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边是身陷囹圄的昔日首富要夺回家电连锁帝国控制权,一边是曾经的败军之将领着大佬旧部反戈一击:困兽犹斗的黄光裕反被自己创办的公司告上法庭,低调隐忍的陈晓则不甘被扫地出门要翻盘……
风水轮流转
黄光裕,曾三度问鼎内地首富。41岁。1987年创办国美电器。2008年11月涉嫌经济犯罪被拘。2010年5月,一审被判有期徒刑14年,罚金6亿元,没收财产2亿元。
陈晓,现任国美电器董事局主席。51岁,1996年创建上海永乐家电。2005年10月,永乐在香港上市。2006年7月,国美电器突然宣布并购永乐家电,这场迄今为止最大的家电连锁业并购案耗资52.68亿,随后他进入国美电器。
风水轮流转。2006年7月25日,国美并购永乐的新闻发布会上,一边是春风得意的黄光裕高呼“找到了最合适的CEO”,一边是一脸尴尬笑容的陈晓拖着天生残疾的病腿谨慎地应对着媒体的诘问。四年后,昔日的“败军之将”陈晓成为国美电器董事局主席,并且宣布将起诉黄光裕,就其回购公司股份中的行为致国美电器巨额损失追讨赔偿,而沦为阶下囚的黄光裕则在狱中发动了罢免陈晓的提议。
国美电器8月5日的一则公告让前后两任掌门人一黄光裕和陈晓的矛盾彻底公开化,一向在媒体面前表现谦和的陈晓也终于抛开对“黄掌门”的情而,放出了“鱼会死,网却不会破”的狠话,不久后召开的国美电器临时股东大会将成为双方的“赤壁”。
“如今面临的局面是预料中的,因为陈晓与黄光裕的性格冲突决定了双方不可能沿着共赢的道路走下去。”有国美电器内部人士这样说。回溯陈与黄的关系,从昔日电器连锁江湖你死我活的开店竞争,到打着对抗“百思买”的旃号完成了国内零售行业最大的一次合并,再到如今双方围绕国美电器控制权的针锋相对,霸气十足的黄光裕,与韬光养晦的陈晓正在上演一场前所未有的商界大战。而这一次,陈晓无疑有备而来。今年6月在接受采访时,一起在办公室吃着盒饭的陈晓态度高调许多,“我们意识到他还会有下一步的行动,但是董事局已经做好应对一切危机的准备,可以说我们可以随时让他彻底出局,但是否要这么做要看他下一步的行动。”
“孤独CEO”卧薪尝胆
尽管一些国美电器的高管对于陈晓与黄光裕的这场决斗,心里依然矛盾,但是站在公司发展角度,更多高管站到了陈晓一边。能够在短短四年中获得大部分国美电器高管的支持,陈晓过去四年的努力起了重要作用。
2006年7月,得罪所有的永乐高管,坚持与国美电器合并后,陈晓孤身进入国美电器时,其实已经成为一个“孤独的CEO"。有国荚高管透露,“当时的陈晓在国美电器内部可以说没有一个朋友,而且也不习惯北京的生活,处事谨慎,即便底下的分公司老总跟他汇报工作也都以礼相待。眼看除上海之外的永乐门店纷纷关闭或转为国美门店,彼时的陈晓只能默默接受,甚至有国美高管私下里说,“一个败军之将怎么可能在国美站住脚,很多人猜测陈晓在国美的时间屈指可数”。
