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教学过程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小学英语和中学英语是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彼此独立又相互连接的,密不可分的两个学段。传统的英语教学只重视学生的智力因素,注重对知识的灌输和传授以及解决疑难问题,而往往忽视了非智力因素的运用。而英语作为一门语言,融合了人际间思想、感情、信息的交流。它是一门有生命的学科,因此不论教的人还是学的人只有把真情实感投注到这个过程中,达到师生间的融洽才能真正的使这门课活起来。人们在分析中小学英语衔接教学过程时,总倾向于把注意力集中于教学中的认知系统的衔接,而往往忽视了另一个重要因素的存在,那就是情感因素。从静态角度透视,教学中情感因素的衔接存在于教学的三个基本要素之中。教师,学生和教材是构成教学中认知系统的三个基本要素,同时这三要素中所具有的情感因素,也是构成教学中丰富而复杂的情感现象的三个源点,为中小学英语衔接教学中实施情感教学提供了最初的可能性,也为以情感为契入点,提升中小学英语衔接的有效性奠定了基础。
一、教材中蕴涵的情感因素
情感是人在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各种实践活动给人以丰富的情感体验。当教材内容涉及直接反映人类实践活动以及直接反应人在活动中的思想感情时,期间所蕴涵的情感因素,便以显性的形式体现出来。有些英语的教材内容主要在于反映词汇知识和语法结构,并不带明显的情感色彩,但在反映词汇和语法的过程中,仍会不知不觉地使人感受到其中隐含的情感。譬如:牛津教材7A unit 6一课是围绕Fashion show为话题展开的,曾经有一位老师为了提高学生兴趣,设计了让学生在课上进行时装表演的活动——让学生穿上自己最好的衣服,在教室的行间里学模特走来走去,最后还进行最佳表演奖的评选。说实话,这就是一场纯粹的表演秀。我在教授这节课时,也让学生进行了一次时装表扬。但是时装表演中,当有学生作为模特在表演时,我让一些学生配以英文进行解说,我自己也亲自参加到表演中,一下子就拉近了与学生的关系。另外,我根据教材里的重难点,设计了一个猜人活动:让一学生对班上的另一名学生的典型着装进行描述,然后发问,看谁最先回答正确。如:She wears a red skirt, a pair of boots. Who is she?此活动既能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巩固刚刚所学的表达方式,又能培养学生关注身边的同学,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在活动结束前,我又提出了课文中孩子门举行表演的目的——为希望工程筹款。顺着这条情感线索,我们又一起讨论,我们能为自己身边的同学,朋友做些什么呢?这一系列活动充分挖掘了教材的情感因素,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得了知识,提升了品格。
二、教师的情感
教师是构成教学中丰富而复杂的情感现象的一个源点,但这个源点与教材是不一样的。教材是物,而教师是人,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的人。我们不仅自己具有一定的情感,而且也能接受外界的情感刺激,并对周围学生施予情感上的影响。同时,由于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其主导性地位决定了教师这个情感原点对整个教学中的情感活动,具有更大的能动作用。教师与刚升入初一的学生在共同教学活动中必然结成一定的人际情感关系。这样的情感不仅包括教师对学生个体的情感,而且包括教师对学生群体的情感。不管教师本身是否意识到,这种情感都是存在着的,只是存在的状况不一样。有的教师从肩负的责任出发,对学生有一种特别深厚的感情,似母爱,又胜母爱,有的教师只是将师生关系仅仅看作是“教”与“学”的关系,缺乏情感上的渗透和升华;更有甚者,把学生作为自己的对立面,视为尽给自己添加麻烦,惹事生非的人,产生情感上的抵触和逆反。作为初一新接手的英语老师,我就特别重视情感对于学生学习英语的催化作用。比如在教学过程中,评价学生活动时不仅有Wonderful! Great! Excellent! Well done! Good job!等,并结合以饱满的情绪、微笑的表情,可让他们品味到被肯定的喜悦。而对表现欠佳的,也绝不加以斥责或冷嘲热讽,而是说Take it easy! Try again! I know you can do better next time! That’s Ok!使他们感到自己也在不断进步,从而消除惧怕紧张情绪。当学生做的好时,一个微笑一个大拇指甚至比夸奖更有意义。而在学生害羞、忧郁时给与鼓励性的微笑。当小组活动时,我来到小组中间认真听,参与其中。对个别趴在桌上或没听明白指令的学生,我常常会拍拍他的肩膀,小声告诉他活动内容。这样学生明白老师是真心真意地对待他们,就达到了情感教育的目的了。
三、学生的情感
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一个基本要素,是构成教学活动中丰富而复杂的情感现象的又一个源点。与教师一样,学生也是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的人。他也具有一定的情感,也能接受外界的情感刺激,并对周围的同学,乃至教师施予情感上的影响。但学生与教师又不一样,他们是教学的对象,又是处在身心发展过程中的尚未成熟的个体,在教学活动中他更多的是接受外界的情感刺激,并进而促使其内部情感的形成和发展。从教学活动这一特定的背景上审视学生情感,也可粗略分为以下方面。
