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对应用优质护理模式对接受剖宫产的产妇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抽取90例接受剖宫产的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5例。采用常规剖宫产护理模式对对照组产妇实施护理;采用优质护理模式对观察组产妇实施护理。结果:观察组产妇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术后住院观察时间和机体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应用优质护理模式对接受剖宫产的产妇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关键词:优质护理剖宫产疼痛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2-0175-02
由于各种因素所造成的影响,剖宫产术已经成为临床上对异常分娩进行治疗和处理的重要方法之一[1]。在围手术期为产妇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能够使其术后疼痛感明显减轻,将疼痛程度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对手术质量和产妇术后康复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2]。本次研究对剖宫产产妇在围手术期内实施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现对整个研究过程汇报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在2010年9月-2012年9月抽取90例接受剖宫产的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中初产妇26例,经产妇19例;产妇年龄18-41岁,平均年龄(24.8±1.4)岁;产次1-4次,平均产次(1.5±0.4)次;体重42-68kg,平均体重(49.8±2.3)kg;观察组中初产妇27例,经产妇18例;产妇年龄19-43岁,平均年龄(24.6±1.5)岁;产次1-3次,平均产次(1.3±0.3)次;体重44-67kg,平均体重(49.6±2.1)kg。抽样研究对象在年龄、性别、产次、体重等几项自然资料方面比较均无显著组间差异(P>0.05),可进一步进行科学比较研究。
1.2方法。
1.2.1对照组护理方式。采用常规剖宫产护理模式实施护理。
1.2.2观察组护理方式。采用优质护理模式实施护理,主要内容包括:①心理干预:加强交流与沟通,倾听产妇身心,尊重产妇意见,用热情态度感染产妇,要通过仔细观察掌握产妇不同时段的心理变化,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②环境干预:保持病室环境的安静和整洁,使产妇有充足休息,对亲属的探视频率进行控制,并针对产妇个性需求,摆放小饰品等,调动产妇情绪,指导产妇正确进行深呼吸,鼓励其进行有效咳嗽。③合理止痛:根据临床表现和性格特点,灵活选用止痛方法,力求达到快速、有效的止痛目的[3]。
1.3观察指标。将两组研究对象的疼痛程度、术后住院观察时间、机体功能恢复时间、不良反应等情况作为观察指标进行对比。
1.4疼痛程度评价方法。采用VAS评分法对两组产妇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价。无痛:0分;轻度:得分在1-3分之间;中度:等分在4-6分之间;重度:得分在7-10分之间[4]。
1.5数据处理。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资料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处理,以均数加减标准差形式(X±S)表示计量资料,对计数资料和组间对比分别进行t检验和X2检验,当P<0.05时,认为差异有显著性,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剖宫产疼痛程度。对照组经常规剖宫产护理后10例产妇无痛,有18例产妇轻度疼痛,有11例产妇中度疼痛,有6例产妇重度疼痛;观察组经优质护理后17例产妇无痛,有24例产妇轻度疼痛,有4例产妇中度疼痛,有0例产妇重度疼痛。两组产妇剖宫产疼痛程度组间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2.2术后住院观察时间和机体功能恢复时间。对照组产妇共计住院接受治疗(8.36±1.32)d,观察组产妇共计住院接受治疗(5.73±1.05)d,两组产妇剖宫产术后住院观察时间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产妇产后(20.94±1.82)d机体功能恢复正常,观察组产妇产后(14.48±2.64)d机体功能恢复正常,两组产妇机体功能恢复正常时间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两组产妇术后住院观察时间和机体功能恢复时间比较(d)
组别1213例数(n)1213术后住院时间1213机体功能恢复时间对照组12134512138.36±1.32121320.94±1.82观察组12134512135.73±1.05121314.48±2.64P值12131213<0.051213<0.052.3不良反应。有11例对照组产妇在围产期内出现不良反应,围产期不良反应率为24.5%;有2例治疗组产妇在围产期内出现不良反应,围产期不良反应率为4.4%。两组患者围产期不良反应率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3体会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指的是根据产妇的具体认知程度、行为能力、心理状态、身体条件与环境因素,使产妇对手术所产生的疼痛感有正确的认识,对疼痛产生的具体机制及导致疼痛出现的原因有全面的了解,从而使其怕疼心理在最大程度上得到克服,使治疗的自信心增强,积极配合临床治疗和护理,同时使产妇所承受的心理压力减轻。同时可对产妇的应激状态进行调整,使紧张情绪得到充分缓解,使身体与生理指标达到平稳状态,对减少母婴并发症具有促进作用,使母婴预后得到改善[5]。参考文献
[1]谢倩,杨敏,陈俐,等.我国医院手术室术前访视的现状及展望[J].中华护理杂志,2009,38(10):809-810
[2]王攸君,刘建芬.术前干预对择期脊柱手术病人焦虑的影响[J].实用护理杂志,2010,19(12):118-119
[3]张秀月,曹玲.术前指导对腹部手术患者焦虑的影响[J].实用护理杂志,2010,16(19):143-144
