羲皇故里的强基固本之作

来源 :甘肃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pp77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水市是全省第一人口大市,2000年全市总人口338.49万,其中农业人口294.54万人,全市国民生产总值80.3亿元,财政总收入6.388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人1058元。天水市自然条件差,资源贫乏.财政困难,7个县(区)中有6个县(区)是国家级贫困县(区)。教育底子薄、基础差,整体水平低,这就是天水市的基本市情,也是天水市实现“两基”目标时所面对的基本现实。
  当时连续遭受自然灾害等诸多因素影响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原定于清水县2000年、张家川县2002年实现“两基”达标,经请示省政府将清水县推迟至2002年、张家川县推迟至2006年。
  2006年,张家川县实现了“两基”达标,该县“两基”任务的完成,标志着天水市两区五县整体实现了“两基”达标,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到2010年,全市“普九”人口覆盖率达到100%,小学入学率99.92%,巩固率99.39%:初中入学率99.45%,巩固率98.75%:15周岁人口初等义务教育完成率达到99.40%,17周岁人口初级中等义务教育完成率达到97.78%:和2000年相比.生均校舍面积小学增加了40.5%以上,初中增加了25.54%;小学师生比由25.11:1降为20.74:1,初中师生比由21.57降为16.7:1;生均仪器设备值初中增加了4.86倍,小学增加了2.5倍。
  这是奇迹。天水市经过十几年的“两基”攻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使基础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两基”达标之后,天水市全力做提高”两基”整体水平的文章,做到“四不”(即“两基”机构不撤,队伍不散,投人不少,力度不减),促进“两基”工作整体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一个都不能少。控辍保学保出的效果
  
  “两基”攻坚,对天水市来说是一场硬仗.为了打好这场硬仗,控辍保学是其中一项艰巨的任务,为此,市、县、乡、村四级全面落实了学生入学通知书制度、流失学生报告制度和劝返制度,层层签订了控辍保学目标管理责任书,实行了县、乡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校长包校,教师包学生的“四包”责任制,采取法律控辍、责任控辍、扶贫控辍、质量控辍、爱心控辍等多种措施,努力提高普及程度,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
  2006年5月22日,在张家川县举办的第16期宗教人士专门培训班上,市政府分管教育的市长作了“两基”专题讲座,市长语重心长地阐释了“两基”工作的重要性,号召每位阿訇投身到“两基”攻坚工作中来,充分发挥阿訇在信教群众中的威望和影响.积极配合政府和学校上门动员辍学学生重返校园。正是宗教界人士的踊跃参与,使广大信教群众的认识发生了很大变化,为控辍保学助了一臂之力。
  清水县针对留守儿童“亲情教育难、管理监护难、督促学业难、健康安全难、学校教育难”等“五难”现象,于2008年全面启动了“留守儿童之家”工程.通过聘请代理家长、开通亲情电话、开展帮扶活动等形式,三年来,全县共结成帮扶对子5386个,资助贫困学生305人次,资助金额4.53万元,全县共劝返小学生39人、初中生1378人。
  秦安县在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的基础上.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金、县长助学基金、冯绳武奖学金等教育爱心基金,秦安县县长助学基金从2004年至今共提供救助金额175万元:“深圳——甘肃助学基金”资助中小学生369人,资助金额8万元。
  
  改善办学条件:超前的战略性决策
  
  如今.农村最漂亮的建筑是学校在天水市已经成为现实。
  2004年12月17日,天水市政府召开全市中小学危房改造工作会议,作出了实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的决定,从当年起,用三年的时间集中财力、物力,大打危房改造攻坚战,全面消除2003年全市普查出的29.5万平方米的D级危房。当时,全市征收超计划生育社会抚养费共计5965.5万元,其中70%用于教育。除此之外,市财政还拿出1200万元专款用于危房改造,经过三年努力,全市共筹措各类危改项目资金26214万元,实施项目848个,改造校舍42.539万平方米,其中改造D级危房29.5万平方米.
