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ca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是生我的,母亲的姓氏。
  滈,是养我的,河流的名字。
  母亲生在滈河边,姓高。他们祖祖辈辈都在滈河旁安家,立业。


  “滈,水边高。”
  幼时和母亲去滈河玩水时。我问她河名叫什么的时候。她这么教我。
  “水边高——”
  “滈——”
  年幼的我唤它,第一次,它回我以轻柔的流水。
  滈河从村庄的正中央穿过,小村的日常用水、洗衣都靠滈河供给。前些天我们回去看望长辈时,还看到有人在河边浣衣。
  在滈河边浣衣的多是上了些年纪的人,或者是我母亲这一级比她稍年长的人。很多嫁过来的媳妇瞧不上这种古老的浣衣方式,宁可忍受洗衣机的轰鸣。


  我小时候很喜欢和母亲到滈河边浣衣。
  母亲似乎也很喜欢在河边浣衣,尤其是夏天的傍晚。有一个画面我记得很清楚:粉彩把天空泡得软和,彤彩从河阳沉淀,到我头上已是橘红。树林被夕阳勾了毛茸茸的边,像猫耳上细小的绒毛,透出点可爱的绿意。河水是银白色的,泛着金属样的光澤,有些刺眼。
  那是我记忆中关于滈河最奇妙的印象,在以后和母亲一同浣衣的日子里,我没有再见过那样迷人的傍晚。
  “奶奶——我和妈去洗衣啦——”
  从幼儿园放学,我美其名曰“陪妈妈洗衣服”,不过是去滈河边玩水。当然,这只可能出现在夏天——盛夏。
  通常是母亲用棒槌慢慢敲打衣服,我在一旁撩水。撩起河水的一角,快速捏到空中,再甩出去,散成漫天的水珠,就像挂了满天的钻石。水珠在夕阳、天空、彤云的映衬下变换着姿态,胜过世间珠宝。
  长大后我第一次听到杰奎琳·杜普蕾的大提琴曲《天鹅》时,轻和柔亮的琴音便让我再次回想起滴河那钻石一般的水珠。


  前年,滈河上架起了大桥,就在村庄的边上。回家时很方便。
  从桥上描摹滈的模样时,我想起了大提琴的f孔,像一条绸带,柔软,细腻。河岸较浅的,像姑娘裙摆边沿的薄纱。
  滴河串起了常宁宫。常宁宫也添了许多新绿,坡上多了几笔绿线。
  暑假回家时,才下过小雨,朦胧了天地。滈河和常宁宫一道,构图出一副清新朦胧的中国画,配色正是长安画派常用的色调。


