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9月,笔者担任了一个班的语文老师,我首先对全班进行了一次关于课外阅读状况的调查。从调查数据看,该班学生阅读状况很不乐观,27.27%的家庭藏书量不足10本,34.09%的家长很少带孩子买书,40.91%的孩子对阅读“不太感兴趣”或者“很不喜欢”,45%的孩子没有固定的阅读时间,56.82%的孩子把自己的空闲时间给了电视。这一系列数字提醒我:该班学生的阅读工程还没有起步,必须从最底层开始奠基!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笔者设计了本班阅读工程规划“图纸”,即:故事激趣→浅显阅读→营造环境→家校合力→习惯阅读。
一、讲述故事,激发兴趣,让阅读工程走近学生
本班接近一半的孩子对阅读兴趣不大,我首先分析了原因,一年级的孩子都是刚刚上学,很多孩子还不认识字,而部分家长也没有读书或者给孩子讲故事的习惯,这部分孩子尚不知道阅读的快乐。找到问题的症结之后,我把自己变成了实实在在的“朗读者”,经常在语文课上抽出一点儿时间给孩子读一段文字或者讲述一个故事。为了激励他们,我甚至要求自己每周至少安排一次“胡老师讲故事”时间。
实践证明,孩子都是喜欢听故事的。有时,因为时间关系,一个故事没有讲完,他们甚至愿意放弃宝贵的课间休息时间来聆听故事的结局。一年级,我用“讲述”的方式给孩子们阅读了30多本图书。起初,我常常给孩子们讲述完整的故事,孩子们也常常和故事中的人物一起喜怒哀乐。后来,我不再让他们一直那么轻松地“坐听其成”,而是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留下那么一点儿悬念。而那群小听众呢,常常不得不为了知道那么一点儿悬念四处借书。
此时我明白:讲述故事,让孩子对阅读渐渐产生了兴趣,阅读工程,正悄悄地走近学生。
二、阅读好书,系列推进,为阅读工程打实地基
鉴于本班学生阅读基础较差,我在最初的故事选择上,选用的读物主要是绘本,选择依据主要是浅显、有趣,适当兼顾对学生的人文教育。比如:民间故事绘本《漏》,把老虎和小偷安排在同一时空背景下演出了同一幕喜剧,读了、听了都会忍不住捧腹大笑;《棕熊的神奇事》,那只想做爸爸的棕熊那么有趣,而小兔子、喜鹊、鲑鱼、鹤等动物所告诉棕熊的办法更符合低年级孩子的心理,孩子们在轻松愉快中读到了生命繁衍的哲学命题;《雅各布的珍宝》讲述了祖孙两个人和几个玩具之间发生的有趣而动人的故事,这与孩子们的生活是如此贴近;《米歇尔与小莱尼》讲述了一个人与一个动物的温情故事;《袋猫妈妈》,那个善良、慈祥的胖奶奶怀里抱着的3只流浪小猫,犹如3个天真活泼又顽皮淘气的孩子,胖奶奶也因为她的爱心充满年轻的活力。讲述这个故事,就是在孩子们心中播下“善”与“爱”的种子;阅读《笨拙的螃蟹》,孩子们明白了“短处”用在适当的地方也能变成“长处”;阅读《彩虹的尽头》,孩子们深深感动于獾和狐狸的友情,他们知道“宝贝”藏在每个人的心中……
一段时间零散的故事阅读之后,我发现孩子们对阅读的兴趣越来越大。此时,我开始将零星阅读改为系列阅读。
一年级下学期,我与孩子们分享了“绘本里的妈妈”系列读物。《我妈妈》,那是一个棒极了的妈妈,孩子是如此地热爱与崇拜自己的妈妈,真可谓对所有母亲的献礼;《像妈妈一样》,那只小狮子发现和感受着他和妈妈的相似之处,是妈妈在他心底种植和培育了第一颗亲情和智慧的种子;《猜猜我有多爱你》,无论小兔多么爱妈妈,妈妈对小兔的爱总是要多出许多许多;《逃家小兔》,小兔无论逃到哪里,妈妈总能用母爱把他唤回来;《我永远爱你》,熊妈妈自始至终不断重复着“我永远爱你”的宣言,阅读时洋溢着无比的甜蜜;《妈妈你好吗》,小男孩把母亲节的感谢信写成了“控诉信”,可是阅读时却能涌出一股融融的暖意,在男孩对妈妈的抱怨中,我们读到的分明是母子共同拥有的美好回忆,是相依相扶的温暖;《妈妈错了》,妈妈确实也有犯错误的时候,好在那只调皮的小兔子最后学会了谅解;《我讨厌妈妈》,初读书名,妈妈们胆战心惊——孩子讨厌我,真是一件可怕的事情!读完绘本,则发现这是用可爱的童言童语表达出母子之间最真挚的情感;《我的妈妈真麻烦》,只有读过才会知道,那位与众不同的女巫妈妈的爱心有多大……通过近20本读物的分享,孩子们发现:“妈妈”永远是这个世界上最温馨、最甜蜜、最亲切、最柔软、最动人的称呼。诚如《妈妈原来是这样的》告诉我们的那样:“对孩子来说,妈妈永远是最爱的亲人;对妈妈来说,孩子是妈妈永远的宝贝。”
