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语文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放开思想,大胆思考并质疑,敢于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意见,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收敛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思考能力,达到教学的预期效果。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创新
创新的时代需要创新的人才,创新的人才要靠创新的教育来培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要求我们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来抓。语文,它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作为学科改革的排头兵,应该首先进行改革,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本人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深刻体会到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鼓励学生放开思想,大胆思考,敢于想别人不敢想的问题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更新语文教学观。变一味让学生记“教参”上思考和练习答案、词语解释、段落分析等为引导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去研究、探索方法,去发现问题,能独立地解决问题。把学生束缚在课堂的小圈子中变为根据学生个性和特长来发挥,把学生引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学习大舞台。变无条件地接受教科书和老师的观点为有选择地接受,鼓励他们对现成的结论“挑剔”。不迷信古人,不迷信教材,不迷信老师。变注重学生思维的结果为注重学生思维的过程,看学生的思维是否具有独特性、新颖性。同时,要用新观念看待学生,不把考分高低,是否循规蹈矩作为评价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对那些不受传统观念束缚,敢想、敢干、不盲从、爱钻“牛角尖”的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对那些写作时爱标新立异、善于独立思考,敢于表达真情实感的学生,即使观点偏激,也不要斥为“异端”而打入“冷宫”,要爱护他们潜在的创新意识火花,让他们看到自己的长处,获得创新的愉悦。例如,在讲授王安石的作品《伤仲永》(语文出版社七年级上)一文时,我让学生自读两遍后,请学生发表他们的看法.有的说,对方仲永的“泯然众人”感到惋惜;有的说,可见后天教育与学习的重要性;……而没有想到小陈说:“我觉得仲永太没主见,‘泯然众人’是他咎由自取!”问其原因,他说:“仲永只顾自己在众人那里显示才能,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为什么要成为其父亲追求名利的牺牲品呢?”我为小陈的这种看法感到惊讶,因为教参上没有这种说法,以前的教材也很少对其自身原因做过深层次的探讨。我为他有如此独特的见解感到欣喜,马上拍手称赞。教室里也随即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2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支持学生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与众不同的意见
南宋的朱熹与弟子谈论读书时说过:“读书有疑,有所见,自不容不立论。其不立论者,只是读书不到疑处耳。”有所见就是创新思维,“立论”是确立或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疑”则是它们必需的前提。人云亦云地对待书本,毫不怀疑地接受前人的成就,是创新所忌讳的。对学生积极主动提出质疑,我们应该珍惜。我们通常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有目的地设计一些问题,唤起学生的质疑精神。同时,支持学生积极参加课堂讨论,各抒己见,多角度看问题,就容易推陈出新,活跃思想,从而使学生成为自觉的探究者和发现者。如中学生早就熟悉了“滥竽充数”这故事,一般人都认为这则故事是批评蒙混作假﹑没有真才实学的南郭先生。我为此曾组织了一场专题辩论赛,引导他们从齐宣王和南郭先生的“芋友”们以及“南郭出走”等多个角度来发表见解,同学们都能有所思, 有所说。有的同学说,宣王用人不认真考核,给了南郭先生“混大锅饭”的机会,因此是有责任﹑有错误的;有的同学发现,“芋友”们应该知道南郭先生的底细,但他们既不检举,也不督促南郭抓紧学习,相反却保持一团和气,实际上是在帮助他搞蒙混;有的同学想到:南郭先生以后怎么了?是换一个地方继续蒙混,还是洗心革面,从此追求真才实学……
3引导学生进行收敛思维,精心设计创新练习,开发学生的智力
所谓收敛思维就是把从不同渠道得到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重新加以组织,使之明确无误地指向一个正确的选择。如果思维只有发散过程,而无收敛过程,那么思维就不会有成果,就不能提高创造的水平。语文教学需要精讲巧练。精讲,就是精心选择恰切的选择练习內容,聚合精华传授给学生;巧练,需在精心设计与选择练习内容之中,聚合精当的题目,指导学生巧练,这个过程也就是收敛过程。
练习,既是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评价、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又是练习思维活动的外显。语文教师应该自觉、主动精心设计创新练习,才能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如下:
31 设计比较性练习,培养学生侧向思维能力
要进行比较,就得找出教材中不同课文在内容与形式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引导学生掌握知识规律,认识特殊性,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讲《孔乙己》、《范进中举》等这几篇小说时,我就从时代背景、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环境描写﹑语言特点以及深刻主题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进而联系现实生活进行比较,让学生思维的触角伸入相近﹑相关﹑相联的事物与领域。
32 设计辐射性练习,培养联想思维能力
辐射性练习,主要是让学生在深刻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对课文中所出现的人物的潜台词来详写人物的外貌﹑神态等形象;对文字空白中的意境,言行或情节以及潜在的未来情节,进行合理的丰富的联想,或口答或笔绘。例如:教完《孔乙己》一文后,我要求学生写一篇《孔乙己中举后》的作文,启发学生根据他当时所处的经济和社会地位及思想性格,想象他假如中举以后的命运结局会如何。结果,同学们写出许多合符情理而又想象丰富的佳作。
33 设计归纳性练习,培养统摄思维能力
归纳性练习的设计,在于启发学生形成对某种知识或某个事物普遍本质的整体性的认识,对其内在规律的探求,从而形成新的概念与系统。例如:对词语的含义,句段篇大意﹑篇章结构、中心思想等都必须有一个科学的,集中的,公认的答案。再如文言文的词类活用,除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活用外,还有数词、代词的活用,从而引导学生归纳出相关公式、规律。
