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
在中国,最常见的家族兴旺和衰落的过程是:上一辈白手起家,艰苦创业;下一辈老成守业,艰难维持;再下一辈坐吃山空,家道中落。其中,时代变迁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一番“社会主义改造”,以前的名门望族早已成为“无产阶级”,要想在中国找到能够几代财富依旧传承着的家族,就更加困难。
但是有一个家族,却摆脱了这个“魔咒”,并且可能是目前中国少有的富过15代的家族。这个家族就是美籍华人建筑师,1983年普利兹克奖得主,被誉为“现代主义建筑的最后大师”的贝聿铭的百年家族——苏州贝氏家族。
01百年望族
提起贝聿铭,可谓名满天下,无人不知。2017年4月26日,贝聿铭老先生过了自己的100岁生日,在他传奇的百年人生里,他获得了一个建筑师能拥有的全部荣誉。但很少有人知道,在贝聿铭身后,是一个传承了15代的百年名门望族。
明朝中叶,原籍浙江的贝兰堂定居苏州,以行医卖药为生,成为苏州贝氏的始祖。到了清朝乾隆年间,贝氏由于经营中药业成为苏州四富之一。到了近代,贝氏家族以同为第十三世孙的贝哉安和贝润生两支最为兴旺。贝哉安及其子孙被称为“金融世家”,而贝润生则被称为“颜料大王”。这两支成就非凡,贝润生在苏州留下了一座修缮完整的名园狮子林。狮子林是中国古典私家园林的代表建筑之一,又是苏州四大名园之一。现在的狮子林同时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而贝哉安参与创办了上海银行,还协助创办了中国第一家新型旅行社——中国旅行社。贝哉安的五个儿子、四个孙子也都从事金融工作,其中最负盛名的,当属贝哉安的第三子,也就是贝聿铭的父亲贝祖诒。贝祖诒出任过中国银行副总经理以及中央银行总裁。1948年,贝祖诒赴美,担任驻华盛顿中国技术代表团团长。此后,贝祖诒做出了一生中一个重大决定:留在美国。若不是这个决定,日后就不会有建筑大师贝聿铭了。1962年,贝祖诒出任中国香港上海商业银行董事长,直到1973年退休。
贝氏家族之所以如此辉煌,主要得益于其“诗书传家,乐善好施”的家训与优良的家族文化。
02富而不骄,乐善好施
富豪家族多的是,大多只能算是暴发户,难得的是富而不驕,乐善好施,这才算是真正的名门望族。
贝聿铭的叔祖父,“颜料大王”贝润生认为,“以产遗子孙,不如以德遗子孙,以独有之产遗子孙,不如以公有之产遗子孙”,他把自己花巨资修缮一新的狮子林给全体族人享用。此外,他在园子里设立了贝氏祠堂,并在旁边捐资建立了贝氏承训义庄,用来赡养、救济族人。贝润生与贝哉安共同捐资在苏州城开办了中国第一个新式幼儿园,二人对苏州的公益事业和慈善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解放前夕,孔祥熙一人就卷走了一亿三千万美元,而贝聿铭的父亲,身为中央银行总裁的贝祖诒远走美国之时却没拿走一分公款。
这些优秀的品质,都是这个家族能够连续十几代财富传承不断的原因。
03诗书传家,重视教育
贝哉安很早便得中秀才,20岁时已经成为苏州府学贡生,后来由于父亲去世,只得挑起了家庭的重担,打理父亲留下的大批产业。贝哉安重视子女教育,儿子贝祖诒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唐山工学院,而贝祖诒又把儿子贝聿铭送到美国求学。贝聿铭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就读建筑学,而他的四个子女,其中三个儿子和父亲一样,毕业于哈佛大学,从事建筑工作,女儿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法律,都非常出色。
04通婚世家,顺应时势
和当今人们婚姻重视“有车有房”不同,贝氏家族选择文化世家通婚,这样有利于培育更优秀的下—代。
贝聿铭的母亲,是清朝最后一任国子监祭酒的女儿庄氏,擅吹笛子,虔心向佛,可惜在1930年患癌去世。此后,贝聿铭的父亲贝祖贻又娶了“江南名媛”蒋士云,是为贝聿铭的继母。蒋士云是当年曾在北洋政府任外交官的蒋履福之女,她天生丽质,从小聪颖好学,10岁时被家人送往上海读书,12岁随父亲赴北京,在英国人办的学堂里学习英语。16岁时,作为驻外使节的千金小姐,蒋士云又随父母远下欧洲,并在法国巴黎留学一年,在英语流利的基础上又初通了法文。而贝聿铭自己娶的也是大家闺秀卢爱玲。卢爱玲的父亲是麻省毕业的工程师,她在上海中学毕业后,往美国读本科,以此机缘与贝聿铭相识。
