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素养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知道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运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对于小学科学课堂来说,就是要调动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渴望探究的欲望,发扬理性、质疑、验证的科学精神,并运用掌握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答与生活有关的问题。
小学科学担负着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任务,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探究、实践、创新,不断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需要我们每一位科学教师仔细研究和深入思考。在一次教研活动中,笔者执教了《摆》一课,并在多次备课、讲课、评课过程中得到许多老师的指导,对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有了几点体会。
一、巧妙运用科学史
《摆》这一课与前一课《小车的运动》都是典型的科学探究课。很多老师执教《摆》时,一般先是出示钟摆摆动的视频,分析摆的组成,让学生自制一个摆,然后与前一课《小车的运动》教学一样,利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让学生经历“问题—假设—验证—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我第一次试教也是这样的教学流程。
课后我反思,《摆》的教学不能仅仅重复《小车的运动》的教学,这样不能让学生在本课的教学中有更多的收获,那么能否更深入地挖掘教学资源,引入科学史的教育呢?
带着这样的思考,我在反复钻研教材并认真分析四年级儿童对科学的学习需求后,觉得应该从儿童的视角出发,利用他们对科学家的崇拜和想成为科学家的愿望,创设适合他们的科学学习。
基于此,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引入科学史上伽利略发现摆的故事。
(课件展示图片,简短介绍伽利略发现摆、应用摆的故事。)
师: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生: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生:我们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多问问“为什么”。
生:任何事物都包含科学道理。
……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今天,我们也像伽利略那样,一起来研究摆的秘密。
这样导入,可以激起孩子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把孩子的好奇心带入到后续的探究活动中。同时,在科学史内容的教学中,通过介绍科学家实事求是、谦虚的科学态度,也会对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有一定影响。
二、创设有效情境
提出问题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前提和基础,训练学生会提问题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目标之一。提出问题建立在对事实有一定的、初步了解的基础上,教师除了创设一种师生心理相融、民主交往的良好课堂教学氛围外,还要创设一种问题情境,让学生思维更活跃,想提出问题,敢提出问题,会提出问题。
第一次教学《摆》时,我自制单摆后让摆摆动起来,然后问学生:你们觉得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呢?学生普遍显得很茫然。我反思:这是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但这个问题不是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提出来的,由于问题来得突然,学生的思维还没有进入到研究的状态。
第二次教学时,我改变了之前的做法,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首先,演示制作一个单摆,然后介绍各部分名称(为了便于学生观察,用课件出示单摆,将摆线、摆锤、摆角等名称在图上标明)。接着,我演示单摆摆动时如何数摆动的次数,再让每个小组自制一个单摆并实验——每小组实验3次,分别记录摆在15秒钟内摆动的次数,然后把每组的实验记录汇总展示,为学生分析数据、形成结论和产生新的问题做好准备。
师:你们看到这些数据,有什么发现?
生:我们组3次实验摆动的次数是一样的。
生:不同的组制作的摆,摆动的次数不一样。
师:同学们总结得很好。时间都是15秒,各组摆动的次数不一样,这说明什么呢?
生:有的摆摆动得快,有的摆摆动得慢。
师:根据各组实验的数据,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生:为什么我们组的摆比他们组的摆摆动快一些?
生:为什么有的摆摆动快些?有的摆摆动慢些?
生:什么样的摆摆动快一些?
生:摆动的快慢与什么有关呢?
这样,通过创设一个问题情境,顺应了学生的思维,他们就会提出要研究的问题,确定了探究的起点,为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打开了一扇大门。
三、重视对话交流
真正的科学探究是一个引导学生展开理性思考的过程,无论是问题的提出、猜想或假设的形成、实验计划的制订,还是面对通过实验、观察等各种活动或途径获得的信息,都离不开理性的分析、处理和选择。
下面是学生在认识摆的组成以后,对“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提出假设、制订实验计划的教学片段:
师:你认为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为什么这样猜想?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生:我想,如果摆线越长,摆来回的路线就越长,来回摆的时间也就多一些,所以我认为摆线越长,摆动的速度越慢。
生:荡秋千时,秋千的角度越大,冲下来就会快一些。所以我认为摆角越大,摆动的速度就越快。
生:日常生活中,越重的东西下落得越快。所以我认为摆锤越重,摆动的速度越快。
师:你们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分析、推理,做出大胆猜想,真不错!