1.对学生活动的情感
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情感,反映了学生的基本学习意向,对其学习活动有着巨大影响。对学习活动的积极情感的培养是教学目标的基本组成部分。课堂上,我常常会设计出
不同的题目,在不同的环境、形式中,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教学,参与语言实践。比如,对话练习不会只叫两个学生在台上表演,用同样的时间,可以将学生分组,让更多的人参与。英语是一门语言,是在语言实践中练会的,所以,课上、课下要尽可能让学生多听,多说,多表演,多练习。在学校举行的各项课外活动中,也能看到我班学生活跃的身影。在面向全校的英语播报中,在圣诞舞台剧表演中,在英语角切磋口语中,学生们对英语活动的喜欢与日俱增。
2.对英语课程的情感 对具体课程的情感与对整体学习活动的情感并不完全一致。这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在教学实际中,有不少学生虽对学习活动在总体上并不十分热衷,但对某些课程颇有兴趣,有着良好的情感。同样,有的学生对总体学习活动很有热情,但对其中某些学科则缺乏兴趣,甚至反感。这是极普遍的现象。由课程的情感对具体教学活动的影响,更为直接而明显。事实上,学生对学校学习活动的情感。也是由这些具体课程的情感积累和升华所致,应在教学活动中受到所有教师的高度重视。在英语课堂上,我们要尽可能地为教学活动创造美的氛围,从而让学生感受到英语语言之美。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采用积极的心理暗示,让它化作一股巨大的动力,使学生把暗示转变成自身需要,不断鞭笞自己;教师不仅做导演,也要随时做个群众演员,与学生尤其是英语学困生打成一片,融成一体,真正成为师生学习活动的经纪人,学生自主探究活动的引路人,教学相长过程的受益人。如教授牛津7A unit 3的课文“Let’s celebrate!”一课,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将喜欢相同节日的学生分为一组,进行演讲比赛。题目为“My favorite festival”。组与组从发音,神态,语言优美性,流畅度等方面进行pk。我根据自己的喜好也以学生的身份加入其中的一组,与学生共同进行演讲比赛。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能拉近师生距离,更好地与学生心心相印,情感交融,达到师生情感上的共鸣。在平时,我也会利用celebrate Teachers’ Day卡片制作大赛,Christmas游园联谊,New Year Party等活动,激发学生对英语课程的兴趣。
3.对教师的情感
初一新入学的学生对教师的情感最初总不免带有敬意的色彩,尊敬是对教师的最基本的情感成分。但随着师生接触,交往的深入,这种情感也会发生变化。有的学生由对教师的尊敬,发展为敬爱,爱戴;有的则由尊敬演变为敬畏,畏惧;有的甚至恶化到对抗,憎恨的地步。命令、威胁与惩罚的“控制性”师生关系压抑了学生学习语言的交际欲望,妨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创新思维的发挥。而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尤其是对待新进入初一的七年级学生,在课堂师生人际关系上,要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使学生感到教师是自己的亲密朋友,在教学及平时与学生和睦相处,以肯定和委婉的方式评价、鼓励学生,在教学中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用平等商讨的口气与学生展开探讨,这样会使学生学习减轻恐惧、羞涩和压力,从而学习变得轻松自如。
教与学的和谐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和谐关系,都只有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才能真正得到体现和落实。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只有在轻松和谐的环境里,思维才表现得最活跃。反之,在压抑的思想环境里,在禁锢的课堂教学气氛中,产生创造性思维是不可能的。在构建和谐课堂的过程中,情感是优化教与学,教师与学生和谐关系的催化剂,是和谐课堂的原动力,学生对老师的情感和态度对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可设想,一个对老师情感冷漠,态度抵触的学生可以学习得很好。
学生是有个性,有思想,有情感的人,他们在课堂上的情感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唯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使学生持久保持学习的兴趣,相反,消极的情感不仅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而且会影响学生的长远发展。只有将师生的情感调整到最佳状态,给学生带去积极的情感,让课堂充满激情,教学效果才能得到保证。尤其是在中小学英语衔接教学过程中,以情促教,用情感架起师生之间的沟通桥梁,才能更好的提高学习英语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
[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案例式解读——初中英语》.