这个家族当初有幸躲过了清初战火,在苏州传承了十几代,却差点在“十年浩劫”中被扼杀。唯一躲过这场浩劫的,恐怕就是贝聿铭这一支了。苏州贝氏家族因为出了贝聿铭,让整个家族的名望达到了新的高度。
05历劫不倒,名门气质
贝聿铭的族弟贝重威,因右派人罪判刑22年,发配黑龙江劳教。妹妹贝聿琳想方设法弄了点白糖寄给他。后来,他对大家说,要是没有这白糖,他肯定已经自杀了。贝聿琳自己的日子也不好过。银行家丈夫是“历史反革命”,每次参加批斗会回来,贝聿琳就对丈夫说,“对你就一个要求,不要死。”她的女婿梁成锦回忆道:有一次岳父从批斗会回家,孩子们看他挂着大牌子,就帮他摘下来,挂牌子的铅丝把他勒出了深紫色的印记。大家都很难过,一时不知道说什么,他自己却“一弯腰从菜篮子里挑了几棵开着黄花的菜芯,又顺手从地上拣了个瓶子,插好了往桌上一摆”,他说,有花就有春天,有花就有希望!可见即便是身处困境,贝氏族人依然保持着可贵的名门气质。
06延续传统,传承文化
美国国家艺术馆、肯尼迪图书馆、香港中银大厦、法国卢浮宫金字塔,直到家乡的苏州博物馆,建筑大师贝聿铭的每一件作品都是经典之作。很多人认为,这位昔日的中国小生之所以能够成长为世界大师,与其显赫的家族文化是分不开的。譬如他的叔祖贝寿同就是中国第一个到西方学建筑的留学生,且设计了不少大作,例如道前街苏州监狱。
贝家的老宅就在苏州狮子林,那里曾是贝聿铭小时候与亲族玩耍的旧地。狮子林厚重的历史,给了他几多设计的养分。“创意是人类的巧手和自然的共同结晶,这是我从苏州园林中学到的。”后来功成名就的贝聿铭如是说。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别有洞天的故事,都曾经为贝聿铭设计山洞和过桥带来灵感。
贝聿铭这样谈自己的建筑理念,“最重要的是如何解决建筑物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协调,其次是如何将现代与传统相融合。虽然这一建筑建于现代,但我有责任尊重千百年发展而来的传统。而事实上,这两者也是相关的。”
同时,作为一个商业世家的后代,贝聿铭也一直努力理解和实践着父亲贝祖贻的一句话:优秀建筑的精髓不仅在于构思伟大的建筑物,而且要使它们与金融和经济要素有效地联系在一起。
摘自网易
在中国,最常见的家族兴旺和衰落的过程是:上一辈白手起家,艰苦创业;下一辈老成守业,艰难维持;再下一辈坐吃山空,家道中落。其中,时代变迁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一番“社会主义改造”,以前的名门望族早已成为“无产阶级”,要想在中国找到能够几代财富依旧传承着的家族,就更加困难。
但是有一个家族,却摆脱了这个“魔咒”,并且可能是目前中国少有的富过15代的家族。这个家族就是美籍华人建筑师,1983年普利兹克奖得主,被誉为“现代主义建筑的最后大师”的贝聿铭的百年家族——苏州贝氏家族。
01百年望族
提起贝聿铭,可谓名满天下,无人不知。2017年4月26日,贝聿铭老先生过了自己的100岁生日,在他传奇的百年人生里,他获得了一个建筑师能拥有的全部荣誉。但很少有人知道,在贝聿铭身后,是一个传承了15代的百年名门望族。
明朝中叶,原籍浙江的贝兰堂定居苏州,以行医卖药为生,成为苏州贝氏的始祖。到了清朝乾隆年间,贝氏由于经营中药业成为苏州四富之一。到了近代,贝氏家族以同为第十三世孙的贝哉安和贝润生两支最为兴旺。贝哉安及其子孙被称为“金融世家”,而贝润生则被称为“颜料大王”。这两支成就非凡,贝润生在苏州留下了一座修缮完整的名园狮子林。狮子林是中国古典私家园林的代表建筑之一,又是苏州四大名园之一。现在的狮子林同时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而贝哉安参与创办了上海银行,还协助创办了中国第一家新型旅行社——中国旅行社。贝哉安的五个儿子、四个孙子也都从事金融工作,其中最负盛名的,当属贝哉安的第三子,也就是贝聿铭的父亲贝祖诒。贝祖诒出任过中国银行副总经理以及中央银行总裁。1948年,贝祖诒赴美,担任驻华盛顿中国技术代表团团长。此后,贝祖诒做出了一生中一个重大决定:留在美国。若不是这个决定,日后就不会有建筑大师贝聿铭了。1962年,贝祖诒出任中国香港上海商业银行董事长,直到1973年退休。
贝氏家族之所以如此辉煌,主要得益于其“诗书传家,乐善好施”的家训与优良的家族文化。
02富而不骄,乐善好施
富豪家族多的是,大多只能算是暴发户,难得的是富而不驕,乐善好施,这才算是真正的名门望族。