  教育优先发展就是要为教育办实事,办好事。清水县为了加快教育基础建设进度,把近几年县政府积累统建政府办公大楼的2400万元也划拨给了教育项目建设:县上先后给县五中等27所学校无偿划拨建设用地206亩,操场用地249.18亩,解决了部分学校校园生均面积不达标、部分学校场址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天水市新华门小学教学楼由全球最大的钢铁公司——安赛乐米塔尔无偿援助107.3万欧元,卢森堡大公国捐资10万欧元,仅用10个月时间建成。新建教学楼采用钢架结构、抗震性能高、墙体节能、通风透气、采光效果好、集雨节水、种植屋面、装修环保、外形美观等先进的设计理念,新建校舍成为抗震、绿色学校的一个范例,这栋教学楼被人们形象地喻为天水市学校建筑的“鸟巢”。现在,这所学校按照教学区、运动区规划设计,还有音乐教室、舞蹈教室、美术教室、实验室、图书室、少先队活动室、体育器材室、多媒体教室,学校拥有图书达到28860册,科学教学实验室按二类标准配备,有计算机126台,已成为教学设备齐全、教学设施完善、校园环境优美的标准化学校。
  农村学校的资源也在不断丰富,乡下孩子和城里孩子一样拥有良好的教育条件。法国马大夫之家投资51万元为清水县山门中学修建了澡堂,成为全市山区第一所拥有洗浴设施的学校,师生们不再为洗澡发愁了。
  
  布局调整,天水教育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2007年,天水市有中小学2873所,在校学生69.68万人。教职工3.4万人。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和农村土地流转的推进,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农村生源逐年递减,县城尤其是两区城区中小学大班额现象严重等问题给教育均衡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尤其是2008年“5·12”大地震使全市1802所学校遭到了损毁。为此,市委、市政府于2009年初制定了《天水市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把学校灾后重建与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同步实施,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不仅见证了天水市各级党政领导为教育付出的心血和汗水,也考验了全社会战胜自然灾害的决心和毅力。在这场硬仗中所产生的一组组数字是被感情激活的符号,是与自然和谐的乐章,是用民族精神筑成的铜墙铁壁……
  35位领导与35所灾后重建重点学校的故事。进入灾后重建阶段之后,天水市灾后重建领导小组决定,市四大班子的35位领导每人联系一所灾后重建重点学校,主要协助县区教育布局结构调整,监督检查规划设计及招投标、建设质量,协调解决建设资金,为基层作出了表率,保证了各学校维修重建任务的按期完成。
  清水县青莲附中是市委副书记张应华的联系点,大地震已经过去3年了,但张应华书记到学校 检查灾情的一幕让校长金东林仍记忆犹新:“张书记看到学校师生在帐篷里、树荫下学习时,拉着我的手,语重心长地说,组织把你安排到这儿,你要勇挑重担,尽全力搞好学校各项工作。随即将身上所带的2085元钱放到我手中,这是他随身带的所有的钱,我看得清清楚楚,最后5元钱是张书记从身份证的夹缝中掏出来的,我接钱的时候手在颤抖,我接过的是一分浓浓的情谊和一种精神的震撼。”
