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何曾是两乡”的作者王昌龄的故事(上)

来源 :北广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niorma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是唐代诗人王昌龄为他的一位即将远行的姓柴的侍御史朋友作的一首诗中的一句,全诗如下: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沅水,一作流水)
  这首诗好则好矣,但还不是王昌龄的代表作。王昌龄最有名的诗,应该还是下面这几首:
  一、《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二、《从军行七首》
  其一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三、《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那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下王昌龄的其人其事吧———
  王昌龄,字少伯,生于唐武则天圣历元年(公元698年),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他是盛唐时的一个非常著名的边塞诗人,向有“七绝圣手”之称。
  据说其先祖在南朝时,家里还是很有钱的,但到他这儿,家道早已式微,已不得不靠种地维持温饱了,因此他小时候还干过不少农活,好在他家里还保留了让子弟读书的传统。后来,他自己也有感叹过:“久于贫贱,是以多知危苦之事。”
  开元八年(公元720年),也就是王昌齡23岁时,曾到嵩山学道。三年后,下山,但并没有回家,而是先后在并州和潞州住了一段时间。唐代的读书人向有在考取秀才后,到各地去“览胜”的传统,这一来是为了增长见识,了解各地的文化、物产与民风,二来也是为了能够多认识一些朋友,先在文坛挂个号,特别是若能得到某个大人物的赏识,那对自己以后的金榜题名绝对会大有好处。不过,王昌龄却好像并没有刻意去结交过什么大人物。
  一般情况下,士子要想得到某个大人物的常识,就是直接找上门去,以诗干谒。因为你是来求人赏识的,因此你这干谒诗就必须作的要能使主人高兴,自然也就免不了要拍拍主人的马屁。是以作干谒诗的基本套路都是前半段夸对方,你很厉害,后半段夸自己,我也很厉害,总之,意思就是,咱俩做个朋友吧。这在当时并不丢人,李白、杜甫也都作过这种诗,有的还很肉麻,但是王昌龄好像就没过作过这种诗———当然他也可能作过,只是他流传下来170多首诗中,没有这种诗。所以,我也就只能说“好像”了。
  那王昌龄都去哪儿“览胜”了呢?他去了大唐的西北边塞,在那里转了一大圈儿。他的很多著名的“边塞诗”,都是在此期间创作的。同时,他还交了两个也是以写“边塞诗”而著称的好友———王之涣和高适。在唐人薛用弱的《集异记》中,还记录了一个关于他们三人在一起,饮酒谈诗的故事———
  一日,天寒微雪,三人共诣(到)旗亭(酒楼),贳(赊)酒小饮(看来这仨人当时都够穷的,喝个小酒还得赊着),忽有梨园伶官十数人,登楼会宴。三诗人因避席(离席)偎映(挤靠在一起)(估计是觉得自己这么寒酸,不好意思还堂而皇之坐在那里喝酒吧),拥炉火以观焉。俄有妙妓四辈(位),寻续而至,奢华艳曳,都冶颇极(犹言都长得很漂亮)。旋则奏乐,皆当时之名曲也。昌龄与之适、之涣私相约曰:“我辈各擅诗名,每不自定甲乙(分出高下)。今者,可以密观诸伶所讴(唱),若诗入歌词多者,则为优矣。”
  俄而,一伶拊节(拊者,击也;节者,一种由竹片制成的乐器也)而唱曰:“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昌龄则引手画壁曰:“一绝句!”
  寻又一伶讴曰:“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夜台何寂寞,犹是子云居。”适则引手画壁曰:“一绝句!”
  寻又一伶讴曰:“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昌龄则又引手画壁曰:“二绝句!”之涣自以得名已久,因谓诸人曰:“此辈皆潦倒乐官,所唱皆巴人下里之词耳!岂阳春白雪之曲,俗物敢近哉(意谓我的诗都是阳春白雪,不是她们这些庸脂俗粉能够欣赏的)?”因指诸妓中最佳者曰:“待此子所唱,如非我诗,吾即终身不敢与子争衡矣!脱(若)是吾诗,子等当须列拜床下,奉吾为师!”因欢笑而俟(等)之。
  须臾,次至(轮到)双鬟(刚他指的那个梳着双髻生得最美的伶人)发声,则曰:“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正之涣之词也。之涣即揶揄二子曰:“田舍奴!我岂妄哉?(犹言你们这两个乡巴佬,现在服我了吧)”三人皆大笑。
  诸伶不喻(不解)其故,皆起诣(起身走到他们跟前)曰:“不知诸郎君,何此欢噱(为什么笑得这么开心)?”昌龄等因话其事(说明原委)。诸伶竞拜曰:“俗眼不识神仙,乞降清重,俯就筵席(意即请恕我们姐妹眼拙,快请入席)!”三子从之,饮醉竟日。
