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基于“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课堂改革教学理念,用“梳理一揭示一演绎”教学模式对“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的单元复习进行了教学设计。
关键词:氯溴碘及其化合物;高一复习;教学设计
文章编号:1008-0546( 2019) 08-0051-02
中圖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 .issn.1008-0546.2019.08.016
一、对苏教版中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的思考
《化学1》[1]中专题2《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第一单元《氯、溴、碘及其化合物》,是以自然资源丰富的海水作为研究对象,引出海水中总储量较多的卤族元素的单质的提取,并以此作为载体探究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从而揭示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在获取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的同时,形成利用自然资源需要化学科学发展的认识,激发为自我发展和社会生产进步而学习化学的兴趣[2]。
本单元具有信息量大、理论足的特点,这样的复习课,如果按照传统的复习方法,归纳出其中的知识点形成网络,辅以例题练习突破考点,可能效果有限,复习过后,学生脑海中知识依旧没有系统性。如果归纳后注重从中升华出理论,突出其中的原理和主线,让学生能轻松地利用原理去主动生成知识体系网络,这样的复习课既掌握了知识,又学会了归纳分析复习的方法,还培养了学习化学的兴趣,真正实现了教学的三维目标。
基于此,在梳理氯溴碘的提取方法的同时,可以让学生分析其中的氧化还原反应,进而发现这些提取方法虽然不同,但原理相同;通过质疑提取方法不同的原因,让学生意识到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的异同,从而让学生自我构建本单元的体系,并利用自建体系复习氯溴碘单质的性质。整个复习的过程可以让学生通过归纳、分析,增强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到海水是人类的宝贵自然资源,培养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意识。
二、教学过程
l.利用化学谜语,激发复习兴趣
教师利用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的用途,设计几个简单的化学小谜语,引出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的复习。
设计意图:用有趣的小谜语引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自然地进入复习状态。此外,卤素及其化合物用途的复习,会加深学生对氯溴碘元素的理解。
【问题l】氯溴碘在海水中含量丰富,工业上可以从海水中提取出氯溴碘。海水中存在的氯溴碘是单质还是化合物?我们怎么从海水或海产品中得到氯溴碘的单质?
学生讨论:从海水或海产品中提取氯、溴、碘单质的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忆已学知识,通过交流与讨论补充完善,强化知识点的掌握,为后面的揭示原理做铺垫。
2.梳理已学知识,引导升华原理
【问题2】在提取的过程中,都发生了哪些化学反应?这些反应的共同点是什么?它们的本质是什么?
设计意图:在帮助学生归纳知识的同时,逐步引导学生揭示其中的规律。
学生练习:用双线桥分析这些氧化还原反应,并找出其中的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练习,会加深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找出氧化剂和氧化产物为后面卤素单质氧化性的比较做铺垫。
【引导升华】三个提取方法虽然不同,但是从卤族元素化合价变化的角度,都是卤素离子被氧化后生成了卤素单质。
设计意图:揭示规律升华出原理,可以让学生发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3.质疑激发反思,生成知识体系
【问题3】为什么工业上可以用氯气置换出溴、碘单质?为什么工业上提取氯气与提取溴、碘单质方法不同?
设计意图:质疑是反思最好的催化剂,教师有目的地质疑已学的知识,能引发学生的反思,进而从氧化还原反应原理中找到问题的实质。
【引导】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氯气的氧化性很强,要找一种更强氧化剂置换生成氯气比较难,工业上采用电解方法得到廉价的氯气。实验室若要制备少量氯气,考虑反应的方便和快速,可选用强氧化剂高锰酸钾制得氯气。
过渡点拨:卤素的提取原理相同但方法不同,其原因是卤素的氧化性不同,因此卤素单质的化学性质主要就是其氧化性以及氧化性不同体现的。
【问题4】强氧化性的单质一般具有怎样的化学性质?
学生讨论:能氧化具有还原性的单质和化合物,比如金属单质、具有还原性的非金属单质和溴盐、碘盐;由于处于中间价态,还可以发生自身的氧化还原,比如和水、碱溶液的反应。
设计意图:学生的主动反思、探究,可以加深对知识体系的理解,最终主动生成知识网络。
学生练习:氯气与NaOH溶液、Ca( OH)2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分析。
4.利用自建体系,演绎后续复习
【问题5】既然氯气的强氧化性使之具有这样的化学性质,那么溴单质和碘单质呢?与氯气的性质有何区别?
