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宇春之谜

来源 :名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qsd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05年那个一夜成名的夏天,到2011年以自己工作室的名义拥有了第一张创作专辑,6年的穿梭荏苒,李宇春在争议中一骑绝尘。而之于这6年成长的代价和更多背后的故事,仍然有很多玄妙待解的谜,耐人思索并渴望破解。
  期待是一件奢侈品
  每一个采访李宇春的人,都希望和被希望完成一件事,那就是解读李宇春。
  无法回避的现实是,外界给她的赞誉有多少,伤害也就有多少,这些都是很难消化的成长之痛。这很容易令人焦虑,围绕在李宇春身上的话题太多,无论是赞誉还是诋毁,无论是神化还是剖析,于是,我们需要破解的就太多。
  不能忽视的自然有“玉米”。采访前我们在网络上征集粉丝提问,消息更新不过半小时就有两千多条提问呼啦啦地涌来,各地“玉米”都在“求疼爱”、各种“玉米”问着关于李宇春的各种生活细节。
  “这两年的她让我惊艳”,一位华语流行音乐电台DJ如此评价。“前几张唱片的运作我没有找到她真正的闪光点,总是停留在一些表面的浮华,直到我听到了她自己的创作,我好像才看到了真正的她。那些创作灵气与小才华,开始让人有所期待。要知道这年头的华语乐坛,期待是一件奢侈品。”
  
  耀眼与遥远
  采访之前,最近一次见李宇春本人能够追溯至六年前的超女总决赛之夜。湖南广电大厦二号演播厅满员超载,各种横幅、海报、口号不遗余力地渲染着那个疯狂的夏天,站在二号演播厅外守门的一度是台长欧阳常林。
  演出开始,所有的目光都粘在她身上,所谓气场,所谓女皇。
  约定好的时间刚刚到,李宇春准时出现。
  没有了记忆中让人眩晕的排山倒海,李宇春轻巧快速地走进影棚:穿着蓝色外套、黑色中裤,简单的帆布鞋,身上没什么夸张的饰物,除了手指上的一枚银质戒指和耳朵上小小的钻石耳钉。
  清洁、率真。她会迅速起身打招呼,礼貌、客气。有点清淡的笑容,简单的寒暄她会迅速做答。答案简单而直接。“现在聊还是一会儿聊?”“都可以。”“一会儿才会化妆,不如我们先聊一会儿?”“没问题!”
  所有开放性的问题在她面前都会有些垂头丧气,因为她不太擅长描绘自己的感受或者发出一些感慨,但如果你追问她一些细节以期待从细节中感知什么时,她迅速就能分辨出你的意图从而采取自己的策略。
  一种有距离的随意,如果你说你喜欢她新专辑中的哪首歌,她会迅速地说谢谢,如果你想通过哪首歌中的哪个细节判断她的习惯或特点,她可能很难给你一个确定的答案。
  她的执着在音乐里。她MP3里的所有曲目会一直都在,直到一个MP3装不了就去买下一个。也只有在歌里,她才会显露她的极致。
  新歌《淹死的鱼》是一首悲伤的情歌,歌词出自李宇春之手,一段无奈且无望的爱情结尾,她写道:“既然注定挣脱不去也再没有多余力气,那就让我闭上眼死在你怀里。”这是一种对于爱很极致、纯粹的表达,但她说并不十分确定自己的性格中也有这样的一面,“也许吧”。
  习惯性地保留生活细节,这是李宇春最独特的生活方式。“当我说出一个地方,感觉就会失去一个地方。回到家里听听音乐、弹弹琴,或者躺在按摩椅上放松一下,这就是我最舒适和觉得最有安全感的生活状态。”说到这儿,她笑了。
  一位曾经与李宇春一同站在超女全国总决赛舞台上、但现在早已回归平常生活的姑娘在谈起李宇春时非常迅速地说了两个词——敏感,慢热,“她也会和你开玩笑、也会耍宝、也会嘻嘻哈哈,但就是让你觉得有距离。在集体中,她不咋呼,但谁也无法忽视她的存在,你感觉得出她在观察什么、留心什么,但至于那到底是什么,你很难知道。”
  
  淡定与犹疑
  皱着的眉头渐渐拧紧,眼睛眯成一条缝,整个五官都在竭尽所能地专注于思考,这是李宇春经常上演的表情。从面无表情到微微的似笑非笑再到嘴角上扬的笑开来去,李宇春的笑容与她的愁眉不展一样具有摄人心魄的感染力。
  只是淡淡的嘴角上扬,但你能读懂她的爽朗和快乐,而不是扮演笑的表情。
  无法回避的现实是,外界给她的赞誉有多少,伤害也就有多少,这些都是很难消化的成长之痛。李宇春看上去总是很淡定,没有大喜亦没有大悲。无论是面对最具代表性的数量庞大表现狂热的“玉米”群,还是面对来自网络的各种诋毁和戏谑。
  她的不淡定多是在选择时。《会跳舞的文艺青年》词曲均出自李宇春之手,“白衬衫配方格还是小圆点,最怕填这种二选一的考卷,也许不专一的天性太明显,才会被人家批评优柔寡断。”
  她害怕选择,哪怕只是点餐。迟疑到有了选择恐惧症。李宇春坦诚地说最受不了自己有时的犹豫不决和优柔寡断,“例如一个活动,思考要不要去参加。虽然纠结,但其实心里早已经拿定了主意。只是我还需要比较,还要思考,等到那一天答案自然就出现了。