[3] 赵国忠. 有效教学最需要什么[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
[4] 卢家楣. 情感教育心理学[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5] 孟春国. 试论情感教学与英语课程实施[J]. 高师英语教学与研究,2003(4).
(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市外国语学校)
一、教材中蕴涵的情感因素
情感是人在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各种实践活动给人以丰富的情感体验。当教材内容涉及直接反映人类实践活动以及直接反应人在活动中的思想感情时,期间所蕴涵的情感因素,便以显性的形式体现出来。有些英语的教材内容主要在于反映词汇知识和语法结构,并不带明显的情感色彩,但在反映词汇和语法的过程中,仍会不知不觉地使人感受到其中隐含的情感。譬如:牛津教材7A unit 6一课是围绕Fashion show为话题展开的,曾经有一位老师为了提高学生兴趣,设计了让学生在课上进行时装表演的活动——让学生穿上自己最好的衣服,在教室的行间里学模特走来走去,最后还进行最佳表演奖的评选。说实话,这就是一场纯粹的表演秀。我在教授这节课时,也让学生进行了一次时装表扬。但是时装表演中,当有学生作为模特在表演时,我让一些学生配以英文进行解说,我自己也亲自参加到表演中,一下子就拉近了与学生的关系。另外,我根据教材里的重难点,设计了一个猜人活动:让一学生对班上的另一名学生的典型着装进行描述,然后发问,看谁最先回答正确。如:She wears a red skirt, a pair of boots. Who is she?此活动既能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巩固刚刚所学的表达方式,又能培养学生关注身边的同学,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在活动结束前,我又提出了课文中孩子门举行表演的目的——为希望工程筹款。顺着这条情感线索,我们又一起讨论,我们能为自己身边的同学,朋友做些什么呢?这一系列活动充分挖掘了教材的情感因素,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得了知识,提升了品格。
二、教师的情感
教师是构成教学中丰富而复杂的情感现象的一个源点,但这个源点与教材是不一样的。教材是物,而教师是人,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的人。我们不仅自己具有一定的情感,而且也能接受外界的情感刺激,并对周围学生施予情感上的影响。同时,由于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其主导性地位决定了教师这个情感原点对整个教学中的情感活动,具有更大的能动作用。教师与刚升入初一的学生在共同教学活动中必然结成一定的人际情感关系。这样的情感不仅包括教师对学生个体的情感,而且包括教师对学生群体的情感。不管教师本身是否意识到,这种情感都是存在着的,只是存在的状况不一样。有的教师从肩负的责任出发,对学生有一种特别深厚的感情,似母爱,又胜母爱,有的教师只是将师生关系仅仅看作是“教”与“学”的关系,缺乏情感上的渗透和升华;更有甚者,把学生作为自己的对立面,视为尽给自己添加麻烦,惹事生非的人,产生情感上的抵触和逆反。作为初一新接手的英语老师,我就特别重视情感对于学生学习英语的催化作用。比如在教学过程中,评价学生活动时不仅有Wonderful! Great! Excellent! Well done! Good job!等,并结合以饱满的情绪、微笑的表情,可让他们品味到被肯定的喜悦。而对表现欠佳的,也绝不加以斥责或冷嘲热讽,而是说Take it easy! Try again! I know you can do better next time! That’s Ok!使他们感到自己也在不断进步,从而消除惧怕紧张情绪。当学生做的好时,一个微笑一个大拇指甚至比夸奖更有意义。而在学生害羞、忧郁时给与鼓励性的微笑。当小组活动时,我来到小组中间认真听,参与其中。对个别趴在桌上或没听明白指令的学生,我常常会拍拍他的肩膀,小声告诉他活动内容。这样学生明白老师是真心真意地对待他们,就达到了情感教育的目的了。
三、学生的情感
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一个基本要素,是构成教学活动中丰富而复杂的情感现象的又一个源点。与教师一样,学生也是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的人。他也具有一定的情感,也能接受外界的情感刺激,并对周围的同学,乃至教师施予情感上的影响。但学生与教师又不一样,他们是教学的对象,又是处在身心发展过程中的尚未成熟的个体,在教学活动中他更多的是接受外界的情感刺激,并进而促使其内部情感的形成和发展。从教学活动这一特定的背景上审视学生情感,也可粗略分为以下方面。
1.对学生活动的情感
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情感,反映了学生的基本学习意向,对其学习活动有着巨大影响。对学习活动的积极情感的培养是教学目标的基本组成部分。课堂上,我常常会设计出
不同的题目,在不同的环境、形式中,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教学,参与语言实践。比如,对话练习不会只叫两个学生在台上表演,用同样的时间,可以将学生分组,让更多的人参与。英语是一门语言,是在语言实践中练会的,所以,课上、课下要尽可能让学生多听,多说,多表演,多练习。在学校举行的各项课外活动中,也能看到我班学生活跃的身影。在面向全校的英语播报中,在圣诞舞台剧表演中,在英语角切磋口语中,学生们对英语活动的喜欢与日俱增。
