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声情并茂是歌唱艺术最完美的艺术境界,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就要正确处理声情关系,以自然为本,追求自然之境,提高艺术水准,只有历经持之以恒的基本功、技巧技能的苦练和艺术修养的提高,才能做到声情并茂,出神入化。
关键词:歌唱艺术 声情并茂 自然为本 自然之境
古人云:“一声歌到情融处,毛骨萧然六月寒”,这是对歌者善于以情动人的评价。歌唱是一门表演艺术、表达艺术,是用人声来表达乐曲和歌词的思想感情,并通过这种感情的表达去感染每一位听众的艺术活动。
歌唱艺术要达到一种自然境界,需声音技巧与思维感情有机的融合,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声情并茂,而且要做到自然而流畅。许多优秀的歌唱家在演唱时,使人感觉不到语言与技巧的存在,而只是在与你进行情感交流,这就是艺术上的出神入化的自然境界。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这样一种高的境界呢?
一、自然为本,以情感人
(1)歌唱艺术的声:追求自然,不是忽视技巧在歌唱中的自然。而是在正确的发声基础上,用坚实的基本功和丰富的文化艺术修养来表现歌曲。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等都是前人对苦练基本功的描述,是日日之功。纵然熟悉的优秀歌唱家无不都是经历多年,长期勤奋学习,并持之以恒刻苦钻研,达到了艺术上的高境界,有“余音绕梁”而“三日不绝”之境。
歌唱艺术中的技巧的运用直接影响到歌曲的表达。发声技巧正是为了表现歌曲的思想内容,不能单纯地为了技巧而技巧、为了声音而声音。这样不但阻碍了歌曲的表现,失去了其艺术品的自然美,对乐曲情感理解的再好、再透,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发声技巧,就无法正确的表达音乐作品应有的思想内容及意境。演唱者的艺术修养对发挥技巧的作用和艺术感染力有极其重要影响。因此,提高文化艺术修养和歌唱的基本功要齐头并进、平衡发展。如果唱者不得其情,即:声音绝妙,而与词曲相背,不但不动人,反而听者索然无味,只能是转瞬即逝的流星。
(2)歌唱艺术中的情:即歌曲表现中的情感。歌曲的完善表现不仅需要声(指:发声方法、技巧、用气、吐字、行腔等)、更需情(揭示内心丰富的情感)。歌曲最终的目的是挖掘歌曲的内涵,表现歌曲的思想内容,以情去感染观众。要达到唱“情”,必须借助于唱“声”。“声”是为表达作品的“情”服务的;“情”又促使“声”发挥,没有唱“声”之功就无法达到唱“情”的目的。歌唱中的声与情是相互统一依赖的 。两者统一程度越高,歌曲的思想表达与艺术感染力就越强。庄子曰:“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自然为本、不泥于修饰,内心世界和客观世界融合,即是艺术家追求的艺术之境。
二、自然之境、声情并茂
在歌唱艺术中,做到自然运用“声”,就要学会放松地演唱。荷伯特·凯萨利具体而精辟地说到:“放松地唱意思就是要使脖子、下巴和一般的面部肌肉以及口、咽腔的内部器官完全自然松弛。这意味着除了振动机能,所有部分都应该放松:振动机能必须生气勃勃和机敏。无论什么时候声音总是脱离肉体而正确挺拔的,这才是松弛的真意。”如果不能真正的放松,则易造成各种发生器的病理现象。
要做到自然放松。就要重视基本功的训练,脚踏实地、刻苦勤奋,建立正确歌唱声音与情感之间的关系。经过大量的磨合、训练形成完整科学的发生方法。例:美声,强调“声音美及分句美、强调灵活和不费劲的演唱高音的能力”;而民族歌曲为主的民族唱法,则更强调“声音委婉动听、吐字清晰,以情感人”。总之,在演唱中要尽量使声音唱的自然流畅并有一定的表现力。要保持声音的光泽度和韧性,使声音优美动听,防止喉音和声音的狭窄、尖、无范音的出现。因此,要遵守发声的基本规律、循序渐进的进行练习做到松弛自如。俗话说:“欲速则不达”如若违背了发声基本规律,心浮气躁,则谈不上轻松自如的表现音乐了。
其次,要根据自己的嗓音特色及程度选择曲目。不可盲目“贪大”,要善于对作品内涵的把握。每首歌曲都凝聚着作曲家强烈的思想感情,他们的深情厚谊蕴藏在每一个音符之中。所以,歌唱者要深刻体会歌曲思想主题、了解创作背景,运用声音唱腔上的语言、力度、强弱、音色的变化及层次处理,挖掘曲目的内涵。
