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情境教学是中学生物教学的重要内容,它对于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科学知识的积累以及意志品质和个性差异的发展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与当今提出加强素质教育并行不悖,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教学情境的设置。
【关键词】 情境教学 学习情境 立足生活 主动参与
情境认知理论强调情境在认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知决定于环境,认知发生于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而不是简单地发生在每个人的头脑中,蕴涵着丰富刺激的情境对于高级认知功能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从有意义的情境中获得的课堂知识,比较容易成为可迁移的知识,因为情境为这些知识的运用提供了支撑。生物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开发学生的智能。我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年青人的心理特征,精心设置最佳学习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下面谈谈自己的做法。
1 变“信息消费者”为“信息贡献者”
新课标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等。但是学生在整理资料上的能力仍需提高,如在学习《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一课中,有位同学从网上下载了整整25页的资料,但他作为一名拥有者,却不能有效剔除无用信息。幸好在小组进行交流评价时,其他同学及时帮助他筛选,使他明确仅拥有信息是浅层次的,会用才是最高境界,并促使他以后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在信息的生成中,学生充分体会到做为信息拥有者与贡献者的喜悦和自豪,促使他们以后更加主动学习,这是作为消费者所没有的体验。
2 变“死学课本”为“立足生活”
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规律的科学,它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课标要求学生通过学习生物学,能够对他们今后的职业选择和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生活是个大舞台,生物学一旦脱离了生活,将变得枯燥无味,学无所用。为了让学生能够将知识学活,我在课堂中经常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解决问题,通过各种活动让感性的生活经验生成为相关的理性科学知识。如在学习“扦插”时,我手拿一根柳条,让学生分析“无心插柳能成荫吗?要想成功扦插,应该考虑哪些方面?”在小组活动时,有些同学根据自己的实际生活体验或从其他媒体上间接获取的知识,积极动脑出点子,很快便拿出了不错的方案,得出结论“有心插柳柳成荫”,这比让学生看课本谈扦插的方法要好的多。
3 变观看老师表演到自我参与表演情境
表演情境是根据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顺应学生的情感和认知活动的规律,利用角色转换产生的新异感激起的强烈情绪,让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特定情境之中,担当角色,扮演角色,使学生作为活生生的人,在角色意识的驱动下全身心地投入,全面地活动起来,忘我地由“扮演角色”到“进入角色”,由教学的“被动角色”跃为“主动角色”,成为教学的主体。如在人体“血液循环”的教学中设计可一个“红细胞旅行”的游戏。请12名学生分别在血液循环的12个环节中扮演心脏和全身各级血管。游戏时首先请代表“左心室”的学生持代表动脉血的红色小球出列,由他(她)按体循环的途径选择另一名学生,并将小球传给被选学生,这时被选学生出列并排在代表“左心室”学生的旁边,依次类推,直到完成整个体循环的游戏。(注:当血液进入静脉血时,小球应换成蓝色。)在角色扮演中,学生通过表演、探究和思考不但深入地认识了血液循环的过程,而且培养了思维的独立性、广阔性、批判性、灵活性。
4 变“讲背实验”为“自主探究”
此次新课程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到了重要位置。生物课标要求学生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以往的生物教学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再加上班额大,教师普遍有一种思想意识:“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以讲代做,以背代讲”的实验教学盛行一时。这种未落实学生主体体验过程的教学,严重忽视了学生的心理需求,抹杀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埋没了学生的创新才能,阻碍了学生的技能提高!这既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更不利于学生个体的长远发展!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任何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迫切的需要,即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一个研究者,一个探索者。本着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发展的目标,我在教学中一改往日的“讲背实验”做法,积极为学生创设参与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求得发现、求得探索、求得生成,真正变“无效实验”为“有效实验”。
