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语文中不仅包含着我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学积淀,还包含着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历史,有众多的优秀文学作品。因此,语文在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促进新时代文化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本文主要以新人教版教材、初中九年级语文教学状况为论述对象,探讨在新时期语文教育模式下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和发扬,从而促进初中语文教学内容的丰富,促使学生积极学习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從而促进学生全面优秀地发展,做中华文化的优秀接班人。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渗透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的变迁,中华文化历久弥新,渗透到中华儿女的血液中和生命里,影响着我们的言行举止,塑造着我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全球交流的增多,中华文化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而逐渐式微。又由于一些糟粕文化的传播,某些不具有良莠辨别意识的人容易受影响,从而对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在语文教育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十分必要。
一、当前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教育形势下,学会英语、接受国外教育成为展示自我能力的一个重要标杆,导致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学校更加注重对学生进行外语的培训,反而削弱了对本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知,成为某种意义上的国产“香蕉人”。有的是因为地区发展差异,导致学校师资力量和水平相对薄弱,所以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仅仅来源于书本和电视剧,缺少必要的课外知识拓展,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从而产生不必要的误解。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
1.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传统文化
随着生本教育理念的提出,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日渐凸突,成为当前教育中的热点问题。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也应当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个性和特色,在以促进学生发展的前提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传统文化,增加学习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则扮演着引导者和教学决策者的角色。
例如,以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醉翁亭记》为例,在进行文言文教学中,进行相关的字词释义、虚实词辨析之后,可以对“醉翁亭记”的事件、人物及其所处的年代、作者和好友的生平进行讲解,引发学生对该事件历史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去查证相关历史事件真相及轶事。学生查证后可以以讲故事的方式讲出,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讲述做评议,鼓励学生持续该行为,并进而演绎成一种本班特有的活动,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传统文化。
2.提升教师相关专业技能,开展传统教育课外拓展
由于城乡和中西部经济发展差距较大,因为教育资源的短缺导致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不足,需要教育行业和教师一起努力去改进这种状况。教育行业可以增加对传统文化教育的相关投资,教师可以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积极开展传统文化课外拓展。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扶持,增加对传统文化的投入,让更多的学生在学习期间可以对传统文化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弥补自己后天的理论认识差距。比如,教师在提高自我知识水平以后,开展传统文化知识小讲堂。
例如,以《范进中举》为例,通过对传统科举制度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在当时背景下中举的背后意义,帮助学生了解范进在“中举”后为何突然犯“癔症”的背后制度和时代原因。通过对传统文化的讲解,有利于帮助学生增加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便于加快学生对语文教材的了解,从而促进语文文学素材的积累。
3.采用多媒体进行情景教学
科技的发展大大改善了传统的教育模式,多媒体日渐普及,采用多媒体开展情景教学,对促进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由于当前对“分数和前程”的推崇,导致教师和社会的理念都在提高学生成绩上,导致老师和学生之间缺少沟通,在教学和生活中很少可以接触到传统文化。因此,教师可以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相关的情景教学,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看到”传统文化。
例如,在进行九年级上册《刘姥姥进大观园》的课文讲解时,可能某些学生不太懂刘姥姥的卑躬屈膝和曲意逢迎,不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也不清楚当时的社会制度,只是简单地通过老师的讲解读懂。但是,通过多媒体对《红楼梦》的整体观念和时代背景进行展示,让学生了解当时的封建背景和主人公“刘姥姥”所处的地位和家庭状况,可以在多媒体播放时穿插一段电视剧《红楼梦》中的布景,让文字转变成实景,更加壮阔地展示在学生面前。通过情景教学,让学生更加直观地面对主人公,理解主人公所做所想,鼓励学生去读原版《红楼梦》,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悟。
三、结语
综上,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是一个具有积极教育意义的良好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教材中的寓意,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引发学生感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丽,浅议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学周刊,2019(17):69.
[2]李伟,试论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才智,2019(13):186.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渗透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的变迁,中华文化历久弥新,渗透到中华儿女的血液中和生命里,影响着我们的言行举止,塑造着我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全球交流的增多,中华文化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而逐渐式微。又由于一些糟粕文化的传播,某些不具有良莠辨别意识的人容易受影响,从而对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在语文教育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十分必要。
一、当前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教育形势下,学会英语、接受国外教育成为展示自我能力的一个重要标杆,导致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学校更加注重对学生进行外语的培训,反而削弱了对本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知,成为某种意义上的国产“香蕉人”。有的是因为地区发展差异,导致学校师资力量和水平相对薄弱,所以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仅仅来源于书本和电视剧,缺少必要的课外知识拓展,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从而产生不必要的误解。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
1.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传统文化
随着生本教育理念的提出,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日渐凸突,成为当前教育中的热点问题。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也应当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个性和特色,在以促进学生发展的前提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传统文化,增加学习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则扮演着引导者和教学决策者的角色。
例如,以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醉翁亭记》为例,在进行文言文教学中,进行相关的字词释义、虚实词辨析之后,可以对“醉翁亭记”的事件、人物及其所处的年代、作者和好友的生平进行讲解,引发学生对该事件历史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去查证相关历史事件真相及轶事。学生查证后可以以讲故事的方式讲出,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讲述做评议,鼓励学生持续该行为,并进而演绎成一种本班特有的活动,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传统文化。
2.提升教师相关专业技能,开展传统教育课外拓展
由于城乡和中西部经济发展差距较大,因为教育资源的短缺导致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不足,需要教育行业和教师一起努力去改进这种状况。教育行业可以增加对传统文化教育的相关投资,教师可以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积极开展传统文化课外拓展。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扶持,增加对传统文化的投入,让更多的学生在学习期间可以对传统文化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弥补自己后天的理论认识差距。比如,教师在提高自我知识水平以后,开展传统文化知识小讲堂。
例如,以《范进中举》为例,通过对传统科举制度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在当时背景下中举的背后意义,帮助学生了解范进在“中举”后为何突然犯“癔症”的背后制度和时代原因。通过对传统文化的讲解,有利于帮助学生增加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便于加快学生对语文教材的了解,从而促进语文文学素材的积累。
3.采用多媒体进行情景教学
科技的发展大大改善了传统的教育模式,多媒体日渐普及,采用多媒体开展情景教学,对促进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由于当前对“分数和前程”的推崇,导致教师和社会的理念都在提高学生成绩上,导致老师和学生之间缺少沟通,在教学和生活中很少可以接触到传统文化。因此,教师可以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相关的情景教学,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看到”传统文化。
例如,在进行九年级上册《刘姥姥进大观园》的课文讲解时,可能某些学生不太懂刘姥姥的卑躬屈膝和曲意逢迎,不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也不清楚当时的社会制度,只是简单地通过老师的讲解读懂。但是,通过多媒体对《红楼梦》的整体观念和时代背景进行展示,让学生了解当时的封建背景和主人公“刘姥姥”所处的地位和家庭状况,可以在多媒体播放时穿插一段电视剧《红楼梦》中的布景,让文字转变成实景,更加壮阔地展示在学生面前。通过情景教学,让学生更加直观地面对主人公,理解主人公所做所想,鼓励学生去读原版《红楼梦》,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悟。
三、结语
综上,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是一个具有积极教育意义的良好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教材中的寓意,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引发学生感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丽,浅议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学周刊,2019(17):69.
[2]李伟,试论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才智,2019(13):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