总之,创新能产生新理论,新思维。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授之以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充满激情地鼓励他们,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新一代方面作出自己的贡献。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创新
创新的时代需要创新的人才,创新的人才要靠创新的教育来培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要求我们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来抓。语文,它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作为学科改革的排头兵,应该首先进行改革,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本人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深刻体会到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鼓励学生放开思想,大胆思考,敢于想别人不敢想的问题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更新语文教学观。变一味让学生记“教参”上思考和练习答案、词语解释、段落分析等为引导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去研究、探索方法,去发现问题,能独立地解决问题。把学生束缚在课堂的小圈子中变为根据学生个性和特长来发挥,把学生引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学习大舞台。变无条件地接受教科书和老师的观点为有选择地接受,鼓励他们对现成的结论“挑剔”。不迷信古人,不迷信教材,不迷信老师。变注重学生思维的结果为注重学生思维的过程,看学生的思维是否具有独特性、新颖性。同时,要用新观念看待学生,不把考分高低,是否循规蹈矩作为评价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对那些不受传统观念束缚,敢想、敢干、不盲从、爱钻“牛角尖”的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对那些写作时爱标新立异、善于独立思考,敢于表达真情实感的学生,即使观点偏激,也不要斥为“异端”而打入“冷宫”,要爱护他们潜在的创新意识火花,让他们看到自己的长处,获得创新的愉悦。例如,在讲授王安石的作品《伤仲永》(语文出版社七年级上)一文时,我让学生自读两遍后,请学生发表他们的看法.有的说,对方仲永的“泯然众人”感到惋惜;有的说,可见后天教育与学习的重要性;……而没有想到小陈说:“我觉得仲永太没主见,‘泯然众人’是他咎由自取!”问其原因,他说:“仲永只顾自己在众人那里显示才能,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为什么要成为其父亲追求名利的牺牲品呢?”我为小陈的这种看法感到惊讶,因为教参上没有这种说法,以前的教材也很少对其自身原因做过深层次的探讨。我为他有如此独特的见解感到欣喜,马上拍手称赞。教室里也随即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2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支持学生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与众不同的意见
南宋的朱熹与弟子谈论读书时说过:“读书有疑,有所见,自不容不立论。其不立论者,只是读书不到疑处耳。”有所见就是创新思维,“立论”是确立或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疑”则是它们必需的前提。人云亦云地对待书本,毫不怀疑地接受前人的成就,是创新所忌讳的。对学生积极主动提出质疑,我们应该珍惜。我们通常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有目的地设计一些问题,唤起学生的质疑精神。同时,支持学生积极参加课堂讨论,各抒己见,多角度看问题,就容易推陈出新,活跃思想,从而使学生成为自觉的探究者和发现者。如中学生早就熟悉了“滥竽充数”这故事,一般人都认为这则故事是批评蒙混作假﹑没有真才实学的南郭先生。我为此曾组织了一场专题辩论赛,引导他们从齐宣王和南郭先生的“芋友”们以及“南郭出走”等多个角度来发表见解,同学们都能有所思, 有所说。有的同学说,宣王用人不认真考核,给了南郭先生“混大锅饭”的机会,因此是有责任﹑有错误的;有的同学发现,“芋友”们应该知道南郭先生的底细,但他们既不检举,也不督促南郭抓紧学习,相反却保持一团和气,实际上是在帮助他搞蒙混;有的同学想到:南郭先生以后怎么了?是换一个地方继续蒙混,还是洗心革面,从此追求真才实学……
3引导学生进行收敛思维,精心设计创新练习,开发学生的智力
所谓收敛思维就是把从不同渠道得到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重新加以组织,使之明确无误地指向一个正确的选择。如果思维只有发散过程,而无收敛过程,那么思维就不会有成果,就不能提高创造的水平。语文教学需要精讲巧练。精讲,就是精心选择恰切的选择练习內容,聚合精华传授给学生;巧练,需在精心设计与选择练习内容之中,聚合精当的题目,指导学生巧练,这个过程也就是收敛过程。
练习,既是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评价、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又是练习思维活动的外显。语文教师应该自觉、主动精心设计创新练习,才能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如下:
31 设计比较性练习,培养学生侧向思维能力
要进行比较,就得找出教材中不同课文在内容与形式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引导学生掌握知识规律,认识特殊性,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讲《孔乙己》、《范进中举》等这几篇小说时,我就从时代背景、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环境描写﹑语言特点以及深刻主题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进而联系现实生活进行比较,让学生思维的触角伸入相近﹑相关﹑相联的事物与领域。
32 设计辐射性练习,培养联想思维能力
辐射性练习,主要是让学生在深刻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对课文中所出现的人物的潜台词来详写人物的外貌﹑神态等形象;对文字空白中的意境,言行或情节以及潜在的未来情节,进行合理的丰富的联想,或口答或笔绘。例如:教完《孔乙己》一文后,我要求学生写一篇《孔乙己中举后》的作文,启发学生根据他当时所处的经济和社会地位及思想性格,想象他假如中举以后的命运结局会如何。结果,同学们写出许多合符情理而又想象丰富的佳作。
33 设计归纳性练习,培养统摄思维能力
归纳性练习的设计,在于启发学生形成对某种知识或某个事物普遍本质的整体性的认识,对其内在规律的探求,从而形成新的概念与系统。例如:对词语的含义,句段篇大意﹑篇章结构、中心思想等都必须有一个科学的,集中的,公认的答案。再如文言文的词类活用,除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活用外,还有数词、代词的活用,从而引导学生归纳出相关公式、规律。
总之,创新能产生新理论,新思维。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授之以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充满激情地鼓励他们,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新一代方面作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