综上所述,我们创设生物教学中的情境教学,在当今尤有针对性和必要性,只能加强不能削弱。通过数年的教学实践,我深刻的体会到,要想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认真钻研教材,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富有兴趣的最佳情境下主动地跨入生物学的领域,去探索生物科学的奥秘,去寻求揭示奥秘的知识。
【关键词】 情境教学 学习情境 立足生活 主动参与
情境认知理论强调情境在认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知决定于环境,认知发生于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而不是简单地发生在每个人的头脑中,蕴涵着丰富刺激的情境对于高级认知功能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从有意义的情境中获得的课堂知识,比较容易成为可迁移的知识,因为情境为这些知识的运用提供了支撑。生物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开发学生的智能。我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年青人的心理特征,精心设置最佳学习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下面谈谈自己的做法。
1 变“信息消费者”为“信息贡献者”
新课标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等。但是学生在整理资料上的能力仍需提高,如在学习《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一课中,有位同学从网上下载了整整25页的资料,但他作为一名拥有者,却不能有效剔除无用信息。幸好在小组进行交流评价时,其他同学及时帮助他筛选,使他明确仅拥有信息是浅层次的,会用才是最高境界,并促使他以后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在信息的生成中,学生充分体会到做为信息拥有者与贡献者的喜悦和自豪,促使他们以后更加主动学习,这是作为消费者所没有的体验。
2 变“死学课本”为“立足生活”
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规律的科学,它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课标要求学生通过学习生物学,能够对他们今后的职业选择和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生活是个大舞台,生物学一旦脱离了生活,将变得枯燥无味,学无所用。为了让学生能够将知识学活,我在课堂中经常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解决问题,通过各种活动让感性的生活经验生成为相关的理性科学知识。如在学习“扦插”时,我手拿一根柳条,让学生分析“无心插柳能成荫吗?要想成功扦插,应该考虑哪些方面?”在小组活动时,有些同学根据自己的实际生活体验或从其他媒体上间接获取的知识,积极动脑出点子,很快便拿出了不错的方案,得出结论“有心插柳柳成荫”,这比让学生看课本谈扦插的方法要好的多。
3 变观看老师表演到自我参与表演情境
表演情境是根据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顺应学生的情感和认知活动的规律,利用角色转换产生的新异感激起的强烈情绪,让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特定情境之中,担当角色,扮演角色,使学生作为活生生的人,在角色意识的驱动下全身心地投入,全面地活动起来,忘我地由“扮演角色”到“进入角色”,由教学的“被动角色”跃为“主动角色”,成为教学的主体。如在人体“血液循环”的教学中设计可一个“红细胞旅行”的游戏。请12名学生分别在血液循环的12个环节中扮演心脏和全身各级血管。游戏时首先请代表“左心室”的学生持代表动脉血的红色小球出列,由他(她)按体循环的途径选择另一名学生,并将小球传给被选学生,这时被选学生出列并排在代表“左心室”学生的旁边,依次类推,直到完成整个体循环的游戏。(注:当血液进入静脉血时,小球应换成蓝色。)在角色扮演中,学生通过表演、探究和思考不但深入地认识了血液循环的过程,而且培养了思维的独立性、广阔性、批判性、灵活性。
4 变“讲背实验”为“自主探究”
此次新课程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到了重要位置。生物课标要求学生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以往的生物教学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再加上班额大,教师普遍有一种思想意识:“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以讲代做,以背代讲”的实验教学盛行一时。这种未落实学生主体体验过程的教学,严重忽视了学生的心理需求,抹杀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埋没了学生的创新才能,阻碍了学生的技能提高!这既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更不利于学生个体的长远发展!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任何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迫切的需要,即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一个研究者,一个探索者。本着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发展的目标,我在教学中一改往日的“讲背实验”做法,积极为学生创设参与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求得发现、求得探索、求得生成,真正变“无效实验”为“有效实验”。
综上所述,我们创设生物教学中的情境教学,在当今尤有针对性和必要性,只能加强不能削弱。通过数年的教学实践,我深刻的体会到,要想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认真钻研教材,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富有兴趣的最佳情境下主动地跨入生物学的领域,去探索生物科学的奥秘,去寻求揭示奥秘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