不过,素有“铁算盘”之称的陈晓很快就用行动改变了国美高管的看法。除了抛出五年发展计划,并将2007年的目标定得“高标准严要求”外,陈晓率先提出了国美发展模式转型的想法,在他看来,国美电器在2007年开始就应该由门店扩张进入效率提升阶段。然而黄光裕不这么想,在黄的坚持下,国美电器大肆开店的同时,完成了对大中电器和三联商社的收购,陈晓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却眙终没有与黄光裕发生正而冲突。对于电器连锁四巨头中最后进来的陈晓而言,可以说起身于微末。他借助上海周浦郊xE一家国有交电企业改制的机会,带领50名员工组建了永乐,虽然后来成为上海电器连锁的领军品牌,但是他在江湖的风头远不如更年轻的黄光裕和张近东,甚至可以用低调来形容。有多次参加过国美电器家电峰会的记者曾这样形容,“与黄光裕的霸气张扬相比,陈晓在这样的场合总显得那么不起眼,但是他的眼中始终带着一股上海人固有的狡黠,这为其此后的变脸埋下了伏笔。”
偏安上海的永乐也试图进行全国性扩张,但是资本实力和后发劣势让陈晓的扩张道路遇到了挫折,特别是上市时与大摩等机构签署的对赌协议,让全国性扩张战略失误的陈晓陷入了死胡同,2006年上半年的亏损,最终让陈晓只能委身于黄光裕帐下。而在电器连锁行业内部,由于之前组织中永通泰联盟来对抗国美、苏宁,陈晓原本有着较高的威望,但在2006年4月与大中电器战略合作后不久,陈晓又转投国美,这让张大中和陈晓反同,也令陈晓在同行心目中的地位下降。虽然黄光裕当时对陈晓礼遇有加,怕他不习惯北方的饮食,甚至专门让自己的大厨来烧制适合陈晓口味的淮扬菜胆是对于这位“败军之将”,黄光裕在设防的同时多少有些“鄙夷”,黄曾私下里说,“陈晓已经不再可能闹出什么事来了”。
的确,陈晓在国美电器最初两年的表现也让黄光裕更加放心,但是黄光裕显然低估了陈晓的隐忍和能力。如今看来,这似乎让陈晓成就了现代版的卧薪尝胆。
陈晓“变脸”
2010年6月24日,在国美电器上海分公司总部的一间办公室,过去低调和隐忍的陈晓谈笑风生地出现在笔者而前,眼中似乎透露着一丝决战前的兴奋。
“近20个月过去了’这时的国美电器已经与2008年11月黄总出事时有了很大差别,现在的局而是由董事局和管理层来控制的,要想回到20个月前是不可能了。”在那次主动邀请的聊天中,陈晓的语气强硬了不少。而半年前,黄光裕将国美电器以单位行贿罪的名义拖入到其个人官司中,试图减少判决刑期,虽然陈晓说,这笔钱绝对不是从国美电器走账的,但国美电器还是选择了沉默,并最终被判罚500万元。按照陈晓的说法,500万元对于拥有60多亿港元现金的国美电器显然是“九牛一毛”,如果通过认罚彻底与黄光裕的案件划清界限,那是最好的结果。然而,这仅仅是恢复与外界联系后,黄光裕采取的第一招。虽然而临着个人案件的一审和二审的压力,但是黄光裕更看重自己在国美电器的控制力,之后在国美电器年度股东大会上的突然发难,显然让陈晓有些吃惊。
5月11日,在部分机构股东缺席,投票率不足60%的情况下,拥有31.6%股权的大股东黄光裕否决了贝恩投资提交的三位非执行董事人选。有接近陈晓的人士称,“机构投资者的缺席让陈晓非常生气,并且成为陈晓的一块心病,过去的3个月中陈晓一直在寻求机构投资者的支持,因为当时很多机构投资者可能是因为不想得罪任何一方,而选择了弃权”。然而,此次适宫事件后,因为担心会引发对国美电器不利的连锁反应,国美电器董事局只是行使权利重新任命三位非执行董事并对外宣布而已。
树欲静而风不止。让陈晓始料不及的是,他的隐忍被误解,很多供应商和银行方面,以及投资者都担心黄光裕接下来会拿商标、未上市门店来做文章,而国美电器的股价一度跌到了2港元以下一些机构投资者给了陈晓更大的压力。