第三,心里状态也是影响歌者演唱的原因之一。如信心不足、缺乏经验和心理紧张,易造成歌者不能放松,影响对作品的发挥。一个歌唱者演唱的成败与他的心理状态是否平衡有直接关系。因此,要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念、不贪图名利、没有负担、保持积极乐观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心理状态,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作品的表现中去,让歌声乘着旋律的翅膀自由的翱翔。
“你若欲感动他人/情感必须满过心弦/只有充实的内心/才能吐出丰富的语言”这是贺雷秀·勃那的诗中提到的。可见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底和一定的修养及健康的身心是得不到充实的内心的。因此,只有历经持之以恒的技巧技能、基本功的苦练和艺术修养的提高,才可使自己充实起来,并可获得歌唱艺术的高水平——以情感人,声情并茂。
三、要走出歌唱艺术“声”“情”关系的误区
滥情,或情声的结合不能做到“适度”,这样一些情况是需要注意的。
在实际运用中,人们往往对“声情并茂”的理解不够准确,比较笼统、简单而留于表面层次,往往会出现“有声无情”“有情少声”的情况。前者是在表现音乐作品时虽能唱得很完整,也有很好的声音质量,但却不能打动听众。究其原因,关键是没有把歌曲的情感表达出来。演唱者与听众没有情感的交流,产生不了共鸣,何以动人?这种情况的产生多半是由于演唱者对歌曲没有做必要的分析研究,没有理解歌曲所表达的内容情感,在演唱时产生索然无味的效果;还有一些演唱者则一味追求声音的艺术美,把追求声音质量作为唯一的目标,而忽略了作品内容情感的表现,没有真正意识到声音的追求必须以艺术表现和审美需要为依据。再好的歌声,没有真实的情感也是苍白无力的。试想这样的演唱连歌唱者本身都无法打动又怎么能打动听众呢?在实际演唱中,也常常出现这样一种情况:有些演唱者注意了情感的投入,感情很丰富,但由于没能把握好情、声二者的“度”,造成情多于声,甚至差声,这样的演唱同样打动不了听众。
声情并茂是歌唱艺术的灵魂与核心,只有正确处理好“情”与“声”的关系,才能做到以声动人,以情感人,使歌唱艺术散发出她独特的魅力。
关键词:歌唱艺术 声情并茂 自然为本 自然之境
古人云:“一声歌到情融处,毛骨萧然六月寒”,这是对歌者善于以情动人的评价。歌唱是一门表演艺术、表达艺术,是用人声来表达乐曲和歌词的思想感情,并通过这种感情的表达去感染每一位听众的艺术活动。
歌唱艺术要达到一种自然境界,需声音技巧与思维感情有机的融合,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声情并茂,而且要做到自然而流畅。许多优秀的歌唱家在演唱时,使人感觉不到语言与技巧的存在,而只是在与你进行情感交流,这就是艺术上的出神入化的自然境界。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这样一种高的境界呢?
一、自然为本,以情感人
(1)歌唱艺术的声:追求自然,不是忽视技巧在歌唱中的自然。而是在正确的发声基础上,用坚实的基本功和丰富的文化艺术修养来表现歌曲。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等都是前人对苦练基本功的描述,是日日之功。纵然熟悉的优秀歌唱家无不都是经历多年,长期勤奋学习,并持之以恒刻苦钻研,达到了艺术上的高境界,有“余音绕梁”而“三日不绝”之境。
歌唱艺术中的技巧的运用直接影响到歌曲的表达。发声技巧正是为了表现歌曲的思想内容,不能单纯地为了技巧而技巧、为了声音而声音。这样不但阻碍了歌曲的表现,失去了其艺术品的自然美,对乐曲情感理解的再好、再透,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发声技巧,就无法正确的表达音乐作品应有的思想内容及意境。演唱者的艺术修养对发挥技巧的作用和艺术感染力有极其重要影响。因此,提高文化艺术修养和歌唱的基本功要齐头并进、平衡发展。如果唱者不得其情,即:声音绝妙,而与词曲相背,不但不动人,反而听者索然无味,只能是转瞬即逝的流星。
