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适用话题】包容 教育艺术 现实与想象 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时事引读 >>
《新京报》2016年8月29日报道了“讀经少年”苦学十年最终却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悲剧,引发社会各界关注及热议。十年前,读经热进入高潮,全国近百家读经学堂如雨后春笋般建立,大批少年进入读经学堂求学。报道中的济南少年郑惟生也是读经队伍中的一员,他在小学四年级时退学读经,此后九年,辗转八省,先后在十个读经学堂求学。郑惟生回忆,那是一种接近清修的生活,居于深山,无电无网,与经书为伴,每天背诵十小时。郑惟生的书架与同龄人不同,没有科幻小说,没有日本漫画,除了儒家经典,就是佛经。读经十年,19岁的郑惟生在背完20多万字的经书后发现,他连最基础的小学英文都不甚了解,一切都得从头再来,很是吃力。他这才意识到,自己为之努力的一切都已付之东流。事实上,像郑惟生这样的“读经少年”还有很多,他们似乎已然成为了那场体制外“教育”的实验品,没能把握住最宝贵的成长时期,如今想重新融入主流社会,恐怕颇为艰难。
素材聚焦 一位家长:我为什么带孩子逃离了读经班(节选)
我按照朋友的指引,去那个读经班观摩了一下,不大的一间教室,一群孩子哇啦啦地念书和背书。……我顿时有了时不我待的急迫感,赶紧把娃也送了进来,等到他很快也能将一篇《大学》从头背到尾时,我备受鼓舞。并不是我一个人,娃娃在教室里背书时,大人们就在外面聊天。他们也觉得现在竞争太激烈,应该趁孩子现在空闲尚多来打个底子。有的父亲比较激进,认为应试教育一塌糊涂,考虑将来放弃高考,“听说某地有个很好的国学班,寄宿制的,先生带着孩子读国学、学英语、习武练气功等。既然能跟这样的人学习经典,何必在应试教育的体系里浪费时间呢?”这位父亲看上去很激愤,他的激愤让我警惕。
我也深知应试教育有很多弊端,但它到底是一个体系,经受多重监督,有很多讨论和试错,它也许会扼杀掉孩子的一些天分,使他们平庸,但也比押在一位“先生”的学问道德身上要安全。而根据我有限的经验,被渲染得神乎其神的人,未必是好的教育家,教育是一个长久、细致、考验人的平衡感和耐心的事,来不得半点夸张。
几个月之后,我的孩子得了重感冒,读经班的教室不通风,上课时又门窗紧闭,健康无疑是更重要的事,我跟老师说明原委,便再也没有带娃去过……
随着一些关于国学班的报道出炉,我逐渐明白了何以如此。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他们是复古者,但真相却是,他们是反叛者,他们不屑与平庸者为伍,不愿意随波逐流,自认为有能力另辟蹊径,而“国学”是老天唯独给予他们这些有识见者的一条出路。这些道理看上去很有道理,但是,分寸很难掌握,一不小心就会过了火,跟搞传销的就成了一个思路,变成了一种自我催眠。
【考场仿真试题】阅读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范文片段示例】经典的种子历经了千年,沧海桑田间,空气、阳光、水分、土壤都发生了变化,它能否发芽,在于对季节与时令的适应。传承经典,是让“经书”顺其自然地进入孩童的心灵,而不是让孩童穿越到过去的古老、原始、粗粝生活中,去适应“经书”。如今的“读经”狂热分子正是把经典的种子炒热、煮熟,披上反抗应试教育的外壳,让少年们除了读经还是读经,单调、机械、虚幻的童话反而害了孩子。是时候给狂热的行为降温了,避免单方面的狂热灼伤人心,就从现在开始。
时事引读 >>
《新京报》2016年8月29日报道了“讀经少年”苦学十年最终却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悲剧,引发社会各界关注及热议。十年前,读经热进入高潮,全国近百家读经学堂如雨后春笋般建立,大批少年进入读经学堂求学。报道中的济南少年郑惟生也是读经队伍中的一员,他在小学四年级时退学读经,此后九年,辗转八省,先后在十个读经学堂求学。郑惟生回忆,那是一种接近清修的生活,居于深山,无电无网,与经书为伴,每天背诵十小时。郑惟生的书架与同龄人不同,没有科幻小说,没有日本漫画,除了儒家经典,就是佛经。读经十年,19岁的郑惟生在背完20多万字的经书后发现,他连最基础的小学英文都不甚了解,一切都得从头再来,很是吃力。他这才意识到,自己为之努力的一切都已付之东流。事实上,像郑惟生这样的“读经少年”还有很多,他们似乎已然成为了那场体制外“教育”的实验品,没能把握住最宝贵的成长时期,如今想重新融入主流社会,恐怕颇为艰难。
素材聚焦 一位家长:我为什么带孩子逃离了读经班(节选)
我按照朋友的指引,去那个读经班观摩了一下,不大的一间教室,一群孩子哇啦啦地念书和背书。……我顿时有了时不我待的急迫感,赶紧把娃也送了进来,等到他很快也能将一篇《大学》从头背到尾时,我备受鼓舞。并不是我一个人,娃娃在教室里背书时,大人们就在外面聊天。他们也觉得现在竞争太激烈,应该趁孩子现在空闲尚多来打个底子。有的父亲比较激进,认为应试教育一塌糊涂,考虑将来放弃高考,“听说某地有个很好的国学班,寄宿制的,先生带着孩子读国学、学英语、习武练气功等。既然能跟这样的人学习经典,何必在应试教育的体系里浪费时间呢?”这位父亲看上去很激愤,他的激愤让我警惕。
我也深知应试教育有很多弊端,但它到底是一个体系,经受多重监督,有很多讨论和试错,它也许会扼杀掉孩子的一些天分,使他们平庸,但也比押在一位“先生”的学问道德身上要安全。而根据我有限的经验,被渲染得神乎其神的人,未必是好的教育家,教育是一个长久、细致、考验人的平衡感和耐心的事,来不得半点夸张。
几个月之后,我的孩子得了重感冒,读经班的教室不通风,上课时又门窗紧闭,健康无疑是更重要的事,我跟老师说明原委,便再也没有带娃去过……
随着一些关于国学班的报道出炉,我逐渐明白了何以如此。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他们是复古者,但真相却是,他们是反叛者,他们不屑与平庸者为伍,不愿意随波逐流,自认为有能力另辟蹊径,而“国学”是老天唯独给予他们这些有识见者的一条出路。这些道理看上去很有道理,但是,分寸很难掌握,一不小心就会过了火,跟搞传销的就成了一个思路,变成了一种自我催眠。
【考场仿真试题】阅读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范文片段示例】经典的种子历经了千年,沧海桑田间,空气、阳光、水分、土壤都发生了变化,它能否发芽,在于对季节与时令的适应。传承经典,是让“经书”顺其自然地进入孩童的心灵,而不是让孩童穿越到过去的古老、原始、粗粝生活中,去适应“经书”。如今的“读经”狂热分子正是把经典的种子炒热、煮熟,披上反抗应试教育的外壳,让少年们除了读经还是读经,单调、机械、虚幻的童话反而害了孩子。是时候给狂热的行为降温了,避免单方面的狂热灼伤人心,就从现在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