恶劣情形下,陈晓选择了主动说话。他告诉笔者,“董事局 目前空前统一,我们完全可以采取措施让大股东出局,只不过碍于昔日的情面不到万不得已不会使用。”对于一向讲话谨慎的陈晓来说,这样的表态有些出人意料,当时在场的一位国美电器高管后来说,“这显然是陈总的战斗檄文,按照我对他的理解,他也是被逼到了这一步。”当天中午在陈晓的“大奔”上,陈晓谈了很多“心里话”,其中包括,“黄光裕始终没有看清楚结局,在这样的情况下,任何政府都不可能让一个经济罪犯再在上市公司发挥重要的支配作用。”
那次主动表态后,陈晓在7月初又将掌控了4年之久的总裁职位让给了常务副总裁王俊洲,而从7月起,黄光裕的代理人已经开始与陈晓多次谈判改组国美电器董事局的事情,陈晓的一系列表态却恰恰给外界制造了自己在国美电器地位稳定的印象。
时间来到8月4日,黄光裕方面发出了罢免陈晓的提议后,陈晓再次召开董事局会议井迅速给出了回应,但这次陈晓需要确定自己已经获得了来自国美电器管理层的支持。8月6日的内部视频会议上,他点名要求高管表态,众多高管支持现有管理层的表态让他感到宽慰。
陈晓在国美电器的几年积累,让他在成为董事局主席后很快树立起权威,而他2009年推进的转型也获得了投资者和管理层的认可,这让陈晓在与黄光裕的争夺中占到Tic风。有国美电器内部人士表示,“此前黄光裕对于背叛他的高管的处理,比如说对何炬等人的追杀曾经是国美电器高管最为担心的,但随着黄光裕的入狱,其威慑力已大大减弱”。
意料中的决战
然而,作为昔日内地首富、国美电器的缔造者,一向霸气的黄光裕显然不能接受这样的现状,即使身陷囹圄,他那颗高傲的头也始终没有低下。8月4日黄光裕全资控股的Shinning Crown给国美电器董事局的信函中,明确提出了改组国美电器董事局的要求,其中的核心要求就是撤销陈晓董事局主席和执行董事职务,而取代陈晓和孙丁的正是黄光裕的二妹黄燕虹和多年来为其打理资--本运作的律师邹晓春。
对黄光裕来说,在去年11月与外界恢复联系后看到的局而显然是他无法接受的,董事局中新增加了三位来自贝恩投资的非执行董事,副总裁孙一丁也成为了执行董事,且贝恩投资与陈晓达成了攻守同盟。这显然与创维数码创始人黄宏生2004年11月被拘后面临的局而不同。在审讯期间黄宏生依然通过保释等方式来与创维保留着密切的联系,同时张学斌、杨东文等高管对其忠心耿耿,而在黄宏生2006年7月入狱后其夫人林卫平也在创维数码董事局担任执行董事替黄宏生来打理公司。
有消息人士评论说,“说陈晓是职业经理人并不准确,从永乐到国美陈晓一直是老板,现在的局面是两个老板之间的争夺”。陈晓的表达是,“如果黄总选择合作,那么其资产将依然升值,但是黄总偏偏将个人利益和恩怨凌驾于公司利益之上,这让我们必须理性地选择放弃以往的情面。”“黄光裕现在的想法是宁愿把国美毁掉,也不能让陈晓控制国美。”帕勒咨询机构资深董事罗清启这样分析。有业内人士认为,中国的家族企业的创始人必须从西方家族企业的演变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波音等大公司最终转变为职业经理人管理的股权多元化模式是必由之路,黄光裕等同样无法改变这样的趋势。
为了进一步获得管理层支持,就在今年的6月,陈晓甚至提到效仿新浪实现管理层控股,这让更多的中高层成为陈晓的支持者。按照陈晓的说法,“在大股东占股比例不高的情况下,股权争夺往往比较激烈,如果管理层能够成为大股东,那将是让公司健康成长的一种方式。”