  7.31亿元与340个重建项目。据了解,三年来天水共实施落实资金的中小学灾后重建项目有340个,总投资73144万元,计划改造面积52万平方米,截至目前,340个项目全部完工,占落实资金项目的100%,全市中小学落实资金的灾后重建项目建设工作任务基本完成。
  为了保证项目的实施,市领导倾注了心血和汗水。市委常委、副市长郭奇若很风趣地说自己是分管厕所的市长,他亲自负责抓“儿童美德工程”的实施。一次,他在秦州区七里墩小学了解到学生使用卫生纸有困难时.当场表态由市财政局和市教育局各拿5万元解决全市10所项目学校的暂时困难。他在麦积区花牛中心小学调研,当了解到厕所粪便无处排放的困难时,当即给南山花牛苹果示范基地的负责人打电话,协调其在示范基地专门划出一块作为农家肥无公害试验基地,让基地和学校双方受益。2010年8月25日,郭奇若陪同省红十字会副会长李玉堂一行参观天水市特殊教育学校新校教室、学生食堂、宿舍和卫生间,在学生宿舍,郭市长皱了皱眉头,突然问校长.盲生出人怎么办?校长汇报了一些应对措施后,郭市长立即提出每一个教室、宿舍、卫生间门上和课桌上都要贴盲文标志,学校主要通道要设计盲道,他还很细致地用手比划着标志的位置,做进出门槛的演示。他嘱咐校长:我们的每一个细节一定要人性化,为孩子作温馨提示,体现我们的服务。
  10天=1802所受灾学校的项目建议书。为争取灾后重建项目资金,市教育局组织全市教育行政部门干部吃住在招待所,封闭起来作规划,每天连续工作16个小时,吃工作餐,在10天之内编制完成了1802所受灾学校一校一册的项目建议书,项目建议书包括学校基本情况、受灾情况和重建需求,整整7000多册项目建议书饱含着教育行政部门干部的心血和汗水,为争取和实施项目提供了样本支持。
  144天建成一所学校.与时间赛跑的速度创造了天水校舍建设史上的奇迹。2008年11月17日,由北京广济寺捐资90多万元重建的秦州区皂郊镇杨集村弘慈小学举行落成典礼。该校建成两层砖混结构楼房教室、教师办公室及宿舍482平方米,安装供暖锅炉一套,校园面积由原来的1800平方米扩展到3080平方米.该校成为秦州区第一所用锅炉供暖的农村学校,也是全市灾后农村学校校舍重建的样板工程。
  从2176所减少到1779所,布局调整调出新气象。借灾后重建的机遇,天水市按照“高中向城市集中,初中向县镇集中,小学向乡镇集中,教学点向行政村集中”的原则,采取“撤、并、挂、建”等措施,经过3年的努力.全市中小学由2005年的2176所调整到1779所,减少了18%,完全中学中有5所学校实现高、初中分离,有55所农村初级中学具备了寄宿条件,满足了28661名学生的住宿问题。
  秦安县坚持教育布局调整与城市总体规划相结合,学校建设与长远发展相结合,及早规划预留学校建设用地。先后无偿划拨城区学校建设用地313亩,完成了县二中、职校、兴国一小、三小、四小改扩建和兴国中学、二小、县二幼搬迁新建工程,河西三中和桥南初中新建项目正在施工。同时,争取项目资金467万元,为72所学校配备了图书、多媒体器材等教学设施,在兴国中学等学校建立实验室13个。去年以来.共建立各类实验室80余间,购置图书60余万册。
  清水县三中原是一所独立初中,校园狭小,三面公路环绕,一面毗邻河道,学校发展空间受限。2008年“5·12"大地震后.县委、县政府无偿划拨土地80亩易地新建县五中.新校建成后将小泉中学、太坪中学撤并到县五中,在校学生规模达到2600名,教学班54个,教职工163名,寄宿生1006名,学生公寓、餐厅宽敞明亮,整洁卫生。一位来自农村的学生家长到清水县五中看望孩子后感慨地说:“原来想娃离家远了,担心挨饿受冻。一看才晓得娃享受着大学生的待遇哩!学校挪到城里真好哇!”