二年级上学期,我又与孩子们分享了“故事里的爸爸”系列读物。受传统思想的影响,爸爸在孩子心目中的印象往往与妈妈不同,要么是威严如狮虎,要么是沉默如长颈鹿,似乎天下爸爸的差别并不大。果真如此吗?我用系列阅读告诉孩子们:实际上远非如此!我首先与孩子们分享阅读了《我爸爸》、《我和爸爸》、《最好的老爸系列》、《爸爸,我爱你》、《爸爸,我要月亮》、《爸爸,你能给我月亮吗》、《爸爸的袜子》、《和爸爸一起散步》等十几篇充满温情的绘本,让孩子读到了爸爸也有和妈妈同样柔软的一面。因为是二年级了,我对这一系列的阅读引导没有局限于绘本,而是进一步拓展到了“小说里的爸爸”。如:郑渊洁的《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这是孩子们熟悉的动画人物,阅读小说,更能在欢声笑语中进一步认识那对快乐、幽默的父子形象;杨鹏的《装在口袋里的爸爸》,那是一个在妈妈的指责声中不断变小的爸爸,但是却给“我”带来了一般人享受不到的喜怒哀乐;李志伟的《老爸你真“型”》向我们展现了一个理想中的开心学校生活场景;杨红樱的《非常老爸》或贪玩、或“问题”、或“硬汉”、或开明、或神秘……
好书推荐,系列阅读,孩子们既分享了阅读的快乐,又获得了对不同人物或事物整体全面的认知,从而让阅读工程的地基无比坚实。
三、营造氛围,耳濡目染,让阅读工程深入人心
笔者一直认为,阅读是需要有“场”的,这个“场”包括社会、家庭、学校等不同环境。而老师能做的,主要是班级的“阅读场”的创造。
这学期,我们教室里多了一个小书房。为了充实小书房,我首先动员孩子们从自己家中带来好书与同学分享。渐渐地,小书房的书由十几本到几十本,到如今的一、两百本。我从一年级开始引导学生练习写话,并陆陆续续装订了学生的一些作品集。这些作品集都是曾经在班级开展“漂流阅读”的,很多孩子受时间限制读得还不过瘾。于是,我把这些作品集也放进了班级的小书房,并起名为“我们写的书”,一方面可以让孩子们随时再取阅,另一方面也大大鼓励了那些认真写话的孩子们。
自从班级有了“小书房”,那里就成了孩子们闲暇时最向往的地方。课间,常常会有孩子在小书房流连忘返。我知道,在这样的环境营造下,在这样的耳濡目染中,我们班的阅读工程已经深入人心。
四、家校沟通,形成合力,让阅读工程触手可及
如果说班级“阅读场”的创造靠老师,那么,家庭“阅读场”的创造就必须靠家长了。我利用家长会、教育一线通、班级QQ群、个人博客等尽可能多的渠道向家长们强调阅读的重要性,并对家长进行适当的引导。我建议家长给孩子准备一个专用的书橱,并且为孩子到图书馆办理一张借书证。我与家长商量,能否每周带孩子去一次书店或图书馆,每月给孩子至少买一本新书。我将优秀的读物在博客上作出介绍,还给家长推荐一些适合他们自己阅读的好书,如《好妈妈胜过好学校》。我与家长分享亲子阅读的经验,并且希望家长也能抽出时间开展亲子阅读……
多次的家校沟通,让我感觉到了教育的合力。我相信,在这股合力的作用下,阅读工程的目标会触手可及。
五、持之以恒,养成习惯,让阅读工程得以延续
由于多方面因素,我班学生语文成绩的名次曾经在学校的前几次质量监控中连续倒数,这不但没有动摇我带领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做法,反而更坚定了我进一步加强阅读教学的信念。因为我深知,对于本班的很多孩子,如果作为语文老师不重视他们的阅读,也许他们永远就不会去主动阅读。而语文成绩,又哪里是靠着一本语文书就能提高的呢?
