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是青少年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场所,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的重任.任何时候学校都应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了解学生在校的思想变化,并给予其相应的指导,从而促使他们在正确的道路上健康发展.历史课是新课程规定的必修课,是重要的人文课程,内容以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与规律为线索,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因素,为培养青少年良好的道德修养,在历史教学中,要加强德育教育工作,做到历史 教学中渗透德育,以德育为主渠道。
素质教育 德育教育 历史教学
中学时代是学生发展身体,增长知识的黄金时代,也是其养成良好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德育,是教育的精髓与本质,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它对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历史学科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教材。作为历史课教师,我们在对学生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必须担负起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任务。让青少年学生从历史的学习中自觉地吸收、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
历史课教学是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历史课教学进行德育教育的途径有两条:一是历史课教学,二是历史课外活动。在此就历史课教学方面谈些看法。
1、制定明确、具体、恰当的教育目标。学生学习历史这门课程,总是要通过一节一节的课堂教学来完成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制定课堂教学的德育目标时要明确、具体。
在教学中,结合“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牺牲我一个,幸福后来人”、“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等咏志诗句的教学,通过秦桧、慈禧太后、贝当、李完用等出卖国家民族利益而遗臭万年的知识教学,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学生往往崇拜名人、崇拜英雄,因此,可充分发挥优秀人物的人格感染力以感染之。同时在制定目标时还要恰当,应循序渐进,如果脱离了教材内容空设目标,或超越学生水平制定高深而不切合实际的目标,都不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2、深入研究教材,把握丰富的德育内涵。中学历史教材涉及德育的内容非常丰富,十分广泛,其中包括显性的和隐性的。教师应该时刻把“教书育人”作为己任,深入研究教材,努力发掘教材中包含的德育内容,并作统筹安排,通盘考虑,根据各个时期教材内容制定施教计划,一步一个脚印地落实历史课堂教学中德育教育地任务。
3、选择恰当的施教方法和手段。一是说理教育。在历史课教学中重视说理,即人们常说的“晓之以理”。要做到这一点,一是要寓教于史。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具体事实的知识对于形成观念和信念,起者很大作用。教师在叙述历史时,应始终用丰富鲜明的事实来进行德育教育。二是要启发诱导。三是要联系实际。这是针对学生存在的思想疑虑和不良行为进行教育,但教育时要注意分寸,抓住要害。二是情感陶冶。列宁说: “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人们对种种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的认识,不是无动于衷,而是常常怀着不同的感情,而情感是思想品德、信念形成的重要因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动之以情,以发自内心之情去讲述历史犬勒和事件,给学生爱憎分明的情感熏陶。教师要在塑造学生的同时也要“自我塑造”。三是对比分析。在历史课教学中适当地进行比较教学,可以收到烘云托月的教育效果。中嗣历史上有对祖国对人类做出贡献的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和艺术家,也有碌碌无为、游手好闲的寄生虫、恶霸、流氓、地痞;有为保卫祖国而献出宝贵生命的爱国主义者,也有委身外敌、卖一国求荣的不屑之徒,将这些形形色色的历史人物进行对比分析,可使学生明白如何做人的道理。
4、历史课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极为重要的阵地,德育教育是历史课教学一项重要任务。中学历史教材本身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德育教育内容。首先,历史科学是以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它本身就包含着丰富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内容。其次,历史知识的特点是教育人们吸取历史上的经验教训,以达到前车之覆、后车之鉴的目的。每一个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都对学生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在历史课教学中,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与其他学科相比,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历史科学知识有着鲜明的阶级性,有涉及各方面的丰富内容,而且有血有肉、有情节,与学生们的关系密切的特点。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迁移默化地吸收其中的德育内容,把它变为自己思想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中学生一般对抽象的大道理不易接受,而生动感人的史实却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使之受到感染。历史课教学担负的德育教育任务是其它学科所不能取代的。所以,在历史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历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德育教育是历史课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对中学历史教学任务是这样规定的:“中学历史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了解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逐步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以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大纲》规定:“中学历史教学,要向学生进行社会发展规律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际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事业,热爱共产党的真挚感情,学习历史上优秀人物的高尚品质,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献身的精神。”这些任务概括起来说,就包括有教学基础的历史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和德育教育三项任务。其中德育教育是历史课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素质教育 德育教育 历史教学