  教师队伍建设:培训和培养是抓手
  教师就是学校发展的生产力,是教育软实力,近几年天水市教育局把培训和培养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抓手.取得了明显成效。
  据天水市教育局局长李淳介绍,市教育局重视教师队伍的培训工作,一是鼓励和支持教师在职进修提高学历层次;二是走出去培训,积极参加全国、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培训班,举办校长论坛,组织校长到外地院校进修,与陕西省西安市教育局、江苏省无锡市教育局签订教育合作交流协议,两年中选派264名校长、教育管理干部和教师挂职锻炼和蹲点学习,五年来有590名校长取得了校长岗位培训证书,校长持证上岗率达到100%;三是先后聘请王文湛等27名全国知名专家和教授来我市举办专题讲座,对骨干教师和校长进行培训;四是有18000多名教师接受了网络培训;五是通过各类培训项目培训教师8000多名。
  通过这些培训.促进了教师队伍素质的提升,2000年到2010年。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增长了5.29、14.86、34.21个百分点。至2010年,全市小学专任教师18829名,其中大专以上学历的教师12962名,占68.84%,初中专任教师10892名,其中本科以上学历的教师6249名,占57.35%。
  
  教育公平:“两基”攻坚的一个重要内容
  
  关注弱势群体,体现教育公平是天水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据了解,截至目前,天水市有特殊教育学校3所,在校残儿2086人,其中在特殊教育学校就读的1237人,随班就读的849人,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82.25%。这一数据也是天水市党政领导破解弱势群体接受良好教育难题的重大举措。
  近三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千方百计改善办学条件,先后筹资和投入特殊教育的资金达4732万元,支持特教学校建设。2010年“六一”节,甘肃省政协副主席、天水市委书记张景辉听说市特教学校整体搬迁配套资金缺口较大的困难后,个人带头捐款3000元,并动员和倡导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和社会爱心人士积极为市特教学校奉献爱心,前后三个月时间,社会各界共捐款1200多万元。2010年9月,总投资4280万元、占地面积29.4亩、总建筑面积达1.43万平米的市特教学校全面建成,教学综合楼、学生宿舍楼、学生餐饮楼等教育教学设施配置先进,生活服务设施齐全,成为天水乃至全省最好的特教学校。同年,还建成了甘谷县特殊教育学校,添置了价值80万元的康复训练设施设 备,武山县特殊教育学校新购进了价值10万元的调频语训系统发射机、接收机等设备。
  与此同时,在“两基”攻坚中.天水市独辟蹊径,不仅注重引资,更着眼于引智。SOHO中国基金会和天水市教育局合作.于2008年初在天水市实施儿童美德工程项目,该项目从学生未来发展需要出发,吸收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美德精华,借鉴和融合现代思想理念,结合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要求、儿童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主要面向5到9岁学龄儿童的美德教育活动。儿童美德工程包括学校文明卫生间、儿童美德教育课程和阳光学子工程三个子项目,文明卫生间项目主要在秦州、麦积、清水、甘谷4个县(区)的45所小学实施,总投资976万元,建成45个卫生间.卫生间分为水冲式和生态旱厕两种,水冲式主要用于城市学校,生态旱厕主要适用于农村山区缺水学校.两种卫生间统一建筑样式、工程造价、建筑面积和厕位等标准.均配有洗手设施。儿童美德课程教学内容中包含了未来社会对人的美德要求和内容.并把这些美德具体细化成明确的19种美德,已在全市226所项目学校实施,接受美德教育的小学、幼儿园学生约61000名。各项目学校建立了卫生间管理使用制度.制定出了教学计划,设立了教研组,按照教学计划开展教学活动。SOHO中国基金会先后出资近1042万元,在北京对天水市1167名教师和校长进行了儿童美德教育教师和校长(辅导员)培训。SOHO中国基金会还于2009年12月在天水师范学院设立"SOHO助学金”,首批为200万元,支助1000名来自农村的贫困女大学生,旨在通过资助使这些女大学生毕业后能在西部贫困地区终身从事教育工作,为西部农村教育提供师资的支持。儿童美德工程的实施不仅使参与体验的教师、学生、家长获得了成功和提高,而且使天水市教育系统探索出了学校德育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和方法。
  同在蓝天下.农村孩子和城里孩子一样享受到了优质教育资源,这也是天水市“两基”攻坚的一个重要内容。
  面对农村特别是边远山区教育发展滞后的问题,天水市委、市政府分析市情,努力创新,从2000年起.在全国率先实施边远山区光盘教学工作,得到了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充分肯定,在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上,天水市的做法被确定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模式一”,在全国推广,之后《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报》《甘肃日报》等全国主流媒体都作了专题报道。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农村中小学教学光盘播放点2974个.卫星教学收视点2436个.计算机教室357个.全市中小学拥有计算机21660台,现代远程教育“三种模式”覆盖率达到100%,农村90%的学校普及信息技术、实现了“校校通”。有870所学校通过光纤、ADSL和拨号方式与天水教育信息网连接,实现了教育信息资源共享,促进了教学观念、教学方式的根本改变。
其他文献