一年多的努力,我看到了孩子的成长,虽然这种成长还不够快,但我坚信:持之以恒地坚持阅读教学,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阅读工程一定能够得以延续!
(责任编辑:符 洁)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笔者设计了本班阅读工程规划“图纸”,即:故事激趣→浅显阅读→营造环境→家校合力→习惯阅读。
一、讲述故事,激发兴趣,让阅读工程走近学生
本班接近一半的孩子对阅读兴趣不大,我首先分析了原因,一年级的孩子都是刚刚上学,很多孩子还不认识字,而部分家长也没有读书或者给孩子讲故事的习惯,这部分孩子尚不知道阅读的快乐。找到问题的症结之后,我把自己变成了实实在在的“朗读者”,经常在语文课上抽出一点儿时间给孩子读一段文字或者讲述一个故事。为了激励他们,我甚至要求自己每周至少安排一次“胡老师讲故事”时间。
实践证明,孩子都是喜欢听故事的。有时,因为时间关系,一个故事没有讲完,他们甚至愿意放弃宝贵的课间休息时间来聆听故事的结局。一年级,我用“讲述”的方式给孩子们阅读了30多本图书。起初,我常常给孩子们讲述完整的故事,孩子们也常常和故事中的人物一起喜怒哀乐。后来,我不再让他们一直那么轻松地“坐听其成”,而是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留下那么一点儿悬念。而那群小听众呢,常常不得不为了知道那么一点儿悬念四处借书。
此时我明白:讲述故事,让孩子对阅读渐渐产生了兴趣,阅读工程,正悄悄地走近学生。
二、阅读好书,系列推进,为阅读工程打实地基
鉴于本班学生阅读基础较差,我在最初的故事选择上,选用的读物主要是绘本,选择依据主要是浅显、有趣,适当兼顾对学生的人文教育。比如:民间故事绘本《漏》,把老虎和小偷安排在同一时空背景下演出了同一幕喜剧,读了、听了都会忍不住捧腹大笑;《棕熊的神奇事》,那只想做爸爸的棕熊那么有趣,而小兔子、喜鹊、鲑鱼、鹤等动物所告诉棕熊的办法更符合低年级孩子的心理,孩子们在轻松愉快中读到了生命繁衍的哲学命题;《雅各布的珍宝》讲述了祖孙两个人和几个玩具之间发生的有趣而动人的故事,这与孩子们的生活是如此贴近;《米歇尔与小莱尼》讲述了一个人与一个动物的温情故事;《袋猫妈妈》,那个善良、慈祥的胖奶奶怀里抱着的3只流浪小猫,犹如3个天真活泼又顽皮淘气的孩子,胖奶奶也因为她的爱心充满年轻的活力。讲述这个故事,就是在孩子们心中播下“善”与“爱”的种子;阅读《笨拙的螃蟹》,孩子们明白了“短处”用在适当的地方也能变成“长处”;阅读《彩虹的尽头》,孩子们深深感动于獾和狐狸的友情,他们知道“宝贝”藏在每个人的心中……
一段时间零散的故事阅读之后,我发现孩子们对阅读的兴趣越来越大。此时,我开始将零星阅读改为系列阅读。
一年级下学期,我与孩子们分享了“绘本里的妈妈”系列读物。《我妈妈》,那是一个棒极了的妈妈,孩子是如此地热爱与崇拜自己的妈妈,真可谓对所有母亲的献礼;《像妈妈一样》,那只小狮子发现和感受着他和妈妈的相似之处,是妈妈在他心底种植和培育了第一颗亲情和智慧的种子;《猜猜我有多爱你》,无论小兔多么爱妈妈,妈妈对小兔的爱总是要多出许多许多;《逃家小兔》,小兔无论逃到哪里,妈妈总能用母爱把他唤回来;《我永远爱你》,熊妈妈自始至终不断重复着“我永远爱你”的宣言,阅读时洋溢着无比的甜蜜;《妈妈你好吗》,小男孩把母亲节的感谢信写成了“控诉信”,可是阅读时却能涌出一股融融的暖意,在男孩对妈妈的抱怨中,我们读到的分明是母子共同拥有的美好回忆,是相依相扶的温暖;《妈妈错了》,妈妈确实也有犯错误的时候,好在那只调皮的小兔子最后学会了谅解;《我讨厌妈妈》,初读书名,妈妈们胆战心惊——孩子讨厌我,真是一件可怕的事情!读完绘本,则发现这是用可爱的童言童语表达出母子之间最真挚的情感;《我的妈妈真麻烦》,只有读过才会知道,那位与众不同的女巫妈妈的爱心有多大……通过近20本读物的分享,孩子们发现:“妈妈”永远是这个世界上最温馨、最甜蜜、最亲切、最柔软、最动人的称呼。诚如《妈妈原来是这样的》告诉我们的那样:“对孩子来说,妈妈永远是最爱的亲人;对妈妈来说,孩子是妈妈永远的宝贝。”