这场较量的结局,似乎已见分晓。
风水轮流转
黄光裕,曾三度问鼎内地首富。41岁。1987年创办国美电器。2008年11月涉嫌经济犯罪被拘。2010年5月,一审被判有期徒刑14年,罚金6亿元,没收财产2亿元。
陈晓,现任国美电器董事局主席。51岁,1996年创建上海永乐家电。2005年10月,永乐在香港上市。2006年7月,国美电器突然宣布并购永乐家电,这场迄今为止最大的家电连锁业并购案耗资52.68亿,随后他进入国美电器。
风水轮流转。2006年7月25日,国美并购永乐的新闻发布会上,一边是春风得意的黄光裕高呼“找到了最合适的CEO”,一边是一脸尴尬笑容的陈晓拖着天生残疾的病腿谨慎地应对着媒体的诘问。四年后,昔日的“败军之将”陈晓成为国美电器董事局主席,并且宣布将起诉黄光裕,就其回购公司股份中的行为致国美电器巨额损失追讨赔偿,而沦为阶下囚的黄光裕则在狱中发动了罢免陈晓的提议。
国美电器8月5日的一则公告让前后两任掌门人一黄光裕和陈晓的矛盾彻底公开化,一向在媒体面前表现谦和的陈晓也终于抛开对“黄掌门”的情而,放出了“鱼会死,网却不会破”的狠话,不久后召开的国美电器临时股东大会将成为双方的“赤壁”。
“如今面临的局面是预料中的,因为陈晓与黄光裕的性格冲突决定了双方不可能沿着共赢的道路走下去。”有国美电器内部人士这样说。回溯陈与黄的关系,从昔日电器连锁江湖你死我活的开店竞争,到打着对抗“百思买”的旃号完成了国内零售行业最大的一次合并,再到如今双方围绕国美电器控制权的针锋相对,霸气十足的黄光裕,与韬光养晦的陈晓正在上演一场前所未有的商界大战。而这一次,陈晓无疑有备而来。今年6月在接受采访时,一起在办公室吃着盒饭的陈晓态度高调许多,“我们意识到他还会有下一步的行动,但是董事局已经做好应对一切危机的准备,可以说我们可以随时让他彻底出局,但是否要这么做要看他下一步的行动。”
“孤独CEO”卧薪尝胆
尽管一些国美电器的高管对于陈晓与黄光裕的这场决斗,心里依然矛盾,但是站在公司发展角度,更多高管站到了陈晓一边。能够在短短四年中获得大部分国美电器高管的支持,陈晓过去四年的努力起了重要作用。
2006年7月,得罪所有的永乐高管,坚持与国美电器合并后,陈晓孤身进入国美电器时,其实已经成为一个“孤独的CEO"。有国荚高管透露,“当时的陈晓在国美电器内部可以说没有一个朋友,而且也不习惯北京的生活,处事谨慎,即便底下的分公司老总跟他汇报工作也都以礼相待。眼看除上海之外的永乐门店纷纷关闭或转为国美门店,彼时的陈晓只能默默接受,甚至有国美高管私下里说,“一个败军之将怎么可能在国美站住脚,很多人猜测陈晓在国美的时间屈指可数”。
不过,素有“铁算盘”之称的陈晓很快就用行动改变了国美高管的看法。除了抛出五年发展计划,并将2007年的目标定得“高标准严要求”外,陈晓率先提出了国美发展模式转型的想法,在他看来,国美电器在2007年开始就应该由门店扩张进入效率提升阶段。然而黄光裕不这么想,在黄的坚持下,国美电器大肆开店的同时,完成了对大中电器和三联商社的收购,陈晓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却眙终没有与黄光裕发生正而冲突。对于电器连锁四巨头中最后进来的陈晓而言,可以说起身于微末。他借助上海周浦郊xE一家国有交电企业改制的机会,带领50名员工组建了永乐,虽然后来成为上海电器连锁的领军品牌,但是他在江湖的风头远不如更年轻的黄光裕和张近东,甚至可以用低调来形容。有多次参加过国美电器家电峰会的记者曾这样形容,“与黄光裕的霸气张扬相比,陈晓在这样的场合总显得那么不起眼,但是他的眼中始终带着一股上海人固有的狡黠,这为其此后的变脸埋下了伏笔。”
