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少年悲剧:背了十年书,识字却成了问题

来源 :意林·作文素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yueemo11223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适用话题】包容 教育艺术 现实与想象 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时事引读 >>
  《新京报》2016年8月29日报道了“讀经少年”苦学十年最终却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悲剧,引发社会各界关注及热议。十年前,读经热进入高潮,全国近百家读经学堂如雨后春笋般建立,大批少年进入读经学堂求学。报道中的济南少年郑惟生也是读经队伍中的一员,他在小学四年级时退学读经,此后九年,辗转八省,先后在十个读经学堂求学。郑惟生回忆,那是一种接近清修的生活,居于深山,无电无网,与经书为伴,每天背诵十小时。郑惟生的书架与同龄人不同,没有科幻小说,没有日本漫画,除了儒家经典,就是佛经。读经十年,19岁的郑惟生在背完20多万字的经书后发现,他连最基础的小学英文都不甚了解,一切都得从头再来,很是吃力。他这才意识到,自己为之努力的一切都已付之东流。事实上,像郑惟生这样的“读经少年”还有很多,他们似乎已然成为了那场体制外“教育”的实验品,没能把握住最宝贵的成长时期,如今想重新融入主流社会,恐怕颇为艰难。
  素材聚焦 一位家长:我为什么带孩子逃离了读经班(节选)
  我按照朋友的指引,去那个读经班观摩了一下,不大的一间教室,一群孩子哇啦啦地念书和背书。……我顿时有了时不我待的急迫感,赶紧把娃也送了进来,等到他很快也能将一篇《大学》从头背到尾时,我备受鼓舞。并不是我一个人,娃娃在教室里背书时,大人们就在外面聊天。他们也觉得现在竞争太激烈,应该趁孩子现在空闲尚多来打个底子。有的父亲比较激进,认为应试教育一塌糊涂,考虑将来放弃高考,“听说某地有个很好的国学班,寄宿制的,先生带着孩子读国学、学英语、习武练气功等。既然能跟这样的人学习经典,何必在应试教育的体系里浪费时间呢?”这位父亲看上去很激愤,他的激愤让我警惕。
  我也深知应试教育有很多弊端,但它到底是一个体系,经受多重监督,有很多讨论和试错,它也许会扼杀掉孩子的一些天分,使他们平庸,但也比押在一位“先生”的学问道德身上要安全。而根据我有限的经验,被渲染得神乎其神的人,未必是好的教育家,教育是一个长久、细致、考验人的平衡感和耐心的事,来不得半点夸张。
  几个月之后,我的孩子得了重感冒,读经班的教室不通风,上课时又门窗紧闭,健康无疑是更重要的事,我跟老师说明原委,便再也没有带娃去过……
  随着一些关于国学班的报道出炉,我逐渐明白了何以如此。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他们是复古者,但真相却是,他们是反叛者,他们不屑与平庸者为伍,不愿意随波逐流,自认为有能力另辟蹊径,而“国学”是老天唯独给予他们这些有识见者的一条出路。这些道理看上去很有道理,但是,分寸很难掌握,一不小心就会过了火,跟搞传销的就成了一个思路,变成了一种自我催眠。
  【考场仿真试题】阅读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范文片段示例】经典的种子历经了千年,沧海桑田间,空气、阳光、水分、土壤都发生了变化,它能否发芽,在于对季节与时令的适应。传承经典,是让“经书”顺其自然地进入孩童的心灵,而不是让孩童穿越到过去的古老、原始、粗粝生活中,去适应“经书”。如今的“读经”狂热分子正是把经典的种子炒热、煮熟,披上反抗应试教育的外壳,让少年们除了读经还是读经,单调、机械、虚幻的童话反而害了孩子。是时候给狂热的行为降温了,避免单方面的狂热灼伤人心,就从现在开始。
其他文献
作文是语文的半壁江山,在当前中高考改革将大幅提高语文分数的背景下,有人说得十分中肯:“得语文者得天下,得作文者得语文。”中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中,都把“中心明确,内容具体,思想深刻”作为十分重要的一条,所以,指导学生写出内容具体、中心明确、见解深刻的作文,就成了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但现实是很多学生写作时习惯于七拼八凑,写不出内容具体、中心鲜明的作文。从借物喻理类作文入手,可以有效地改变这一现状。 
期刊