贝聿铭的叔祖父,“颜料大王”贝润生认为,“以产遗子孙,不如以德遗子孙,以独有之产遗子孙,不如以公有之产遗子孙”,他把自己花巨资修缮一新的狮子林给全体族人享用。此外,他在园子里设立了贝氏祠堂,并在旁边捐资建立了贝氏承训义庄,用来赡养、救济族人。贝润生与贝哉安共同捐资在苏州城开办了中国第一个新式幼儿园,二人对苏州的公益事业和慈善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解放前夕,孔祥熙一人就卷走了一亿三千万美元,而贝聿铭的父亲,身为中央银行总裁的贝祖诒远走美国之时却没拿走一分公款。
这些优秀的品质,都是这个家族能够连续十几代财富传承不断的原因。
03诗书传家,重视教育
贝哉安很早便得中秀才,20岁时已经成为苏州府学贡生,后来由于父亲去世,只得挑起了家庭的重担,打理父亲留下的大批产业。贝哉安重视子女教育,儿子贝祖诒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唐山工学院,而贝祖诒又把儿子贝聿铭送到美国求学。贝聿铭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就读建筑学,而他的四个子女,其中三个儿子和父亲一样,毕业于哈佛大学,从事建筑工作,女儿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法律,都非常出色。
04通婚世家,顺应时势
和当今人们婚姻重视“有车有房”不同,贝氏家族选择文化世家通婚,这样有利于培育更优秀的下—代。
贝聿铭的母亲,是清朝最后一任国子监祭酒的女儿庄氏,擅吹笛子,虔心向佛,可惜在1930年患癌去世。此后,贝聿铭的父亲贝祖贻又娶了“江南名媛”蒋士云,是为贝聿铭的继母。蒋士云是当年曾在北洋政府任外交官的蒋履福之女,她天生丽质,从小聪颖好学,10岁时被家人送往上海读书,12岁随父亲赴北京,在英国人办的学堂里学习英语。16岁时,作为驻外使节的千金小姐,蒋士云又随父母远下欧洲,并在法国巴黎留学一年,在英语流利的基础上又初通了法文。而贝聿铭自己娶的也是大家闺秀卢爱玲。卢爱玲的父亲是麻省毕业的工程师,她在上海中学毕业后,往美国读本科,以此机缘与贝聿铭相识。
这个家族当初有幸躲过了清初战火,在苏州传承了十几代,却差点在“十年浩劫”中被扼杀。唯一躲过这场浩劫的,恐怕就是贝聿铭这一支了。苏州贝氏家族因为出了贝聿铭,让整个家族的名望达到了新的高度。
05历劫不倒,名门气质
贝聿铭的族弟贝重威,因右派人罪判刑22年,发配黑龙江劳教。妹妹贝聿琳想方设法弄了点白糖寄给他。后来,他对大家说,要是没有这白糖,他肯定已经自杀了。贝聿琳自己的日子也不好过。银行家丈夫是“历史反革命”,每次参加批斗会回来,贝聿琳就对丈夫说,“对你就一个要求,不要死。”她的女婿梁成锦回忆道:有一次岳父从批斗会回家,孩子们看他挂着大牌子,就帮他摘下来,挂牌子的铅丝把他勒出了深紫色的印记。大家都很难过,一时不知道说什么,他自己却“一弯腰从菜篮子里挑了几棵开着黄花的菜芯,又顺手从地上拣了个瓶子,插好了往桌上一摆”,他说,有花就有春天,有花就有希望!可见即便是身处困境,贝氏族人依然保持着可贵的名门气质。
06延续传统,传承文化
美国国家艺术馆、肯尼迪图书馆、香港中银大厦、法国卢浮宫金字塔,直到家乡的苏州博物馆,建筑大师贝聿铭的每一件作品都是经典之作。很多人认为,这位昔日的中国小生之所以能够成长为世界大师,与其显赫的家族文化是分不开的。譬如他的叔祖贝寿同就是中国第一个到西方学建筑的留学生,且设计了不少大作,例如道前街苏州监狱。
贝家的老宅就在苏州狮子林,那里曾是贝聿铭小时候与亲族玩耍的旧地。狮子林厚重的历史,给了他几多设计的养分。“创意是人类的巧手和自然的共同结晶,这是我从苏州园林中学到的。”后来功成名就的贝聿铭如是说。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别有洞天的故事,都曾经为贝聿铭设计山洞和过桥带来灵感。
贝聿铭这样谈自己的建筑理念,“最重要的是如何解决建筑物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协调,其次是如何将现代与传统相融合。虽然这一建筑建于现代,但我有责任尊重千百年发展而来的传统。而事实上,这两者也是相关的。”
同时,作为一个商业世家的后代,贝聿铭也一直努力理解和实践着父亲贝祖贻的一句话:优秀建筑的精髓不仅在于构思伟大的建筑物,而且要使它们与金融和经济要素有效地联系在一起。
摘自网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