靖远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素有“秦陇枢机”、“金城锁钥”、“陇上名邑”和“文化大县”之称谓,教育源远流长,积淀丰厚。近年来,全县上下始终坚持科教兴县、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把提高“两基”水平,打造陇上“科技教育名县”作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繁荣、富裕、文明、和谐新靖远的基础性工程,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不断强化发展措施,创新教育优先发展、均衡发展、内涵发展、协调发展、公平发展的机制。特别
期刊
走进临夏回民中学,正对着校门口,有一株柳树,柳树前面立着一块牌子,牌子上印着这样几行字:  “时光如梭。公元1979年春,老校长马效融有日在校园内遇一学生愁眉苦脸。问其缘由,生日功课过差,进步不明,信心日减。先生见此,凝思良久,遂俯身捡起一细如童指之柳条,轻抚其肩,耐心日:生成才与否,贵在能否战胜诸多大小困难,尤爱有无远志。功课虽很重要,但非根本。此柳条虽离树多日,因其耐旱等顽强习性,插之何处,都
期刊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方法;榜样;因材施教;信任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1)08(B)—0026—01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非常辛苦和琐碎的工作,不付出艰辛的劳动和辛苦的汗水是不会有收获的。培养一个积极向上的班集体,使每个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是每个班主任的心愿。    身体力行.率先垂范 
期刊
记者:贾局长,你好,请你简要介绍一下陇西县教育发展的情况。  贾国涛:陇西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321所,其中公办学校315所,民办学校6所。公办学校中有职业中专1所。完全中学5所,高级中学4所,初级中学29所,九年制学校13所.小学222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幼儿园5所。在校学生总数10.1万人,其中普高1.2万人,职高6013人,初中3.3万人,小学4.2万人,学前幼儿5842人。现有教职工625
期刊
[关键词]数学教学;探究;创设;情境;合作;练习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1)08(B)—0036—01    教育的目的在于育人,使学生获得学习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体验学习的快乐呢?这就需要教师积极营造一种学习氛围.创设教学情境,并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去做、
期刊
[关键词]教育科研;目标;过程;思想  [中图分类号]G46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0463(2011)08(B)—0047—01    教育的快速发展和新课标的全面实施,使目前学校的发展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改革,制约着学校的发展.随之而来的是教师教育教学实践中原有的教学经验不能奏效,已有的老办法又不能突破,新的理念又不能
期刊
[关键词]新课改;化学教学;教材特点;备课;探究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0463(2011)08(B)—0046—01    初中化学新课标从教学理念到教学内容与旧的教学大纲相比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必须寻求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适应新课标和新教材的要求。教学既要重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要重视知识、技能的形成过程,发展学生的能力。教学中各
期刊
[关键词]语文教学;电教;气氛;意境;氛围;创造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1)08(B)—0055—01    人类进入21世纪,计算机信息技术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未来教育的影响更是不可估量。它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引起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和评价手段的深刻变革.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意义重大。    一、渲染气氛,拨动爱的
期刊
[关键词]语文教学;新课改;人文精神;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1)08(B)—0052—01    新课改实施至今,它以更高的目标、更新的意识和架构给高中语文教学带来了一股清风。高中语文新课改对每位教师来说都是一次机遇与挑战,如何解读新课改新教材,则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与总结。但无论怎样改,都离不开其主体——学生!面对新课
期刊
[关键词]科学教学;能力;自然现象;实践操作;思维方法;提问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0463(2011)08(B)—0045—01    科学课不是单纯的给学生教知识,而是教学生为后继学习、终生学习和全面发展打基础,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那么,小学科学教学培养学生哪些能力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一、注重自然现象。培养观察能力
期刊