你以为你的梦想很贵吗?身边有很多人,他们的经历告诉人们:梦想,是很贵,但没你想的那么贵。  1.他为你没听过的梦想花了12年——何鹏,综合格斗解说员  2004年的时候,何鹏玩一款格斗游戏,偶然搜了些真人格斗视频来看,觉得格斗的解说特有意思,就一心想往这方面发展。但他既不是体育专业,也不是播音专业,完全是个外行。于是他开始狂看网上的教学视频,世界各地的比赛视频,想进行训练的时候,还要专门跑去上海,
期刊
编者按:当作文君还在编辑部扒拉着手机寻找热点时,G20峰会文艺演出的一组精美图片的出现,顿时震撼了我的眼球。这是一场可以用“惊艳”两个字来形容的晚会,惊艳在传统音乐与现代科技的融合,惊艳在全息影像与真人表演的交融,惊艳在天与水与灯和谐映衬,惊艳在演员的专注与导演的睿智。下面,就随作文君走进这场惊艳的晚会吧!  人物魅力赵聪:她领衔的音乐美惊艳全球  “最忆是杭州”的开篇琵琶曲《春江花月夜》以及第二
期刊
【适用话题】文化氛围 尊重知识 才华  在大唐朝,差不多会写字的人就能作诗。闻一多先生说,与其叫作唐诗,不如说是诗唐——诗歌的唐朝,诗人的唐朝。诚如是,在中国的科举历史上,只有唐朝的科举制度别具一格,不但要考四书五经和策论,还要比写诗,而且把诗的优劣作为首要的取仕条件。除了各级考试要考诗歌以外,朝廷里还经常举行诗歌大赛,并以此作为各级官员提拔重用的参考和身份的标榜。  有一回,武则天在洛阳龙门举行
期刊
【适用话题】磨砺 改变 成长 珍惜  人物时事速递>>  2016年新学期开学伊始,中国矿业大学迎来了一名特殊的新生——24歲的山生云,他不仅是该校力建学院年龄最大的新生,还被老师称为“最励志的新生”。6年前,山生云就曾考入中国矿业大学,但他却由于在网络游戏中迷失了自己,以致大四那年面临被劝退的窘境。年轻气盛的他曾一度认为无须文凭也能闯出一番事业,于是拒绝了老师的留级建议,肄业踏入社会。随后两年里
期刊
【适用话题】探索 智慧 人格魅力 科学态度  人物时事速递>>  2016年8月31日,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发布消息说,该校药理、化学和生物化学教授,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共同获得者,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大脑”的钱永健(Roger Tsien)博士于8月24日在俄勒冈尤金市意外离世,享年64岁。钱永健1952年出生于纽约,祖籍浙江临安,是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堂侄。少年时期,他就表现出极高的科学
期刊
前几日,曾出演《爱情公寓》里的唐悠悠的女演员邓家佳删光了所有微博,引来网友颇多关注猜想,还因此登上了微博热搜第一的位置。  其实,很多人都会经常删掉社交软件状态。有时候想起有个朋友在朋友圈推荐过不错的电影,点开ta的主页,却怎么也找不到那条状态了。还有些人,发朋友圈特别频繁,删朋友圈也特别频繁。为什么有些人会经常删掉自己的社交状态呢?  上周末想饕餮一顿,想起有个哥们在朋友圈分享过一家餐厅,想去尝
期刊
【适用话题】尝试 细节 专心 创业  时事引读 >>  2016年,对于甘其食及童启华来说,是个值得铭记的年份。因为在国内市场大展拳脚之后,甘其食又走出国门——在美国波士顿哈佛校门口,首家海外甘其食分店即将开张。自2009年3月由童启华创立以来,甘其食品牌店就以健康美味的饮食、快捷环保的购物方式,迅速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同。但在童启华创业之初,很多人其实并不看好他做包子,甚至有人质疑一个大好青年怎么会
期刊
【适用话题】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灵魂的救赎 审视自己 人格重塑  “在我入狱前,我的生活充满了骚乱。”从小在纽约长大的Hughes平静地说,“我在街上乱混,我是一个毒贩。”17岁那年,Hughes因为过失杀人和贩卖毒品两项重罪,被判入狱20年,用所有青春去赎罪。但监狱真的能让这位少年改头换面、重新做人吗?  监禁往往会产生更多的暴力。美国每年释放大约75万犯人,其中有一半甚至是三分之二的人会因再次
期刊
1  那天跟普通话很标准、让人一听声音就很想扑倒的大男孩小新聊天。我请教他:“小新,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声音变得好听一点?”  他倒是很热心,让我发几句语音他听听。我的声音一向羞于见人,但机会难得,我还是发了。他听了以后,居然说不难听。我就很不服:“怎么会不难听?普通话不标准,情绪也不到位,反正,哪儿哪儿都不好。”他说了一句毁三观的话,他说,“普通话太标准会给人距离感,反而你这种更亲切更真实。”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