(2)歌唱艺术中的情:即歌曲表现中的情感。歌曲的完善表现不仅需要声(指:发声方法、技巧、用气、吐字、行腔等)、更需情(揭示内心丰富的情感)。歌曲最终的目的是挖掘歌曲的内涵,表现歌曲的思想内容,以情去感染观众。要达到唱“情”,必须借助于唱“声”。“声”是为表达作品的“情”服务的;“情”又促使“声”发挥,没有唱“声”之功就无法达到唱“情”的目的。歌唱中的声与情是相互统一依赖的 。两者统一程度越高,歌曲的思想表达与艺术感染力就越强。庄子曰:“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自然为本、不泥于修饰,内心世界和客观世界融合,即是艺术家追求的艺术之境。
二、自然之境、声情并茂
在歌唱艺术中,做到自然运用“声”,就要学会放松地演唱。荷伯特·凯萨利具体而精辟地说到:“放松地唱意思就是要使脖子、下巴和一般的面部肌肉以及口、咽腔的内部器官完全自然松弛。这意味着除了振动机能,所有部分都应该放松:振动机能必须生气勃勃和机敏。无论什么时候声音总是脱离肉体而正确挺拔的,这才是松弛的真意。”如果不能真正的放松,则易造成各种发生器的病理现象。
要做到自然放松。就要重视基本功的训练,脚踏实地、刻苦勤奋,建立正确歌唱声音与情感之间的关系。经过大量的磨合、训练形成完整科学的发生方法。例:美声,强调“声音美及分句美、强调灵活和不费劲的演唱高音的能力”;而民族歌曲为主的民族唱法,则更强调“声音委婉动听、吐字清晰,以情感人”。总之,在演唱中要尽量使声音唱的自然流畅并有一定的表现力。要保持声音的光泽度和韧性,使声音优美动听,防止喉音和声音的狭窄、尖、无范音的出现。因此,要遵守发声的基本规律、循序渐进的进行练习做到松弛自如。俗话说:“欲速则不达”如若违背了发声基本规律,心浮气躁,则谈不上轻松自如的表现音乐了。
其次,要根据自己的嗓音特色及程度选择曲目。不可盲目“贪大”,要善于对作品内涵的把握。每首歌曲都凝聚着作曲家强烈的思想感情,他们的深情厚谊蕴藏在每一个音符之中。所以,歌唱者要深刻体会歌曲思想主题、了解创作背景,运用声音唱腔上的语言、力度、强弱、音色的变化及层次处理,挖掘曲目的内涵。
第三,心里状态也是影响歌者演唱的原因之一。如信心不足、缺乏经验和心理紧张,易造成歌者不能放松,影响对作品的发挥。一个歌唱者演唱的成败与他的心理状态是否平衡有直接关系。因此,要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念、不贪图名利、没有负担、保持积极乐观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心理状态,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作品的表现中去,让歌声乘着旋律的翅膀自由的翱翔。
“你若欲感动他人/情感必须满过心弦/只有充实的内心/才能吐出丰富的语言”这是贺雷秀·勃那的诗中提到的。可见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底和一定的修养及健康的身心是得不到充实的内心的。因此,只有历经持之以恒的技巧技能、基本功的苦练和艺术修养的提高,才可使自己充实起来,并可获得歌唱艺术的高水平——以情感人,声情并茂。
三、要走出歌唱艺术“声”“情”关系的误区
滥情,或情声的结合不能做到“适度”,这样一些情况是需要注意的。
在实际运用中,人们往往对“声情并茂”的理解不够准确,比较笼统、简单而留于表面层次,往往会出现“有声无情”“有情少声”的情况。前者是在表现音乐作品时虽能唱得很完整,也有很好的声音质量,但却不能打动听众。究其原因,关键是没有把歌曲的情感表达出来。演唱者与听众没有情感的交流,产生不了共鸣,何以动人?这种情况的产生多半是由于演唱者对歌曲没有做必要的分析研究,没有理解歌曲所表达的内容情感,在演唱时产生索然无味的效果;还有一些演唱者则一味追求声音的艺术美,把追求声音质量作为唯一的目标,而忽略了作品内容情感的表现,没有真正意识到声音的追求必须以艺术表现和审美需要为依据。再好的歌声,没有真实的情感也是苍白无力的。试想这样的演唱连歌唱者本身都无法打动又怎么能打动听众呢?在实际演唱中,也常常出现这样一种情况:有些演唱者注意了情感的投入,感情很丰富,但由于没能把握好情、声二者的“度”,造成情多于声,甚至差声,这样的演唱同样打动不了听众。
声情并茂是歌唱艺术的灵魂与核心,只有正确处理好“情”与“声”的关系,才能做到以声动人,以情感人,使歌唱艺术散发出她独特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