  她曾经选择过不暴露内心。大学期间,李宇春没有尝试过写歌,但会偶尔用文字记录下些许散落的片段。李宇春说过自己害怕写歌,“好像整个内心都会被人看见一样,会觉得不好意思”,但是,从两年前的那张同名专辑到现在的《会跳舞的文艺青年》,大量单曲的词曲作者一栏印刷的“李宇春”三个字,让人听到李宇春的歌声之外,也看见了李宇春的创作内核,还有开始表达内心情感的勇敢。
  只是矛盾并不会一夜消失,“我仍然不太喜欢过度表达自己的私人状态,我不用博客、微博。这是每个人的性格。但是做这么多年音乐,我总觉得没有一个人能够帮我来表达我自己,那种压抑很难受,所以后来开始自己尝试创作。但即便是表达,我也喜欢比较含蓄的方式。”
  一年一度的“Why me”演唱会,李宇春自编自导自演。意见上的分歧、临场的突发状况她会异常理性地解决,从容得如同不畏惧一切难题。“也会拍桌子、也会争吵、也会焦虑,但我会让自己冷静下来,因为最重要的是解决问题”。
  出乎人意料的是,在演唱会最后设计一些让大家稍稍难过的桥段,这同样是李宇春的悉心安排:“大团圆自然好,大家都很开心,但有点遗憾或许是更值得回味的部分。”如同李宇春最喜欢的电影《海上钢琴师》,“他永远也不下船,即使即将引爆的炸药会让他和轮船玉石俱焚。”看的人很难过,但剩下的是感动。
  
  喧嚣与纯粹
  李宇春喜欢安静,但她的生活不可避免地充斥着喧嚣。
  顶级时尚杂志的封面,有她身着华服、画着烟熏妆、梳着夸张发式的照片,在那里她是一个代表时尚、解读潮流的模特,诠释着前沿信息的时尚文化,这并不是让她舒服的状态。
  颁奖典礼、社交活动的现场也会见到她的身影。“我参加的时尚活动不多,每参加一个回来就得缓一阵儿。大家见面寒暄几句、碰一下杯喝口酒什么的事儿,我做不了。”
  还有一些被放在她头上的标签,“时代偶像”、“青年领袖”,她身上的光芒被一再放大去照亮人们想要照亮的地方。“这种标签对我来说太大了,会让我觉得被框在里面,这种标签越多就会觉得被束缚得越来越厉害,会觉得很不自我。我觉得应该活得开心。”
  也许,正是因为要面对如此多的喧嚣,以及喧嚣中的困惑、不解甚至为难,她才极力要在另一个世界中保持纯粹,而这个世界,所有人都猜得到是音乐。
  为李宇春倾倒的人中很大一部分人都是因为她在舞台上的夺目光芒,那种令人震惊的爆发力和感染力,但新专辑中她的创作却几乎是一水儿的抒情慢板。李宇春说现在想做一些走心的东西,“以前很自我,都是唱我的舞台如何如何,我觉得听这些的人不会有共鸣,现在自己慢慢长大,就会希望大家听了我的歌能有共鸣,留一些感动的、细腻的东西在心里。”
  原本四月份有一部很好的电影摆在李宇春面前,但如果当时她跑去拍戏,这张专辑的宣传就会被耽搁。“这张唱片隔了两年才发,花了那么多心血,来来回回跟公司沟通了好多次,最后大家还是选择尊重音乐。”
  这份尊重并不能轻易换来。刚出道的时候,一间大大的会议室,一张大大的会议桌,坐的都是大腕级制作人和操盘手,她只是个“什么也不懂的小屁孩儿”,过着所有的一切都被安排、自己却不明所以的生活。现在李宇春有了自己的工作室,有了自己的演唱会品牌,有了属于自己工作室的第一张专辑。同样是大大的会议室,大大的会议桌,她坐在那个最重要的位置,她的话再没人忽略。
  这是她自己慢慢做出来的,“我参与过专辑的策划和创作、还当自己演唱会的导演、也救过场,慢慢地,就会被认可。”
  所有人都知道,目前的华语流行音乐唱片业正在经历着怎样的低谷,而正在为新专辑不遗余力的李宇春却异常坚定:“那是行业的问题,但不是音乐的问题,音乐的需求永远都不会改变。”
  “我不太喜欢商演。这要公司压着我。我觉得国内商演的品质参次不齐,老是在那个环境之下,我不会进步,反而对自己的要求也会降低。”有时,看着那些音响设备基本条件都缺失的商演,李宇春会禁不住难过,“这种演出还没演,我就已经很难过了。”
  采访几近结束,希望与被希望“解读李宇春”的期待,我们依旧很难判断完成与否。而一个谜题本身最大魅力就在于它是一个谜题,破解反而会成为一种破坏。但在意淫与真相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的时候,李宇春还是留了一扇小小的窗口让你去接近她,那就是去感受她的音乐。
  那天,她最放松的时刻是唱歌。
  先是一段一段的和弦,然后是新专辑同名主打歌《会跳舞的文艺青年》,一旁围观的人都渐渐围了上去,一个个触屏手机的屏幕都变成了摄像机的显示屏,她本人的表演欲也被激发,一边弹着吉他一边来回旋转着身下的座椅,轻轻地哼唱,一脸陶醉的笑容。
  
  李宇春零距离
  文艺青年也可以跳舞
  Famous:新专辑叫《会跳舞的文艺青年》,你眼中的文艺青年是什么样子的?