学生选择要验证的假设并制订实验计划,都知道要用比较的方法,但是如何控制好变量与保持不变的量,对四年级孩子来说有点困难。所以我充分引导学生进行对话交流,促进学生形成理性思维。
师:请各组选择你们最想研究的假设并讨论一下准备怎样来研究。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然后汇报。)
生:我们组准备研究摆线的长短与摆的快慢的关系。我们认为要做两次实验,一次摆线长一点,一次摆线短一点,看它们摆动的次数。
生:我们组觉得最好有两个人同时做实验,一个摆线长,一个摆线短。需要注意的是,摆动的时间要一样长。如果时间不一样长,就没法比较了。
生:我们组认为摆锤也要一样重。如果摆锤不一样重,摆线也不一样长,那就不知道究竟是什么原因影响摆的快慢了。
师:研究摆线的长短与摆的快慢的关系,只要保证摆锤的重量一样、摆动的时间也一样就可以了吗?还有要补充的吗?
学生的学习起点是不一样的,有的走在前,有的走在后,只有让他们在对话交流中缩短距离,在讨论交流中不断修改、完善自己原有的想法,才能使他们的思维更加严密、更加趋于理性。学生只有真正地理性思考,科学探究才会变得严谨而富有成效。
四、联系生活实际
小学科学与学生日常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突出知识的实用性和时效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既体现了知识的价值,又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摆》一课教学的最后,我向学生介绍科学来源于生活,也终将应用于生活,顺理成章地引导他们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来解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课件出示两个应用题。)
题一:学校门岗大厅有一座立式摆钟,门岗师傅说这个摆钟不准,每天快了1分钟。你能告诉门岗师傅应该怎么办吗?
题二:公园里,王华和张亮两人轮流玩一个秋千,王华说:“我力气大,荡得比你高,我荡得快。”张亮说:“你比我胖,比我重,我肯定荡得比你快。”他们俩说的对吗?为什么?
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的有机融合,以“学会应用”为切入点,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诚然,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绝非一两节课就能实现的,需要日积月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科学教师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让每一节科学课都能服务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与提升。
安徽省马鞍山市花山区师范附小(243000)
小学科学担负着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任务,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探究、实践、创新,不断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需要我们每一位科学教师仔细研究和深入思考。在一次教研活动中,笔者执教了《摆》一课,并在多次备课、讲课、评课过程中得到许多老师的指导,对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有了几点体会。
一、巧妙运用科学史
《摆》这一课与前一课《小车的运动》都是典型的科学探究课。很多老师执教《摆》时,一般先是出示钟摆摆动的视频,分析摆的组成,让学生自制一个摆,然后与前一课《小车的运动》教学一样,利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让学生经历“问题—假设—验证—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我第一次试教也是这样的教学流程。
课后我反思,《摆》的教学不能仅仅重复《小车的运动》的教学,这样不能让学生在本课的教学中有更多的收获,那么能否更深入地挖掘教学资源,引入科学史的教育呢?
带着这样的思考,我在反复钻研教材并认真分析四年级儿童对科学的学习需求后,觉得应该从儿童的视角出发,利用他们对科学家的崇拜和想成为科学家的愿望,创设适合他们的科学学习。
基于此,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引入科学史上伽利略发现摆的故事。
(课件展示图片,简短介绍伽利略发现摆、应用摆的故事。)
师: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生: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生:我们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多问问“为什么”。
生:任何事物都包含科学道理。
……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今天,我们也像伽利略那样,一起来研究摆的秘密。
这样导入,可以激起孩子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把孩子的好奇心带入到后续的探究活动中。同时,在科学史内容的教学中,通过介绍科学家实事求是、谦虚的科学态度,也会对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有一定影响。
二、创设有效情境
提出问题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前提和基础,训练学生会提问题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目标之一。提出问题建立在对事实有一定的、初步了解的基础上,教师除了创设一种师生心理相融、民主交往的良好课堂教学氛围外,还要创设一种问题情境,让学生思维更活跃,想提出问题,敢提出问题,会提出问题。
第一次教学《摆》时,我自制单摆后让摆摆动起来,然后问学生:你们觉得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呢?学生普遍显得很茫然。我反思:这是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但这个问题不是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提出来的,由于问题来得突然,学生的思维还没有进入到研究的状态。
第二次教学时,我改变了之前的做法,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首先,演示制作一个单摆,然后介绍各部分名称(为了便于学生观察,用课件出示单摆,将摆线、摆锤、摆角等名称在图上标明)。接着,我演示单摆摆动时如何数摆动的次数,再让每个小组自制一个单摆并实验——每小组实验3次,分别记录摆在15秒钟内摆动的次数,然后把每组的实验记录汇总展示,为学生分析数据、形成结论和产生新的问题做好准备。
师:你们看到这些数据,有什么发现?
