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1 -0128-01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既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又是语文教学的难点。而对于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来说,由于写作素材缺乏、学生阅读量有限教学、相关资源不足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这种重要性和难度都在加深。许多农村孩子认为作文很难写,既找不到素材,又没有灵感,更不知道怎样遣词造句。学生甚至对写作文失去信心,不喜欢写作文。长此下去,不仅会影响到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还会影响到教育教学的质量,甚至制约了农村孩子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然而,写什么?怎么写?如何写好?这些都是摆在农村学生面前的难题。如何培养农村学生的作文兴趣,如何有效强化农村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许多老师所关注的。下面谈谈笔者对习作教学策略的几点看法:
一、注重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观察能力、思考能力以及评价能力。教师要引导农村学生做学习中、生活中的有心人,对周围熟悉的人和事物要细致地观察,并且去思考这些人和事有什么特征,给你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等。在阅读、观察与思考中产生表达的欲望,激发表达的灵感。当然还要培养学生的评价事物的能力,正确的表达出喜欢与厌恶的理由。
二、反映真实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大自然是农村孩子最好的老师。要让农村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可发,就需要农村学生的作文反映他们的真实生活,表达他们的真情实感。引导农村学生从生活中提炼素材,捕捉生活中的感人情景,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让他们懂得作文就是用笔描绘生活,要引导学生勇于去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去发现,去探究。真实的情感最能打动人心,真实的感受是农村学生写作的第一手材料。它既丰富了农村学生的内心体验,又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可以使学生把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尽情地释放出来。
三、自主写作,乐于表达
所谓自主写作,乐于表达,就是要让农村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尽情地释放生命的活力,尽情倾吐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限制过多,要求过于苛刻,学生在写作中会束手束脚。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大力提倡自由表达。可以通过选材自由、写法自由、感情自由表达、语言个性化、拟题自由、课外练笔无限制等等方式,只要是学生真情实感的流露,内心世界的表白的有效方法,我们首先要毫不吝啬的给予鼓励。
四、注重交流合作与多渠道积累
注重平时学习中生活中的积累和与同学朋友间的交流合作。农村的孩子们要想写好作文,就要扎扎实实的积累语言与词汇。包括好词、佳句、精彩片段、优美文章等。当他们有了属于自己的“语言资料库”,写作文就不再是“无米之炊”了。可以根据语文课本相关内容来积累。“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在课文的课后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也可以通过写日记来积累。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每组织学生搞完一次校内活动,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当然在写作文时,要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把积累到的材料再现、运用。
五、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文章不厌百回改,有人说:好的文章不是写出来而是改出来的。教师应当多鼓励学生勤改文章,甚至可以一学期一篇文章的修改,只要每次修改都有一点进步就值得肯定。因为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要求学生懂得修改的符号,写完后要坚持多读多改,要逐步使自己的文章做到有具体内容,有真情实感、有中心、有条理、有重点、有想象。 实践和理论表明,学生的作文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自改,是一种较为科学的批改方法,也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具体表现。同时,在修改过程中,既培养了他们的自改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也更为有效地提高了他们的作文表达能力。
总之,农村学生由于其所处的生活环境的缘故,在许多教育资源的配置上与城市学生不可同日而语。但教育应该是公平的,作为一名农村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法弥补这一不足,让学生在同一片蓝天下奔跑。
参考文献:
[1]赵艺.对农村教师继续教育若干思考[J].陕西教育,2007,(12).51-论文-网-欢迎您
[2]韦自卫.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之我见[J].读与写杂志,2007,(9).51-论文-网-欢迎您
[3]卢红梅.如何提高偏远山村小学教师整体素质[J].广西教育,2007,(12).51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既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又是语文教学的难点。而对于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来说,由于写作素材缺乏、学生阅读量有限教学、相关资源不足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这种重要性和难度都在加深。许多农村孩子认为作文很难写,既找不到素材,又没有灵感,更不知道怎样遣词造句。学生甚至对写作文失去信心,不喜欢写作文。长此下去,不仅会影响到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还会影响到教育教学的质量,甚至制约了农村孩子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然而,写什么?怎么写?如何写好?这些都是摆在农村学生面前的难题。如何培养农村学生的作文兴趣,如何有效强化农村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许多老师所关注的。下面谈谈笔者对习作教学策略的几点看法:
一、注重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观察能力、思考能力以及评价能力。教师要引导农村学生做学习中、生活中的有心人,对周围熟悉的人和事物要细致地观察,并且去思考这些人和事有什么特征,给你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等。在阅读、观察与思考中产生表达的欲望,激发表达的灵感。当然还要培养学生的评价事物的能力,正确的表达出喜欢与厌恶的理由。
二、反映真实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大自然是农村孩子最好的老师。要让农村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可发,就需要农村学生的作文反映他们的真实生活,表达他们的真情实感。引导农村学生从生活中提炼素材,捕捉生活中的感人情景,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让他们懂得作文就是用笔描绘生活,要引导学生勇于去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去发现,去探究。真实的情感最能打动人心,真实的感受是农村学生写作的第一手材料。它既丰富了农村学生的内心体验,又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可以使学生把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尽情地释放出来。
三、自主写作,乐于表达
所谓自主写作,乐于表达,就是要让农村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尽情地释放生命的活力,尽情倾吐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限制过多,要求过于苛刻,学生在写作中会束手束脚。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大力提倡自由表达。可以通过选材自由、写法自由、感情自由表达、语言个性化、拟题自由、课外练笔无限制等等方式,只要是学生真情实感的流露,内心世界的表白的有效方法,我们首先要毫不吝啬的给予鼓励。
四、注重交流合作与多渠道积累
注重平时学习中生活中的积累和与同学朋友间的交流合作。农村的孩子们要想写好作文,就要扎扎实实的积累语言与词汇。包括好词、佳句、精彩片段、优美文章等。当他们有了属于自己的“语言资料库”,写作文就不再是“无米之炊”了。可以根据语文课本相关内容来积累。“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在课文的课后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也可以通过写日记来积累。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每组织学生搞完一次校内活动,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当然在写作文时,要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把积累到的材料再现、运用。
五、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文章不厌百回改,有人说:好的文章不是写出来而是改出来的。教师应当多鼓励学生勤改文章,甚至可以一学期一篇文章的修改,只要每次修改都有一点进步就值得肯定。因为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要求学生懂得修改的符号,写完后要坚持多读多改,要逐步使自己的文章做到有具体内容,有真情实感、有中心、有条理、有重点、有想象。 实践和理论表明,学生的作文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自改,是一种较为科学的批改方法,也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具体表现。同时,在修改过程中,既培养了他们的自改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也更为有效地提高了他们的作文表达能力。
总之,农村学生由于其所处的生活环境的缘故,在许多教育资源的配置上与城市学生不可同日而语。但教育应该是公平的,作为一名农村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法弥补这一不足,让学生在同一片蓝天下奔跑。
参考文献:
[1]赵艺.对农村教师继续教育若干思考[J].陕西教育,2007,(12).51-论文-网-欢迎您
[2]韦自卫.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之我见[J].读与写杂志,2007,(9).51-论文-网-欢迎您
[3]卢红梅.如何提高偏远山村小学教师整体素质[J].广西教育,2007,(1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