  这就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旗亭画壁”的故事。(未完待续)
其他文献
笔者第一次与梁艳近距离接触,还是在201 4年秋的一个早晨,那天,微凉的空气中,泛着怀旧的气息。将满53岁的她,依然爱笑,一如30年前,她在赛场上,笑着打球的模样。作为中国女排“五连冠”唯一全部参赛的队员,梁艳与那段辉煌的历史,至今为许多老球迷怀念。  “当运动员时,站上冠军领奖台就是最大的幸福。但是人不能一直沉浸在回忆中,我喜欢翻过那一页,去尝试和享受人生的不同角色。”梁艳的直爽不减当年。  打
期刊
叶乔波是原中国女子速滑运动员,她在1992年举行的第十六届冬奥会上,为中国实现了奖牌“零的突破”。可以说“乔波精神”,曾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鼓舞了无数为梦想努力奋斗的人。  “乔波精神”激励几代人去拼搏  记者(以下简称记):您最早对冬奥会认识是怎样的?  叶乔波(以下简称叶):1979年,中美建交。当时,离第13届冬奥会开幕已经很近了,国际奥委会希望中国能尽快组队参加这届冬奥会。那时,我们的运动
期刊
他是文物鉴定大师,做古瓷鉴定已70多年,被称为“中国古陶瓷鉴定第一人”。他阅宝无数,却没有一件私人藏品。他从来不接私活搞鉴定,是中国收藏界一面旗帜。如今96岁高龄,仍耳聪目明,每天坚持到故宫南三所办公室处理案头工作,同时“与年轻人谈谈,学点新知识”。他说“人要活到老,学到老”。他就是耿宝昌。  学艺孙瀛洲  耿宝昌,1922年生于北京,祖籍河北束鹿(今辛集市,归石家庄市管辖)。1936年在北京“敦
期刊
认识小静那年,她23岁。小静有一双漂亮的眼睛,很清澈,一说话,带着浓重而纯粹的天津乡音。我特爱学她说天津话:“干吗?”“为吗?”“真哏儿哎!”  在一次朋友组织的K歌中,小静引起了我的注意———其他人都争当“麦霸”,只有小静默默地坐在包间一角,静静地听着,像她的名字。她腼腆地说,自己的普通话说不好,怕唱歌露怯。原来,小静家境挺苦,中专毕业后,找到一家用人单位工作了几年。但是,收入不高,让小静萌生来
期刊
“5、4、3、2、1,点火!”调度中传来张润红铿锵有力的声音。这不但是张润红的“首秀”,更是中国航天史上首次由女性担任发射阵地“01”指挥员发出的口令。  “你们要问啥,让我提前想想,不然待会儿会害羞的。”刚刚上车,张润红就对车上的记者说。这些记者全部来自她的故乡,一个是她出生成长的陕西韩城,一个是她的第二故乡,她工作的地方———四川。  但面对着56米高的发射架时,她并不害羞,爬上爬下都不是问题
期刊
中视协演员工作委员会官微于2020年2月22日晚发布讣告:“著名表演艺术家、尊敬的杜雨露老师,于2020年2月21日凌晨5点因肺癌于哈尔滨家中病逝,享年79岁。老爷子留给世间最后的语言:‘宇宙这么大,我们还会遇见。’杜老师,一路走好。”杜雨露的女儿杜秋华在微博上发文称,由于疫情期间,所有的活动都会从简。  我想起那年在江西宜春某剧组的房间里喝了点小酒,脸上红扑扑的杜雨露老师,还记得聊了一会后,他不
期刊
2020年1月11日,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开放运行,成为全球最大且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简称为(FAST)。本期《开讲啦》邀请到FAST首席科学家李菂,他将从FAST发现的第一颗脉冲星信号开始,带领大家更深入地走近这口神秘的“大锅”,为大家讲述射电望远镜与天文科学的发展故事。  “仰望星空几代天文人的梦想”  FAST位于貴州省平塘县,外形像一口大锅,直径5
期刊
载人航天是属于勇敢者的活动,其中的风险十分巨大。1961年4月,苏俄航天员加加林进入了东方号飞船中。他是从全苏空军中选拔的第一批航天员中的佼佼者,他被寄予了全苏的期待。“我准备好了!”在火箭的轰鸣中,东方号飞向地球轨道。在绕着地球飞行了一个多钟头以后,这艘飞船返回地面。在全苏的欢呼声中,加加林成为了英雄,他也以第一位走入太空的人而载入史册。  上太空前留给妻子的信  加加林生于集体农庄,21岁从萨
期刊
时间跨越过2020年2月4日,著名表演艺术家、“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秦怡,就已经98岁了。从16岁离家去抗战前线当护士,到93岁拍电影《青海湖畔》,80年的演艺生涯,在电影的长廊里熠熠闪光。她用一辈子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统统都离不开生活的历练。正是经过生活历练的洗礼,她的美,才彰显出与众不同的内涵与魅力。秦怡的人生,正是沸水一次次沏出的茶,溢出了她生命的芳香。她的
期刊
一座洛阳村民迁坟时意外发现的大墓,日前被专家论证为曹魏皇家墓葬。它与此前发现的河南安阳西高穴曹操高陵、洛阳曹休墓一起,使不为人知的曹魏皇家陵寝制度大白天下,同时揭开了曹操墓的诸多谜团。  弥补中国古代陵寝制度研究缺环  在洛阳举办的“西朱村曹魏大墓专家论证会”上,30余名与会专家达成共识:西朱村曹魏大墓规模宏大,虽遭严重盗掘,但出土了一批重要文物,显示出该墓应是曹魏时期皇家墓葬,对于曹魏时期皇家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