偏安上海的永乐也试图进行全国性扩张,但是资本实力和后发劣势让陈晓的扩张道路遇到了挫折,特别是上市时与大摩等机构签署的对赌协议,让全国性扩张战略失误的陈晓陷入了死胡同,2006年上半年的亏损,最终让陈晓只能委身于黄光裕帐下。而在电器连锁行业内部,由于之前组织中永通泰联盟来对抗国美、苏宁,陈晓原本有着较高的威望,但在2006年4月与大中电器战略合作后不久,陈晓又转投国美,这让张大中和陈晓反同,也令陈晓在同行心目中的地位下降。虽然黄光裕当时对陈晓礼遇有加,怕他不习惯北方的饮食,甚至专门让自己的大厨来烧制适合陈晓口味的淮扬菜胆是对于这位“败军之将”,黄光裕在设防的同时多少有些“鄙夷”,黄曾私下里说,“陈晓已经不再可能闹出什么事来了”。
的确,陈晓在国美电器最初两年的表现也让黄光裕更加放心,但是黄光裕显然低估了陈晓的隐忍和能力。如今看来,这似乎让陈晓成就了现代版的卧薪尝胆。
陈晓“变脸”
2010年6月24日,在国美电器上海分公司总部的一间办公室,过去低调和隐忍的陈晓谈笑风生地出现在笔者而前,眼中似乎透露着一丝决战前的兴奋。
“近20个月过去了’这时的国美电器已经与2008年11月黄总出事时有了很大差别,现在的局而是由董事局和管理层来控制的,要想回到20个月前是不可能了。”在那次主动邀请的聊天中,陈晓的语气强硬了不少。而半年前,黄光裕将国美电器以单位行贿罪的名义拖入到其个人官司中,试图减少判决刑期,虽然陈晓说,这笔钱绝对不是从国美电器走账的,但国美电器还是选择了沉默,并最终被判罚500万元。按照陈晓的说法,500万元对于拥有60多亿港元现金的国美电器显然是“九牛一毛”,如果通过认罚彻底与黄光裕的案件划清界限,那是最好的结果。然而,这仅仅是恢复与外界联系后,黄光裕采取的第一招。虽然而临着个人案件的一审和二审的压力,但是黄光裕更看重自己在国美电器的控制力,之后在国美电器年度股东大会上的突然发难,显然让陈晓有些吃惊。
5月11日,在部分机构股东缺席,投票率不足60%的情况下,拥有31.6%股权的大股东黄光裕否决了贝恩投资提交的三位非执行董事人选。有接近陈晓的人士称,“机构投资者的缺席让陈晓非常生气,并且成为陈晓的一块心病,过去的3个月中陈晓一直在寻求机构投资者的支持,因为当时很多机构投资者可能是因为不想得罪任何一方,而选择了弃权”。然而,此次适宫事件后,因为担心会引发对国美电器不利的连锁反应,国美电器董事局只是行使权利重新任命三位非执行董事并对外宣布而已。
树欲静而风不止。让陈晓始料不及的是,他的隐忍被误解,很多供应商和银行方面,以及投资者都担心黄光裕接下来会拿商标、未上市门店来做文章,而国美电器的股价一度跌到了2港元以下一些机构投资者给了陈晓更大的压力。