[4]刘瑞香.术前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作用的影响[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16(16):1062-1063
[5]赵玉萍,谷丽辉.正常产妇产妇的心理护理[J].中国妇幼保健,2009,21(13):313-314
关键词:优质护理剖宫产疼痛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2-0175-02
由于各种因素所造成的影响,剖宫产术已经成为临床上对异常分娩进行治疗和处理的重要方法之一[1]。在围手术期为产妇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能够使其术后疼痛感明显减轻,将疼痛程度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对手术质量和产妇术后康复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2]。本次研究对剖宫产产妇在围手术期内实施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现对整个研究过程汇报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在2010年9月-2012年9月抽取90例接受剖宫产的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中初产妇26例,经产妇19例;产妇年龄18-41岁,平均年龄(24.8±1.4)岁;产次1-4次,平均产次(1.5±0.4)次;体重42-68kg,平均体重(49.8±2.3)kg;观察组中初产妇27例,经产妇18例;产妇年龄19-43岁,平均年龄(24.6±1.5)岁;产次1-3次,平均产次(1.3±0.3)次;体重44-67kg,平均体重(49.6±2.1)kg。抽样研究对象在年龄、性别、产次、体重等几项自然资料方面比较均无显著组间差异(P>0.05),可进一步进行科学比较研究。
1.2方法。
1.2.1对照组护理方式。采用常规剖宫产护理模式实施护理。
1.2.2观察组护理方式。采用优质护理模式实施护理,主要内容包括:①心理干预:加强交流与沟通,倾听产妇身心,尊重产妇意见,用热情态度感染产妇,要通过仔细观察掌握产妇不同时段的心理变化,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②环境干预:保持病室环境的安静和整洁,使产妇有充足休息,对亲属的探视频率进行控制,并针对产妇个性需求,摆放小饰品等,调动产妇情绪,指导产妇正确进行深呼吸,鼓励其进行有效咳嗽。③合理止痛:根据临床表现和性格特点,灵活选用止痛方法,力求达到快速、有效的止痛目的[3]。
1.3观察指标。将两组研究对象的疼痛程度、术后住院观察时间、机体功能恢复时间、不良反应等情况作为观察指标进行对比。
1.4疼痛程度评价方法。采用VAS评分法对两组产妇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价。无痛:0分;轻度:得分在1-3分之间;中度:等分在4-6分之间;重度:得分在7-10分之间[4]。
1.5数据处理。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资料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处理,以均数加减标准差形式(X±S)表示计量资料,对计数资料和组间对比分别进行t检验和X2检验,当P<0.05时,认为差异有显著性,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剖宫产疼痛程度。对照组经常规剖宫产护理后10例产妇无痛,有18例产妇轻度疼痛,有11例产妇中度疼痛,有6例产妇重度疼痛;观察组经优质护理后17例产妇无痛,有24例产妇轻度疼痛,有4例产妇中度疼痛,有0例产妇重度疼痛。两组产妇剖宫产疼痛程度组间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2.2术后住院观察时间和机体功能恢复时间。对照组产妇共计住院接受治疗(8.36±1.32)d,观察组产妇共计住院接受治疗(5.73±1.05)d,两组产妇剖宫产术后住院观察时间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产妇产后(20.94±1.82)d机体功能恢复正常,观察组产妇产后(14.48±2.64)d机体功能恢复正常,两组产妇机体功能恢复正常时间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两组产妇术后住院观察时间和机体功能恢复时间比较(d)
组别1213例数(n)1213术后住院时间1213机体功能恢复时间对照组12134512138.36±1.32121320.94±1.82观察组12134512135.73±1.05121314.48±2.64P值12131213<0.051213<0.052.3不良反应。有11例对照组产妇在围产期内出现不良反应,围产期不良反应率为24.5%;有2例治疗组产妇在围产期内出现不良反应,围产期不良反应率为4.4%。两组患者围产期不良反应率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3体会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指的是根据产妇的具体认知程度、行为能力、心理状态、身体条件与环境因素,使产妇对手术所产生的疼痛感有正确的认识,对疼痛产生的具体机制及导致疼痛出现的原因有全面的了解,从而使其怕疼心理在最大程度上得到克服,使治疗的自信心增强,积极配合临床治疗和护理,同时使产妇所承受的心理压力减轻。同时可对产妇的应激状态进行调整,使紧张情绪得到充分缓解,使身体与生理指标达到平稳状态,对减少母婴并发症具有促进作用,使母婴预后得到改善[5]。参考文献
[1]谢倩,杨敏,陈俐,等.我国医院手术室术前访视的现状及展望[J].中华护理杂志,2009,38(10):809-810
[2]王攸君,刘建芬.术前干预对择期脊柱手术病人焦虑的影响[J].实用护理杂志,2010,19(12):118-119
[3]张秀月,曹玲.术前指导对腹部手术患者焦虑的影响[J].实用护理杂志,2010,16(19):143-144
[4]刘瑞香.术前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作用的影响[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16(16):1062-1063
[5]赵玉萍,谷丽辉.正常产妇产妇的心理护理[J].中国妇幼保健,2009,21(13):313-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