  李宇春:每个人身上都有文艺青年的特质。比如自己的坚持,希望与人分享但又不太愿意与人分享。有时候比较宅……但我其实是想打破这些设定的,这些设定都太有规则了,文艺青年为什么不能跳舞呢,但大部分人还是只看到后面那四个字。
  Famous:对于新专辑有很多评价,在这些评价中,哪一些会令你印象深刻?
  李宇春:这张专辑让我挺高兴的是不管你是喜欢李宇春或者不喜欢李宇春,大家讨论的点在音乐上,而不是这个人。即使是不喜欢李宇春的人,他讨论这张唱片,不管好不好,点都在音乐上。
  Famous:有了新唱片后会对过去的唱片怎么看?
  李宇春:每一张都不满意,因为你永远会去挑剔,你反复地听啊听,你就会觉得这个地方可以再怎么样,那个地方可以再怎么样。
  Famous:专辑有很多原创,而创作得有体验,但现在的你失去了很多体验的机会,怎么处理这个矛盾?
  李宇春:我自认为还算是一个心思比较细腻的人。一些小的细节、一些重要的东西都会让我产生一些想象,这是很重要的。前几年我没有生活,只是工作,现在会好很多,可以留一些时间去享受生活。
  Famous:在音乐之外,会通过什么方式放松?
  李宇春:打游戏。打游戏的时候能什么都不想。
  Famous:参与电影制作带给你的是什么样的体验?
  李宇春:你可以观察到不同的状态,比如拍爱情题材的演员,他拍完一个爱情题材再拍一个,我就会想他这个出戏入戏他怎么样把握,于是就有了《入戏》这首歌。
  Famous:现在有自己的工作室,对自己的团队有什么要求:
  李宇春:除了基本的工作能力,我可能还会更看重大家相处的感情,我还是希望有情义的东西在彼此之间。我不会今天挖一个人来,他的能力好我就觉得可以。我会在意大家之间有没有感情基础。
  Famous:无论是玉米的原因还是工作的原因,你现在会参加很多慈善活动,身处其中有什么感受呢?