中学时代是学生发展身体,增长知识的黄金时代,也是其养成良好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德育,是教育的精髓与本质,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它对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历史学科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教材。作为历史课教师,我们在对学生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必须担负起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任务。让青少年学生从历史的学习中自觉地吸收、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
历史课教学是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历史课教学进行德育教育的途径有两条:一是历史课教学,二是历史课外活动。在此就历史课教学方面谈些看法。
1、制定明确、具体、恰当的教育目标。学生学习历史这门课程,总是要通过一节一节的课堂教学来完成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制定课堂教学的德育目标时要明确、具体。
在教学中,结合“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牺牲我一个,幸福后来人”、“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等咏志诗句的教学,通过秦桧、慈禧太后、贝当、李完用等出卖国家民族利益而遗臭万年的知识教学,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学生往往崇拜名人、崇拜英雄,因此,可充分发挥优秀人物的人格感染力以感染之。同时在制定目标时还要恰当,应循序渐进,如果脱离了教材内容空设目标,或超越学生水平制定高深而不切合实际的目标,都不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2、深入研究教材,把握丰富的德育内涵。中学历史教材涉及德育的内容非常丰富,十分广泛,其中包括显性的和隐性的。教师应该时刻把“教书育人”作为己任,深入研究教材,努力发掘教材中包含的德育内容,并作统筹安排,通盘考虑,根据各个时期教材内容制定施教计划,一步一个脚印地落实历史课堂教学中德育教育地任务。
3、选择恰当的施教方法和手段。一是说理教育。在历史课教学中重视说理,即人们常说的“晓之以理”。要做到这一点,一是要寓教于史。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具体事实的知识对于形成观念和信念,起者很大作用。教师在叙述历史时,应始终用丰富鲜明的事实来进行德育教育。二是要启发诱导。三是要联系实际。这是针对学生存在的思想疑虑和不良行为进行教育,但教育时要注意分寸,抓住要害。二是情感陶冶。列宁说: “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人们对种种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的认识,不是无动于衷,而是常常怀着不同的感情,而情感是思想品德、信念形成的重要因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动之以情,以发自内心之情去讲述历史犬勒和事件,给学生爱憎分明的情感熏陶。教师要在塑造学生的同时也要“自我塑造”。三是对比分析。在历史课教学中适当地进行比较教学,可以收到烘云托月的教育效果。中嗣历史上有对祖国对人类做出贡献的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和艺术家,也有碌碌无为、游手好闲的寄生虫、恶霸、流氓、地痞;有为保卫祖国而献出宝贵生命的爱国主义者,也有委身外敌、卖一国求荣的不屑之徒,将这些形形色色的历史人物进行对比分析,可使学生明白如何做人的道理。
4、历史课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极为重要的阵地,德育教育是历史课教学一项重要任务。中学历史教材本身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德育教育内容。首先,历史科学是以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它本身就包含着丰富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内容。其次,历史知识的特点是教育人们吸取历史上的经验教训,以达到前车之覆、后车之鉴的目的。每一个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都对学生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在历史课教学中,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与其他学科相比,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历史科学知识有着鲜明的阶级性,有涉及各方面的丰富内容,而且有血有肉、有情节,与学生们的关系密切的特点。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迁移默化地吸收其中的德育内容,把它变为自己思想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中学生一般对抽象的大道理不易接受,而生动感人的史实却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使之受到感染。历史课教学担负的德育教育任务是其它学科所不能取代的。所以,在历史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历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德育教育是历史课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对中学历史教学任务是这样规定的:“中学历史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了解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逐步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以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大纲》规定:“中学历史教学,要向学生进行社会发展规律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际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事业,热爱共产党的真挚感情,学习历史上优秀人物的高尚品质,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献身的精神。”这些任务概括起来说,就包括有教学基础的历史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和德育教育三项任务。其中德育教育是历史课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