学生讨论:溴单质和碘单质的化学性质。
设计意图:演绎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从个别物质所具有某种性质或现象的本质去归纳出同类物质可能具有的性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学生主动生成的知识体系,通过演绎、应用加以检验,可以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养成复习的习惯。
【问题6】为什么与氯气具有相似性?能从原子结构的角度来解释吗?
学生讨论:通过原子结构示意图和元素周期表理解它们化学性质的相似性。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通过微观探析,验证自我构建的知识体系的合理性,从而优化复习方法,指导以后的复习。
5.精选典型例题,生成复习方法
【思考】向浓NaOH溶液中滴加酚酞,为何出现红色?再向其中滴加饱和氯水,褪色。为什么?
学生讨论:分析其中可能的原因。
【质疑】两种原因都有道理,怎么办?
学生:设计实验、实验验证。
设计意图:例题是复习课必不可少的元素,利用它可以巩固知识,可以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结】(1)化学的知识点很多,但每个单元都有原理和主线,利用原理来复习事半功倍。(2)平时学习中,若有困惑或者猜想,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化学实验是研究和认识化学物质的重要途径。
设计意图:“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形成复习方法,才是复习课的真正目标。
三、教学效果反思和评价
复习课通常是师生系统回顾基础知识、查漏补缺,使之形成网络与结构;然后教师选择典型例题讲解或组织学生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其中如何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是复习课的一个难点。
本节课从复习梳理出发,以问题解决为主线,通过对知识点的分析、质疑,引导学生讨论、探究和反思,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的复习意识,提高了学生归纳、分析、探究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复习的优点是引导学生寻找每一单元的原理和主线,形成高效的复习方法,让复习不再成为学生的一种负担,而成为一种习惯。
参考文献
[1]王祖浩,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39-48
[2]王祖浩,吴星.高中化学教学参考书·化学1[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34
关键词:氯溴碘及其化合物;高一复习;教学设计
文章编号:1008-0546( 2019) 08-0051-02
中圖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 .issn.1008-0546.2019.08.016
一、对苏教版中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的思考
《化学1》[1]中专题2《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第一单元《氯、溴、碘及其化合物》,是以自然资源丰富的海水作为研究对象,引出海水中总储量较多的卤族元素的单质的提取,并以此作为载体探究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从而揭示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在获取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的同时,形成利用自然资源需要化学科学发展的认识,激发为自我发展和社会生产进步而学习化学的兴趣[2]。
本单元具有信息量大、理论足的特点,这样的复习课,如果按照传统的复习方法,归纳出其中的知识点形成网络,辅以例题练习突破考点,可能效果有限,复习过后,学生脑海中知识依旧没有系统性。如果归纳后注重从中升华出理论,突出其中的原理和主线,让学生能轻松地利用原理去主动生成知识体系网络,这样的复习课既掌握了知识,又学会了归纳分析复习的方法,还培养了学习化学的兴趣,真正实现了教学的三维目标。
基于此,在梳理氯溴碘的提取方法的同时,可以让学生分析其中的氧化还原反应,进而发现这些提取方法虽然不同,但原理相同;通过质疑提取方法不同的原因,让学生意识到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的异同,从而让学生自我构建本单元的体系,并利用自建体系复习氯溴碘单质的性质。整个复习的过程可以让学生通过归纳、分析,增强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到海水是人类的宝贵自然资源,培养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意识。
二、教学过程
l.利用化学谜语,激发复习兴趣
教师利用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的用途,设计几个简单的化学小谜语,引出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的复习。
设计意图:用有趣的小谜语引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自然地进入复习状态。此外,卤素及其化合物用途的复习,会加深学生对氯溴碘元素的理解。
【问题l】氯溴碘在海水中含量丰富,工业上可以从海水中提取出氯溴碘。海水中存在的氯溴碘是单质还是化合物?我们怎么从海水或海产品中得到氯溴碘的单质?