  李宇春:亲身去做的确会感受不同,其实慈善本来就是集结大家的力量,无论你是以自己的身份出席还是别的什么。我之前也去过艾滋村,跟他们交流对你的人生都有一些启发。我最近是去聋儿学校看小朋友,我在外面透过那个玻璃看他们上课的时候,你会对人生有一些感悟。到最后,反而是他们在帮助你。
其他文献
易中天的新书名为《公民心事》——何为公民?我们每个人都是;公民易中天的心事为何?讲自由、讲理性,讲社会常识,帮助建立公民社会,让这些常识人人皆知,这便是他的心中所念。    近几年,讲常识的书很多。常识,本意为“普通的知识、众所周知的知识”,如今却让知识界反复言说,这是否意味着目前还有不少人缺乏常识?易中天表示,更准确地说,应该是现在缺乏“公民社会”的常识。  “比方说,一些律师为犯罪嫌疑人辩护,
期刊
随着三部新戏轮番上演,对导演孟京辉的评价也开始两极分化。有人依然视他为先锋戏剧的偶像,有人却对他的疯狂表示不屑。    这个初夏,关于孟京辉的消息似乎从来没有这样频密:5月6日,他欣喜地发了一条微博:“俺导演的三个戏今晚7:30在杭州、上海、北京同时上演!够high!”与廖一梅合作的“悲观主义三部曲”最终曲《柔软》,去年底在京引起轰动,五月又下江南,所到之处皆受热捧;年内预计创作五部新戏,第一部《
期刊
有道是“英雄割据虽已矣,文采风流今尚存。”  中国影视曾以扎实的编剧为生存根本,逐鹿市场二十余年。电视剧更以其灵活的亲民的日播制模式,生生成了主力军。那会儿,编剧导演一团和气,尤小刚、赵宝刚、英达或是杨亚洲、沈好放和高希希帐前名将如云,刘震云、二月河、芦苇、梁左……无不是洞悉百姓生活细枝末节之鬼才。近年更有邹静之、高满堂、王宛平、石康、宁财神……醉于众编剧才思,是为幸福。  后来,就没有后来了。 
期刊
编剧维权由来已久。从零敲碎打的编剧个人诉讼,到2008年编剧们的联合声明,这个被侵害的群体用各种可能的方式来保护自己的权益。今年四月,国家级的电视剧编剧工作委员会成立,编剧维权有了更多的可能性。会长高满堂说,“编剧有了一个温暖的家”。观众期待编剧的原创力,给他们精神上的愉悦,所以,当行业内的潜规则侵害到原创力的时候,最终吃亏的还是观众。  同时,2009年成立的编剧经纪公司的喜多瑞,已经在市场上拼
期刊
意大利人马格里斯擅用话语和笔,在中南欧的三岔口小城的里雅斯特道出“各自文化为彼此辩护”。ECM创始者曼弗雷·艾歇尔,在42年前创建平台,邀东西半球的音乐艺术家各自发声,今日已成一乌托邦。建城403年的曼海姆城被二战硝烟摧毁了大半,城中心以英文大写字母取替具体门牌,至今在努力重寻它的灵魂。毕竟叔本华住过11个月的旧居C9号,今日已成德国连锁购物商厦,历史连一根毫毛都没留下。  但这毫不阻碍这个午后突
期刊
在密闭的化妆间与张涵予对谈,最初的几分钟,他叫人有距離感——皮肤黝黑,脊背挺直,声如洪钟,慢条斯理,用北京话说,就是“劲劲儿的”,“没办法,长了一张不亲民的脸。”  他右手腕子上戴着一条红黑相间的编织皮绳,拍照时摘下,稍有空隙他就要再戴上。“这是AC米兰的标志啊,我老戴着,避邪!”AC米兰可以避邪?他看着对足球一窍不通的我,大笑:“这事儿,信则有,不信则无。”  刚落座他就连接两个电话:“那树真棒
期刊
凭借《宫》大火的编剧于正这几年做得顺风顺水,尽管他的作品一直争议不断,被网友“于妈于妈”地揶揄着。  无疑,作为中生代窜红最快的70后编剧,于正名利双收。而回忆起步之初,他一样有着曾白干活、被打压的血泪史。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于正加入香港著名导演李惠民的工作室初学编剧,和许多刚入行的新人一样,几乎没有报酬,更无从谈署名权。离开李惠民,于正上北京发展,接剧本写到一半公司倒闭了,一分钱没拿到。还
期刊
艾薇儿的中国之行不仅仅是一次音乐之旅。除了在北京乐谷国际音乐节上献唱,准备Black Star全球巡演上海第一站之外,最重要的事莫过于把她的时尚带到中国来。这次她与意大利运动品牌乐途(Lotto)进行跨界合作,为该品牌设计了一系列潮流单品。是的,我们熟悉的艾薇儿准备又一次进军中国,这一次,她的身份是:时尚设计师。    甜美摇滚潮爆北京    艾薇儿很聪明。在与意大利运动品牌乐途(Lotto)跨界
期刊
80后编剧柏邦妮进入这个行业,有点误打误撞的意思。2003年,一位老师推荐她为电视剧《浪子燕青》写剧本,从此入行。而在那之前,她已在当时最有名的文青论坛西祠论坛积累了不少声名,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版面“像邦妮一样爱你”。顾小白的情况有点类似:大学毕业之后在中国铁通的网络运营部上班,每天的任务就是往官网上发两条铁路新闻,他比其他人更早拥有宽带,也就顺理成章地开始了网络生涯。于是,两位年轻作者如同那个年代
期刊
张爱玲早年写过不少影评,多数是用英文写的,发表在上海的《二十世纪》月刊上。我读到的不多,有《梅娘曲》和《桃李争春》的影评,還有后来对桑弧《太平春》(1950年)的评论。无论用英文還是中文,张氏风格跃然纸上,夹叙夹议,娓娓复述剧情,顺带描写观众的反响,隐约着点出她的女性观点。很可读,但不同于一般人理解中的评论,更像是随笔。  如果张爱玲一生只写影评,即便质量和数量大大高于此,也不会有如今的知名度。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