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运用

来源 :当代家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xiaoqq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不仅仅包括经典诗文的学习,更包括对汉字的学习、对祖国传统民俗的学习。可是在日常教学当中,由于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及教师本身对传统文化认识的不足的原因,导致这部分内容没有在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应充分认识到这部分内容对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渗透运用;汉字;传统民俗文化;国学经典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09-0143-01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它是一个民族乃至于一个国家标识性符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一些傳统文化教育,对于培养孩子的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于潜移默化之中提升语文素养是非常必要的。就我们所使用的教材而言,编排在教材当中的关于中华传统文化教学的内容,则是一线专家们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究,权衡利弊、多方面的考量才编入当中的,它们都具有非常强的代表性。通过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从小学习传统文化的呼声也越来越响、社会各个层面对传统文化学习也越来越重视。那么,从小对孩子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则非常必要了。
  1.关于汉字教学方面
  汉字是祖国最为传统的文化,从汉字的发展演变,可以看到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它最具有国家符号特征。从《课程标准》来看,每一个学段都把识字与写字放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汉字的识写要求也是阶梯式递进、螺旋式上升的。那么,在教学当中,我们对学生适当渗透汉字的演变,相机进行字理识字就非常有意义。例如,在部编版一年级上册当中,与旧版人教版最为显著的不同就是在入学教育之后,开篇不再是拼音单元,而是一个识字单元。从这一个识字单元的出现,也就定位了汉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而这个单元的汉字都是独体字,以象形字居多,那么就可以充分利用“象形”这一特点来引导孩子识字了。如,日、月、水、火、山、石、田、禾等等,当出示这些字的象形字,根据字的形体特征,学生很容易就会找到对应的汉字。这样利用字理识字的方法不仅使学生感受到了古人的聪明才智,也了解了汉字的起源,更增强了识字的趣味性,为写好汉字、用好汉字做好了铺垫。
  在汉字的书写过程中,我们要注重于汉字书写的“仪式感”,也就是要有正确的坐姿与执笔姿势,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来感受一撇一捺的舒展之美、一横一竖的挺拔之美、一点一折的厚重之美。通过这样的书写,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与神奇。在这样的教学渗透中,学生能直观形象地感受到汉字的形体美,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在传统中的革新、变化,从而激发出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把写好、用好祖国语言文字作为自己的使命。
  2.关于传统民俗文化教学方面
  在我们部编版教材当中,涉及到民俗文化方面的内容也有不少,如,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八》中要求写新年祝福语、“和大人一起读”中的《春节童谣》,这都是和春节有关的,一年级下册《端午粽》一课是关于端午节的,课后题“你知道关于端午节和粽子的故事吗?”二年级下册的《传统节日》讲到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后面还有一个选做题“我国有很多传统节日,你知道哪些?”《中国美食》虽然是个识字课,而在泡泡提示中是这样写的:“我还能说出更多的家乡美食。”显然,通过这里可以了解到各地的传统美食及饮食习惯,关于这一类内容的教学,方法就多种多样了。
  一是点式学习。学习了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我们就应了解了春节的相关习俗、相关故事,通过制作剪贴报或手抄报的形式来讲故事、说风俗,也可以进行品美食、说美食的活动,等到把教材内涉及到的传统节日都学完了,然后进行线式学习,也就是把这些点全部用线连起来,变成一个综合性的学习,通过汇报会、宣讲、演唱、歌舞等等形式,进行一个总结性的展示比拼,从一个更大的角度、更开阔的局面来了解祖国的传统民俗、感受我们这样多民族融合的大家庭悠久的历史与熠熠生辉的文化。在这样由点到线的学习活动中,学生不仅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扩大了了解范围,也培养了合作意识,是一举多得。
  3.关于国学经典教学方面
  部编版教材在国学经典方面,较旧版本有了很大的不同,不仅经典的诗词分量增加了,文言文也占了一定的比重。全套教材当中,古诗词有112首,文言文有14篇,还有一些俗语、歇后语、节气歌等等,这不仅回应了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的重视,也有助于孩子们语文素养的提升。这一部分内容有些分布在课文当中,有些分布在《语文园地》的“日积月累”当中,也有极少数的分布在课后材料当中。对于这些内容的教学,因其所居位置的不同,教学当中也要有所侧重,切不可平均用力。想让孩子从小重视国学经典的浸润,必须考虑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水平,需要立足于儿童视角来学习。所谓儿童的视角,即“游戏”的视角,在学习的过程中,无论是在平仄之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韵律之美,还是在精简的语言当中体味古人的思辨之美,我们的立足点都是要以“趣味性”为出发点,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思辨能力为目的。
  统观我们新改版的部编版语文教材,对于传统文化的教学主要体现在汉字的教学上、传统的民俗文化教学上、古典诗文的教学上。 只要我们用心研究教材,体悟编者的用意、以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出发点,我们就会在教学中恰当地渗透传统文化的教学。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2011年版)解读
其他文献
摘要:小学阶段的教学对学生整个学习阶段学习习惯和学习思维的形成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个性化阅读能够有效的拓展学生的眼界和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施行,小学语文的个性化教学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如何有效的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为小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是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思考的主要内容。因此,本文将针对新课改下如何搞好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进行深入研究,
摘要:数学是小学的重点学科,是培养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思考能力的重要科目。随着新课标的改革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小学数学教学必须注重应用意识的培养,让小学生意识到数学的学习是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求,成为一名全方面发展的人才。本文分析了小学生应用意识培养的重要性,探析了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应用意识这一问题。  关键词:小学教育;应用意识;数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
文章定义了Engel序列的误差和函数,得到了一类处处左连续,但在某类可数点不右连续的函数,并得到了该函数的积分值和Hausdorff维数,完善了误差和函数的理论体系。
摘要:有教育家曾经说过,数学其实就是学概念的,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在数学学习中数学概念的重要性。数学概念是数学科目中最基本的也是最基础的知识,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较小,知识储备不足等原因,在数学科目的学习过程中显得较为吃力。正是基于小学生群体的这一特征,所以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小学数学核心概念教学的教学理念,旨在促进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本文对小学数学核心概念教学的相关定义
摘 要:语文作为我国教育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学科,不仅仅影响着学生们的学习成绩还影响着学生们今后在社会上的发展和成长。小学语文是我国语文教育的初始阶段,是为今后的语文学习奠定基础的关键时期,所以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小学生们今后的语文学习。虽然当下我国正在实施素质教育,不在沿用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思维,但是应试教育的思想还是存在,所以许多的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依旧使用着传统的教
摘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结合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该注重做好农村本土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些是农村地区所独有的,与学生的日常实际生活联系非常紧密,所以将其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更能够吸引学生,也能体现农村教学改革的创新。笔者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对于农村小学本土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模式进行了相关的思考和探究,在发挥地区优势的基础上,可以从挖掘教材和课堂生成资源入手,搜集生活中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