外电影界已经运作非常成熟,但目前在国内电影市场,影片票房收入还是归属于投资方,绝大部分导演只能获得制作费。导演只在影片拍摄阶段对影片负责,更像公司里的经理人。“从公司的运作角度来讲,电影的运作是不合理的。公司要让一个人很好地、持续地做下去,要给他期权,电影就没有这样,结果谁也不用特别负责。”徐静蕾现在已经在用商业的眼光审视电影业了。
  作为演艺圈中的“才女”、互联网2.0时代的“博客女王”、《开啦》的创办人,徐静蕾从不惧怕进入任何全新的领域,而且她坚信正是她的每一次冒险,才成就了今天的徐静蕾。
  正所谓,越折腾越成功。
  
  责编 林学勤
其他文献
植入式广告其实由来已久,而今年更是大闹虎年春晚,几家欢喜几家愁,植入式广告到底如何来做呢?    植入式广告,指把产品或服务具有代表性的视听符号融入视听媒介中的一种隐性传播方式。电视植入广告可以分为影视剧植入和综艺类节目植入,在影视剧中,最常见的植入方式有台词表述、特写镜头、扮演角色和场景提供等,综艺类节目中,植入广告的形式更为丰富,也更为直接,主要有冠名、奖品提供、节目道具和广告牌等。    历
期刊
2010年1月14日,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总裁任正非在2009年全球市场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提出了有关“灰度管理”的概念。他提出,一个领导人重要的素质是方向、节奏,他的水平就是合适的灰度。而坚定不移的正确方向来自灰度、妥协与宽容。  任的“灰度管理”让我联想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庸之道”。“中庸之道”是中国儒家文化的精华,它的主张是“取中贵和”。这与任正非提出的“‘妥协’其实是非常务实、通权达变的丛林智
期刊
是否能对消费者、企业本身、经销商、终端这营销过程的四个关键节点带来溢价增值能力是品牌建设的关键所在,这四个节点相互依存,企业需要对这四个节点进行结构性分析、梳理与评价。为企业品牌建设体系的优化与提升提出一套量化组合分析方法。  品牌建设体系也是8S营销模式的基础要素之一,是市场营销价值增值的核心要素,需要一个持续建设和长期积累的过程。    一、品牌给消费者带来价值的分析    企业提供给消费者的
期刊
对于快速发展的消费品企业和零售商而言,非洲蕴涵着重大的商机。2008年,非洲国家的GDP总值接近1.5万亿美元——超过了印度或巴西。2002年~2009年,非洲的实际GDP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5%,与俄罗斯相当,大大高于发达国家。  为了更好地了解非洲提供的机遇,我们对其实际和预期的经济增长进行了研究。我们预测,到2015年,非洲的人均GDP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5%,这将推动消费者支出增长超过35%
期刊
上海麦考林国际邮购公司于1999年推出网上购物服务,它拥有500万网上消费者组成的庞大数据库,每天有高达300万人民币的进账。但麦考林搜索引擎市场经理本杰明·罗(Benjamin L0)指出,掌握信息是一回事,利用信息则是另一回事。  随着中国网民规模不断扩大,像麦考林那样收集信息将越来越容易。但鲜有公司知道怎样利用这些信息来改善他们的网上投资效益。“其实在信息利用上应该大有可为。”罗说。  沃顿
期刊
中国企业怎么办?这个问题看似朴实,但对中国企业界来说,它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需要迫切回答这个问题。  在过去10年来,中国企业除了在“做大”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世界500强中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身影。2008年以来的全球金融危机的蔓延和深化,则更加速了这一趋势。  从机会窗的角度,一如1960年代的日本和1980年代的韩国,全球化分工协作的深化、金融危机所导致的中国企业位势的上涨以及中国真正开
期刊
在23个国家里,中国人最认同这样一种观点,即:金钱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而且金钱是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的最佳标志。    益普索与路透社最新的联合调查表明,中国人普遍觉得对他们而言,金钱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重要(比例占到84%)。此次调查是在23个国家(这些国家占到世界GPD的75%)的成年人当中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相比全球其他地区,中国公民更加看重金钱。全球范围的数据表明,三分之二(65%)的成年
期刊
承诺过度让消费者失望,承诺不足又会失去品牌竞争力。但兑现承诺只会使顾客满意,而在顾客满意的基础上为其创造惊喜则是品牌胜出的关键。  笔者根据心理学的理论与营销实践的结合,得出一个公式:消费者对某个品牌或产品的预期+现实=失望/满意/惊喜。  商家对消费者不能完全兑现承诺,就会造成消费者因失望而离开该品牌,而这种离开还不同于因有替代商品或特殊原因的暂时性离开,这种失望后的离开意味着消费者80%不会再
期刊
品牌药品成为消费者日常购药的首选,如何策划出能够吸引消费者同时又能提升品牌美誉度的广告,成为医药企业都普遍关注的一个话题。    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的中国OTC市场与媒体研究数据(OMMS)显示,80%的消费者过去1年服用过OTC药品,66%的中国消费者已经习惯经常到药店购药,品牌药品成为消费者日常购药的首选。而越来越多的OTC企业都在加大对广告的投入,希望通过广告来拉动品牌。因此,如何策划出能够
期刊
通常,人们对低成本战略是这样定义的:企业在提供相同的产品或服务时,通过在内部加强成本控制,在研究、开发、生产、销售、服务和广告等领域内把成本降低到最低限度,使成本或费用明显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或主要竞争对手,从而赢得更高的市场占有率或利润,成为行业中成本领先者的一种竞争战略。  然而,低成本战略也有局限性:成本领导者的生产设备可能因竞争对手的技术创新而过时,这些创新可能使竞争对手能以更低的成本进行生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