二年级上学期,我又与孩子们分享了“故事里的爸爸”系列读物。受传统思想的影响,爸爸在孩子心目中的印象往往与妈妈不同,要么是威严如狮虎,要么是沉默如长颈鹿,似乎天下爸爸的差别并不大。果真如此吗?我用系列阅读告诉孩子们:实际上远非如此!我首先与孩子们分享阅读了《我爸爸》、《我和爸爸》、《最好的老爸系列》、《爸爸,我爱你》、《爸爸,我要月亮》、《爸爸,你能给我月亮吗》、《爸爸的袜子》、《和爸爸一起散步》等十几篇充满温情的绘本,让孩子读到了爸爸也有和妈妈同样柔软的一面。因为是二年级了,我对这一系列的阅读引导没有局限于绘本,而是进一步拓展到了“小说里的爸爸”。如:郑渊洁的《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这是孩子们熟悉的动画人物,阅读小说,更能在欢声笑语中进一步认识那对快乐、幽默的父子形象;杨鹏的《装在口袋里的爸爸》,那是一个在妈妈的指责声中不断变小的爸爸,但是却给“我”带来了一般人享受不到的喜怒哀乐;李志伟的《老爸你真“型”》向我们展现了一个理想中的开心学校生活场景;杨红樱的《非常老爸》或贪玩、或“问题”、或“硬汉”、或开明、或神秘……
好书推荐,系列阅读,孩子们既分享了阅读的快乐,又获得了对不同人物或事物整体全面的认知,从而让阅读工程的地基无比坚实。
三、营造氛围,耳濡目染,让阅读工程深入人心
笔者一直认为,阅读是需要有“场”的,这个“场”包括社会、家庭、学校等不同环境。而老师能做的,主要是班级的“阅读场”的创造。
这学期,我们教室里多了一个小书房。为了充实小书房,我首先动员孩子们从自己家中带来好书与同学分享。渐渐地,小书房的书由十几本到几十本,到如今的一、两百本。我从一年级开始引导学生练习写话,并陆陆续续装订了学生的一些作品集。这些作品集都是曾经在班级开展“漂流阅读”的,很多孩子受时间限制读得还不过瘾。于是,我把这些作品集也放进了班级的小书房,并起名为“我们写的书”,一方面可以让孩子们随时再取阅,另一方面也大大鼓励了那些认真写话的孩子们。
自从班级有了“小书房”,那里就成了孩子们闲暇时最向往的地方。课间,常常会有孩子在小书房流连忘返。我知道,在这样的环境营造下,在这样的耳濡目染中,我们班的阅读工程已经深入人心。
四、家校沟通,形成合力,让阅读工程触手可及
如果说班级“阅读场”的创造靠老师,那么,家庭“阅读场”的创造就必须靠家长了。我利用家长会、教育一线通、班级QQ群、个人博客等尽可能多的渠道向家长们强调阅读的重要性,并对家长进行适当的引导。我建议家长给孩子准备一个专用的书橱,并且为孩子到图书馆办理一张借书证。我与家长商量,能否每周带孩子去一次书店或图书馆,每月给孩子至少买一本新书。我将优秀的读物在博客上作出介绍,还给家长推荐一些适合他们自己阅读的好书,如《好妈妈胜过好学校》。我与家长分享亲子阅读的经验,并且希望家长也能抽出时间开展亲子阅读……
多次的家校沟通,让我感觉到了教育的合力。我相信,在这股合力的作用下,阅读工程的目标会触手可及。
五、持之以恒,养成习惯,让阅读工程得以延续
由于多方面因素,我班学生语文成绩的名次曾经在学校的前几次质量监控中连续倒数,这不但没有动摇我带领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做法,反而更坚定了我进一步加强阅读教学的信念。因为我深知,对于本班的很多孩子,如果作为语文老师不重视他们的阅读,也许他们永远就不会去主动阅读。而语文成绩,又哪里是靠着一本语文书就能提高的呢?
一年多的努力,我看到了孩子的成长,虽然这种成长还不够快,但我坚信:持之以恒地坚持阅读教学,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阅读工程一定能够得以延续!
(责任编辑:符 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