  “妈妈——”
  “咱们这条河,叫什么呀——”
  四爷爷家的小孙子和妈妈一同在桥上散步,那小家伙眼睛很好看,像滈河的水珠,像剔透的钻石。
  “滈,水边高。”
  他妈妈笑着点了点他的鼻尖。
  闻言,我愣了一下,看向母亲。她也对上了我的目光,眨了眨眼睛,笑了。
  “水边高。”
  “滈。”
  我再唤她,这次,应我以稚嫩的童声。
其他文献
作者照片  这座城市的十一月末,阳光晒得还很暖和。那天,我合上书本,踢踏着打算出去走走。一路走到环城公园,又想独赏秋景,于是便沿着清幽的小径走去。没走几步,抬眼突然看见老黄头在前方的空地上,半蹲半立,举止怪异。我琢磨着过去吓吓他,悄悄走近,细一看:哎呀,不得了!他怎么在填土坑呢?  老黄的头发全白了,身体纤弱得像要被风吹断,看这动作感觉像是要给自己挖坟墓一般。我看他神态痴痴然的,心下想着:这人不会
期刊
十月前后,鸡蛋花开了。  我们小区的鸡蛋花着实有些不一样,不说别的,单说这花的成色,便新奇得很。  鸡蛋花一般是花蕊部分黄黄的,而后这黄便向外扩散,散着散着,黄就变白了,多像鸡蛋里的蛋黄和蛋清呀!我们小区的鸡蛋花却不一样,黄色扩散完后,隔个一厘米的距离,又变黄了,少得可怜的白色根本看不清。从远处望去,就像一个个小太阳,可爱极了。  小时候,我不大会爬树,可独独能爬上这棵开鸡蛋花的树。因此,我从三岁
期刊
我是最后一个走向温泉的。  平缓开阔的坡地上,泉眼冒着神秘的白气,在暮色中氤氲漫开。泉边围着土石垒砌的矮墙,看去仿若一个祭场。一泓温泉流入侧旁的沟渠,把它的温柔、它的热力,透进阿里坚硬干砾的身躯中,渗向不知所终的地方。  四周悄然无声,偶尔有几声水鸟的清啼,从圣湖玛旁雍措方向传来,划破夜的静寂,在空气中留下一丝悠长的震颤。如果不是远处零星散落的几户藏民的土屋,你会以为只有你一人在这天地之间孤处。 
期刊
南方的冬天是不下雪的,可回家的路依旧还是难走。来来往往的人太多了,离开的人和回家的人,在路上碰撞。  我闻着年糕香,寻到家门。不常回家的这次姑姑也回来了。红烧肉香腻腻的味道把冬风都温暖了;蒸糕甜滋滋的味道把冬风都浸蜜了。靠近家的小巷来来往往的是走亲访戚的人。孩子们捏到沉甸甸的红包时开心地放声大笑,大人们喝酒时粗犷的划拳声,老人们吃饭时温柔的叮嘱声,承载着年味,像雨后新燕一样的“飞入寻常百姓家”  
期刊
一根平凡普通的细线,交织穿梭在衣缝间,也穿起了我们的幸福。  外婆兴许是隹惯了出门见院的老房子,被父母接过来后极不情愿,只能每天独守着一座空荡荡的房子,听不见池边的鸭声,闻不到树叶的飒响,围绕在耳旁的,只有那冗杂烦躁的车嚣声。  母亲忙于自己的工作,回到家后,仍不得消停,只得每天一股脑儿扎到厨房里,面对着的,是刺鼻的浓烟和那一成不变的柴米油盐。忙过一阵子,当一家人都围坐在桌前,她才得以解下围裙,一
期刊
有一些人流星般划过天际,生命的终点提前到来。短暂的生命,留下无限感伤  我十八年的生命中,那些人留下灿烂的烟火,又悄然离去。匆匆地,没留给我长大的时间。  十七岁的哥哥因车祸意外离世,没有任何准备,就这样离我而去。年幼的我以为,自己会记他一辈子,可时间流逝,我渐渐不再想起他,连他的模样,都模糊了。  现在,我对哥哥的记忆只剩下几年前爷爷过生日的那次。客厅里,一家人其乐融融,欢声笑语。我和姐姐聊得正
期刊
从敦煌行车到嘉峪关花费了我们一整个下午的时间。从烈日当空,到夜色浓重,空调冷气不敌酷暑,只有手机屏幕的光映在脸上,我们一直在沙漠中穿行。  作为生在海边、长在海边的江浙人,第一次见到沙漠,心中难免激动不已。车子行驶在平直的公路上,近处是寸草不生的茫茫戈壁,远处偶有起伏的沙丘,天空也是漫天黄沙。天与地是没有明显的界限的,只是孤单单的黄色。公路一直延伸向那黄色的深处。是西北的风沙大笔一挥,使方圆百里不
期刊
在中国古代,自西周而始,明代而终,少男少女长到一定的年岁,都要举行寓意已经长大成人的仪式,谓之曰“成人礼”。成人礼有“冠礼”与“笄礼”之别:男子满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进入成人行列,其姿其态,宛若泅水者将头颅浮出水面那般,被族群发现并接纳,之后便可娶妻生子;女子則在年满十五岁时行“笄礼”,预示自此以后,就可以离开家族,外嫁别家。  男子是否成人,要看其所戴的帽子;女子是否成人,则要以发髻来分辨。
期刊
微雨江南。  漫步在冗长的雨巷,雨水濡湿了我三秋的情怀。傍晚时分,行人不多,只听见岸边草木伸展枝叶的声响。桥下大小船上都早早地点起灯火。从两重玻璃里映出那辐射着的黄黄的散光,反晕出一片朦胧的烟霭。透过这烟霭,在黯黯的水波里,又逗起缕缕的明漪。  走过一个转角,一座颇有旧式风格的大院出现在我眼前。院前“曲园”这两个墨色的草体字,有一种让人心生敬意的庄严的气息。两旁的木门上斑驳着淡褪的朱红,诉说着时光
期刊
刺骨的清香。  昨夜还在思索着。六千多个日子已经从我的指尖流逝,彷徨、迷茫夹杂在一起,欣喜、遗憾融合为一体。  前几日与爸妈一起走过老街,糖炒栗子的雾气扑面而来,是糯糯的、故乡的味道。记忆中狭窄湿润的小巷,泛着星星的颜色。走走停停的孩子们多是陌生面孔。稍稍驻足,映入眼帘的是新鲜的繁华。想再尝一口糯米糍巴,当意识到原本熟络的方言被生疏代替,原来我是来自异乡的归客。  期待着看到屋前的枣树枝叶繁茂,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