生:我们组3次实验摆动的次数是一样的。
生:不同的组制作的摆,摆动的次数不一样。
师:同学们总结得很好。时间都是15秒,各组摆动的次数不一样,这说明什么呢?
生:有的摆摆动得快,有的摆摆动得慢。
师:根据各组实验的数据,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生:为什么我们组的摆比他们组的摆摆动快一些?
生:为什么有的摆摆动快些?有的摆摆动慢些?
生:什么样的摆摆动快一些?
生:摆动的快慢与什么有关呢?
这样,通过创设一个问题情境,顺应了学生的思维,他们就会提出要研究的问题,确定了探究的起点,为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打开了一扇大门。
三、重视对话交流
真正的科学探究是一个引导学生展开理性思考的过程,无论是问题的提出、猜想或假设的形成、实验计划的制订,还是面对通过实验、观察等各种活动或途径获得的信息,都离不开理性的分析、处理和选择。
下面是学生在认识摆的组成以后,对“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提出假设、制订实验计划的教学片段:
师:你认为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为什么这样猜想?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生:我想,如果摆线越长,摆来回的路线就越长,来回摆的时间也就多一些,所以我认为摆线越长,摆动的速度越慢。
生:荡秋千时,秋千的角度越大,冲下来就会快一些。所以我认为摆角越大,摆动的速度就越快。
生:日常生活中,越重的东西下落得越快。所以我认为摆锤越重,摆动的速度越快。
师:你们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分析、推理,做出大胆猜想,真不错!
学生选择要验证的假设并制订实验计划,都知道要用比较的方法,但是如何控制好变量与保持不变的量,对四年级孩子来说有点困难。所以我充分引导学生进行对话交流,促进学生形成理性思维。
师:请各组选择你们最想研究的假设并讨论一下准备怎样来研究。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然后汇报。)
生:我们组准备研究摆线的长短与摆的快慢的关系。我们认为要做两次实验,一次摆线长一点,一次摆线短一点,看它们摆动的次数。
生:我们组觉得最好有两个人同时做实验,一个摆线长,一个摆线短。需要注意的是,摆动的时间要一样长。如果时间不一样长,就没法比较了。
生:我们组认为摆锤也要一样重。如果摆锤不一样重,摆线也不一样长,那就不知道究竟是什么原因影响摆的快慢了。
师:研究摆线的长短与摆的快慢的关系,只要保证摆锤的重量一样、摆动的时间也一样就可以了吗?还有要补充的吗?
学生的学习起点是不一样的,有的走在前,有的走在后,只有让他们在对话交流中缩短距离,在讨论交流中不断修改、完善自己原有的想法,才能使他们的思维更加严密、更加趋于理性。学生只有真正地理性思考,科学探究才会变得严谨而富有成效。
四、联系生活实际
小学科学与学生日常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突出知识的实用性和时效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既体现了知识的价值,又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摆》一课教学的最后,我向学生介绍科学来源于生活,也终将应用于生活,顺理成章地引导他们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来解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课件出示两个应用题。)
题一:学校门岗大厅有一座立式摆钟,门岗师傅说这个摆钟不准,每天快了1分钟。你能告诉门岗师傅应该怎么办吗?
题二:公园里,王华和张亮两人轮流玩一个秋千,王华说:“我力气大,荡得比你高,我荡得快。”张亮说:“你比我胖,比我重,我肯定荡得比你快。”他们俩说的对吗?为什么?
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的有机融合,以“学会应用”为切入点,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诚然,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绝非一两节课就能实现的,需要日积月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科学教师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让每一节科学课都能服务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与提升。
安徽省马鞍山市花山区师范附小(24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