学生讨论:从海水或海产品中提取氯、溴、碘单质的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忆已学知识,通过交流与讨论补充完善,强化知识点的掌握,为后面的揭示原理做铺垫。
2.梳理已学知识,引导升华原理
【问题2】在提取的过程中,都发生了哪些化学反应?这些反应的共同点是什么?它们的本质是什么?
设计意图:在帮助学生归纳知识的同时,逐步引导学生揭示其中的规律。
学生练习:用双线桥分析这些氧化还原反应,并找出其中的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练习,会加深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找出氧化剂和氧化产物为后面卤素单质氧化性的比较做铺垫。
【引导升华】三个提取方法虽然不同,但是从卤族元素化合价变化的角度,都是卤素离子被氧化后生成了卤素单质。
设计意图:揭示规律升华出原理,可以让学生发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3.质疑激发反思,生成知识体系
【问题3】为什么工业上可以用氯气置换出溴、碘单质?为什么工业上提取氯气与提取溴、碘单质方法不同?
设计意图:质疑是反思最好的催化剂,教师有目的地质疑已学的知识,能引发学生的反思,进而从氧化还原反应原理中找到问题的实质。
【引导】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氯气的氧化性很强,要找一种更强氧化剂置换生成氯气比较难,工业上采用电解方法得到廉价的氯气。实验室若要制备少量氯气,考虑反应的方便和快速,可选用强氧化剂高锰酸钾制得氯气。
过渡点拨:卤素的提取原理相同但方法不同,其原因是卤素的氧化性不同,因此卤素单质的化学性质主要就是其氧化性以及氧化性不同体现的。
【问题4】强氧化性的单质一般具有怎样的化学性质?
学生讨论:能氧化具有还原性的单质和化合物,比如金属单质、具有还原性的非金属单质和溴盐、碘盐;由于处于中间价态,还可以发生自身的氧化还原,比如和水、碱溶液的反应。
设计意图:学生的主动反思、探究,可以加深对知识体系的理解,最终主动生成知识网络。
学生练习:氯气与NaOH溶液、Ca( OH)2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分析。
4.利用自建体系,演绎后续复习
【问题5】既然氯气的强氧化性使之具有这样的化学性质,那么溴单质和碘单质呢?与氯气的性质有何区别?
学生讨论:溴单质和碘单质的化学性质。
设计意图:演绎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从个别物质所具有某种性质或现象的本质去归纳出同类物质可能具有的性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学生主动生成的知识体系,通过演绎、应用加以检验,可以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养成复习的习惯。
【问题6】为什么与氯气具有相似性?能从原子结构的角度来解释吗?
学生讨论:通过原子结构示意图和元素周期表理解它们化学性质的相似性。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通过微观探析,验证自我构建的知识体系的合理性,从而优化复习方法,指导以后的复习。
5.精选典型例题,生成复习方法
【思考】向浓NaOH溶液中滴加酚酞,为何出现红色?再向其中滴加饱和氯水,褪色。为什么?
学生讨论:分析其中可能的原因。
【质疑】两种原因都有道理,怎么办?
学生:设计实验、实验验证。
设计意图:例题是复习课必不可少的元素,利用它可以巩固知识,可以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结】(1)化学的知识点很多,但每个单元都有原理和主线,利用原理来复习事半功倍。(2)平时学习中,若有困惑或者猜想,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化学实验是研究和认识化学物质的重要途径。
设计意图:“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形成复习方法,才是复习课的真正目标。
三、教学效果反思和评价
复习课通常是师生系统回顾基础知识、查漏补缺,使之形成网络与结构;然后教师选择典型例题讲解或组织学生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其中如何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是复习课的一个难点。
本节课从复习梳理出发,以问题解决为主线,通过对知识点的分析、质疑,引导学生讨论、探究和反思,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的复习意识,提高了学生归纳、分析、探究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复习的优点是引导学生寻找每一单元的原理和主线,形成高效的复习方法,让复习不再成为学生的一种负担,而成为一种习惯。
参考文献
[1]王祖浩,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39-48
[2]王祖浩,吴星.高中化学教学参考书·化学1[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