2.对英语课程的情感 对具体课程的情感与对整体学习活动的情感并不完全一致。这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在教学实际中,有不少学生虽对学习活动在总体上并不十分热衷,但对某些课程颇有兴趣,有着良好的情感。同样,有的学生对总体学习活动很有热情,但对其中某些学科则缺乏兴趣,甚至反感。这是极普遍的现象。由课程的情感对具体教学活动的影响,更为直接而明显。事实上,学生对学校学习活动的情感。也是由这些具体课程的情感积累和升华所致,应在教学活动中受到所有教师的高度重视。在英语课堂上,我们要尽可能地为教学活动创造美的氛围,从而让学生感受到英语语言之美。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采用积极的心理暗示,让它化作一股巨大的动力,使学生把暗示转变成自身需要,不断鞭笞自己;教师不仅做导演,也要随时做个群众演员,与学生尤其是英语学困生打成一片,融成一体,真正成为师生学习活动的经纪人,学生自主探究活动的引路人,教学相长过程的受益人。如教授牛津7A unit 3的课文“Let’s celebrate!”一课,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将喜欢相同节日的学生分为一组,进行演讲比赛。题目为“My favorite festival”。组与组从发音,神态,语言优美性,流畅度等方面进行pk。我根据自己的喜好也以学生的身份加入其中的一组,与学生共同进行演讲比赛。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能拉近师生距离,更好地与学生心心相印,情感交融,达到师生情感上的共鸣。在平时,我也会利用celebrate Teachers’ Day卡片制作大赛,Christmas游园联谊,New Year Party等活动,激发学生对英语课程的兴趣。
3.对教师的情感
初一新入学的学生对教师的情感最初总不免带有敬意的色彩,尊敬是对教师的最基本的情感成分。但随着师生接触,交往的深入,这种情感也会发生变化。有的学生由对教师的尊敬,发展为敬爱,爱戴;有的则由尊敬演变为敬畏,畏惧;有的甚至恶化到对抗,憎恨的地步。命令、威胁与惩罚的“控制性”师生关系压抑了学生学习语言的交际欲望,妨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创新思维的发挥。而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尤其是对待新进入初一的七年级学生,在课堂师生人际关系上,要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使学生感到教师是自己的亲密朋友,在教学及平时与学生和睦相处,以肯定和委婉的方式评价、鼓励学生,在教学中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用平等商讨的口气与学生展开探讨,这样会使学生学习减轻恐惧、羞涩和压力,从而学习变得轻松自如。
教与学的和谐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和谐关系,都只有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才能真正得到体现和落实。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只有在轻松和谐的环境里,思维才表现得最活跃。反之,在压抑的思想环境里,在禁锢的课堂教学气氛中,产生创造性思维是不可能的。在构建和谐课堂的过程中,情感是优化教与学,教师与学生和谐关系的催化剂,是和谐课堂的原动力,学生对老师的情感和态度对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可设想,一个对老师情感冷漠,态度抵触的学生可以学习得很好。
学生是有个性,有思想,有情感的人,他们在课堂上的情感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唯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使学生持久保持学习的兴趣,相反,消极的情感不仅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而且会影响学生的长远发展。只有将师生的情感调整到最佳状态,给学生带去积极的情感,让课堂充满激情,教学效果才能得到保证。尤其是在中小学英语衔接教学过程中,以情促教,用情感架起师生之间的沟通桥梁,才能更好的提高学习英语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
[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案例式解读——初中英语》.
[3] 赵国忠. 有效教学最需要什么[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
[4] 卢家楣. 情感教育心理学[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5] 孟春国. 试论情感教学与英语课程实施[J]. 高师英语教学与研究,2003(4).
(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市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