恶劣情形下,陈晓选择了主动说话。他告诉笔者,“董事局 目前空前统一,我们完全可以采取措施让大股东出局,只不过碍于昔日的情面不到万不得已不会使用。”对于一向讲话谨慎的陈晓来说,这样的表态有些出人意料,当时在场的一位国美电器高管后来说,“这显然是陈总的战斗檄文,按照我对他的理解,他也是被逼到了这一步。”当天中午在陈晓的“大奔”上,陈晓谈了很多“心里话”,其中包括,“黄光裕始终没有看清楚结局,在这样的情况下,任何政府都不可能让一个经济罪犯再在上市公司发挥重要的支配作用。”
那次主动表态后,陈晓在7月初又将掌控了4年之久的总裁职位让给了常务副总裁王俊洲,而从7月起,黄光裕的代理人已经开始与陈晓多次谈判改组国美电器董事局的事情,陈晓的一系列表态却恰恰给外界制造了自己在国美电器地位稳定的印象。
时间来到8月4日,黄光裕方面发出了罢免陈晓的提议后,陈晓再次召开董事局会议井迅速给出了回应,但这次陈晓需要确定自己已经获得了来自国美电器管理层的支持。8月6日的内部视频会议上,他点名要求高管表态,众多高管支持现有管理层的表态让他感到宽慰。
陈晓在国美电器的几年积累,让他在成为董事局主席后很快树立起权威,而他2009年推进的转型也获得了投资者和管理层的认可,这让陈晓在与黄光裕的争夺中占到Tic风。有国美电器内部人士表示,“此前黄光裕对于背叛他的高管的处理,比如说对何炬等人的追杀曾经是国美电器高管最为担心的,但随着黄光裕的入狱,其威慑力已大大减弱”。
意料中的决战
然而,作为昔日内地首富、国美电器的缔造者,一向霸气的黄光裕显然不能接受这样的现状,即使身陷囹圄,他那颗高傲的头也始终没有低下。8月4日黄光裕全资控股的Shinning Crown给国美电器董事局的信函中,明确提出了改组国美电器董事局的要求,其中的核心要求就是撤销陈晓董事局主席和执行董事职务,而取代陈晓和孙丁的正是黄光裕的二妹黄燕虹和多年来为其打理资--本运作的律师邹晓春。
对黄光裕来说,在去年11月与外界恢复联系后看到的局而显然是他无法接受的,董事局中新增加了三位来自贝恩投资的非执行董事,副总裁孙一丁也成为了执行董事,且贝恩投资与陈晓达成了攻守同盟。这显然与创维数码创始人黄宏生2004年11月被拘后面临的局而不同。在审讯期间黄宏生依然通过保释等方式来与创维保留着密切的联系,同时张学斌、杨东文等高管对其忠心耿耿,而在黄宏生2006年7月入狱后其夫人林卫平也在创维数码董事局担任执行董事替黄宏生来打理公司。
有消息人士评论说,“说陈晓是职业经理人并不准确,从永乐到国美陈晓一直是老板,现在的局面是两个老板之间的争夺”。陈晓的表达是,“如果黄总选择合作,那么其资产将依然升值,但是黄总偏偏将个人利益和恩怨凌驾于公司利益之上,这让我们必须理性地选择放弃以往的情面。”“黄光裕现在的想法是宁愿把国美毁掉,也不能让陈晓控制国美。”帕勒咨询机构资深董事罗清启这样分析。有业内人士认为,中国的家族企业的创始人必须从西方家族企业的演变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波音等大公司最终转变为职业经理人管理的股权多元化模式是必由之路,黄光裕等同样无法改变这样的趋势。
为了进一步获得管理层支持,就在今年的6月,陈晓甚至提到效仿新浪实现管理层控股,这让更多的中高层成为陈晓的支持者。按照陈晓的说法,“在大股东占股比例不高的情况下,股权争夺往往比较激烈,如果管理层能够成为大股东,那将是让公司健康成长的一种方式。”
这场较量的结局,似乎已见分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